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吴悠传 » 三

    “所以接下来你就要登场了?”

    吴悠搓了搓脸,“还早着呢,讲完我爸那肯定是要讲我妈啊,男女平等嘛。”吴悠难得地开了个不太好笑的玩笑。

    “那还讲究个女士优先呢,你怎么不先讲你妈妈?”我也顺着这个玩笑调笑了一句。

    “奥,你应该知道现在网络上一直都在讨论的女quan运动。。。。”吴悠岔开了我这个不太好回答的玩笑话。

    “停停停!!!请你打住!!我对于女quan和反女quan都不反对。我不想讨论这种话题,另外我对这个话题的所有观点都不赞同不反对。”我连忙摆手,心里有点后悔写这种题材的文章。

    现在网络流量就是王道,不否认每种题材的作品都会因为内容好而受到读者的喜爱,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富含爽点的,擦边色情的,暴力的,恋爱脑的题材会更加容易火爆,因此很多作家也就更加偏向于这种热门题材。我当时也是一时冲动就同意了吴悠的请求,原本的出发点也就是想要帮助一位我认为比较有趣的老友写一本可能比较无趣的故事。但出于一名社畜的谨慎,我还是会避免在网络上发表这种比较有争议性的观点。

    “那你还让我怎么开始讲?”吴悠轻笑一声,“放心,这个女quan是那个年代的女quan,当时可能都没有这个概念,但是可比现在这些NGO扭曲出来的概念要有意思的多。”

    吴悠开始慢悠悠地讲他心中的故事,而我却开始发呆。直到他看出我在摸鱼,也只是轻声提醒一下,并没有问我听到什么时候,有自顾自从头开始讲起。

    ————————————————————————————————————————、

    五条岗村其实是两个村子,老十七所在的村子其实外人叫“下五条岗”,在下五条岗西北不到三里地的地方就是所谓的“上五条岗”村。村子被一条河隔成两半,分别住着两个大姓,河西住着钟家,河东住着王家。

    村里会计钟满堂家有三儿两女,老伴的名字几乎无人提起,凭着在村里的辈分大家都叫花婶。小女儿钟萍是家里老三,也是家里的小女儿。花婶对家里的每个孩子都很宠爱,因为家里的劳力多,大女儿种芜又是大队里记工分的,所以从钟萍出生就几乎没有吃过太大的苦。

    花婶对子女的各种调皮甚至是无礼行为包容心极强,自然钟萍小的时候很受宠爱,钟萍小时候也不爱洗脸,所以也就总是顶着一张黑黝黝的小脸蛋整个村子乱跑。因此久而久之钟萍在村子里也就被长辈们称作“小黑妮儿”,小黑妮儿很厉害,用当地的俚语就是“泼实”,总是追着村里的同龄男孩子们打。

    等到小黑妮儿八岁的时候,她就已经打遍周围几个村庄无敌手了,或许是觉得高手寂寞如雪。小黑妮儿开始到十公里外的几个舅舅家常住,顺便和自己的几个表兄弟们一起念书。花婶的三个兄弟都住在一个叫掘地坪的镇上,因为街道沿着一条大河建造,人们也叫那里“街上河”。虽然当时许多家庭条件十分艰苦,但是因为会造醋,小黑妮儿的三个舅舅家生活条件很好。小黑妮儿敢说敢做,一个小孩子模仿大人的故作老成总是会形成不一样的可爱,这也让她的三个舅舅像疼自己的女儿一样疼爱小黑妮儿,女儿有什么,小黑妮儿必定也要有什么。

    当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春风还没有完全吹到内陆,但是些许勇敢的春草也已经从大地上探出头来。当时的小黑妮儿也不知道什么是投机倒把,什么是经济改革,爱美的她只想要供销社里漂亮的塑料凉鞋和头花。所以每到周末或者街上的大集前夕,她都会和她的外婆在家做好一些甜品小吃,然后在集市上叫卖。小黑妮儿穿着蓝色碎花上衣,乌黑亮丽的头发扎成两束粗大的麻花辫。虽然长大了,也知道洗脸了,但是小黑妮儿的称号还是从上五条岗陪她来到了掘地坪,当然更多的是长辈们对她的爱称。

    “小黑妮儿,今天卖多少啦?够买你的凉鞋了嘛?”

    “你猜猜?”

    “你看看,你都卖了那么多了,剩下这么点麻糖给叔几个尝尝吧?”

    “那咋不成哩!!这几个你都拿回去吧,给狗子他们吃,昨天跟他开玩笑过头了,估计他还生闷气呢。”

    “哈呀,你这个妮儿比娃娃们都要大气哩。”

    小黑妮儿虽然很泼辣,但是并不代表她不聪明,她身上反而有女孩子稀缺的那种大气和活心眼,放在名著里就是王熙凤式的讨喜角色。不少熟识的大叔们半开玩笑地说要让小黑妮儿当自家的儿媳妇,小黑妮儿也都是撇撇嘴,眼睛滴溜溜地地四处乱转。长辈们看到她这副小女孩的娇憨模样,也就哈哈大笑一场,不再逗这个小机灵鬼。

    每年端午的时候,小黑妮儿的大舅舅就会对小黑妮儿说:“妮儿,提上两壶醋一壶油回家去。”这时候,小黑妮儿就会一改往日的伶牙俐齿,眨巴着一双大眼睛盯着大舅舅。疼爱她的大舅哪里受得了这小妮子的可怜模样,就会给她几角钱嘱咐道,“送完东西在家住几天就回来,我让你妗子给你留几个粽子。”小黑妮也不怎么想家,在家里不仅要照顾两个弟弟,还要经常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捡干柴割猪草。在家里哪有在街上整天自由自在地疯玩舒服。对于小黑妮来说,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疼爱她的舅舅们,这日子每天就像过年一样。

    就这样,小黑妮在街上的舅舅家住到了十二岁才回家。那时候农村的教育资源几乎没有,很多老师都是刚在田里插完秧苗满腿泥就登上讲台开始上课,课后辅导班,习题集什么的统统没有。小黑妮很聪明,课本上的知识她只听一遍就能学会。所以当老师在讲台上对着一个知识点翻来覆去地讲时,无趣的她就开始神游天外。劳动课的时候,她也能通过自己的油嘴滑舌让自己的兄弟当苦力,老师们对这个聪明小妮子也无可奈何,最后也听之任之。这样一来,小黑妮在学校的生活也算是潇洒。

    顺顺利利地来到了初中,活得很滋润的小黑妮突然不想上了,因为一个哭笑不得的理由,初中有早自习。小黑妮受不了不能睡懒觉的生活,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太喜欢一大早就起床。特别是冬天的早上,一大群学生用石头砸开学校旁边的小溪,用冰水洗漱。然后呼着白汽跑到教室里昏昏沉沉地读书。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这是小黑妮一直以来的做事思路。所以,她就告诉了她的父母。花婶的眼中,只要孩子们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长大,找个对象结婚就行了,读不读书没啥区别,所以对于小女儿的提法也没反对。老会计对此也没有异议,他觉得儿子们长大了就该参加大队里的劳动挣工分,给家里挣粮食。女儿反正早晚也要嫁出去,读不读书也没啥区别。就这样,小黑妮刚上来初中两个星期就辍学了。两年后,刚上三年级的二弟也辍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