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反正 » 第五十四章 说服

第五十四章 说服

    “我中了!我中了!”

    “中了!中了!”

    “阿爹!阿娘!孩儿出息了!”

    ……

    差人们张贴完榜单退走,一群士子凑近观看,发现榜上有名,不由得高兴大叫!

    渐渐的,一传十、十传百,底下彻底沸腾,士子们纷纷大叫,高呼自己榜上有名,能做官了,有出息了。

    “啊!啊!”

    长长的榜单下是兴高采烈的人群,人们争相报喜,纷纷祝贺。

    “恭喜恭喜!”

    “同喜同喜!”

    很快,朱由检待着的这间房间被人敲响。

    “爷,有差人前来报喜,刘若宰刘大爷高中,一甲头名。

    刘其德刘大爷也高中,二甲三十五名。”

    刘若宰失了兴致,对金榜题名之事兴趣不大,听见报喜也是无动于衷。

    还是朱由检,命令小弓子打赏,才将人打发走。

    “胤平兴致不高?”

    见下方不断有人高呼“中了!中了!”,朱由检笑道:“即使朝廷此番取士两千员之多,可官职却是实打实的。

    胤平为朕办学,朕又怎么会亏待汝?”

    刘若宰却没有回话,只是静静看着下方。

    朱由检感觉无趣,一旁的刘其德也是静静看书,一副呆呆的样子。

    朱由检回到桌边吃东西,过了一会,忽然听到屋外喊道:“爷,人找到了!”

    “哦,快带进来!”

    朱由检正襟危坐,等房门打开,小耗子带着一儒衫学子走进,只见那人身穿灰色厚衫,头戴儒帽,脸有长须,一本正经。

    在他身后还有一人,微微年长,样貌老实。

    “不知这位大人邀请在下前来所为何事?”

    宋应星今年四十有一,刚刚高中进士,心中正高兴,忽然被人喊来,自然疑惑。

    而朱由检上下打量宋应星两人之后,才起身行礼,问道:“先生可知国器院?”

    “略有耳闻。”

    宋应星答道:“听闻乃陛下为研发新物所设,由徐光启老先生担任院监。”

    “不错,正是如此。”

    朱由检笑道:“朕听闻先生有才,所以特意招先生来此,想请先生入院。”

    朕!?宋应星兄弟二人对视一眼,左右打量,齐齐拜道:“草民拜见陛下!”

    “平身,不知先生思虑如何?”

    朱由检右手一抬,端坐笑道。

    “在下何德何能?”

    宋应星赶忙推辞。

    “不要着急推辞,”朱由检道:“朕自然不会胡乱任命。

    你兄弟二人才能如何,朕自然知晓。今番都有任命下来,若是不从便是抗旨。况且,国器院中贤才众多,多去交流也无坏处。”

    “这…”

    两人对视一眼,十分犹豫。

    倒不是怀疑朱由检身份,两人刚刚就看过牌子确认过东厂太监身份,不然也不会直接就拜。只是入了国器院就几乎等于绝了仕途,难免有失。

    “无妨,可以先想想,下午朕要去城外出游,你二人可以跟随,看看国器院的研究成果。”

    如果可以,朱由检还是不想强迫要求他人为自己做事,毕竟这样会有损自己英明神武的形象。

    不过宋应星这种人,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朱由检还是会强迫强迫的。

    “我二人愿意前往。”

    兄弟二人一起应道。

    ……

    “哈哈哈!两位请随我一起。”

    下午,朱由检拉着宋应星、刘若宰,在四卫营的陪同下,一起去城郊之地,观看施工。

    “陛下,怎地施工队伍办法如此奇特?”

    沟槽中竖立模板,布置钢筋,灌注混凝土,宋应星一眼就看出不一样,于是问起。

    “这是陛下研制神物,名为水泥,可凝结沙石、钢铁,速成形状,坚不可摧!”

