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反正 » 第五十章 百官百样

第五十章 百官百样

    李标等人散朝以后,聚于文华殿中,六部官员皆在此处。

    “陛下如此急切,早晚必生祸端!”

    礼部尚书何如宠气急道:“不遵祖制,乱改官制,此乃取祸之道也!

    不听忠言、不纳良语,又岂是为君之道!?”

    “康侯,小心隔墙有耳!”

    成基命急忙提醒。

    但其实一旁小太监早就听到,并记录下来了。

    朱由检大改前朝官制,内廷自然也不例外。

    司礼监职权被朱由检分割,目前执掌与外朝沟通、传令与批红之责,朱由检命人每日于文华殿内候命,专门负责记录与传递政事。

    “记下就被记下,”何如宠却毫不在意:“陛下若是因此而动怒,则更是昏庸之君。”

    “不行!我要前去劝谏陛下!”

    何如宠一拍桌子,起身就去往乾清宫。

    “唉!多事之秋!”

    成基命望着何如宠背影,长吁短叹。

    李标一旁做事,听到这些话,心中更是苦不堪言。

    ……

    “陛下!”何如宠大声责问道:“因何要大改官制!?如此岂非增加朝廷财政负担!?”

    见何如宠拜都不拜,朱由检本来实在不想理他。

    但看他的架势,若是自己不理会他,恐怕他又要闹出不少事情来的。

    无奈朱由检只能应答:“只因职能不明,官员相互推诿责任,爱卿这都不明白?”

    朱由检反问:“以往事有偏差,则内阁、六部、六科官员相互推卸责任,如今明确职责,若有错误则一一究责。

    如此难道不好吗?”

    “可朝廷财政早就不堪重负,如此行事,岂不增加负担?”

    何如宠不能理解,道:“且官员任事,身兼多职也少有出错,何苦如此?”

    “何卿!朕可不是随意胡闹!若卿无良言还是赶紧回去任事,以免到时事情未完被朕追责。”

    “陛下!”何如宠一下跪地,大声道:“陛下此举,岂不是…岂不是如同防贼一般!?

    百官做事有六科监管,六科不成,上还有都察院,都察院之上还有陛下之厂卫!

    层层枷锁,岂非防贼!?”

    何如宠凄声道:“如此,百官如何肯用心办事?”

    “哦?”

    被人看出来了!

    朱由检心中发笑,厉声问道:“是朕给的俸禄不够优厚?还是百官俱是贪污腐败之人,只知牟利,不肯用心办事,故而害怕?”

    “何卿!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是朱家的天下!”

    朱由检道:“陕地叛乱地方隐瞒不报,江南之地欠税数年,辽地难民遍地,大明乱象丛生,百官难道不需要监管么?

    难道你何如宠敢用项上人头向朕担保,天下官员俱是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刚正不阿之人么?”

    你敢么!?

    朱由检真是无语,这群老家伙整天只知道打嘴炮,制约皇帝,却不肯用心办事,还整天自诩清流名臣。

    等有朝一日,报纸出来,朕一定要揭露你们这些人的真面目。

    “陛下!”

    何如宠无言以对。

    朱由检看起来是铁了心了。

    只是内阁大臣都受监管,实在是有失体面。

    “臣告退。”

    何如宠见劝不动朱由检,低声告退。

    ……

    朱由检没有理会,而是用心看着外务府奏报。

    如今进京商贾已有一千人左右,天气渐渐暖和,时机也渐渐成熟,再拖延一阵,时机就成熟了。

    朱由检心中决定五月初四,就召开会议。

    ……

    “如何!?”

    何如宠回到内阁中,成基命上前关心问道。

    “唉!”

    何如宠摇了摇头没有回话。

    “首辅!这该如何是好!?陛下不尊我等,我内阁大臣何来体面!?”

    成基命气急道。

    “是啊,若是我等可由陛下随意处置,又如何能有威望统领六部?”

    杨景辰也跟着叹气道。

    内阁之中唉声叹气,李标却已与钱龙锡、刘鸿训定好时日。

    他起身面对众人,道:“诸公!陛下既已限定时日,诸公下去之后应当监督各部加紧整改。

    若是时限到时,有人尚未完成,则切勿以为陛下不敢处罚。

    时间就定为七日,如此也好让陛下看看我等臣子办事如何。

    各部整改之后,要尽快将缺额报上,吏员有能补上者要尽快安排,可别到时候由陛下强制施行,诸公都失了体面。”

    内阁之人心思各异,但总归没有人去拂李标面子,六部官员退下,准备回去施行朱由检办法。

    只有户部郭允厚一脸轻松,等众人走后,走上前拉着李标说道:“首辅,随我一起面见陛下。”

    接着,不由分说,郭允厚拉着李标就去往乾清宫。

    “两位爱卿何事?”

    朱由检疑惑问道。

    怎么又来了!?

