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反正 » 第二十八章 文会之下

第二十八章 文会之下

    “在下夏天,字宇宙,乃淮南举子,见过各位。”

    朱由检走到大堂中央台上,转身一圈对着底下虚礼一拜。

    “哼。”

    白衣男子与丑男神情傲然,但也对着朱由检回了一礼。

    “史可法,字宪之,见过夏兄。”

    史可法,这个名字好像听过。

    朱由检看向了他身后坐在椅子上的男子。

    “刘若宰,字胤平。”

    男子刘若宰也对着朱由检回礼。

    “哼,夏天夏宇宙,刚才听你所说,似乎觉得大明危在旦夕,你难道是想学纵横之士,夸夸其谈,借我等扬名吗?”

    丑男与白衣男子身后,走上前一马面男子,对着朱由检呵斥。

    “哈哈哈,”朱由检高声笑道:“方才史兄所言非虚,汝等真是枉称俊杰。”

    说着,朱由检朝着下方抱拳,道:“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

    前宋之时,草原强盛,契丹、女真等接踵而起,先后立国辽、金,与今后金建奴何其相似。

    北宋北有辽国、南有大理、西有西夏,海上倭寇盛行,与今大明又何其相似。

    北宋武德不修,致狄青、岳飞等名将屈死,与戚继光、熊廷弼等人何其相似也。

    靖康之耻前,宋徽宗耽于享乐,与神宗皇帝何其相似也。

    今大明危急,存亡只在旦夕,尔等却不自知,这样也敢称俊杰之士!?”

    “夏兄此言差矣!”

    马面男子对着朱由检说道:“宋有靖康之耻,乃宋徽宗宠信蔡京等奸贼所致,今…”

    “今阉党汹汹于朝,大明果真是危在旦夕。”

    朱由检身后,史可法喃喃自语。

    “……”

    马面男子被史可法的话语一噎,当即说不出话来。

    “夏兄成竹在胸,似有救国之法,还请指教一二。”

    史可法身后的刘若宰也坐不住了,上前向着朱由检一拜。

    “不错,还望夏兄不吝赐教。”

    史可法跟着刘若宰也向朱由检一拜。

    当然是发展工业。

    但朱由检不想在这大庭广众之下键政。

    一来,被人打断再跟人解释这种感觉十分不爽,二来,他毕竟是皇帝,抛头露面的不合适。

    “我欲请两位过府一叙。”

    朱由检抱拳行礼,史可法、刘若宰,丑男、白衣男、马脸男均脸色一变。

    史可法和刘若宰自然是一脸欣喜,面带笑容。

    丑男等人则是面色阴沉。

    此子真不把我等当人。

    他们想出声争论,可朱由检已经走下台阶,正向外走去。

    史可法两人急忙跟上,而丑男等人被朱由检的随行护卫拦住也不敢再多言。

    “回宫。”

    一行人浩浩荡荡,向皇宫走去。

    史可法刘若宰察觉不对,想要离开,却被侍卫裹挟着,一起进入宫中。

    “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两人对视一眼,跪地拜道。

    “大伴,去取酒来,朕今日要与二位英杰痛饮一番。”

    安排王承恩在暖阁置了张桌子,朱由检又吩咐去弄些酒菜。

    知道朱由检身份,两人都有些拘谨,不太敢说话。

    朱由检率先开口道:“朕有意召你二人入朝为官,为朕效命。你们意向如何?”

    两人对视一眼,史可法先起身一步上前,抱拳行礼道:“陛下,草民生平志愿有二,一愿大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二愿提刀效命疆场,为大明开疆拓土。”

    “好!”朱由检抚掌笑道:“投笔从戎,征战沙场,宪之有班定远之志。”

    “草民怎敢比肩定远侯。”

    史可法直道不敢。

    两人客套之后,一起看向刘若宰。

    “陛下,草民只愿金榜题名,结交天下贤士,为陛下举荐贤才。”

    刘若宰似乎有些不好意思。

    “不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朱由检也赞道:“为官之道,在于尽忠职守,胤平之志,犹如古时郭隗,可为朕重铸黄金台。”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刘若宰与史可法对视一眼,二人一齐起身,道:“敢问陛下志向。”

    “哈哈,来!饮酒!”

    王承恩送来酒菜,朱由检拉着二人一起喝酒。

    “哈~”酒过三巡之后,朱由检望着二人,笑道:“宪之、胤平二人刚才问朕之志向,朕有言你二人可不要笑话朕。”

    “不敢!”

