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隋唐:从养马开始 » 第112章探监

第112章探监

    那前来敲门的,不是别人,正是郑虎子。

    但此刻他应该正在前往清水陈园的路上才是,怎么还会在晋阳城中?

    陈开带着疑惑,将郑虎子引到房中,直接发问。

    郑虎子道:“我匆忙赶来,便是为了此事。

    开哥儿,刚才马姑娘将队伍拦下,非要替代我前去陈园。

    我好说歹说,始终无法劝动她,这才急忙过来报信,想来此刻队伍已经出城。”

    陈开一怔,缓缓坐下,嘿嘿一笑,道:

    “她是不是担心柴氏兄弟的安危,非要过去看一看?”

    郑虎子点了点头。

    陈开又道:“她是不是信不过我,生怕我这次回去,耍什么阴谋诡计。

    她要回去盯着,是不是?”

    郑虎子又点了点头。

    陈开得意洋洋,微笑发问:

    “那她临行前骂了我什么?”

    郑虎子神情忸怩,似乎难以启齿。

    陈开笑着道:“你尽管说好了,难道我还会跟她一般见识不成?

    子曰: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先生诚不欺我!”

    却听郑虎子道:“开哥儿,有件事我自作主张,现在向你请罪。”

    当下把自己找上马赛兰、托她照顾陈开的事说了。

    陈开知他是好意,淡淡的道:

    “我知道你是好心,但你肯定找错了人。见马赛兰时,碰了一鼻子灰吧?”

    郑虎子倒也并不隐瞒,将马赛兰拒绝照顾、讥讽陈开的言语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陈开听了,也不生气,哈哈一笑,道:

    “果然不出我所料!”

    郑虎子见他如此,眉头微皱,躬身道:

    “开哥儿,有些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陈开一怔,见他脸色有异。

    心想郑虎子从来没跟自己如此客气过,表面虽然客气,内心似乎对自己颇为埋怨,这到底所为何事?

    “虎子兄弟有些见外,有话尽管说便是!”

    郑虎子挠了挠头,道:

    “开哥儿的私人之事,我实在不好插手。

    这样吧,我把马姑娘临行前的言语,复述给开哥儿听。”

    说着,故意尖着嗓子,模仿马赛兰的声音道:

    “你回去告诉那个贼小子,我这次回去,跟他一点关系也没有……

    也不能说跟他完全没关系,我这次回去,就是为了提防他,以防他意图不轨,还有就是……”

    说到这里,顿了顿,接着道:“其实你也不用跟他说,反正他也不明白。”

    郑虎子说到此处,学着马赛兰的口吻,幽幽的叹了口气,声音中充满无限惆怅。

    马赛兰虽不在眼前,陈开听了郑虎子复述的话,仍能感受到马赛兰当时的复杂心情,不由得怦然心动。

    莫非马赛兰喜欢上了我?

    耳听得郑虎子继续转述马赛兰言语,说道:

    “咱们此行出来,原本有七人,可眼下城中就只咱们三人,你若再离开,他身边连说话的人都没了,难免孤单寂寞。

    反正他看不惯我,我也不想见他,由我替你前往清水陈园,再好不过。

    他此番来太原,定有要事,他一向谨慎小心惯了,你不在身边,他又不肯信任他人,办起事来诸多不便。

    你留下来好好帮他,闲暇时也陪他说说话。”

    “马姑娘说完这番话,翻身上马,头也不回的去了。”

    郑虎子一边说,一边偷看陈开的表情,见他陷入沉思,暗暗点了点头。

    他虽与吴晓蓉关系不错,按理说不应该帮助其他女人接近陈开。

    但多日来的相处,他对马赛兰渐渐有了改观。

    觉得这位姑娘只是刀子嘴、豆腐心,外冷内热,表面上对开哥儿十分讨厌,实则是关怀备至。

    他实在不忍心开哥儿误解与她,这才将自己所见所闻和盘托出。

    陈开听了这些话,多日来与马赛兰相处的情景历历在眼前。

    马赛兰虽处处与自己作对,但除了初遇那次之外,从没有真正动过手,反而时时保护,刻刻相助。

    随即又想到,她一个女子,混迹于众男子之间,千里奔波,长途跋涉,竟只是为了自己,不由得热血上涌,感激无已。

    当即便想将她拥入怀中,诉说心意。

    想罢,站起身来,拔腿就往房外跑去。

    郑虎子大喜,忙道:“开哥儿,坐骑已准备妥当,就在大门外。”

