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回到三国的三个人 » 第一卷 重识三国 第16章 从军选拔

第一卷 重识三国 第16章 从军选拔

    材官挑选的是合格的步兵,骑士的选拔则对应着骑兵,这是自西汉以来就愈发重要的战略兵种。

    众人说完了材官选拔,对于高国参加的骑士选拔也好奇起来,纷纷问道:

    “高军侯既是骑士,不知当初又是在哪从的军?骑士又要考校些什么项目?”

    听到众人询问,高国脑中逐渐浮现出曾经的记忆:

    平城,是高国的老家,也是雁门都尉的治所,更是高国从军征战的起点。(今山西大同市西北处与内蒙古丰镇市交界处)

    高国自小生长在此,虽不通经书,但对平城的历史典故却也是非常熟悉。

    先汉之时,高祖刘邦受平城之围,吕后留嫚书之耻。平城,成为了整个大汉王朝的一块伤疤,唯有以匈奴单于之血,方能洗去这里的耻辱。

    “及至孝武皇帝,余财府帑之蓄,始有钩深图远之意,探冒顿之罪,校平城之仇。遂命骠骑,勤任卫青,勇惟鹰扬,军如流星,深入匈奴,割裂王庭,席卷漠北,叩勒祁连,横分单于,屠裂百蛮。”(注1)

    由于平城的地理环境,加上特殊的历史缘故,这里逐渐成为了汉王朝北征草原,灭匈奴,击鲜卑的重要基地。平城县也常被称之为平城塞。

    两汉相交之际,王莽的一顿操作,再次逼反匈奴,加上时人卢芳割据北地,为乱幽、并。

    光武帝刘秀忙着平定中原,于是下令云台二十八将中的王霸、杜茂率弛刑徒六千余人,治飞狐道,堆石布土,筑起亭障,隧候相望,建起了从雁门平城至代郡代县,一段三百余里的长城。

    自此,平城已是攻守兼备的大型要塞,对于边疆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东汉王朝厘清叛乱,再次一统后,雁门都尉便设立在平城,统筹一郡兵事。

    等到汉明帝的时候,明帝刘庄欲遵武帝故事,击匈奴,通西域。

    永平十六年二月,汉军分四路大军出击匈奴,其中一路便由骑都尉来苗、护乌桓校尉文穆将太原、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定襄郡兵及乌桓、鲜卑一万一千骑,出平城塞。

    不过此时的北匈奴早已不敢再战,来苗、文穆率军抵达匈奴河水时,北匈奴部众望风而逃,四面溃散,因此没有斩获。

    唯有从酒泉出发的窦固、班超率军追上了北匈奴呼衍王,一路追杀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而后平定西域,立下战功。

    高国祖上,便是随来苗、文穆军出征的士卒之一,既无战功,自然也无多少赏钱,便留在了平城屯垦戍边。几代人经营之下,高氏逐渐成为了平城县下,安定乡的小小豪强之一。

    再往后,汉和帝时期,车骑将军窦宪领军再征草原,勒石燕然,北匈奴尽灭,余部皆降。平城虽仍处边地,实际上由于雁门北边还有南匈奴部落作为屏障,平城已不仅是军事基地,也成为了草原和中原间的一个交易中心。

    十八岁的高国,跟随着他父亲,穿过平城集市时,只见熙熙攘攘,只闻人声鼎沸。

    在这市场中交易的,不仅有汉人、匈奴人,北边的乌桓、鲜卑、丁零,乃至西边的羌、氐,东边的扶余、沃沮都有部落商人在此汇聚。

    有官方背景的铁匠铺公开售卖着刀剑盾甲,也有私家杂货店摆着铁锅器皿,巴蜀的巨贾带来了食盐茶叶,齐鲁的行商贩卖的是玉器明珠,草原上的人参毛皮在此地大量出售,养肥的牛羊马匹亦有栅栏展示,达成契约之后,中原的商人自可在城外领走。

    南来北往的商贾们获利巨厚,而他们所缴纳的市税,将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汉国库,成为汉军重要的军资来源。

    一手牵着马匹,一手按住腰刀,置身闹市的高国,早已不是第一次来。

    兴致**时,他还要耍耍豪强纨绔子弟的性子,路边问那卖铜镜的少女,价作几何。等到女子回答后,却说自己问的不是铜镜价格,而是人的价格,引来少女一番打骂,高国却是嬉笑离去。

    可这满城的繁华却留不住他的心。

    汉风豪迈,时人常有大志,常言大志,于内地郡国,或曰做百里侯,或想为两千石,甚至如名士陈蕃,直言想要扫除天下。

    而在这边地郡国,少年们向往的是出征塞外,效卫、霍故事,追窦、耿足迹,学那甘延寿,陈汤,在千里异域,喊一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故十八岁的高国,及冠不足一月,便来到了这平城县外的选士营中,参加骑士选拔。

    欲为骑士,需得出身中产之家,家财要有十万以上。高国的父亲在出发前一天,找到了本里的里长,和安定乡的乡啬夫开具了财产证明。

    在营门牙将检验身份证明时,高国按照父亲的叮嘱,又悄悄递上了一个包裹,里面装着三块金饼。

    牙将伸手接过包裹,掂了掂重量,心中了然,对着高国微笑道:

