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反正 » 第四十六章 应变

第四十六章 应变

    “陛下,陕地情报!”

    高文采急冲冲的跑进来,没有行礼参拜,就匆忙递上一张纸。

    ……

    完了!

    见他这样,朱由检就知道没有好消息。

    因为算起来,安排前往陕西赈灾的钦差队伍目前还没走到陕西地界呢。

    果然,等王承恩接过情报递上来,朱由检就看到:去岁十一月,陕西巡抚乔应甲组织官军平乱,却因胡乱指挥,不幸战败,王二实力与名望大涨,后出兵,相继攻陷韩城、蒲城等地。

    陕北之人见官军毫无战力,纷纷起兵,参与叛乱。

    目前,陕北地方已有叛乱十数起,陕北各地均陷入混乱。

    “陛下!”

    高文采小心喊了一声,问道:“臣已另遣锦衣卫进入陕西,务求为陛下探清陕西情报。敢问陛下还有何吩咐?”

    “不错!看赏!”朱由检没有慌乱,而是面色平静下令,喊道:“大伴,召内阁、都察院与户部官员前来议事。”

    兵部尚书尚未就任,所以朱由检没有传唤。

    对高文采,他道:“卿除陕西之地外,山西、山东等地卿也不能放松,应多加派人手前往探查。”

    山西、山东曾有白莲教作乱,如今动乱虽已平息但残党仍在,朱由检害怕陕地叛乱的消息传到他们耳中,会乱上加乱。

    “臣知晓。”

    高文采应道。

    “另外,大伴,通知方正化等人前来。”

    如今京营正在重组,调兵平乱的事情只能依靠三边四镇,但单单平乱于大局无用,陕西地方真正的混乱根源是官吏,朱由检不放心他们,准备另加派厂卫前往。

    “另外,再召骆养性与英国公前来!”

    朱由检平静下令,随后就挥退高文采。

    唉,底下能用之人还是太少。

    各部机构都没有充满,现却要如此慌张行事,果真是时不待我!

    ……

    “臣等参见陛下!”

    很快,李标等人来到暖阁,准备议事。

    “元辅传阅下去!”

    朱由检将情报递给王承恩,由他送下去让人传阅。

    朱由检注意到,底下原本应该到的人变多了,似乎吏部、刑部等都有人过来了。

    过了一会,李标看完情报,将纸张递给身边钱龙锡。

    钱龙锡接过之后,看完继续向下传阅。

    “应当如何?”

    朱由检急忙问道。

    “启奏陛下!此事易尔!”

    李标还在摸着胡须思考,钱龙锡就上前一步,道:“陛下只需调兵拨饷,命三边总督史永安平乱即可。”

    “此事朕已派人下去准备。”

    朱由检摇摇头,不满意钱龙锡的说法。

    目前陕地最大的问题其实是粮食,眼下的些许叛乱不过藓疾之患,不足为虑。

    但只要陕北缺粮一天,地方叛乱就不会停止。而只要陕北贪官污吏还在,赈灾粮饷就不会顺利下发,等到所有人都吃不饱了,那就真的是农民大起义了。

    “陛下!”来宗道上前道:“臣请陛下开内帑以救陕西!

    陕地大旱,粮食短缺,非放粮赈灾不可。可如今国库空虚,仅陛下内帑还有余粮,故臣请陛下开内帑,以拨钱粮营救陕西。”

    “陛下!”此时,又有一人看完情报,上前一步问道:“敢问陛下如何得的情报,为何各部都没有收到消息!?”

    此人语气颇重,似乎在质疑情报的准确性。

    “此人是新任兵部右侍郎。”

    李标小声介绍着。

    “嗯,众卿所请朕知道了。李卿你有什么想法?”

    朱由检没有理会那人,而是问起李标。

    “陛下!”

    李标斜眼看了下那人,叹息一口,上前一步拱手道:“陕地民变,在于缺粮、缺饷。缺粮则民生变,缺饷则官军无战力,故臣也想请陛下开内帑,以解当务之急。”

    “朕也知道,所以朕已下令准备白银三十万两,粮食十万石,送往陕西。”

    朱由检叹气一口,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原来陕西官军从天启元年至今,已经欠饷七年,累计欠饷共计一百五十万两。

    这样的官军,朱由检不知道哪来的战力,他们不率先造反反了大明,朱由检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陛下!此钱粮应由兵部运往陕西,不知兵部为何没有得到消息?”

    那名兵部右侍郎又上前显眼。

    “明日,天使卫便会护送钱粮去往陕西。众卿还有何建议?”

    朱由检依旧没有理会他。

    “陛下,陕西欠饷共计有一百五十万两!”钱龙锡似乎对钱粮数额不满。

    ……

    “朕知道,但银多伤粮、谷多伤银,陕地之情不是单单补助银饷就能解决的。”

    朱由检忍住气,没有动怒。

    “陛下既已在年前就安排毕自严去陕西赈灾,又已下令免陕西五年赋税,如此,臣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了。”

    闻言,钱龙锡又说道:“只是不知陛下剿匪,能否只诛首恶,不牵连过广?”

    “怎讲?”

    朱由检问道。

    “陛下,百姓叛乱,只因灾情严重,民众被裹挟而不得不从之。故臣请陛下剿匪只诛首恶,不牵连民众。”

    钱龙锡摸着胡须,信心满满道:“此令一下,百姓必感恩戴德,陕西传缴而定!”

    白痴!

    见不少人都赞同钱龙锡的话,朱由检摇头叹气,道:“卿等浅见至此,真是枉为中枢大臣。”

    “韩师,都察院可准备完毕?”

    朱由检转头发号施令。

    “目前还尚未完备。”韩爌愣了一下,但很快反应过来,回答道。

    “先将陕西道补完,尽数派遣至陕西,严查贪官污吏贪污懒政,民间豪强巧取豪夺。”

    “遵旨!”

    韩爌应道。

    “元辅!”

    “臣在。”

    “六科官员整改需尽快完成,遣至陕西,督查政令施行。”

    “臣遵旨!”

    “工部张凤翔。”

    “臣在。”

    “迅速集结工匠,朕需大小工匠三千人,派遣陕地。”

    “遵旨!”

    “户部郭允厚。”

    “悉心查点京中钱粮,确保供应无阻。”

    “遵旨!”

    “散会!”

    朱由检转身欲走,身后兵部右侍郎在身后高喊道:“陛下如此轻视臣下,有违人君之道。”

    朱由检没有理他,径直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