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高铁十年 » 第五十八节 三天时间的考验

第五十八节 三天时间的考验

    三天内,我需要深入了解项目情况,为即将到来的挑战做好准备。在这一切的背后,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项目管理问题如一张错综复杂的网,等待着我去一一解开。

    我拿到办公室提供的花名册和组织机构图,项目生产单元的庞大程度首次显现眼前。其中包括制梁厂、架桥队、铺轨队、桥面系、运输所、焊轨队等,机构总数达到了12个。

    当我发现自己负责的安质部竟有23名安全质量管理人员时,更是感到惊讶。在我的工作经历中,这是我直接管辖最庞大的一支队伍。在这些人员中,近三分之一是档案不全的劳务派遣人员。

    我又翻阅花名册,试图在项目中找到几个我熟悉的同事。出人意料的是,我发现我的师傅竟然在另一个工点工作。这让我好奇,他是已经忘记了我呢,还是根本就不知道我加入了这个项目。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立刻拨通了他的电话。尽管师傅知道我来到了项目,他的态度却出奇地冷淡。

    他向我透露,这个项目已经换过五任安质部长和三任工程部长,而他自己正是第一任安质部长。

    他进一步告诉我,项目的风险实在太高,建议我慎重考虑是否要继续参与,现在撤退还来得及,不要让自己的前途受到影响。

    听到他这番话,我内心有些不悦。由于心情的转变,我没有继续深入交谈的兴趣,仅仅是客气地提出过几天去工点看望他,然后挂断了电话。

    加入项目的第一个夜晚,心情无法平静,夜里躺在床上,脑海中涌现出无数个问题,困扰着我,直到半夜,噩梦如潮水般涌来,让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到了早晨,我决定行动起来,去工程部领了一本施工手册,希望通过工地现场的情况来解答心中的疑惑。

    领手册时,我发现工程部居然有两位部长,这有些特别。我没有多想,拿上施工手册,沿着新铺设的铁路线,向广通方向前进。

    9月的云南,阳光灿烂,紫外线强烈,我行走在这条穿梭于山间的新修铁路上,既看到了树木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景象,也看到了光秃秃、贫瘠的土地,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复杂而又难以言说的画面。

    巡检途中,我在不同的区段分别遇到三位孤独而勤勉的巡道工,他们对工作的执着和细致让我印象深刻,每一处细节都被他们仔细记录。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严明管理。我记下了他们的名字,并准备回去后,拜访他们铺轨队的队长。

    当行走在几座桥梁之上时,我惊讶地发现多处步行板缺失或存在严重开裂,这不仅影响安全,更暴露出质量管理上的缺失。我一一记录下这些隐患,带着对项目管理的担忧继续前进。

    经过漫长的步行,我在一个临时车站乘坐了运输物资的机车返回。那是我第一次进入火车的驾驶室,好奇心驱使我观察每一个细节,并查阅了司机和副司机的记录,却发现他们填写极其随意,对工作的认真程度令人质疑。

    返回项目部后,我迫不及待地与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首先拜访的是铺轨队的詹队长,一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老员工。

    他不仅对工作充满热情,而且管理手段严格有序,对整个项目也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与他的交谈中,我学习到了不少团队管理的经验。

    然而,与桥梁队的陈队长的交流却大相径庭。他推脱电气化立柱位置的盖板是电气化局作业人员下去作业后没有还原,步行板裂纹问题则是预制厂生产出来提供给他的时候就是那样。

    我反问他,如果有人从他的辖区掉下桥,别人会不会找他?别的单位打开未还原,他是否进行了交涉?步行板出厂前是否进行了质量验收与交接签认?

    他仍继续着苍白无力的辩解,让我深感失望。我草草结束对话,带着一丝不满返回办公室,企图寻找相关管理制度和规定,找到解决这种管理漏洞的方法。

    很快,我就被眼前的情况震惊到哑口无言。

    项目的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大部分竟然都是从别的项目复制粘贴而来,甚至还有别的项目的专有名词和地名。而且制度并未发文和交底,更别说执行了。

    我叫来部门人员询问,却都相互推脱,最后似乎只与一个外聘资料员有关,这似乎是个天大的笑话。

    我内心的愤怒久久不能平复,却无从发作。晚上的宁静时分,我开始思考下步如何着手部门重新分工,明确性工作责任。

    翌日清晨,我又早早地继续前往工地,现场调查。回到项目部后,我没耗时休息,继续逐一找到相关负责人进行交流,探本寻源,挖掘问题的根本原因。

    第三天上午,我特地前往祥云县的分部拜访师傅,并借此机会熟悉分部的各项情况。期间,也遇到了不少在绵阳实习和贵阳见习期间的项目同事。

    尽管他们对我保持了一定距离,不愿意过于亲近,但这并未影响我对情况的了解。通过与师傅的深入交流,我感受到了他深深的失望。

    原来,项目部曾出现过矫枉过正的管理,比如,一旦现场出现问题,项目部不进行详细调查,便直接采取连坐式处罚,导致责任不清的连锁反应,进而引发了无辜者的心灰意冷。

    下午,回到项目部后,我闭门不出,花费半天时间将这几日发现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管理行为的评估,详尽地整理成文。

    成稿细读后,决定前往张经理处汇报我的发现和建议。路上我在想,他会怎么看待我这份精心准备的成果?会支持我大刀阔斧的去实施我的想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