    二人连称不敢,一起望向朱由检。

    “朕之志向,有始皇帝一统天下之愿、有汉武帝不祛外敌之武、有唐太宗吏治清明、做望天下之气、也有我太祖高皇帝敢叫日月换新天之胆。”

    小酌一下,朱由检起身道:“朕之志向,是要我大明吏治清明、民殷国富,是要我大明富有万里、坐拥天下,是要我大明四海皆称臣纳贡。”

    好气魄!皇帝的志向与我们果然不一样。

    两人又相互看了眼,然后一起端起酒杯,起身向朱由检敬道:“陛下有吞天之志,实乃大明之福。”

    “唉~”朱由检摆摆手,道:“不过志向而已。万事开头难,嘴上说说是容易,但真要落入实处,还得一步一步慢慢来。”

    “陛下能有此想法,就已经胜天下人多矣。”

    刘若宰赞道:“陛下曾言有救国之法,不知我二人可否聆听教诲。”

    “当然!今日邀你二人入宫,正是想集你二人之力,为大明谋。”

    朱由检边喝边叹,道:“今我大明病入膏肓,若立即不彻底推行变革,则大明危矣。”

    “陛下请讲!”

    “你二人可曾去过海外!?”

    朱由检反问道。

    “未曾。”

    “不曾。”

    “皇宫中有幅《坤舆万国全图》,乃海外传教士所献,你二人明日可去一观。”

    朱由检继续道:“海外地大物博,天下之大,大明不过其中一粟。

    大争之世,我大明却深陷内忧外患。即使明日,辽东建奴突然死绝,可天下之大,谁又知会没有另一个强盛红夷呢?”

    “唉!”叹了口气,朱由检深沉道:“今大明病入膏肓,可若再行所谓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之策,只对症下药,不深入病根,不治病体,则再多变革也是无用。

    为今之计,唯有另辟蹊径,发展工业,以实业救国,才能彻底推行变革,拯救大明。”

    “请陛下详细赐教。”

    二人也听不懂,但都觉得大受震撼。

    “正所谓国家无农不稳、无商不活、无工不富,实业救国,要点正是在这个‘工’字之上。”

    朱由检笑道:“此‘工’非墨家机关术,乃是集合世间人力、物力,开采整合资源,进行重新加工,再造社稷。”

    呃。

    两人对视一眼,一脸茫然。

    不懂!

    “在下愚钝,请陛下解惑。”

    史可法对自身才学深感怀疑。

    “请!”朱由检端上一杯,道:“简而言之,就是将民间织布、纺衣、造船、打铁等事整合到一起,扩大生产、推陈出新。”

    这种事,能行吗,有用吗!?

    如此简单之事?两人脸上满是疑惑。

    “哈哈哈,”朱由检被二人逗笑,但也不想过多解释,只是举杯说道:“我今欲召你二人为官,可观胤平之志,志在科举。

    朕也不勉强,只愿在殿试之时见到胤平。请!”

    “谢陛下!”

    刘若宰急忙回应。

    “宪之,朕已知你志向,只是不知你是否愿直接入朝为官。”

    朱由检又看向史可法。

    不经过科举会被文官们看不起,但史可法家中世袭锦衣卫,是军户出身,本来不怕这些。

    “草民愿为陛下分忧。”

    他直接跪地,大礼参拜。

    “好!”

    朱由检托起他,细声说道:“今有几个职位,不知道宪之你意向如何。”

    “陛下请讲。”

    “一为勇士营副统领。勇士营周遇吉力不从心,缺人帮手,卿可愿去?

    若去,可掌文书、军法之事,掌军中粮草,执法营、督战队。”

    史可法没有着急表态,他想继续听听。

    “二为执法司副统领。皇城禁卫军明岁将会重组,朕欲新设执法司,正缺一铁面无私之人执掌军中法度。”

    “三为陕西民团。陕地大旱,朕已遣孙元化去往陕西募兵赈灾,明岁便往。若去,你可在孙元化手下办事。但此事朕却无法安排职务,若去,一切只有听从孙卿安排。”

    朱由检说完,殿内安静下来,只有朱由检与刘若宰喝酒的声音。

    平心而论,朱由检是想史可法留在京中任职的,但他觉得史可法多半是不会愿意的。

    “陛下,草民愿去陕西赈灾救民。”

    也好。孙元化为徐光启弟子,是火器专家,朱由检必然不可能让其在陕西久待,等陕西灾情结束,朱由检就会将他调回京城。

    史可法身为皇帝指派军中之人,天生就贴上了皇帝的标签,等未来再安插些人手进入军中,陕西民团将又是效忠朱由检的一支军队。

    “既如此,朕也只能先为宪之封个五品官衔了。”

    朱由检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