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风云坞堡主 » 第八十六章 伐代(二)

第八十六章 伐代(二)

    秦国不顾刚打完凉国,就马上出兵代国,是因为铁弗匈奴首领刘卫辰求援。

    铁弗匈奴生活在河套地区,周旋于秦国和代国之间,最近几年被东边代国不断攻击,今年实在顶不住了,主动要求当向导。

    代国是拓跋鲜卑建立的政权,征服了很多高车和匈奴部落,拥有控弦之士数十万。代王拓跋什翼犍是一位雄主,他在冀州襄国为质多年,深受汉文化影响,继承王位之后,定都云中盛乐宫,发展农业,推动部落联盟转变为封建国家形式。

    赵博安拿到令牌和公文,找到守卫武库官员,贿赂了一百匹绢帛,接着返回城外,编入俱石子的前锋部队。

    俱石子是俱难的弟弟。

    不久城中运来武器装备,包括三百套甲胄,五百长枪,两百长刀,一百长牌,两百强弩,两百长弓,一万箭矢,旌旗鼓角。

    部队开始换装,赵家的亲卫和家丁不用换,主要是那八队步兵,每队一什刀牌兵,两什长枪兵,两什弓箭兵,长枪兵兼职弩兵,弓箭兵配长刀,甲胄优先装备刀牌兵和长枪兵。

    三天后,前锋出发,全军四千人,其中两千骑兵。

    十月二十六,到达雁门关后,赵博安被留下守关,俱石子带领剩下三千人,出关侦查去了。

    天气已经很冷,赵博安和几个心腹坐在城楼内,烤着火盆。

    他向赵前问道:“柴火还够吧?”

    “够,附近没什么人,打柴容易。”

    赵博安点点头。

    三郎对留下守关,有些耿耿于怀,说道:“俱石子看不上我们,一路上都是我们殿后。”

    赵博安笑道:“我们又不是骑兵,你还真想去北边草原上,比比谁跑的快啊?”

    “可是……”

    “能加入俱石子的部队,我已经很高兴了,起码不用运送辎重,连个参战的机会都没用。”

    赵前问道:“宗主,三路大军几十万,能轮着我们嘛?”

    赵博安反问道:“如果你们是拓跋什翼犍,该怎么打这一仗?”

    几人开始沉思,代国大概的军力布置,在晋阳时他们都已经知道了。

    三郎信心满满的说道:“集中力量,各个击破。”

    “先打谁?”

    三郎喜道:“我们,并州的秦军最少。”

    呼延信说道:“如果是我的话,我先打苻洛,其他两路都是百战名将,不好打。”

    赵前说道:“如果是我的话,集中力量打关中兵马,他们威胁最大,而且这一路将领众多,不一定齐心。”

    赵博安见张若没说话,指着他道:“你也说说。”

    见大家都望着他,张若说道:“我会把部众迁往阴山以北,等秦军撤退时,追击苻洛。”

    赵博安哈哈大笑:“这才是最佳选择,你们要看全局,秦国调动这么多部队,每天要消耗海量物资,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代国最多熬几个月,秦军就会撤退,甚至不需要追击,秦国已经输了。”

    见其他人不明白,张若分析道:“秦国能占领这么大领土,靠的是强悍的军力,当人们知道秦国不是战无不胜,人心就会动荡,如果代国不断骚扰并州、幽州和冀州,刚夺取的凉州和益州必然叛乱,接着原先燕国的势力也会叛乱,晋国再趁机北伐,北方又要分崩离析。”

    赵博安十分欣赏张若的眼光,虽然事情并不一定会这么发展,但能看到这么远的人不多,这个人一定要留在赵家。

    三郎目瞪口呆,说道:“那我们准备回家吧,还打什么仗。”

    感叹三郎还需要历练,赵博安解释道:“可惜拓跋什翼犍不会这么做,他已经做了三十几年代王,兵强马壮,又没有和秦国打过仗,我们觉得邓羌是名将,他可不这么认为,肯定先打并州这一路。”

    呼延信说道:“这样的话,我们的对手大概是刘库仁,他是代国南部大人,平城一代的胡人都归他管。”

    “对于送上门的胡人,邓羌肯定不会拒绝,双方马上就会爆发大战,时间不会太久。”

    十月底,雁门关以北的草原上,五万秦军驻扎于此,其中两万是从并州各处抽调而来的杂胡兵。代国在平城以南聚集了八万骑兵,以白部和独孤部为主,他们都是鲜卑化的匈奴人,双方相距百里。

    十一月初二,上午,邓羌聚集将士誓师,宣布明天开战,同时申明军纪。

    下午,俱石子召集手下,对明天的作战做出布置,主要是安排各营位置,现在他有六千人马。

    晚上,赵博安回去以后,把所有队长召来。

    “明天我只带十二队人,赵前,你留守营地。”

    赵前明白这是军令,不容讨教还价,说道:“诺!”