    “骑士选拔,于你而言,应该并非难事,若想取得好的成绩,待会劈砍木桩时,尽可能多砍一些,射靶之时,则尽量集中少数靶上。”

    随后转头让身边老卒领着高国去校场。

    高国跟着这位老卒,又问了一下选骑士的基本要求。

    “骑士选拔,自然是要求来者有一定的马上作战能力。首先便要能自如地驾驭马匹,待会尔等需在校场上来回奔驰两刻钟的时间。其次是基本的武器掌握,你们需要在这两刻钟内完成规定的战术动作,射箭30次,劈砍木桩30次,最后再完成一次手戟或标枪投掷。”

    “听上去倒是挺简单的。”高国低声嘀咕道。

    却不想被老卒听了进去,笑了笑:

    “这些玩意不过是拿来判断你有没有掌握骑术,以防有人滥竽充数罢了。对于骑射的准头和劈砍的力度,都没有特别的要求。等你正式从军以后,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嘿嘿。”

    营门之后,是前军营帐,高国尚未入伍,自是不能直接穿营而过,只能跟着老卒绕着营地边缘,在内侧挨着鹿砦走。

    此处选士营地,是一个常驻军营,不会随军搬迁,因此安扎营寨,搭建鹿砦时,要求辅卒选择直径不低于一尺的树干,晾晒曝干后,两两一组,作为横梁。

    而交叉绑在横梁上,作为鹿角的树干,直径也不能低于半尺,且需统一长度为九尺。

    将鹿角两头削尖后,一头插入地下,需埋入一尺。另一头则两角交替捆绑,形成鹿角形状,用以阻隔骑兵冲击或步卒攀越。

    营地规模虽比不上平城大营,但毕竟是骑士所用,无论选士还是偶尔的驻军演练,都要让这些军马能跑起来,所以整个营地仍旧是占地不小。高国足足绕了近一刻钟的时间,才到达营地后方的校场。

    高国家中庄园也有校场,陈列着数个兵器架,刀枪剑戟,弓弩箭矢,木桩箭靶,应有尽有。然而跟眼前这个军中选士的校场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

    稍一入眼,校场所占之地,便超过了整个高家庄园。纵向眺望,长有千步,横向打量,宽亦有六百步。

    此时的校场被分为了六个纵向赛道。赛道正中是为骑道,宽约20步。

    骑道两翼遍布木桩,木桩的位置毫无规律。有些木桩挤压骑道,以致窄处不足10步,甚至有的木桩伫立在骑道中线,需得骑士控马绕过。

    若是未能及时判断转向,战马一头撞上木桩,骑士必会跌落马下,断腿失臂,甚至命丧校场,都有可能。

    赛道两侧,距离骑道正中线约50步的地方,安插有大量箭靶,每一列箭靶之间,间隔不均,隔得远的两个箭靶或有50步,离得近的箭靶却不足10步。奔驰的骑士若是没有选好目标箭靶,估算错了射箭时机,则有可能落空箭矢。

    骑道末端,还立着一块人形标靶,用于最后的投掷测试。由于离得太远,只能依稀瞧出个轮廓。

    高国牵着战马来到骑道起点,在点将台前领取了自己的武器装备,角弓一张,箭囊一袋,内有30支羽剪。

    将弓箭背上之后,又取了一柄环首刀,一支短投枪。随后翻身上马,开始测试。

    打小就在家中训练的高国,自信通过考核并无问题,只看成绩是否出彩罢了。

    得到了营地牙将的指点,高国决定在前一刻钟内,先完成骑射。

    随着战马奔驰,高国双腿夹住马腹,侧身而立,弯弓搭箭,往前则射右侧箭靶,折回则射左侧箭靶。

    每一趟至少会射出3箭,且不论马身何处,均落于同一箭靶之上。如此往复5次之后,箭袋已空,30支羽箭无一落靶,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箭靶,密集地扎入了15支羽箭,让人不禁担心这箭靶是否已经到了承载极限。

    骑射完后,高国收弓背上,取刀于前,一手执缰驰骋,一手握刀挥舞,劈砍着两侧木桩。30次的劈砍竟是目标各不相同,分别砍在了左右两翼不同的15个木桩之上。

    收刀入鞘后,高国又从马鞍旁边的行囊中取出了投枪,在冲向骑道终点的时候,借着马速,用力一掷,将手中投枪掷向前方的标靶。

    却没想到这一掷,犹如神力,标靶震裂,四散碎开。

    如此好的成绩,高国不仅顺利通过骑士选拔,还被任命为了队率。

    可怜高国老爹,送的那三块金饼,却是白费了。他在县中打听到到骑士选拔的潜规则,一金为伍长,两金为什长,三金为队率。

    军中是讲实力的地方,行伍之人最尊勇者。高国若是表现平平,看在金饼的份上,虽也会给他个队率,此后却很难服众,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撸了下来,去职离军。反之,若是有真正的实力,汉军又岂会吝惜一两个低阶军吏职位?

    注1:语出东汉杜笃《论都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