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回到三国的三个人 » 第一卷 重识三国 第9章 大婚

第一卷 重识三国 第9章 大婚

    回去的路上,张猛又思索着这场即将到来的婚礼。

    听说对方名叫杨芷,今年刚满十六,原本只是杨氏族中旁支的一个族女,因为幼年丧父,少孤,便被杨彪收养为了自己的侄女,所以这杨彪就算是张猛的半个岳父了。

    没想到老爹晚婚晚育,自己却要来一个早婚早育了,张猛无奈地摇了摇头。

    说到这个婚约,其实早在十年前便定了下来,算是一个标准的政治联姻。

    张猛甚至怀疑,杨家主支的杨彪,是专门认下了这个侄女,来作为两家联姻的纽带。

    这场联姻背后的政治色彩也不可谓不浓厚。

    第一,两家师出同门,传承的都是《欧阳尚书》。

    在西汉设定五经博士,统一百家思想的基础上,东汉又明确了五经十四家作为官学。

    历经三百年的发展,《欧阳尚书》逐渐成为了今文经中抗大旗的一家,不管是面对今文经与古文经的争端,还是今文经内部的争斗,两家都是天然的政治盟友。此番联姻更能增进两家的关系。

    第二,张奂十一年前刚刚将家族迁徙到弘农华阴县。

    面对这块地皮上的第一号地头蛇,关西世家的领袖,自然也是希望能够与张氏的新邻居搞好关系,帮助自己在弘农郡中站稳脚跟。联姻也就成为了一种极为巧妙的选择。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十年前,因为张奂误信宦官矫诏,逼死了窦武,随之引发了第二次党锢之祸,党人集团力量遭到重挫,众多附党官员均被问罪。

    士大夫集团的领袖权威、东汉王朝朝廷的中枢权力一时间处在一种相对真空的状态,杨氏显然希望借此机会成为新一代的党人领袖。

    醒悟过来的张奂成为了反对宦官的主力,同时由于平叛有功,张奂当时身居大司农的高位,又深得天子信任,所以也成为了杨氏极力拉拢的对象。这场婚约便是那时定下来的。

    只不过,到了今天,这场婚姻的政治意义已经被削弱不少。

    当时张奂等人为营救党人、解除党锢频频上书天子,却最终未能胜过天子对宦官的信任,最终张奂自己也落得罢官而归。

    与之相对的,汝南袁氏虽然也付出了袁彭一脉的子孙附党遭锢的代价,但袁汤一脉却是严守中立,在朝堂中游刃有余,没被宦官抓到把柄,最终隐匿和救助了众多逃亡的党人士子。

    此消彼长之下,袁氏成为了新一代的党人领袖,众多关东世家也都团结到了袁氏的旗帜之下。

    而以弘农杨氏为首的关西世家一方面不得不继续抱团取暖,另一方面也得向袁氏靠拢,以争取整个党人集团的舆论高点。所以,张、杨两家现在的这场联姻倒也就显得寻常了。

    -----------

    汉代的婚礼有六个环节。

    一曰纳彩,也就是由男方请媒人前去女方家提亲,并送上一些提亲的礼物,如大雁、璧玉、锦帛、车。

    虽说两家的婚姻是十年前定下的,但那个时候两家的娃娃都不大,是有可能早夭的。因此,直到今年张猛加冠、杨芷笄礼之后,张氏才开始正式的去提亲。

    二曰问名,这要求男方再派人前去询问女孩的姓名、生辰等,然后请算命的来占卜两人是否八字相合。

    这一点,两家倒是在十年前就算过了,不过该走的流程还是得在今年再走一遍。

    三曰纳吉,如果婚姻测算的结果是吉兆,男方会告知女方结果,然后双方正式订婚。

    对张杨两氏来说,这只是为两家的婚约补上两人的订婚流程。

    四曰纳征,订婚之后,就是男方正式的下聘礼了。

    自汉朝开始,聘礼不再像周礼一般简单,多金多饰的聘礼开始成为主流。张氏虽号称俭朴,又岂能真的在这方面做到俭朴二字?

    五曰请期,下完聘礼,自然就该再劳烦算命先生来定一个适合婚嫁的吉日了。三天之后,就是张猛的大吉之日!

