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杯酒敬狼烟 » 第十一章 暗潮涌动(二)

第十一章 暗潮涌动(二)

    国学馆太傅李衡的书房内,李衡正坐在书案前喝着茶,堂下坐着赵德康和刘成。

    “于士远出宫之后就直奔丞相府去了,莫非他今日早朝站出来说话是赵端的意思?”首先说话的是刘成。

    “老师你以为呢?”赵德康心中有了想法,但还是先问老师李衡听听他的看法。

    李衡放下手中的茶杯,摇了摇头,开口说道:“不会的,若是赵端指使,定会让于士远趁无人之际去找他的,不会这么明目张胆的。”

    “那万一赵端知道汴京行事,不可能没人盯着,所以反其道而行呢?”刘成有些不甘心地说,显然对白天赵端向李衡打自己的小报告还耿耿于怀。

    “我也赞同老师的看法,若真是赵端指使,那他必然有所图,又怎会有告老还乡的想法。”赵德康也点头表示同意李衡的话。

    “那也搞不好是故意的嘛,赵端可狡猾着呢。”刘成自顾自地小声嘟囔着。

    虽是小声,坐在旁边的赵德康和书案前的李衡都听见了。他的话让赵德康有些懵,难不成这说起来算是自己师哥太尉跟赵端有仇,非咬着他不放。知道情况的李衡自然了解个中缘由,没好气的骂刘成:“好了!丞相提醒你待人礼仪不周,那也是为你好,你却因为这么点小事记恨人家,我就是这么教你小心眼记仇的么?”

    刘成看李衡是真的发火了,慌得连忙站起来朝李衡行礼,“老师教训的是,学生知道错了。”

    李衡对刘成十分了解,他这般模样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了,能改早就改了,叹着气说:“罢了罢了,你这我行我素的性子是你的优点,也是你最大的缺陷,可这是天生的,也怪不得你。”

    坐会位子上的刘成还战战兢兢的,不时的擦着汗。他自幼从军,从李衡军中的百夫长开始一步步做到如今当朝太尉,李衡对他来说如师如父,对李衡一向是又敬又怕。看到刘成怕成这样子赵德康想笑,看到老师李衡还在上面坐着才忍住,想不到平时在朝中天不怕地不怕的大宋太尉这么怕自己老师,看起来还有点可爱。想到自己来找老师还有正事,赵德康收起心神思绪,问李衡:“老师,您对于士远可有了解?”

    李衡望向赵德康,看着他的眼睛,感叹到自己这个最得意的学生现在快连自己都看不清了。沉默了一会点头说:“于士远刚入仕途那会我虽已经卸下丞相之职了,但继位丞相的司马峰与我相交甚深,曾在与我聊天喝酒中提到过于士远。司马峰说这于士远确实才能出众,但在仔细查看履历后司马峰说他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像是什么人帮于士远铺好了路,而于士远只要顺着路走下去就能步步高升。因此我留了心特意派人细查了一番。”

    “哦,那老师查到什么了吗?”和自己猜的一样,老师果然知道。

    “司马峰说的没错,有人帮于士远把路都铺好了,不然就算于士远才能出众,要在短短六年时间从一个地方小县丞一步步擢升到正五品的刑部正廷怕也是痴人说梦罢了,而这也是为什么当初于士远婉拒先皇破格想让他留在汴京任职的原因吧,毕竟汴京不比地方可以安排这些事。”作为上一个破格殿试后就留在汴京任职的人,李衡自然深知在汴京没有渊博家世想要在官场如鱼得水除非是自身能力世间无几还要得遇明君,两者缺一不可,何其难得啊。

    “那看来今天这于士远敢站出来就是那背后之人授意的了?”刘成插了一句,接着郑重其事地说:“老师知道那人是谁么,不管这人势力多大,我这就让刑部派人把他拿下。”

    “太尉稍安勿躁,能有如此能力,事情不会如此简单的。”看着直来直去的刘成,赵德康也知道李衡对他颇为无奈的原因了,赶紧开口劝说。

    刘成听后一想也是,自己还是急躁了,当下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是么?哈哈,还是大殿下考虑周全啊。”

    李衡只能没好气的给了刘成一个白眼。自刘成当上太尉留在汴京就时常来找他,刘成这性子他早就了解,只不过往日和刘成相处多在军中,他这性子自然也没什么大问题,可在汴京还是这样,常常气的李衡胸中堵闷。当下李衡也懒得理他,继续开口说:“那不能说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族--前朝皇族李氏,他们在我大宋朝根基很深,深的连我都难以想象。”

    “前朝皇族?”刘成也是心中一拧。就算是只能从书本的描绘中了解,刘成都对前朝鼎盛之时那太平盛世的雄伟辉宏感叹不已。能够想象开创那样辉煌的前朝皇族该是多么的人才辈出,不过随着前朝崩塌,他们不是应该被时代洪流淹没嘛,怎么老师话中之意这李家在大宋还有着如此庞大的实力。

    李衡看到刘成愣愣出神,一旁的赵德康却仿佛如他所料的样子,好奇的问:“大殿下好像一点也不吃惊,难到已经事先知道了?”

