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风云坞堡主 » 第八十二章 王萦(二)

第八十二章 王萦(二)

    时间来到六月,浊漳水以东,一座简陋营地外,赵博安几人正在观看建设中的西涧小城。

    三郎问道:“这里位于浊漳水以东,怎么叫西涧?”

    赵博安答道:“可能是河流改道,反正当地人都这样叫。”

    “大兄,我们以后就在这里训练兵马?”

    “对,我担任抚夷校尉一年多,主要解决胡人的吃饭问题,在军队上没什么建树,现在情况有所好转,可以练兵了,西涧离各个部落不远,这座小城建起来后,能够震慑他们。”

    赵前提醒道:“宗主,我们现在练兵,用的是赵家的粮食,乌桓杂胡这么穷,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来?您又不会一直担任抚夷校尉。”

    其他人可能也有这个疑问,赵博安解释道:“赵家到今天这个地步,只有钱粮和私军不行,还要掌握一支正规军队,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这个钱要花,而且不一定赔钱。”

    “我知道了。”

    “除亲卫外,现在有十队人马,接下来的三个月,暂时把家丁打散,每队一什家丁,你们平时注意观察,哪些人能用,八月下旬,我会确定编制。”

    三郎说道:“大兄,何必这么麻烦,让我们的副队长直接当队长。”

    “草莽之中也有英雄,要去发掘人才,让他们为我所用,不要拘泥于自己人。”

    “也对,我救的那个黑大个,就是个猛将种子,可惜跟人跑了。”

    赵博安不再闲聊,命令道:“赵博荣,你领一队人管辎重,粮食、盐、肉、菜等都要管够,没有强健的体魄,练不出精兵。”

    他有意让三郎熟悉各个岗位,以便将来独当一面。

    “诺!”

    “六月筑城,箭楼、望楼、壕沟、鹿角等防御设施都要建好,我来规划,呼延信和赵前负责实施。”

    “诺!”

    “七月和八月一半时间训练,一半时间学习说话。”

    大家有点发愣,三郎问道:“说话还要学?”

    “当然,这点十分重要,平常和那些部落首领打交道,感觉还不明显,但你去和普通胡人交流一下,各种口音夹杂,有的人连汉话都不会说,这要上了战场,怎么指挥。”

    赵前对底层见识多些,对这点深有感触,说道:“确实重要,不仅胡人,有些汉人的话我也听不懂,邓干刚来赵家的时候,南方口音很重。”

    “就这样定了,都开始行动。”

    六月底,西涧小城基本建好,周长三百多米,高度三米,虽然防御设施还不完善,但目前已经够用。

    七月全军开始训练队列,首先锻炼他们的身体,强化他们的服从性,赵博安身体力行,每天都会参加。

    月底,嬛嬛派人叫他赶紧回去。

    赵博安一路快马,来到县衙,径直进入卧室。

    “什么事?这么急。”

    嬛嬛见他满身灰尘,歉意的说道:“我爹辞官了,带着全家,正在前往赵家堡的路上。”

    “噢?为什么辞官?”

    嬛嬛有些难堪:“有人举报爹贪污,没等上面追查,他就辞官了。”

    王安每年都会运送财物给王鉴,贪污肯定是真事。

    赵博安想了想说道:“那就不要在外奔波,留在赵家堡养老吧。”

    “我怕官府追着不放,要是通缉怎么办?”

    “又不是杀人造反,主动辞官后,事情就揭过去了。”

    闻言嬛嬛稍稍放下心来,其实他更担心王安的名声受损,那样她也要受牵连。

    “既然要常住,就让爹花钱,在赵家堡修个院子。”

    “你做主吧。”

    “在西涧还要待多长时间?”

    “一个月。”

    “我让小小过去伺候你,你看看你现在的样子,邋里邋遢。”

    赵博安摆手道:“算了,想干大事,就要以身作则,享受什么的以后再说。”

    “你先去洗洗,我让他们准备饭菜。”

    晚上他正准备休息,赵贤带来了长安的消息,今年才五十一岁的王猛死了。

    赵博安睡意全无,虽然只有几面之缘,王猛给他的印象也不好,但不得不承认此人是不世出的将相之才。

    秦国能这么强盛,多亏苻坚王猛这对君臣,两人互相成就了对方。不过现在缺了王猛,这个国家在惯性的作用下,也许能统一北方,但将来就难说了。

    苻坚以臣子的最高规格,隆重安葬了王猛,追谥为武侯,赵博安按照要求上书了悼文。

    八月下旬,训练的兵丁进行编组,由于缺乏马匹和装备,暂时都是轻步兵。其中一队常备,队长是三郎赵博荣,平时驻扎西涧,他将会作为抚夷校尉副手,在农闲之时,训练所有兵丁。

    秋收时,赵博安返回县里,享受了一段宁静的时间,直到王鉴到来,垦荒又要开始。

    晚上,嬛嬛端着一碗参汤,来到书房外,灯光照耀下,能看见夫主正在看书,不由想起兄长下午和她说的话。

    爹来到赵家堡,有些不甘寂寞,想从赵家买些地,虽然被兄长劝住了,但话已经传出去了,娘去了一趟冀氏乡,不知道怎么回事,那个王萦就被高氏接到了赵家堡。

    她决定回趟山里,处理这些麻烦。

    走进屋内,把瓷碗放到桌上,站在那里一时没有开口。

    赵博安放下管子,问道:“怎么了?”

