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反正 » 第五十一章 持续改制

第五十一章 持续改制

    “李卿,”下午,朱由检领着李标走在国器院中,指着其中一处院落,说道:“可一起前去看看。”

    “陛下,此间又作何物?”

    李标恭顺问道。

    一路走来,见过诸多火器与火炮,这些新东西,给李标的冲击太大,他已经有些懵了。

    “钱币!”

    朱由检走进样品陈列室,拿起陈列架中间的一枚银币递给李标,道:“李卿可以仔细看看。”

    银币制作参考袁大头,朱由检虽不知其具体比例,但却知道它的识别方法,所以银币稍加实验,就很快被实验出来了。

    “样式精美。”

    李标如同观看宝物一般抚摸着银币,颤颤道:“陛下,此银币如何识别真假?”

    历代民间造假都极其厉害,若果钱币不容易识别,那就通行不便,也无大用。

    但李标相信朱由检一定有办法。

    “很简单,李卿可对准银币轻吹一口气。”

    果然,李标见到朱由检对准手中银币吹气。

    “呼。”

    李标照做,只听银币发出声响,声音清韵柔和。

    “若是比例不对,则声音不同。”朱由检解释道:“银币中银少,则音沉。声音高尖则为铁做假币,声音嘶哑则为铜制假币……”

    “其他还有重量,花边。”

    朱由检细细介绍道:“银币包浆、锈色,均可识别银币真假。”

    朱由检暂时没有发行纸币的打算,大明朝廷信誉全无,发行纸币根本不现实。

    所以,朱由检准备就以这银币作为大明货币发行。

    李标仔细听着,见朱由检说完,急忙问道:“陛下,敢问钱币中各成分比例!?”

    “此币各成分比例为银八分九,铜一分,锡一。”

    “那岂不是每枚银币朝廷可赚一分一!?”

    李标震惊,随即狂喜。

    这样算起来,一万两银币即可凭空多出一千一百两,这些可都是朝廷额外收入。

    以每年税收四百万两白银来算,即可额外增收白银四十四万两。

    发财了!

    “也不尽然。”朱由检摇头笑着说道:“此银币还要算上制作、人工、购料消耗等,若是大规模铸币,算起来的话,每枚银币只能赚取不到一分。”

    而且这还是以蒸汽机为动力加工才有的利益。

    “那也不少了。”

    李标喃喃自语。

    皇帝不声不响竟作出如此动作!

    实在太令人惊喜了。

    朱由检放下钱币,领着李标出门,继续参观。

    朱由检准备日后废两立元,重新厘定民间钱币比例,套用元角分,发行大明货币。

    不过现在还不到时候。

    “陛下准备何时发行此钱币?钱币可有名称!?”

    路上,李标急不可耐近身问道。

    “技术还不成熟,现在还不到时候。”

    朱由检摇头回答:“至于名称,朕准备命名为大明银元。”

    在彻底掌控北方边镇之前,朱由检都不准备放出银元。

    不然只会钱政败坏,多生烦恼。

    而且技术真的还不够成熟。

    “陛下,敢问制作银币技术何时可称成熟!?”

    李标又着急问道。

    朱由检不准备作答,只是笑道:“还需些时日。”

    两人继续行走,但李标脑中只有大明银元。

    “陛下当加大力度,快速研制,争取能早日发行。”

    “工部张凤翔也可为陛下尽心。”

    ……

    呵呵。

    朱由检心里暗笑。

    ……

    “这又是何物!?”

    两人又来到一处房间,见房间中摆放着一些方方正正的石块,李标不由又好奇,走上前观察。

    “此物名为水泥砖。”

    这次,是两人身后工匠上前介绍:“水泥乃陛下查阅古籍所研制出的神物。

    经加水搅拌成浆,可凝结石块、沙、钢铁等物,铸成石块,坚不可摧。”

    “哦。”

    听闻是石块,李标便兴趣缺缺,在见识过钱币之后,朱由检国器院中的其他物品若是不能赚钱,他都提不起兴趣。

    “京中荣恩院、慈安院、火器厂等建筑,陛下是否都用此物建造?”

    不过毕竟是朱由检研制的物品,李标也不想太过冷场,于是捧场问道。

    “呵呵。”

    朱由检笑而不语,也不想多做解释。

    谁能明白,这才是真正的“钱币”。未来,它将作为建筑货币,通行全国。

    银币比起它,只是小道。

    ……

    两人出了房间,又一路闲逛,见识到的新型水车等物件,也不能勾起李标兴趣。

    而朱由检早就想到这种情况,故也不惊讶、生气。

    “蒸汽机研制如何?”

    两人来到蒸汽机研究所,朱由检拉过王徵问道。

    “启奏陛下,此物仍尚未解决密封问题,故而仍需时日研究。”

    王徵没有给出好消息。

    朱由检没有意外,只能夸奖一句让他们继续努力。

    ……

    回到宫中,朱由检召见太康伯张国纪。

    “太康伯,朕有意命你入禁卫军掌控巡警司。”

    后宫三人怀孕,周奎等人便直接被朱由检淘汰了,不可能再入禁军领兵了。

    所以如今张国纪可以算是硕果仅存的国戚了。

    “老夫恐难当大任。”

    张国纪直接起身推辞。

    此事他听张嫣提过,他自认无力领兵,所以根本不想任事。

    “此事容不得国丈拒绝!”

    朱由检笑道:“禁卫军巡警司统领一职,非国丈莫属。”

    皇兄朱由校意外落水后生病,给与朱由检极大的不安感,京中禁军必须掌握在能信任的外戚手中,至于宿卫司统领一职朱由检准备让舅舅刘维祖担任。

    “既然这样,臣只能勉强一试。”

    张国纪最终还是接下任务。

    其实宫中巡逻早有定制,张国纪上位之后,也只能打乱打乱些排序,清查清查人员。

    不过这样暂时也就够了。

    “太康伯可多与皇嫂联系,皇嫂在宫中多苦闷,近日更是谢绝见客。”

    朱由检笑道:“皇嫂独居深宫,孤苦伶仃,可其为先帝皇后,万万不可出宫,故而朕只能命太康伯多加陪伴,以解皇嫂心头烦忧。”

    “臣替皇后,谢陛下厚爱。”

    太康伯喜笑颜开,才姗姗退下。

    听闻太康伯有儿子。

    朱由检邪恶一笑。

    ……

    思来想去,朱由检决定启用孙承宗儿孙统领禁军军法司,军法司的执法队、督战队则由三万多宗室子弟充任。

    如此,朱由检禁军版图总算完成。

    再加上京营重组,京中仅剩五城兵马司的人马尚不在掌握中。

    但朱由检之前改制,将五城兵马司进行拆分。

    依明代制度,五城兵马司本应归兵部管辖,负责巡逻、缉盗,管理街道等等。

    但朱由检改制,增加刑部权利。分出部分五城兵马司人员编入警部,改为由刑部管辖,负责京中街道治安。

    原五城兵马司改为城管部,只负责管理街道,规范商家、清洁街道等。

    只等三、五个月后,朱由检就可以腾出人手,辐射京城周边城市。

    “大伴,各厂需再次扩招!”

    朱由检志得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