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风云坞堡主 » 第七十五章 上任

第七十五章 上任

    最近几年学堂的一切事物,都是吕老头和赵昆商量的,他们沿着西侧小山往上修了不少建筑,建筑很有韵味。

    时值四月,赵博安站在山腰的亭子里,心情舒畅,到处都是生机勃勃之景,已经有数年没见过山里的春天了。

    在沁水两岸的山丘上,不仅有各种果园,还种有竹、漆、桐、松、柏等树木。河谷中开辟的田地,农忙虽已过去,但仍有许多人在桑田里忙活,这个月蚕就要结茧,需要大量的桑叶。

    欣赏完风景,回身坐下,把其他下人赶走,他亲自给父亲倒上一杯茶。

    “阿父,学堂一切还好吧?”

    最近几天在学堂逛了逛,和学子们也聊了一下,毕竟走马观花,没有父亲了解的多。

    赵昆叹气道:“教授幼童和学子没问题,学问好的几人,一直留在学堂,吕先生生病的时候,就是他们挑大梁,但没了吕先生,总觉得缺点什么。”

    “我也想过再找个大儒,但有点名气的都在士族,请不来,游学而来的儒生更不用说了,还不如我们的学子。”

    “听说你把一个儒生赶走了?”

    “恩,盼儿有点喜欢他,我调查发现,此人已经娶妻,能力也一般,就是有个好皮囊,我不想盼儿和他再接触。”

    赵昆拍了一下桌子:“做的对,赵家的女郎是他能觊觎的。”

    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他都想一直留在身边。

    “阿父,既然暂时找不到先生,您就先管着学堂,不过别教谶纬之学和玄学,您自娱自乐可以,但赵家需要实干之才。”

    赵昆有点尴尬,不过还是答应下来。

    “与其找名儒,还不如找点书籍,我们的藏书大部分都是从长子冯家抢来的,但冯家也就是个二流士族,如果我们有大量书籍,家里那几个优秀学子,自学就能有一番成就。”

    赵博安苦笑道:“这些年我一直在想办法,但在士族眼里,书籍比命还贵重,想抄写都不行,有时候我真想抢了他们。”

    “异想天开。”

    “阿父,学堂真抽不出人?”

    “真抽不出,学堂总共六十个学子,八百多个幼童,只有二十五个学子能教授,剩下三十五个,本身还要学习。”

    幼童这么多,是因为乞活军的子弟前年秋大量加入所致,今年秋后就会减少。

    “那只能等了,以后形成定制,每两年召二十个学子,其中四个是女郎。”

    赵昆想到学堂开销这么大,说道:“安儿,如果赵家再扩大,幼童会越来越多,你真要让他们全部入学?”

    赵博安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摇头道:“现在就是极限了,在山里没什么人在意,要是在山外还这样搞,朝廷不会放过我们的。”

    像苻坚弟弟苻融在邺城修建学舍,都能被官员弹劾,何况私人办学。赵家的学堂根本不像家学,更像官府的学宫。

    父子俩在亭子里又坐了一会,直到嬛嬛派人唤回赵博安。

    刘良住所,冯小小满脸欢喜,逗弄着怀中的同母异父妹妹,自从回山以后,她就住在刘家,和刘良父子关系大为缓和。

    她娘一边抹眼泪,一边说道:“给人做小不容易,我就是这样过来的,你别走我的老路,现在还不晚,要不求求刘良,给你找个好人家。”

    今天嬛嬛派人给刘家送来了彩礼,晚上打算把小小接过门,仪式就算完成了,娶个小妾没那么多规矩,如果不是刘良父子的面子,彩礼还不会那么丰厚。

    经历这么多,冯小小早就有自己的主意,也看不得她娘的软弱性子,当即脸色一变。

    “其他人我瞧不上,赵郎君是个伟丈夫,重情重义,会对我好的。”

    “可是……”

    “没什么可是,我在郎君身边这么多年,赵家谁敢娶我,就算给他做小,将来郎君封侯拜相,谁敢说我眼光差。”

    女儿这么强势,她只得小声说道:“我怕你受委屈。”

    “你不用担心,我不是以美色侍人,在内院待着就不出来了,赵家好多机密我都帮忙打理,再说嬛嬛很好相处,一年中有几个月,她还要回山,不会一直在一块。”

    “我一个妇道人家,也帮不上你的忙。”

    “保养好自己身体,要是再生个儿子,你这辈子就有保障了,平时和刘纪敏处好关系,他是留在赵家堡看家护院的,是郎君的心腹。”

    “我知道了。”

    冯小小声音低沉的说道:“那我晚上就过去了。”

    赵博安回到住处,见到家里张灯结彩,走进后院,向迎在门外的缓缓问道:“有什么喜事?”