    陈开并不回头,疾往大门外跑,甚至连李世民过来打招呼,也置之不理。

    出了大门,翻身上马,便往城门口疾驰而去。

    出了城门,按照郑虎子所说的方向,纵马狂奔,却始终未见马赛兰大队的踪影。

    陈开并不甘心,继续向前追赶,但直到深夜,仍杳无音讯。

    料想马赛兰定是临时改变了路线,否则自己没有理由不能追上。

    失望的回到李府,先向李世民告了罪,又求他再派两队人马,前往清水,暗中保护马赛兰,以备不测。

    李世民并未怪罪,一一答允了他的要求。接着李世民又跟陈开讨论了前往大牢探视刘文静的具体细节。

    当晚,陈开辗转反侧,想到马赛兰竟然喜欢自己,立时便跟着想到了马赛兰的诸多好处。

    似乎她以前的缺点刹那间消失不见,自己不知何时竟也喜欢上了她。

    想着马赛兰此番只是回清水陈园,虽然分离愁绪在所难免,但好在过不了多久,便能相见。

    心里一宽,睡意渐浓,便即入睡。

    第三日晚间,李世民叫上陈开,带着四名心腹,悄悄去了太原郡狱。

    到达大牢门口,李世民命两人在附近把风,自己则带着陈开等人进了大牢。

    陈开已从李世民口中得知,如今的太原郡狱已在李家掌控之中。

    但见大牢阴暗潮湿,不时有囚犯呻吟呼号,倒也令人心下惴惴。

    在狱卒的引路下,众人穿过长长的通道,来到大牢深处。那狱卒指明刘文静所在的牢房,便即退去。

    李世民点头示意,那两名心腹立即会意,先是用狱卒的钥匙打开牢门,然后迅速退开,在远处布防。

    而刘文静所在牢房,距离其他牢房皆远,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其实倒也不怕隔墙有耳。

    便在这时,只听得牢房之中传来声音:“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竟是有人在背诵诸葛亮的《出师表》。

    牢中声音洪亮,慷慨激昂,竟无丝毫惊慌失措之意。

    陈开、李世民对望一眼,心中均想:

    换作常人,大牢之中,见到有人开锁,即便不大声求饶,至少也会心中害怕。

    谁知刘文静竟然视若不见,这份胆识,当真少有!

    牢中昏暗,陈开点燃事先准备的火把,固定在墙上,紧随李世民走入牢房。

    只见三人背依墙壁,由于相距甚远,看不清三人面目,但隐约可知一老二少,当是刘文静父子三人。

    刘文静轻拍两个儿子肩膀,站起身来,走到李世民、陈开二人跟前,上下打量二人,沉吟道:

    “二位可是李家人?”

    李世民不置可否,不动声色,淡淡的道:

    “何以见得?”

    刘文静捋须道:“刘某虽不才,但晋阳的人物倒也认得一二。

    你等能够随意出入大牢,来探望我这个身犯重罪之囚犯,想必也只有初入太原的李家人,才能有这样的能力和魄力啦。”

    李世民听他夸赞李家,心中甚喜。

    又见他只看一眼,便猜出自己身份,确实有些能耐,对他的厌恶顿时消了三分。

    火光掩映下,陈开这才有机会看清这位隋末唐初第一军师的面目。

    只见他约莫五十岁,身形甚高,面目清雅,虽满脸沧桑,却毫无颓废之态。

    但想到刘文静的悲惨结局,忍不住轻轻摇了摇头,颇感惋惜。

    而此时刘文静也在瞧着他。

    见陈开一身小厮打扮,但眉宇之间却无丝毫卑躬之相,更有一双精光四射的眼睛,目不转瞬的盯着自己,眼睛中含有怜悯、惋惜之色。

    这让刘文静大惑不解。

    他抬头又看了看李世民,见此人一身锦衣,雍容华贵,英气逼人,显然也不是普通人。

    心中直犯嘀咕:唐公李渊此番来太原上任,听说只有次子李世民在身边,那么眼前二人谁是李世民?

    一时间三人皆不言语,牢房寂静的有些可怕,只有刘文静的两个儿子躲在父亲身后,不时的探头张望。

    陈开见气氛有些尴尬,笑着引荐道:

    “这位便是李家的二公子,今日专门来看先生,冒昧叨扰之处,还请原宥。”

    语气间颇为客气。

    李世民见状,紧跟着寒暄道:

    “李二见过先生,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一直无缘相见,今日得见先生尊荣,快慰平生。”

    刘文静哈哈一笑,道:“嗯,李家人果然非同凡响。

    听说李二公子为人豪爽,不耻下交,但你也不用说违心的话。

    当初你登门拜访,我却将你拒之门外,你定然十分生气,哈哈,哈哈。”

    李世民心中有气,强自忍住,淡淡的道:

    “家父久闻先生大名,一直想见见先生,这才派我登门。

    先生见我年轻识浅,不愿相见,那也是人之常情,我又怎会生气。”

    刘文静侧头瞧着他,见他已然生气,却硬生生不发作,仰天打个哈哈,道:

    “嗯,年纪虽小,倒是懂得克制,你生气就是生气了,有什么不可说的?

