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杯酒敬狼烟 » 第十九章 安定乾州(三)

第十九章 安定乾州(三)

    赵德康看到韩付城接受了,高兴的笑了,随即起身说:“好,那就这样说定了。韩将军你好好休息,等晚上探子回来汇报消息。韩校尉,和我一起到乾州城走走吧。”

    “是。”韩征起身对韩付城说:“父亲,孩儿就先行告退了。”

    “嗯。”韩付城看着韩征,露出期许的目光。赵德康要韩征跟着一起在乾州城走走的意思就是他认可了韩征,日后韩征估计是要跟着赵德康四处征战了。

    刚出房门的两人就迎头撞见万鼎,赵德康有些奇怪地问他:“你也是来看望韩将军的?”这大大咧咧的表弟什么时候变得通情达理了。

    “不是啊,我是找表哥你。你不在房间,我估摸着你应该是来看望韩将军了,所以过来了。”万鼎如实回答。

    好吧,是自己想多了。看着嬉皮笑脸的万鼎,赵德康猜他肯定是来跟自己邀功的。昨天因为师父的事他没什么心情,所以万鼎知道就没找自己了。只是没想到今天一早他就跑过来了。赵德康有些奇怪他这活宝表弟邀了功后到底想要什么,就问他:“说吧,什么事?”

    万鼎嘿嘿一笑,不好意思的搓搓手,说:“还不是你说要我攻城的时候好好表现嘛,那我可是身先士卒奋勇当先啊,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敌军斩杀了对方两位守将,这才让严将军和这黑……韩校尉顺利夺回乾州城。”万鼎本来打算称韩征黑小子,看表哥脸色不对,立马改口称韩校尉。

    赵德康身后的韩征无语地看着装的一副憨厚模样的万鼎,连点皮外伤都没受,就好意思说是冒着生命危险。

    “哦?”赵德康准备逗逗万鼎,“那看来你这次确实是立了大功啊!”

    “那当然。”万鼎看赵德康这样说更加来劲,“你看啊,表哥,你打算怎么赏赐我啊?”

    赵德康一脸笑意地看着表情有些猥琐的万鼎,打趣地说:“这个嘛,我准备回汴京后替你订一门亲事。小丁啊,你看这样的赏赐行么?”

    “啊?”万鼎长大了嘴巴傻愣住了,这可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啊。

    韩征也是忍不住“噗”地笑出了声。

    “我听说淮南侯的次女生的国色天香,性格温婉又知书达礼,要不要表哥我替你向淮南候说个媒?”赵德康忍住笑继续说道。

    韩征听后急忙用手捂住嘴,心里却是笑开了花。他虽然常年在遥州,却也听说过这淮南候次女的传闻。淮南候马植在太宗末期和文宗初年对阵西夏战绩彪炳,因功封为淮南候。他的二女儿马云溪确如赵德康所说生的标志漂亮,却继承了马植彪悍强硬的个性,在淮南那是远近闻名的“鬼见愁”,人见人怕。

    当然这些常年在齐云山的万鼎并不知道,但他向赵德康邀功是为了升官而不是为了说媒的。万鼎急的快要哭了,结结巴巴地说:“表哥,不……不是的,我……我……”

    达到效果的赵德康哈哈大笑,也不再逗万鼎了,说:“好了,逗你呢。就算我要替你说媒肯定也要先征得姨夫姨母的同意啊。”

    “哦?哈哈,是么?表哥你吓死我了。”松了口气的万鼎尴尬的挠挠头。

    “说吧,你邀功是不是想升官?”赵德康直截了当地问万鼎。

    被戳破心思的万鼎更加不好意思了,点点头表示赵德康说对了。

    “我怎么没发现你还有这么大的官瘾啊?”按理说万鼎那洒脱的性格应该不会在意这些的,赵德康很是好奇。

    “我就想比我父亲官职高,这样父亲就不敢再随便揍我了嘛。”万鼎说的很小声,感觉说这个有些丢人。

    “哈哈——”这下赵德康和韩征两人都被逗得哈哈大笑,原来如此啊。

    好不容易缓下来的赵德康拍了拍万鼎的肩膀,说:“我知道了,可姨父现在是川蜀府军护,那可是副一品,你这点功劳怕是升不了那么高啊。”

    “啊?”万鼎又傻了,他怎么也没想到父亲万中军的官阶竟然这么高。自己对官场一点也不了解,加上家里人从没有对他说过。“那怎么办啊?”万鼎没了主意。

    “万校尉神勇无敌,世上无双,将来肯定拜将封侯,万校尉就再忍个几年吧。”韩征一改之前一本正经的样子,调戏起了万鼎。

    万鼎当然知道韩征是在调戏他,“好你个黑小子。”说罢还故作凶狠的样子提起拳头。

    “好了好了。”赵德康笑着制止了万鼎,“这次夺回乾州城算你头功,回头我会让太尉擢升你为典军校尉的。”

