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转世汉王 » 第二十七章 窦后临朝(上)

第二十七章 窦后临朝(上)

    ---------------------------------------------------------------------

    三江榜下了,以后还是请大家多支持,争取成牛书,呵呵,这周分类封面推荐

    最近的逼宫章节,采取的是插叙,倒叙,旁叙等写法

    呵呵,所以会比较考验大家耐心,不过到此章应该就可以明了

    ---------------------------------------------------------------------

    长乐之乱,因细微小事而起,各种政治因素参杂其中,又佐以田蚡的愚蠢狂妄,最终演变成一场大的动乱。尽管刘彻仍然暂时保住了皇位,经此一役,刚刚培植起来的势力也几乎消灭殆尽,唯一可以就近依托的北军也已被程不识这个死忠于东宫之人接管。窦太后虽然一时尚未言及废立,但是刘彻也已颇有朝不保夕之感。

    不过,若是当日没有人去坏田蚡的事,此事最终怕也难见分晓,究竟鹿死谁手,还未能有定数。

    坏事者,刘平,窦婴也。

    当晚一切变化的起因就在于刘平和窦婴格杀王烈,继而挟威势调集东三城门兵马,释放九卿之首的窦彭祖,调集九卿所部,杀赴长乐宫平乱。

    而这也都是拜田蚡所赐。若不是他不敢一开始就攻打东宫,刘平和窦婴恐怕也来不及救驾。但凡要谋逆,又要瞻前顾后的,几乎都不会有好下场。所谓非常事需非常人做,没有十足的狠辣果敢,最好不要学人造反。优柔寡断,思前想后,最终只能进退失据,功败垂成。

    却说,当晚刘平在哪里?窦婴率着甲胄之士赶赴霸城门的时候,他正混在这一群甲胄之士之中。先前他所穿的乃是皇族服饰,如果以这副模样和窦婴一块赶去霸城门,只怕王烈当下就要起疑心,从来天子宣诏也不会让一个皇族随行。因此他只有穿上了士卒的甲胄,混在这几十人中,以掩人耳目。

    而他又是如何与窦婴凑到一块去的?

    长乐宫被围紧之后,四周已是泼水不进,他纵使飞天也恐难进入。因此,自然,他是在长乐被围之前就进到了长乐宫。

    春三月辛亥,长乐之围的当天,酉时初。

    刘平正在宫中闲步,平抑自己不知为何而不宁的心绪。宫内守卫看清楚他的皇室服仪之后,也纷纷行礼,不加阻拦。不知觉见,刘平已经走到了两宫之间的阁道处。

    未央长乐两宫之间,虽然分位长安东西,却以阁道相连,外砌高墙。这样即使宫内人往来于两宫之间,宫外的平民百姓也看不见,也只有这样才符合皇室的威仪,不然就要天天看见宫里的人在大街上到处走动。

    刘平踏步走在阁道上,来来回回踱步,正凝神静思,忽见未央宫方向跑来一列武士。武士到了跟前,对着阁道的守卫喝道:“皇上有令,封闭阁道大门,任何人不许出入。尔等撤防,由皇上另派武士把守。”那些守卫道了一声喏,皆都退了回去。

    一些正在往未央宫方向走的宫女内侍也尽数被喝退了回去。士卒看刘平服饰乃是皇室规制,倒也不敢怠慢,赶忙跑上前来,请道:“君侯,皇上有令,阁道即刻封闭,您是哪宫中人,属下护卫您回宫去。”

    刘平正要说是未央宫,突然心下又觉得有异。

    这些士卒为何如此匆忙地封闭未央长乐之间的阁道,未央长乐两宫之间的阁道每天晚上都要紧闭大门,何至于今晚要特地宣旨,既严令任何人不得出入,又要换上另外一群武士守卫?这难道是在人为隔断两宫之间的联系?

    刘平再一细想,加上今天一天都心绪不宁,当下便有些留了个心眼。他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但他几乎敢确定此事并不简单。如果说要将未央宫和长乐宫隔断的话,那到底是什么目的?是要不利于未央宫,还是不利于长乐宫,还是另有他图。

    当下,刘平道:“太皇太后有事召见,我要往长乐而去。”

    他之所以不打算回未央,而是去长乐,乃是因为他担心一旦回到未央,只怕立刻就要坐困围城。两宫的卫士,只有未央宫卫急急下令封闭阁道,远处长乐宫方向却没有什么动静,相对正常。

    况且,若是真的有事,未央宫内实在也不是个好的去处,刘平对刘彻以及王太后几乎有一种天生的不信任,他对那个赦了他的老太太倒还存有几分好感。

    并且刘平清楚知道,西汉这个年代,真正能管事的,是东宫那位老太太,其余人,即便有心怕都无力。他目前虽不知道此事究竟为何,但是不管有什么事,他先通报窦太后,都比通报别人要来得有用许多。

    因此,当下,刘平抬步急往长乐而去。长乐守卫的士卒通报了一阵,刘平等得心焦异常。等到窦太后召见他的时候,程不识已经急报窦太后,而窦太后也已知道未央长乐之间阁道封闭的消息。

    怪只怪那些头脑迟钝的士卒对未央宫方面匆匆关闭阁道一事没有足够的警惕与认识。

    事态紧急,刘平赶忙告知了窦太后未央宫卫的可疑之举。窦太后此时仍是拿不准,未央宫卫为何这么做,难道说未央宫卫尉李广参与了叛乱?