    “今天把小小正式接进门。”

    让谁进门,正妻有很大的决定性,赵博安没有口是心非的反对,也没有满脸欢喜的雀跃,只是平平淡淡的点了点头,

    嬛嬛有点后悔,如果知道丈夫能一直忍着不动小小,就不提那茬了,但自己早已答应小小,还有刘良父子在中间,也不能出尔反尔。

    晚上冯小小被一顶小轿送进了赵博安的住处,后院的一处新房内,经过简单的仪式后,她就是赵家的人了。

    冯小小比嬛嬛年轻五岁,在士族家庭中长大,言传身教之下,不经意间自有一股贵族气质,加上长得漂亮,让赵博安很是喜欢,两人一夜欢愉,不过接下来两个晚上就要陪着正妻了。

    给阿母留下两个学子帮忙,其余四个学子和一什骑兵亲卫先期前往长子,暗中摸清那里的情况,赵博安自带四什亲卫骑兵向晋阳出发。

    直接沿着沁水往北,经过兰村和两个小村子,一天行军九十多里,到达谷远乡。

    一路上山谷狭长,没什么平地,两个村子都是二三十户,半耕半牧。

    谷远乡的三股势力又变了,当初赵家俘虏的那个青年,从叔叔手中夺回了部落,他没有和那家汉人豪强起冲突,因为不久他们就被秦国授予了官职,而且一群羯人杂胡的迁来,也让力量维持了平衡。

    虽然另两家势力竭力邀请,但赵博安只拜访了羯人杂胡部落,经过石宝一番马上比拼,赵家获得了他们的尊敬,从他们口中得知,再往北路并不好走,而且有山胡劫掠。

    第二天,为了不耽误行程,一行人从谷远乡东北出山,走上党到晋阳的大路,又跑了三天,到达了晋阳。

    从邓翼信中得知,俱难颇为贪财好物,赵博安就准备了二十匹好马,两百匹上等绢帛。

    果然礼物起了大作用,不仅马上召见了他,而且行文上党太守,把长子境内的胡人部落,也全部划入了抚夷校尉管辖之下。

    事情办的顺利,他就在晋阳寻访太原王氏,看看能不能有所收获,但太原王氏早已南渡,留下的旁支就是个小豪强。他还不死心,又跑到祁县,这里的王氏自曹魏王陵被夷三族后,就一蹶不振。

    别说名儒了,书籍都没找到一本。

    整个并州的士族南渡,平阳郡一直战乱,没什么士族,河东郡的士族早已跑到凉州。环顾赵家周围,他暂时消停了,怪不得那几个游学的儒生留在赵家不走了。

    几天后,在壶关,上党太守亲切接见了他,特别嘱咐他,要看管好乌丸杂胡。

    库傉官伟和慕容家的勾连,让氐人有了警觉,临时设立抚夷校尉的目的,就是用来分化乌丸杂胡的力量。

    不包括长子的胡人,抚夷校尉要管理的一千户胡人,位于长子以东,壶关以南的区域,主要是邺城来的乌丸杂胡,接受并州刺史的调遣,算是州兵。

    离开后,赵博安找到二郎的住所,一座三进的院子。

    兰氏奉上热茶,留下两兄弟说话。

    “那件事后,有什么传言?”

    “官府以为是地方豪强埋伏,鲜卑人以为是氐人干的,不过刚出事的时候,在郡府做官的一个冯家人,向我旁敲侧击过。”

    赵博安并不在意,冯家好歹是姻亲。

    “冯家也只是怀疑,他们见识过赵家的骑兵,知道我们擅长奔袭,但那场大雪来的真好,一下就洗清了我们的嫌疑。”

    “最近已经没人提那事了。”

    “很好,你在壶关多结交点人,我让家里给你多运点财货。”

    二郎慌忙摆摆手:“大兄,不用了,族里每年分我不少钱粮,我花费不大,而且来往的都是郡里的文吏。”

    “那就在城里开个铺子,我让族里运些杂物山货,让弟媳派人管着,每年的收入你留着花吧,因为赵家的原因,你估计一直要在壶关做官。”

    豪强士族在官府的官吏,其实都是变相的质子,就算没有能力,也要担任一个闲职。

    考虑到兰氏,二郎没再拒绝。

    五月初,在郡尉的陪同下,赵博安上任了。

    县里官吏好多都是熟人,冯安是主簿,他从襄垣县县尉调过来两月,尧轩刚当上县尉,白家虽然实力最强,但族长白子坚太年轻,还是个兵曹。

    长子县的各方势力对他比较熟,以白家为首的胡人和以冯家为首的汉人,和赵家都打过仗,全部惨败。

    因此新县令上任,不等召集,那些宗主和头领已经全部等在了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