    实不相瞒,我就是这副脾气,唐公既然不愿当面相见,咱们也没啥可聊的,请回去吧!”

    李世民怒意更盛,当即便要离开。

    陈开见刘文静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决心拉他一把,出其不意的拉住他右手。

    低声道:“有些事唐公出面不方便,二公子此番亲自过来,便是带着极大的诚意,真心向先生求教。

    只要先生肯不吝赐教,要出这牢房并不太难。”

    说着右手在他手心缓缓的写下了一个“反”字。

    刘文静凛然一惊,愕然瞧着陈开,随即又大喜。

    他早已看出大隋气数已尽,一心要找明主辅佐,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来。

    如今见李渊有反隋的心意,有实力,又有天赐的良机,似乎正是自己梦寐以求、苦苦等待的明主。

    这如何不令他高兴万分?

    但当他从兴奋中摆脱出来,立时听出陈开言语中的威胁之意,冷冷的道:

    “身陷囹圄怎样?

    便是身死又如何?

    我刘文静满腹谋略,却无法施展。

    死便死了,又有何惧哉?

    人生在世,若不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活着亦是行尸走肉,我又何必走出这大牢?”

    说到这里,冷冷的望着陈开,道:

    “看来你们此番前来,便是考较我来了。

    倘若我有真才实学,你们便救,若是发现刘某只是夸夸其谈,庸才一个,便不闻不问,甚至落井下石,是不是?”

    陈开一言不发,给他来个默认。

    刘文静素来自傲,明知陈开乃是激将之计,仍然说道:

    “如今大业皇帝昏庸无道,苛政猛于虎,以致天下大乱,群盗纷纷而起,百姓苦不堪言。

    若是真英雄真豪杰,就该当高举义旗,救民于水火!

    只是天下大乱至斯,唯有商汤、周武、汉高、光武之才方能平定,只是不知当今天下,有没有这号人物?”

    李世民只听得热血如沸,怦然心动,但他表面上不露声色,冷冷的道:

    “你这是大逆不道,公然谋反,不要命了么?”

    刘文静瞪大眼睛瞧着他,昂首道:

    “我便是要反,那又如何?

    大丈夫死则死耳,谁又能不死呢?

    倘若死前能够奋力一搏,不留遗憾,做一件流芳千古、彪炳史册的事,那此生也不枉了!”

    李世民本就是故意试探,见刘文静所想与自己有许多相同之处,不禁大有知己之感,恨不得当场抱住他,畅所欲言。

    但他年纪虽不大,阅历却十分丰富,不敢轻信他人,这才强自忍住。

    陈开见状,知二人正逐步解开心结,打算再助他们一把,问刘文静道:

    “先生明鉴,如今天下风云变幻,群雄并起,皆欲问鼎天下,要想从众多佼佼人物当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

    先生,可有良策否?”

    刘文静不答,目光射向李世民,阴阳怪气的道:

    “这可是谋逆大罪,我可不敢胡说八道,诸位还是请回吧!”

    李世民听了这讥刺之言,也不生气,躬身作揖,道:

    “李二不知好歹,大言不惭,先生莫怪,先生若有良策,还请示知,李二感激不尽!”

    刘文静微笑着点了点头,极为满意,捋须道:

    “如今李密率领大军,正围攻东都洛阳,而大业皇帝远在淮南,各地义军数以万计,跨州连郡,阻碍山泽,天下几无休养生息之地。

    此时此刻,倘若有人能顺天应人,登高振臂一呼,高举反隋义旗,则天下不难平定。

    太原身处四战之地,北有突厥,南有匪患,并不太平。

    附近百姓为了躲避战乱,纷纷拥入太原城中,一旦聚集起来,可得十万之众。

    而唐公所领之兵亦有数万,届时太原城中全凭唐公一言而决,谁敢不从?”

    刘文静说到这里,顿了一顿,偷偷瞥了瞥身前二人。

    只见李世民低眉垂首,正自思索。

    而那厮仆装扮的少年,却满脸不在乎,显得有些不耐烦。

    刘文静心中有气:

    我苦心孤诣,才思索出的平天下之策,难道在你眼中便如此不值一哂?

    有心要考较二人一番,续道:

    “只是太原城小池浅,只能作兴起之地,却决不是平定天下、成就霸业的根基。

    若是让你二人决断,从太原起兵之后,咱们该当取何地为根基?”

    陈开一愣:这不是送分题吗?

    为了不抢李世民的风头,也不着急回答,打算让李世民说出答案。

    李世民究是少年心性,见与自己年纪相仿的陈开,无言可答,心中得意:

    陈开虽然聪颖,但终究还是比不上我!

    想到此处,飘飘然如坐云端,得意洋洋,大声道:

    “洛阳!东都洛阳!”

    陈开一怔,自言自语道:

    “不应该是西京长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