    若想不坐困围城,任人宰割,只有趁此时北军还未完全合围长乐宫之际,派人急速出宫,前往城内调兵。

    既然未央宫卫举动有异常,窦太后自然也不能以虎符去调来这支离长乐最近的军队,况且窦太后此时仍然认为未央宫也被围了,也危在旦夕。

    除此之外,城内最近的兵马,有北军,十二城门卫,以及各个衙署的兵丁,以及所有官宦府中的家丁。

    北军正是围困长乐之军,窦太后此时更是怀疑宁成谋反,哪里还会去调北军,给宁成一个更好的借口逼宫。

    因此只有十二城门卫,衙署兵丁,还有家丁可调,也能在最短时间之内赶到,其余城外的兵马都是远水不救近火。

    在宫外,窦太后最能信任,本身也能胜任救驾任务的,便只有窦婴一人。窦婴无论怎么反对立梁王为太子,他对窦太后,都是忠诚的,这点窦太后也清楚,只不过这些年窦太后总给他脸色看而已。且窦婴做过大将军,统领过数十万大军镇守荥阳,对抗攻势凌厉的七国叛军,因此由他来带兵自是最为合适不过。

    因此,窦太后最先想到的就是派人去通知窦婴,凭借窦婴大将军的能力,调遣城内兵马回护长乐宫。

    然而派谁去通知窦婴,却无疑又是个问题。

    窦太后正急切间,刘平道:“臣愿效命太皇太后驾前。”窦太后闻言望向刘平。她因为梁王一事对刘平有好感,但是这并不足以让窦太后信任刘平。

    窦太后轻易不会信任他人,这也与她多年身处宫闱有关,若非有这份提防心,她也恐怕活不到今天。

    但是,窦太后转念一想,这宫内,除了程不识,她还能相信谁?普通的兵士内侍,她几乎连名字都还不知道。难道要她派宫女去通知窦婴?

    况且,去通知窦婴之人,身份必须要够,不然,只怕窦婴也要生疑。东宫怎么会派一个马夫或者士卒来通报一个大将军调兵杀赴长乐?

    当下,窦太后也只有拿出政治家的气魄来,此处的局势已经不能再糟,况且她毕竟也对刘平有些好感。关键是,她此时还认为此次叛乱是有人造反,根本不知道是未央在背后主使。因此她也不相信,身为皇族,父亲又还在未央宫内待着的刘平会是参与叛乱之人。

    况且,刘平久居长沙国,来长安也不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如何能在短时间内串通谋反?宁成恐怕连刘平是谁也还不知道。

    退一万步讲,即便刘平是叛乱之人,那他跑来长乐干什么?难道算准了窦太后要派他去通报窦婴?即便窦太后派他去通报窦婴了,他又能干什么?凭借手中的一支飞骑与整个大将军府对抗?

    窦太后脑中,电光火石走了这么一圈,当下也不再迟疑,下令刘平率领数百勇猛兵士,由长乐宫的隐蔽处出宫,急赴窦婴府邸。另外交给刘平东宫印玺和诏书一份,禁制北军异动。不过窦太后仍是留了一手,她并未交出虎符,这样即便刘平参与叛乱,也不会有大碍。

    她自然还是一切寄希望于窦婴。

    刘平依令由兵士护卫着,由北军合围的缺口杀出长乐宫,一路飞奔大将军府而去。

    刘平奔到窦婴府邸,事况紧急,二人当下议定,先去调城门卫。城门卫人数众多,军力充足,其余都是些散兵游勇,不能立时安定住局势。而十二城门,以东南的霸城门、复盎门离长乐宫与窦婴府邸最近。而最后选定霸城门为突破口,就是因为王烈乃是窦婴旧部一项。

    窦婴决定,若是王烈爽快交出兵权,自然一切都好说,若是王烈稍有犹豫,左右便听他号令,立即格杀。那道上谕自然就是假的,事急从权,也顾不了那么多规矩了。

    不久,皇帝调来软禁窦婴的军队已经杀到了府门外。还好窦婴已有所安排,当下连忙和刘平率着剩下的卫士从后门仓皇而出。

    这之后就是长乐之围当夜的景况。可以说,刘平是夜乃是不自觉地站到了与刘彻对立一面,毕竟,他也不知道此事是刘彻,田蚡,田胜所为。他刚开始的想法和窦太后几乎也差不多,认为有人叛乱。

    不过,刘平这一次无心的选边站,却可以说是完全正确。

    如果没有他帮助窦太后平乱,田蚡恐怕就要逼宫成功。到时候,田蚡第一个要清算的恐怕就是去东宫告他状的那三个藩王。没有那三藩告状,田蚡怎么会被窦太后下旨处分,如果没有被处分,他又何必狗急跳墙?

    到那时,田蚡挟逼宫成功的威势,统领北军南军,辖制三公九卿,皇帝太后为他撑腰,三王定然不会有好下场。当年吕太后能够逼杀三个赵王,王太后也未必不能逼杀长沙,江都,胶东三王。

    冥冥之中,自有天佑,刘平事后不禁又有些感激那个老鬼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