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反正 » 完结篇

完结篇

    这本书没有签约,所以作者切书了,抱歉。

    这里给大家简单说一下后,这本书就此完结了。

    首先是写这本书的初衷。

    写作初衷是作者看了不少明末小说,发现很多小说都避重就轻,或者说是一知半解,觉得不太舒服,就写下了这本书。

    明末其实最大的问题,作者个人觉得,是贪官污吏,明代朝廷丧失了对底层民众的把控。

    明朝,或者说古代的所有的监察体系其实都有问题,这样就容易衍生出贪官。

    明末几乎无官不贪,各种孝敬你不拿都不行,贪官和地方勾结,任由地方做大,这才是导致明末亡国的最大问题。

    真正出问题的,是整个文官集团。东林党、阉党之类的党派,都是这个文官集团的内部斗争。

    他们所有人,才是这个天下的主人,皇帝不是。

    而想要改革,光依靠皇帝动动嘴皮子说一说,杀个把人,是不行的,这个是我觉得写改革文的底层逻辑,底层逻辑不通,再好的文笔也是白瞎。

    当然只是我个人这么觉得。

    再来说一说这部小说的思路吧。

    其实这本书大纲是没有的。

    写作是一时冲动,真正查完资料后才发现明末的问题有多严重,就像文中说的,四处漏风,上下还不是一条心,掌舵人崇祯也不是一个好的领导。

    我查阅资料后,定下的思路是先稳定四方,用一班老臣掌军来稳定地方,同时培养新将领。

    (在湖广安排的将领是卢象升,他在湖广练兵。)

    在重塑京营的同时,清理厂卫,用厂卫做尖刀捅开朝廷官员所维持的秩序屏障,收纳钱财。

    有钱之后,一面锻炼厂卫,重组监察人员,另一方面,则是开辟新道路,开展工业。

    我书中一直所说的大事,是筑城。

    筑三座新城,呈一个“丫”字,将京城包围在其中。

    蒸汽机研发成功,加上煤炭应用,水泥可以大批量生产,加上钢筋混凝土的应用,新城建设预计会花三年时间,用意是养民,以及汇集天下财富。

    新城建好之后,可以用卖房子的钱回血,同时,还可以增加工作岗位,促进基础建设。施工队用完之后也可以一直养着,直到将全国改造完毕。

    这其中的钱,我的打算是,一部分来自税收,一部分来自海贸,还有一部分是杀贪官得来的。

    这是改革的思路,在开设诸多工厂的同时,开展基建,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同步培养监察人员。

    再逐步按照现代官制改革明末官制,裁掉六部,提升各部品级,然后依次下放至各县。

    然后再规划镇与村落。

    再说说事件。

    因为目前写到了西南、辽东、陕西军事,作者心里有张蓝图,是这样的:

    辽东方面。

    袁崇焕攻破辽阳,孙承宗迫于压力出兵,崇贞也出于无奈派出京营。结果,建奴按崇贞设想,以放弃蒙古地盘利诱林丹汗,与蒙古部落联合。

    建奴回援辽阳城,蒙古部落同时进攻陕西。

    朝廷不可避免的又陷入三面开战。最终,辽东方面惨败,辽土再度丢失,袁崇焕战死,大军退守山海关,崇贞新组建的京营损失惨重。

    崇贞没办法,损失了一大笔钱,才安抚下辽东的局势。

    同时,建奴认识到明朝的软弱,于崇贞二年围攻京城。崇贞御驾亲征,大破建奴。

    (我书中的崇贞是有超强武力的,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

    同时,火炮与燧发枪大批生产,新军练成,崇贞携大胜之威进军辽东,重整九边军务,并改革军制,设立军法、军参部。

    辽东将门不同意,朱由检杀了很多人,逼反了辽东将门中的马家、祖家。

    精兵简政的同时,南方发生叛乱,魏忠贤选择战死。

    南方成立小朝廷,拥立福王,告天下,言朱由检十大罪状,进兵湖广,却被卢象升阻止。

    一年之后,也就是崇贞四年,辽东事情稍安,西南叛乱平定,蒙古林丹汗也被打退,南洋海域也有郑芝龙镇守,朱由检率军进攻南方。

    在火炮与火枪的威力下,南方叛乱很快平定,朱由检坐镇南京,在南方大开杀戒,四处收刮钱财。

    同时,朱由检又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等到海军练成,陆军与空军也一同出战,朱由检最终一举平定了建奴,收复辽东之地。

    接下来就是老生常谈的攻陷安南,殴打东瀛,占领美洲了。

    本书的最终结局,是朱由检在逐步推行基建的同时,扩大大明版图。

    首先要感谢一直给我投票的我爱吃番茄和云逢,感谢支持。

    其次写了本新书,不知道情况咋样,反正最终也是扑街了。

    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