    “不知道。”赵德康摇着头,心里却已经在想着其他事情,只是口头上自然的回答着老师的问题:“只是老师曾跟我提过,未出预料吧,所以不怎么惊讶。”

    刘成像是忽然想到了什么一样拍手说:“我记得二殿下的外公西怀伯李安好像就是前朝皇族,莫不是此事与二殿下有关?”说完刘成的眼光瞟向身旁的赵德康,若是事情真的与二殿下有关,那就不是简单的朝臣反对这儿戏一般的让位,而是夺嫡之争了,事情的性质彻底变了,我们这大殿下该如何面对,是否也可以如同当年对那个大内侍卫统领一样手段狠辣的对二殿下出手。

    “我不知道,希望不是吧。”历朝历代多少皇子为了争夺这皇帝位置而兄弟阋墙,赵德康无论如何也不想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和几位皇弟身上。可是人心难测啊,若是自己继位,他们或许不会对争夺皇位有什么想法,毕竟自己身兼嫡长又有父皇诏书遗命,但现在自己要让位于七位皇子中最弱势的小靖,他现在就连最亲近的四皇弟赵德轩是否有了觊觎之心都无法判断,更何况其他四位皇弟呢。他想过事先将此想法告知他们,但万一有人有其他想法利用自身家世能力在朝堂横加阻拦,还不如自己先瞒着此事直接先斩后奏会让事情进展顺利。想到这赵德康心里一阵哀叹,平常人家的兄弟之情在皇家却是奢望啊。多想无益,眼下还是尽快解决麻烦事吧,赵德康望向李衡想问问老师的意见:“老师,你如何看待此事?”

    李衡一样心里哀叹,皇家有皇家的尊贵,却也有皇家的悲哀,当李衡说出背后是李氏的时候就预料到现在的局面了。李衡看到赵德康的眼神,平淡到有些冷漠,以李衡对自己学生的了解,那是赵德康真的起了杀心了,这不是李衡想要的结果,“二殿下确是有功名之心,但性子非是好争。于士远就算是受李氏指使,也未必就是二殿下的意思。此事还需大殿下您细细考察之后再定夺吧。”

    李衡的话外之意赵德康自然一听便知。老师看人一向很准,而且说到没错,二皇弟事先并不知道自己会让位给小靖,那于士远可能只是受了李氏恩惠见他让位觉得或许可以争取一下才冒着胆子站出来的。希望只是自己最近因为让位的事神经太过紧绷了吧,点头同意了老师的看法说:“老师说的是,这事我回头私下里派人再查。”

    看赵德康决定了,刘成也不好多说什么,转而开口询问:“那于士远该怎么处理?”

    没等赵德康说话李衡先一步开口了,“那于士远退朝之后就去找赵端,怕是也知道自己出头没有结果只会成为李氏弃子,这才找到赵端想让他从中周旋看看是否求得一线生机,大殿下可以等等看赵端怎么说。那于士远弃子一个,杀与不杀都无碍大局了。”

    赵德康知道这是李衡希望自己不要再生杀戮,“学生知道了。”

    李衡看样子知道赵德康这是答应自己了,满意的点头。当年那大内侍卫统领的事李衡也是了解的,虽然自己不想事情发展成那样,但杀一儆百更能震慑群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今这于士远杀不杀都无关大局了,李衡还是不想赵德康再多无端血腥坏了名声,徒劳无益。

    这时候屋外传来内侍钱宁的声音。“禀大殿下,丞相求见大殿下,已在朝阳宫外等候。”

    “知道了。”赵德康起身对着李衡行礼后说:“老师教诲,学生谨记。那学生就先行告退了。”

    “恭送大殿下。”李衡和刘成起身回礼。

    等赵德康出门后二人又做了下来,刘成见人已走远,立马放松下来,像是随意地开口问李衡:“老师,你真觉得此事与二殿下无关么?”

    李衡喝了口茶,微抬眼睛看着坐在椅子上看似傻憨憨的学生,随后放下茶杯,“等会你陪我去见个人。”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