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高铁十年 » 第六十节 组建嫡系部队

第六十节 组建嫡系部队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智者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制度执行和管理的精髓,归根到底在于人。”即便是最周密的制度、最卓越的想法,倘若在执行上有所偏差,最终的结果往往会背道而驰。

    自古以来便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更替循环,伟大的军团之所以要组建嫡系部队,领导之所以在调任之际带上几许心腹随行,皆因为这个道理。

    那时的境况下,这一真理亦以刻骨铭心的方式被我体悟。

    无奈之下,我迫切的想要寻找得力的助手,既然在正式职工之中寻找困难重重。部门之内,又满是劳务派遣的身影,让我不得不在这片土壤中寻找突破口。

    严峻的形势下,我与工程部的两位部长建立了无形中的革命同盟。在一次又一次深入的交流中,我发现,我们彼此之间有着相似的遭遇和挑战,仿佛是同病相怜的战友,共同面对着困境。

    王波部长透露给我,虽然面对的内部管理问题层出不穷,但更大的挑战即将于九月底到来——那是昆明铁路局信用评价考核的关键时刻。

    在一天漫长的加班后,夜晚时分,我去王波办公室串访,希望借此机会倾吐工作中的辛酸及寻求帮助。他似乎早已洞悉我的困境,笑着向我揭示了一个秘密:“你们部门的劳务派遣,大多数都是关系户。长期以来,他们待在作业现场且缺乏有效的管理,自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面对如此局面,我半开玩笑地向他求助:“我们两个部门可是唇亡齿寒,有没有方法救兄弟于水火啊!”

    他神秘一笑,提议道:“事情总有解决的办法,不妨先从一顿饭开始聊起。”他这种半信半疑的说法,让我心中既有期待又充满疑问。

    于是,这段寻找突破、携手共进的旅途就这样开始了。

    次日黄昏时分,工地上的喧哗逐渐平息,我向王波探询晚餐的去向。他神秘一笑,提议前往不远的山坡上,有家以野生鳝鱼闻名的小馆,特别推荐了那里的鳝鱼骨头——既脆又酥,美味非凡。

    夜幕降临,王波又叫上了万小虎部长,三人同行,寻味而去。一坐定,便有一壶农家自酿的苞谷酒摆上桌,酒香浓郁,扑鼻而来。

    我虽试图推辞,称自己不善饮酒,王洪波却借此机会,讲了一个轻松的笑话,内容是关于公司领导询问部门员工酒量的趣事。

    公司领导来项目检查工作,询问他们部门每个人酒量如何,轮到一个小伙时,他说他不喝酒,因为喝酒会醉。公司领导幽默的回答,废话,我也知道喝酒会醉,但是我们这搞工程的,处处都要求人,你说不喝酒能行吗?

    虽然笑话本身并不引人捧腹,但暗含的是那个年代铁路工程领域的一个真实写照——无酒不成席,酒桌文化在业务往来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无论是与地方协调征拆还是外出办事,饮酒几乎成为了一项必要的社交技巧。

    品着口感比瓶装酒更为醇厚的苞谷酒,我心中期盼的答案却迟迟未到。王波似乎故意绕弯子,只是一味地介绍特色美味的鳝鱼。

    终于,在我的再三逼问下,他方才点明,可以请测量队队长邱哥的家属——钟琳来协助管理内页资料。

    我出于职业的谨慎,追问钟琳是否具备相关经验,能否胜任此项工作,以及她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

    王波向我保证,钟琳曾在其他铁路项目中担任过工程资料的整理工作,无论是从能力还是性格方面来看,她都是胜任这项任务的最佳人选。

    在这场寻找助手的征程中,我如同一位航海家,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的北极星。第一个帮手已经确定,有人主内管理资料了,但我深知单枪匹马难成大业,我还需要一个现场的帮手。

    请求领导办事,我必须讲究技巧,谨慎布局,选定两名得力的助手,然后才能向领导提出我的政策请求,一举攻破难关。

    在几个夜晚的思索后,我想到了周冲,他是我在上海地铁工作期间遇到的一位劳务派遣员工。不仅机敏能干,而且巧合的是,他与刘书记颇为熟悉,这无疑为我的计划增添了几分胜算。

    起初,面对项目的复杂性,钟琳和周冲都表现出了犹豫和迟疑。但是,通过我的不懈努力和耐心沟通,我向他们展示了梦想与现实的桥梁,用情感去触动他们,用逻辑去说服他们。最终,他们被我的热情和坚持所打动,答应加入我的部门。

    我随即携带着满心的喜悦与希望,去见张经理和刘书记申请政策。为了让一切显得更加正式和确凿,我还协助他们两人完善了个人简历。

    在获得许可,并走完了聘任流程后,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左膀右臂。

    铁路项目的复杂之处不仅在于无数的铁路、质监、建设等上级单位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还在于那些像下雨般而至的文件和工作指示需要一一落实。

    我自己也仿佛成了一名旅行者,不断参加着形形色色的会议,迎接着一次次的检查,写着一份又一份的总结和汇报资料,每一次落实文件要求都如同趟过沼泽,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格外的力量与勇气。

    在这样的环境下,仅依靠钟琳和周冲,还远远不足以支撑这庞大铁路项目的繁重任务。我还迫切需要一位能手,一位不仅熟悉内务,还能深入现场的助手。

    然而,让我失望的是,部门的副职似乎对这份责任视而不见,心有旁骛。

    在无奈与绝境中,我将目光转向了那位部门去年迎来的见习生。与他的数次深入交谈中,我看到了他眼中的渴望与不安,这让我下定决心,要将这块未经雕琢的玉,逐渐雕刻成为一件艺术品。

    我鼓励他深入学习,一点一滴地传授他如何处理各种具体的任务,如同揭开了一幅幅复杂画卷的序幕。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终于组建起了这个勉强能够应对部门运营的三驾马车,它们使我们得以越过眼前的重重难关。

    但我深知,若要真正让我的意图得以贯彻,使部门其他成员心悦诚服地执行,前方还有更多的艰辛与付出。

    类似于从这一刻起,步入一条布满荆棘又充满光明的道路,即便万难,也要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