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晋末风云 » 第十三章、正面交锋,各出奇谋决胜负

第十三章、正面交锋,各出奇谋决胜负

    当夜,刘义隆将书信交与通讯兵,命他送去给刺史,并叮嘱他这是军事机密,其他人都不得接手,通讯兵领命而去。

    之后,刘义隆又招来了周钦,将他姨父司马秀的叛逆之行转述。还告诉他朝廷已派了五万大军前来捉拿桓振,桓振一灭,司马秀连同周钦一家都要问罪处斩。周钦听了,吓得面无人色,伏在地上,惶恐难安地请求太守饶恕。刘义隆转而温和地告诉他,只要他可以赶去襄阳,用亲戚的名义请司马秀喝酒,然后在酒中下迷药,把他绑至南乡。那他不但无罪反而是一大功臣,论功行赏不在话下。周钦听了,慨然领命。

    司马休之诞辰的前一天,反杀行动便开始了。南乡这边,傅弘之领着傅应萧上门致歉,然后又请李严来家中赴宴,在宴席上,傅弘之摔杯为号,暗藏的刀斧手一齐杀出,将李严斩杀。之后,傅弘之向士兵们宣读李严的罪行,号召他们一起剿灭桓振,报国立功。

    襄阳那边,周钦邀司马秀共饮,并趁机将他灌醉,待他不省人事后再把他绑起来,偷偷地将他押往南乡。周钦怕司马秀的家人发现,就差人告诉司马秀的夫人,说姨父司马秀要与他一起去打猎。待司马秀家人发现问题时,周钦已经走了一天一夜,根本追不上了。

    而江陵那边,司马休之在诞辰的前一天围剿了内应,将他们全部诛杀。

    到了司马休之诞辰的那一天,桓振领着一万人马,兵临城下。不多时,城中响起了一声信号炮,城内互相厮杀起来,城门也大开。桓振的部将都以为内应成功了,想要麾军杀进去。但桓振却发现了端倪,将将士们拦住了。

    “兄长,城门已开,为何不杀进去?”副将桓石松问道。

    “内应已经暴露了,杀进去就中计了。”桓振答道。

    “什么?”桓石松大惊失色。

    “我与内应约定的是放三声号炮,如今却只放了一声,计划肯定被他们提前知道了。”

    原来桓振极其小心,担心计划败露便和司马休之的管家约定,事成后放三声信号炮,自己便引军杀入,这一点除了管家别人都不知道,如今看城内只放了一声信号炮,桓振便知计划已败露了。

    “那该怎么办?”桓石松问道。

    “随我来。”桓振吩咐道。

    桓振在军中挑选了一个和自己身材差不多的士卒,将自己的衣服换给他穿上,然后让他领着士卒冲进城去。待到假桓振进城后,城上躲藏的士卒挺身而出,张弓搭箭,尽向城下射去。一时箭矢如雨,除了假桓振领的几百士卒,其余皆被拦在城外。城门也趁机关上了。桓石松此时方信桓振所言非虚。

    不多时,司马休之手下的将领曹靖之斩杀了假桓振,并将假桓振的人头丢下城墙。然后对城门外的将士喊道:“桓振已亡,其余将士,速速投降。”

    桓振听了,丢下武器,伏拜于地,领着将士们假意投降。

    由于桓振长期在荆州领兵,而司马休之从前一直在健康。桓玄叛乱后一直是刘裕他们领兵剿灭,所以司马休之的将领并不认识桓振。待假桓振被诛后,曹靖之志得意满,开城纳降。他走出城外,准备安抚降众,于队伍中见一将军气宇不凡,便赞赏地问道:“将军是何人?”桓振站起来说道:“我乃桓振是也!”还没等曹靖之反映过来,桓振手起刀落,一刀将其毙命。继而麾军入城,城内士卒毫无准备,又失了主将指挥,瞬间乱成一团。桓振入城大杀一通。司马休之在校尉的拼死保护下,从西门逃走。经此一战,江陵被桓振所占。

    司马休之在逃跑的路上遇到了前来支援的刘义隆,两军合为一处。司马休之知道自己不善领兵,便授命刘义隆全权指挥。

    当时正值七月,天气炎热,刘义隆便命令士兵在密林里面安营扎寨,以避暑气。

    哨马探得后回报桓振,言刘义隆在城外三十里的密林里面安营扎寨。

    “什么,在密林里下寨?刘车,你可真是会自寻死路啊!”桓石松说道。

    “刘车虽然年轻,但也熟知兵法,怎会犯此大忌?”桓振不解地说道。

    “这还用问?定是那小子安于享乐,耐不住暑气,就躲到密林里去了。”

    “不对……其中定然有诈。”

    “哎!兄长,你凡事也太过小心了,想那刘皇叔都能栽于此道,刘车这小子,又如何能考虑得那么周全。兄长,不要再顾虑那么多了,今夜我就领五百士卒,趁夜放火,烧死他们一干人等。”

    见桓振还是下不了决心,桓石松又赶紧劝道:“兄长,此乃天赐良机啊!我等不费一兵一卒,尽可大获全功!若失此良机,则形势更不利于我们啊!”

