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晋末风云 » 第二十八章、金戈铁马,兵车布阵灭南燕

第二十八章、金戈铁马,兵车布阵灭南燕

    慕容贺一死,刘义隆找到了胡藩,告诉他自己是大将军刘裕的儿子,并且让他把信交给大将军刘裕。胡藩也知道,慕容贺一死,南燕迟早是别人砧板上的鱼肉,及时投靠更有权势的刘义隆才是明智之举,况且北方是胡人掌权,汉人根本没有多大的晋升空间,只有去江南谋发展才是正途。于是,胡藩带着刘义隆给的信和佩戴的剑,逃回了东晋。

    胡藩见到了刘裕,将刘义隆的宝剑交给他,并告诉他刘义隆还活着。刘裕自听说刘义隆身死的消息,整个人都苍老了很多,如今得知儿子没死,刘裕喜出望外,他捧着儿子的宝剑,感激得老泪纵横。

    之后,胡藩又将一块帛绢交给了刘裕。刘裕展开看,只见帛绢上只写了一个水字。刘裕将帛绢浸入水中,帛绢上慢慢显现出了南燕的地形图。地图的反面写着:父亲,南燕在梁父和莒城这两个地方布置了大军,为避免和这里的军队作战,可以走沂蒙山而来,山路虽然难行,但敌方的骑兵更难以追击。翻过了沂蒙山,通过了大舰山,可直达临朐,攻下了临朐,都城广固便唾手可得。

    刘裕前几日听闻慕容贺已死,已有了攻打的打算,而且现在国内安定,北方各国又忙着各自的战事,无暇顾及南燕,现在出兵,正是有利的时机。况且儿子在南燕周旋,他必须要去南燕和他接应。于是刘裕回到朝堂,力排众议,坚持出兵攻打南燕。

    半个月后,刘裕领着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南燕而来。军队翻沂蒙,过大舰山,来到了临朐城外,和燕军展开决战。

    慕容贺虽死,但南燕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骑兵众多,这次作战,慕容超亲自领兵。他要向国人证明,没有了慕容贺,他一样可以守住燕国。

    时值冬日,寒风凛冽,慕容超率领着他的军队,出城迎敌。南燕骑兵,人马都穿重甲,脸上也都戴着护甲,只留两只凶光闪闪的双眼。他们手持长槊,气壮山河。慕容超昂然于前,他要指挥着他的骑兵,踏碎刘裕的步兵。

    然而刘裕也是早有准备,四千辆辎重车辆,首尾相连,分于两翼;中间步兵方阵,手持长矛,犹如钢铁森林;最后是骑兵队伍,护卫后方,以防突袭。

    慕容超一声令下,战马扬蹄奔腾,犹如倾泻的洪流,滚滚而来。奔腾之声,震天动地;喊杀之势,风云变色。

    刘裕把手一挥,车阵前方向中间聚拢,护于步兵前方。汹涌的骑兵冲撞过来,连为一体的兵车倾斜后又恢复,但战马被猛烈撞击,纷纷栽倒于地,骑兵队伍顷刻间摔得人仰马翻,如天塌地陷。原本骑兵最大的优势便是他的冲击力,冲散步兵,再分而杀之,但刘裕用车阵护卫,骑兵便毫无优势。第一批骑兵倒下,第二批骑兵减速涌来。骑兵近到身前,晋军爬上兵车与马上的燕兵展开白刃战。双方交战,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一直杀到了夜晚,胡藩假装败退,绕过战场,从另一个方向攻临朐城。由于慕容超带着骑兵倾巢出动,城内的防守空虚。胡藩率领士兵攀上云梯,攻向城内。刘义隆在城中做内应,砍倒龙骑,斩杀守军,放胡藩领军入城。

    胡藩入城后,刘义隆插上晋军旗帜。令士兵摇旗呐喊:“晋军援兵已至,临朐已破,燕军还不速速投降。”

    战了一天的燕军本已心力交瘁,如今又见城池已破,敌方援军滚滚而来,瞬间军心溃散,不战而逃。慕容超更是弃了大军,只身一人,逃回了广固城。

    刘裕占领了临朐,见到了自己日夜思念的儿子。刘裕拍着刘义隆的肩膀,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继而又热泪盈眶,泪水中饱含了他深切的思念和亏欠。刘义隆望着父亲,望着他苍老的面容和感动的泪水,他才意识到,父亲是这样深沉地爱着自己。

    整顿好了临朐内的事务,刘裕又率领大军奔袭都城广固。广固城,背靠高山,四周绝涧,岨水深隍,既“广”且“固”,易守难攻。

    刘裕围住了广固城,为了保存实力,并不强攻,而是慢慢消磨他们的意志,让他们自行投降。

    然而一连围了两个月,慕容超仍是不投降。一日,刘义隆仔细查看了周边地形,发现只要把沂山中渑水上游的五龙口给堵了,这广固城里的水源就会断绝。刘义隆将这个发现告诉刘裕,刘裕立刻照办。

    一个月后,慕容超出城投降,南燕归于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