    小弓子在一旁得意介绍,为朱由检弘扬名声。

    “哦,果真如此神奇?”

    宋应星却没领会,只是兀自不信水泥神奇之处。

    “当然!”小弓子从口袋拿出水泥砖,递给宋应星,道:“只要此物量产,则可大大加速城池建设。

    陛下曾有言,若能提高此物生产力,则天下可定。”

    “哦~”宋应星转头望向朱由检,问道:“敢问陛下何为生产力?又该如何提高?”

    “哈哈,生产力!?哈哈!”朱由检被小弓子的行为逗笑了。

    他平复下来,解释道:“其实很好理解,所谓生产力,就是生产万物的力量,所谓提高生产力,就是提升这种力量。

    若成,则粮食增产,建筑速度提升。”

    仰头望天,朱由检继续解释道:“其实古往今来,生产力一直都在提升,只是太慢,以至于不被人注意。”

    “陛下所言非虚。”

    宋应星博览群书,略一回想,便认可朱由检说法:“粮食从古至今的确不断增产。”

    “正是!

    朕今日请你二人前来,正是要你们入国器院,助朕研究,提升生产力。”

    面对宋应星兄弟,朱由检大方介绍道:“朕目前有一物,若研制成功,则天下碌碌之辈,不足虑也。

    纵使大明遭受天灾人祸,朝廷赈灾抚民之速度,也可大大提升。”

    朱由检忽悠道:“此物名为蒸汽机,是种新式机械,有莫大威能。若成,则可助朕提升生产力,极大的利国利民。

    其被称之为神物也不为过!”

    “卿,可有兴趣?”

    朱由检打量一下,见宋应星意动,于是继续说道:“其实国器院中之人,朕皆以为国之重器。日后若有成果,能利国利民,朕必有重赏。”

    “陛下不必多言,在下愿往!”

    宋应星打断朱由检,道:“我兄弟二人能得陛下看重,实为我等之荣幸,岂可令陛下多费唇舌。”

    “在下也愿往!”

    宋应星身后,宋应昇行礼赞道:“陛下爱才之心,真感天动地,我兄弟二人怎能不以死为报!”

    “不至于,不至于。”

    朱由检笑道:“

    国器院皆乃国家重器,岂能轻言生死?

    不过,赏罚分明,朕一向如此。

    今你二人寸功未立,入国器院朕也不能封官,就暂领个从五品衔俸禄,以保衣食。”

    “臣谢陛下!”

    两人立马跪地,向朱由检拜谢。

    而一旁刘若宰却问起朱由检,道:“陛下,不知这如何算得上是提高生产力?”

    “朕简单点来说吧。”朱由检笑道:“原先筑城也许需上十年,但今有了水泥,就可以只用三年铸造城池,且城防坚固无比。

    如此,岂不大大节省人力物力?

    此节省之人力物力用作他处,岂不能提升其他地方生产之时间?”

    几人真有些说不出话,儒家有所谓奇淫巧技,一直看不起工匠之学。

    可如今想来,此事若真的成功,节省出来的人力物力不等于再造一个大明?那大明国力不就等于凭空提高一个档次?

    几人本来不信,但陛下言之凿凿。

    “这就是生产力!”朱由检还在继续说着:“时至今日,大明与天下诸部争锋,若能抢占先机,则事事可捷足先登。”

    朱由检看向宋应星,一脸郑重道:“宋卿,蒸汽机便是先机。

    有此物襄助,大明便能立足世界之巅!”

    朱由检声音发匮,震耳欲聋,宋应星、刘若宰两人更加说不出话来。

    宋应星只觉有种使命感上身,似乎天下繁荣、大明兴盛都在他身上。

    “臣,必当竭尽全力,以助陛下成就万世伟业!”

    宋应星拜倒在地,一脸虔诚、郑重说道。

    刘若宰几人也不顾泥土地面,跪倒在地,向朱由检呼道:“臣必为陛下竭尽全力,助陛下成就万世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