    桓振想了一会儿,又下定决心地说道:“好吧,不过,必须速去速回,绝不可耽搁。”

    “是。”

    到了夜晚,桓石松领着五百士兵,赶往刘义隆营地。快到营地时,却遭到了伏兵阻击,傅弘之领着一千伏兵,从左右两边包抄桓石松。

    夹攻桓石松时,傅弘之故意放走几个敌军,让他们回去给桓振报信。桓振知道情况后,点了三千骑兵赶去救援。半路上,只听一声炮响,两边喊声大震,刘义隆领着几千士兵从左右两边杀出,桓振被两边夹攻,首尾不能相救,阵型大乱,大败而逃。桓振在逃亡的途中遇到了桓石松,两人便一起商议计策。

    “兄长,江陵已然回不去了,我们不如回襄阳吧,让司马秀再助我们一臂之力。”桓石松说道。

    “不可,傅弘之已经投靠了刘义隆,司马秀肯定也暴露了,只怕他现在也是自身难保,回去襄阳,便是自投罗网了。”桓振说道。

    “那该如何是好?”桓石松愁苦地说道。

    “难道,真的是天要亡我桓家。”桓振握紧拳头,锤向旁边的树干,不甘地说道。

    “兄长,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去。”

    “什么地方?”

    “南乡。”

    “南乡地小兵少,去了也难以挽回大局啊!”

    “可是丞相的女儿王若云,就在南乡。”

    “你这话什么意思?”

    “王若云,既是丞相之女,又是大将军的儿媳,这两个人,一文一武,把持朝政。只要捉住了王若云,不怕他们二人不乖乖听话。届时荆州又可以重归我们的掌控了。”桓石松说道。

    桓振听了,心有所动,但转而又摇摇头说道:“不行,我乃名门子弟,怎能做此卑劣行径。”

    “兄长,这都什么时候了,还顾惜什么名节啊。荆州是我们桓家的百年基业,怎可拱手让于他人。若失此良机,则后悔莫及啊!”

    桓振听了,咬了咬牙,决然地说道:“好,去南乡。”

    由于桓振这次带出的都是骑兵,虽遭突袭,但逃出的较多,桓振整点残兵,竟还有两千多骑兵,于是领着他们,奔往南乡。

    刘义隆走后,南乡只有两千军兵守卫。而守城的将士们都觉得战事在江陵,与他们无关,因而放松了警惕。夜里,桓石松带领士兵,挖通地道,直透入城。继而带兵杀入城中,大开城门,桓振麾军杀入,攻占南乡。王若云也被抓为人质。

    刘义隆得到消息后迅速赶回,待他到了城下,只见桓振颇为自得地站在城楼上。

    “桓道全(桓振的字),我夫人何在?”刘义隆喊道。

    桓振请出了王若云。

    “若云,他们有没有为难你?”

    “没有,我挺好的,和原先没什么两样。”

    王若云一边磕着瓜子,一边满不在乎地说道。确实,即使是抓为人质,桓振他们也不敢对若云无礼,除了没有出入自由,其他的都和原先无差。

    刘义隆看她这样回答心里也就放心了。继而又对桓振说道:“桓道全,你出身名门世家,竟以女子作人质,传出去,就不怕被人耻笑吗?”

    “少说废话,我桓氏百年基业,岂能让你刘家旦夕尽毁。回去给你的两位父亲写信,让他们撤回江陵和江夏的守城将领,荆州由我统领,否则的话,就等着给王若云收尸吧!”桓振说这话的时候看了一眼王若云,若云站在一旁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昨晚闹腾了一晚,她都没有好好睡觉。接着又对他们说道:“你们慢慢聊,我先回去睡会了。”说完,懒洋洋地走回去了。桓振看她一脸不在乎的样子,甚为恼怒。但若云才不在乎,她只知道,皇帝都不敢动她王家,何况一个小小的桓振。

    刘义隆看若云那泰然自若的样子,甚为惊异。但若云可以不在意,他不能不照办。于是对桓振应道:“好!我今日便写信,待圣旨下来,我们便全线撤回。但是在这之前,若云若是有一丝一毫的损伤,我决不善罢甘休。”

    “好,一言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