    “趁着天气还没冷,我想回趟赵家堡,爹娘和阿父阿母应该都挺想孩子,盼儿成亲我也没回去。”

    “行,我下月要去西涧,又开始忙了,我让石宝护送你回去。”

    嬛嬛犹豫了一下,问道:“夫主,我们赵家的地不会卖吧?”

    赵博安奇怪的看着她:“为什么要卖?我们又不缺钱。”

    “二郎和三郎要买呢?”

    他有点明白了,问道:“丈人想买?”

    “恩。”

    “嬛嬛,你想过没有,如果开了这个口子,不仅赵家族人,还有那些里正和队长,他们都要买,地变成他们的,我们怎么收税,那时赵家就会分裂成一个个小家族。”

    “可是现在那些里正和队长也有自己的地啊。”

    “那不是买的,是我奖励的,而且数量有限,影响不大。”

    “那我回去就拒绝爹。”

    赵博安不愿意妻子为难,说道:“不能买赵家的地,但可以买些奴隶,我帮他在上党垦荒,建个庄子。”

    嬛嬛笑道:“谢谢夫主。”

    既然夫主这么体贴,就不说王萦的事了,自己回去解决。

    在赵博安组织垦荒的时候,王嬛嬛和冯氏一同回到了赵家堡。

    两人先带着孩子们拜见高氏,高氏看见这么多孙辈十分高兴,亲亲这个抱抱那个。

    嬛嬛瞥了一眼站在一旁的王萦,说道:“阿母,博安现在很忙,我这次回来暂时就不出去了,好好陪陪您。”

    “那感情好,你们都出去了,家里太冷清。”

    嬛嬛又打趣旁边的盼儿:“灵儿大了,我还想你能教教她,谁知你刚结亲,都有身孕了。”

    盼儿摸摸肚子,说道:“嫂嫂,才三个月,还早呢,让灵儿和乾儿都来,我正无聊呢。”

    “好。”

    高氏看着其乐融融的情景,心中高兴。

    王萦一到冀氏乡,她就知道了,但这是儿子儿媳的私事,她也就没管,但钱氏去了一趟冀氏乡,回来和她嚼舌根,让她心里不舒服,一气之下就把王萦接了回来,这下不仅敲打了王家,还让几个孩子回来了。

    嬛嬛把灵儿她们放到高氏这,自己又去拜见爹娘。

    新院子已经修好,王安和钱氏都在,旁边还有个女郎抱着个女娃。

    几年没见,嬛嬛有点激动:“爹娘,你们都老了。”

    钱氏和女儿抱了抱,王安笑着说道:“你都四个孩子了,我们还不变老。”

    “这个孩子是?”

    钱氏看了一眼王安,谈谈的道:“你妹妹。”

    王安干咳一声:“你们都不在身边,我和你娘有些孤单,就买下吕氏,生个孩子解闷。”

    嬛嬛对这事不好发表意见,和吕氏打了个招呼,又看了看妹妹,小孩有点害羞。

    “爹,我和博安谈过了,赵家的地不卖,但你可以买些奴隶,我们帮你在上党建个庄子。”

    王安有点肉疼:“奴隶可不便宜,还要派人看着。”

    钱氏劝道:“不能和博安好好说说嘛,赵家这么多地,分我们一点又没什么,你兄长还在帮着赵家做事。”

    嬛嬛立马拒绝:“连博安的弟弟都不行,赵家所有产业都会传给乾儿。”

    钱氏生气的说道:“有了儿子忘了娘。”

    看到赵家的地买不到,王安说道:“算了,就买奴隶吧。”

    “要买多少人,你告诉我个数目,博安正在垦荒,我让他把地弄好,明年你派人过去直接耕种。”

    “好大的口气,我要是买一百户奴隶呢?”

    嬛嬛骄傲的说道:“别说一百户,两百户都行,博安春天的时候就垦荒三万亩。”

    王安做过多年县令,知道上党大概有多少人口,虽然仍不相信,但就算两万亩,也不少了。

    “凭这个本事,这小子封侯不成问题,就五十户吧。”

    “三千亩地?”

    “两千亩吧,还不知道能买多少青壮。”

    嬛嬛答应下来,又对钱氏说道:“娘,别生气了,赵家以后肯定能跻身士族,对王家也有好处,乾儿又是您的外孙。”

    “明天把孩子们带过来。”

    安抚好两边父母,嬛嬛又找来家中管事和下人,了解前因后果,确定了是娘把消息捅出去的,没办法只能先把王萦留在赵家堡。

    她决定几年之内,先不出山,孩子渐渐长大,在学堂能好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