    “十队步兵,分成前后两列,交错布置,每列队与队之间,隔开三十米距离,方便后队前进,骑兵监军,谁敢后退,定斩不饶。”

    “诺!”

    犹豫了一下,他说道:“赵博荣,你为军功曹,记录各队战功。”

    三郎起身道:“校尉,我想直接带兵。”

    赵博安仔细打量他一番,还是同意了,说道:“你带家丁吧。”

    “诺!”

    “张若,你记录战功。”

    “诺!”

    “这次大战,秦军必胜,希望你们奋勇杀敌。”

    “诺!”

    第二天,全军吃过早饭后,往北行军五里布阵,人一上万,无边无沿,秦军步骑混合,东西绵延二十多里。

    赵博安的部队位于大军前方,正面宽度三百米,为了防止骑兵靠近,阵前放置了两层拒马,他指挥后边五队步兵,三郎指挥前边五队步兵。

    巳时刚过,北边传来轰隆隆的马蹄声,一队队骑兵方阵逐渐靠近,人数明显要比秦军多。

    一刻钟后,有代国骑兵冲出,兵锋直指秦军步兵,秦军骑兵没有拦截。

    赵博安的部队开始戒备,在各个队长指挥下,前排刀牌兵竖起盾牌,第二和第三排长枪兵拿起弩具瞄准,后两排弓箭兵也搭好箭支。

    相对于旁边步兵方阵,他们显得人数少些,阵型也稀疏一些,一支千人骑兵朝这里奔来。

    敌人距离百步时,三郎挥舞旗帜,长枪兵射出弩箭,马上上弦,距离五十步时,再挥旗帜,长枪兵再射,然后丢掉弩具,架起长枪,弓箭兵开始不断抛射。

    后五排的强弩,在前排射击间隙,压制敌人冲锋的速度。

    虽然敌骑还在前进,但伤亡越来越大,最终提前转向,没能进入骑射距离,绕了一圈,跑了回去,留下几十人在阵前惨叫。

    张若第一次见识这种大战,向赵博安说道:“大部分是牧民,没几具铠甲,好像是试探,稍有伤亡就撤了。”

    “都是消耗品,其实我们也是,精锐不会刚开始就上,你看看身后方阵,就是预防我们崩溃的。”

    “但是我们表现的很像精锐,没有慌乱逃跑,阵型保持的很好。”

    赵博安笑笑没回话。

    不久,秦军鼓声传来,全军向前,敌人没有犹豫,同样派出了大量骑兵,决战开始。

    大多数代国骑兵,都是临时集结的牧民,战法就是传统骑射,很少直接冲阵,面对严整的方阵,缺乏破阵手段,被一步步往后压缩,几次想侧击步兵方阵,也被秦军骑兵拦住了。

    赵博安的十队步兵,一旦打退敌人,后边五队就会越过前边五队,交替前进,打的很顺利,不过一直控制着速度,没太突出阵线。

    双方兵员的战斗素质相差其实不大,秦军中也有大量临时征召的胡兵,但秦军装备好多了,尤其甲胄数量占优。

    等敌人败像显露时,秦军具装骑兵出动,一下就打垮了他们,敌人开始逃跑,紧接着秦军轻骑追击。

    留下三郎指挥,他带着两队骑兵也跟着冲了出去,现在是扩大战果的时候,起码要抢点马匹。

    追亡逐北的感觉太棒了,赵家的骑兵养精蓄锐,速度飞快,只追了五里,就俘虏了四百多人,五百多匹马,他见好就收,带着俘获返回。

    傍晚收兵回营时,把所有俘虏和两百匹马交给了俱石子。

    接下来的日子,秦军只是清点俘获,计算战功,没有往北前进一步。

    此战斩首一万,俘虏三万,俘获马牛羊数十万,自身伤亡三千。

    好消息不断传来,在河套以南的石子岭,关中秦军大胜十万鲜卑骑兵。紧接着北讨大都督苻洛占领平城,虽然是座空城。

    最后代王不得不带着部众,撤往阴山以北。

    十一月下旬,由于粮食转运困难,各路大军开始撤退,只在黄河拐弯处的君子津,保留了几万关中禁军。

    在晋阳,并州军队解散,赵博安把甲胄和强弩交还武库,得到一百匹战马,其他奖赏要等待长安发放。

    回去的路上,他思量这次攻打代国,秦国声威大震,不过未尽全功,也不知后续如何,但频繁用兵的隐患开始显现,据他观察,和几年前攻打燕国的那支秦军相比,现在的秦军士气不高,有些厌战。

    秦国需要修养生息,安抚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