    “还是校尉啊,我还以为会升到中郎将呢。”万鼎小声嘀咕着。

    “你怎么不说升到封号将军呢?”赵德康没好气地说。

    “那也太快了,我不怕别人不服嘛。”万鼎笑嘻嘻地说。

    看着浑不吝的万鼎,赵德康也懒得在官职问题上再跟他讨论,说:“我准备和韩校尉到乾州城四处逛逛,你要不一起的话就该干嘛干嘛去吧。”

    “去,肯定去啊,表弟我誓死最随表哥。”

    三人来到乾州城街道上,看着依旧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集市,显然他们并没有收到这次战争和乾州城来回易主的多少干扰。赵德康和韩征边走边聊,倒是万鼎像是乡巴佬进城一样一会跑到这个摊位上看看,一会进那个铺子里瞧瞧,一刻也没有闲下来。

    “对了,这次死守城池的杜弼和两万将士的抚恤可在发放?”赵德康问韩征。

    “太尉已经在安排了。”韩征回答,随即又像是想到什么继续说道:“据末将了解,那元尧在攻下城后就派人打开府库为阵亡将士家属发放了一定的抚恤。”

    “哦,是么?”赵德康来了兴趣,“收买民心,倒是好手段。”

    “图谋不小,为日后可能发生的再次冲突做准备。”韩征表情凝重。

    “对了,杜弼和守城将士被葬在何处?”

    “都被葬在城北的小山坡上。”

    “我们去祭奠一下吧。”赵德康回头寻找万鼎,只看见他正在一个卖小孩玩具的摊子前摆弄着玩具,不时地跟摊主交谈着。赵德康冲他喊道:“小鼎,该走了。”

    “哦。”万鼎高声回应,念念不舍的放下手中的玩具跟了上来。

    “万校尉要真是喜欢,就买下来呗。”韩征打趣地说。

    “那不能,本将军岂能幼稚的买三岁儿童的玩具。”万鼎装作老气横秋地说。

    “哦,是么?我看万校尉爱不释手,还以为……”韩征一脸原来如此的样子。

    “你个黑小子,我看你今天是欠揍啊。”被戳破的万鼎瞬间红了脸。

    “好了好了,走吧。”赵德康不得不再次制止了万鼎,十六岁的万鼎常年在齐天观里带着,对世俗的东西好奇也是难免的。

    “哼。”万鼎撇过头跟在赵德康身后。而韩征则是一脸笑意地走在最后面,听着前面的万鼎在赵德康面前不停地告着自己的状。

    三人就这样走着,一路上韩征和万鼎打打闹闹不停地拌嘴,赵德康也是偶尔劝和偶尔跟着韩征一起调戏万鼎,半天功夫终于到了埋葬杜弼和守军将士的城北山坡。三人也是不再嬉闹,表情严肃地走到最前面的坟墓的墓碑前,墓碑正中刻着“宋乾州军督杜弼将军之墓”,右下角刻着“魏督翼少将元尧立”。

    “殿下,要不要将此碑拔出再立新碑。”说话的是韩征,毕竟自己国家的将军战死却是敌国将领立的碑,岂不是在嘲讽宋朝无能。

    赵德康摇摇手,说:“不用,你看坟前的供品和烧的草纸,只怕是不少百姓都来过这里祭奠过了,我们再拆除墓碑岂不显得我们不尊重亡人,还有些小心眼了吗。”

    韩征看到杜弼坟前摆满的水果等供品和地上大量的草纸灰烬,知道赵德康说的没错。原来这杜弼刚调任乾州军督时,恰逢乾州知州辞官归乡,吏部一时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就暂时让杜弼兼了乾州知州,没想到一兼就兼了两年。这杜弼虽是武将出身,可出身前朝望族杜氏的他对治理内务也是得心应手,所以乾州这两年是风调雨顺物阜民丰,他自然也就深受乾州百姓爱戴。听说杜弼被葬这里,乾州不少百姓自发前来祭奠。

    “那……”韩征还想再说,可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碑就立这吧,这也是杜弼和将士们誓死守城赢得尊重的证明。”赵德康感慨地说,“回头再为杜弼在旁边立块新碑好了,就写上宋乾州知州兼军督义嗣将军杜弼之墓。”

    “是。”虽然有些奇怪,倒也是个解决办法,韩征领命。

    随后赵德康让万鼎将他们在路上买好的供品摆好开始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