    “陛下,臣几日前曾献策陛下,不知陛下是否观看。”

    郭允厚道明来意。

    “此事?哦,朕想起来了。

    正要召卿商议。”

    朱由检想起来了,命郭允厚任户部尚书后,他曾上书献策,意欲改革国家财政,增加收入。

    “只是朕思虑过后,有些想法,正要卿等为朕参详。”

    “陛下请讲。”

    朱由检不同意自己的策略,郭允厚还有些不服气呢。

    “以盐政为例,”朱由检讲解道:“户部改制后设立盐务司,专管盐政之事。

    可历来盐法朕均以为不妥!”

    朱由检详细讲解道:“如我朝,盐引滥发,开中法败坏,大大破坏我朝财政。

    故朕欲行盐商制。”

    “盐商制?怎讲?”

    郭允厚不解问道。

    “郭卿盐政改革以盐引为主,朕不以为然。”

    嗯?郭允厚瞪了朱由检一眼。

    朱由检无视郭允厚脸色,继续道:“今后盐政,朕欲以盐场为主。

    朕欲将户部盐务司下放至各大小盐场,负责监管此事。

    今后,盐政以盐场为主,向民间开放。

    各地盐商,只需缴纳保证金,即可在盐场购盐,加设地界、数量以限制。”

    “如此…”郭允厚捏着胡须思索,道:“如此各地盐价必然大跌!朝廷也有利可图,可行!”

    大开盐场也可有效打击私盐,此等方法颇为有效。

    李标思索后,问道:“敢问陛下,若有盐场官员上下一气,该如何防止贪腐?”

    “此事朕也有思虑!”

    朱由检笑道:“各地购盐盐商,必须开设商行,前往官府登记造册。此册一式三份,地方官府、盐场、户部盐务司各持一份。

    册上画画像,画为首掌柜、商行标志附其上。

    届时,盐商购盐需为首掌柜持册前往,购盐完毕后则需回地方官府登记盖章,方可贩卖。

    户部审计司可每季查账,户科给事中也可随时巡查,都察院御史也可时时巡查。”

    朱由检还有没说的,今后收取盐税,这本册子也有大用。

    至于盐场生产效率,朱由检准备给与利益,扩大生产,应当不成问题。

    如今,这种办法已在天津府试行,袁可立大力支持,派遣弟子刘理顺总督天津大小盐场,不过还需要时日才能见到成效。

    “倘若有权贵前来,垄断盐场盐巴,敢问陛下如何处置?”

    李标思索过后,又上前问道。

    ……

    “朕的刀不利吗?”

    朱由检淡淡说道:“朕会下旨,设垄断罪,各地盐场可酌情上报购盐界定,一旦超过界限即犯垄断罪,当受处置。

    当然,有司也要核查,以防盐场主官为己谋利。”

    到时候,盐场还有武官协同防卫,他就不信,盐商有那么多的利益,能将所有人都给收买了。

    而且各地盐价,他也会时时关注。

    “如此,臣无话可说。”

    “臣也无话可说。”

    郭允厚想想道:“那有关地方税务,陛下可有想法?”

    ……

    朱由检没回答,因为他现在正在做。

    他可以信任李标,信任郭允厚,但万一事有不密,到处宣扬,可能遇到的阻力会超乎想象。

    所以还不能说。

    “余事朕还需时日思索,卿可下去先理盐事。”

    郭允厚似乎看出朱由检不想说,但他没有多问,只是躬身告退。

    李标留在原地,没有退下。

    他盯着朱由检问道:“陛下,近日京中商贾云集,是否为陛下邀请?”

    “……”

    朱由检想了想,还是实诚道:“不错,朕有大事要办,需民间之力。”

    “可为何六部、百官都未得到消息?”

    李标再问道。

    “李卿,”朱由检走下台阶,靠近李标,道:“此事朕以为救国之重事,六部百官与朕不是一条心,朕自然要隐瞒。”

    “陛下,陛下与百官多生嫌隙,长此以往,必失百官爱戴,何苦如此呢?”

    李标今日似乎非要问个清楚,神色倔强,不肯妥协。

    “哈哈哈哈!”见他如此,朱由检笑道:“李卿,前宋仁宗一朝不过四十多年,民间却有造反大小六十余起,其却仍被百官称之为‘仁’,李卿以为如何?”

    “今大明危如累卵,成基命、何如宠之流却仍称祖制不可违!皆因其迂腐不堪,难以跟上时代,故而反对!”

    “其人满口仁义道德,却只知自身利益,不知民间疾苦,李卿,你还要朕明说吗?

    朕终日忍着火气,不愿与百官争辩,因此皆乃无用之事,可前朝之人却以为朕软弱可欺,多加试探,小小改制之事竟拖延至今。

    李卿,如此百官难道真的是一心为公吗?”

    “陕地大旱、叛乱四起,陕西巡抚乔应甲隐瞒不报,胡乱动兵,致使惨败,朕不提,满朝文武大臣竟无一人提起。

    除了李卿,竟只有小小御史、小小给事中上奏参他!哼哼。”

    朱由检气得笑了,道:“朕知李卿你一心为公,可百官如此行事也是一心为公吗?

    难道不是欺朕年幼,企图将此事蒙混过关吗?”

    “陛下,臣请致仕!”

    李标跪地,上奏。

    “不准!”

    朱由检说道:“李卿不是好奇朕要做什么吗?

    午间,你可与朕一同去转转,朕可以带你去见识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