    六曰亲迎,也就是张猛现在要干的事情,前面的几个环节都早已进行完了,三天后就到了最后一个环节:新郎官要亲自前往女家迎娶新娘,后世也称之为迎亲。

    汉朝的时候,迎亲时的奢侈浮夸之风逐渐流行起来。

    凉州名士王符曾在他的《潜夫论》中批评这种奢侈现象:

    “富贵嫁娶,车軿各十,骑奴侍僮夹毂节引,富者竞欲相过,贫者耻不逮及。是故一飨之所费,破终身之本业。”

    对张杨两家而言,既然这场政治联姻的重要性已经下降了不少,那此时亲迎的隆重感也就显得简单了许多。

    不过这也只是一方面的原因,两家都是素有清名的世家,怎么会像一般的乡土豪强一样去做这自掉身价,可能会引来乡党非议的傻事呢。

    早在纳征环节,张氏就准备了上百金的聘礼,而杨氏陪嫁的嫁妆中,也包括了女婢四人,僮仆健壮者六人,以及杨芷丧父后,归属在其名下的良田八十亩。

    有了这等表示,双方自然很默契地不会在大马路上再显摆了。

    同样,虽然汉朝的时候开始有了闹洞房的习俗,但张猛的这场婚礼仍是以简单平静为主。

    一方面,张猛那算是半个岳父杨彪跟他父亲杨赐正在京都洛阳,没时间来参加。另一方面,张奂年事已高,亦喜清静,不愿太过张扬吵闹。

    再加上张猛年纪不大,辈分却高,与他年龄相近的张清,张澈(张昶之子)都是他晚辈,也不便太过逾矩。

    他的少年时代又是在张奂亲随部曲讲述的故事和其兄长教导的经典、书法中度过的,他本人的同龄好友亦寥寥无几。两家的门生、学生、亲朋们,也只邀请了居住在华阴县范围内的交好之人。

    多种因素交错之下,张猛这场婚礼在低调平淡的氛围中走到了洞房花烛夜。

    看着眼前的妙龄少女,张猛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娘子?

    张猛总觉得依自己的心理年龄称面前这位小妹妹为娘子,实在是有些开不了口。要是真这么做的话,会被人们当成是萝莉控的大叔?

    杨芷仿佛看出了张猛的尴尬,主动出声说道:“夫君,妾身有一小名阿若,夫君亦可唤我阿若。”

    “嗯,阿若,我在家中排行第三,你也可以称我为三郎。”张猛像是被戳穿了心思,跟着回了一句。

    “既如此,妾身还是称呼夫君为郎君吧。”

    “也好。”

    交换了称呼之后,两人一时间又陷入了沉默。

    看来还是得自己打破这股尴尬的沉默,张猛想了想说道:

    “阿若,听闻你自幼就生活在这华阴城内?”

    “嗯,郎君,阿若自幼便与母亲一同住在这华阴城内,偶尔也随族中伯父们前往城外的庄园田野看看。”

    “我亦如此,自打少年时随着父亲来到了这华阴县,便再也未曾外出远游过,整日只在府中或庄园游玩学习。”

    “前几日我曾向父亲提出外出访友的想法,父亲为我安排了一些三辅世家作为拜访对象,其中甚至有一些在长安城中。你可愿与我一同外出游玩?”

    听到张猛这话,杨芷的眼中瞬间闪出透亮的光芒。满是期待的问道:

    “郎君愿携阿若一起外出游玩?”

    “这是当然!”

    “阿若也愿随郎君一同外出!”

    “既如此,我们便早些歇息吧。过几日,待你对这府中熟悉之后,我们便一同去游玩三辅风景,拜访俊杰贤士。”

    “一切依郎君安排”杨芷回应道。

    最终今夜一宿无事。

    ---------

    第二天清晨,当张猛清醒过来的时候,看着还在熟睡的杨芷,不禁暗暗苦笑一声,想了想自己昨晚应该没干什么禽兽事迹,微微松了一口气。

    这倒不是说张猛有什么心虚的,毕竟经过婚嫁“六礼”,两人已经是合法的结发夫妻了。

    张猛下不去手,主要还是因为对方的年龄,古人讲究虚岁,这十六岁的杨芷实际年龄只有十五岁,按照前世的标准,妥妥的未成年。

    而且张猛依稀记得,十五岁并不是一个适合生育的年龄,对女性来说,如此早的生育,很容易导致母子都出事,这也是古人早夭的原因之一。

    张猛不希望为图一时之欢愉,给自己这两世加起来的第一个女人,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所以想了想,最终还是选择克制自己,也许两人之间还得过很长一段时间相敬如宾的日子。

    这中间的滋味不足为外人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