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回到三国的三个人 » 第一卷 重识三国 第22章 颍川 下

第一卷 重识三国 第22章 颍川 下

    颍川荀氏是战国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荀子的后裔。

    荀子出于儒家,却开启了法家盛世,并提出了“人性恶”理论,厚今薄古的“法后王”学说,“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不信鬼神、改造自然的思想。

    荀子还培育出了韩非子和李斯这两个学生,帮助秦始皇最终一统六国。可以说,荀子的学说除了劝学、修身以外,更多的可堪称帝王学术、屠龙秘籍。

    但也正因为如此,汉武帝即便要推行“外儒内法”的体制,也不敢让商、申、荀、韩的法家思想理论继续发展,毕竟这是既可兴邦,又可乱天下的利器。

    于是乎,两汉尽管出现了诸多律法传家的世家,却不再有法家学说四处传播的盛况。

    落到荀氏身上,则显得略微有些尴尬,荀子法学不能够直接用以致仕,不得不重新回归儒学。

    好在荀氏毕竟底蕴深厚,在东汉确定官学五经十四家之后不久,得到了《孟氏易》的传承,从而再次走上仕途。

    此时的荀氏因遭逢党锢,如今只有在外避难的,没有在外为官的族人。

    来讷和李冰问候了荀氏此时在颖阴当家负责的荀衢后,李冰便开始向荀氏族人打听起那两位经纬之才。

    “荀氏族中青年俊杰众多,在下有幸听说过两位,一位是南阳何伯求曾评价“王佐之才”的荀文若,一位是“少能识奸”的荀公达,不知可否引荐?”

    不多时,李冰和来讷便见到了荀彧和荀攸。

    此时的荀彧不过十六岁,却显得沉稳干练,面对李冰两人,不卑不亢,应对得体。

    而荀攸虽然已经二十二岁,但性格有些内向,不愿与陌生人多交谈。再加上两人传承家学《孟氏易》,都是通达温润之人,始终保持着彬彬有礼,却没有任何交浅言深的意思。

    弄得李冰愣是没看出这两人智略超凡的地方,最后只能在心中给个少年老成的评语。

    看着有些怅然若失的李冰,回到客栈的来讷问道:

    “公清,今日得见如此多前辈大贤和青年俊杰,为何你的脸色看上去却有些失意?”

    听到来讷此言,李冰顿时醒悟。有大智慧的人往往藏拙于身,甚至能给人一种看起来愚钝的错觉,故有大智若愚的说法。

    “自己明知荀彧、荀攸都有经天纬地之才,却没能看出任何深浅,这本身岂不就是一种本事?反观自己,每每心有所思,脸上的神情就会出卖自己,连来讷都能一眼看破。”

    这不,又到了自己口是心非编借口的时候。

    “哎,正是因为今日见到太多德才不俗的贤者,冰自省之,深感自身不足,故而自惭形秽,有些失意。”

    “原是如此。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公清今日之愧,实乃见贤思齐,讷亦当自省吾身,向兄长学习才是。”

    “这你都信?看来我这撒谎不眨眼的水平倒是越来越长进了。”李冰默默自嘲了一句。

    见过了二荀之后,李冰心知自己和这些世家子弟在身份上有着巨大差距,再加上现在又没有一起共事的机会,相互间的共同语言少得可怜。

    因此,对接下来的颍川名人便没有了那般期待,心态倒是平静了许多,走在路上,神情也变得沉稳了不少。而这一幕让一旁的来讷看到,又暗暗称赞了一番。

    进入许县,两人结识了陈群,这位“九品中正制”的创造者显然比二荀更看重家世,与来讷相谈了很长时间,李冰则纯粹成为了陪衬,基本连话都插不上。

    这也难怪,颍川陈氏实在是家族渊源太过久远。

    陈姓源自周王朝分封的陈国胡公之后,其中一支王室公子为躲避陈国内乱,逃到了齐国,以陈为氏,而后又改为了田氏。

    这一支田氏在齐国传承10代以后,就发生了著名的“田氏代齐”,从而控制了从春秋中后期到战国末的齐国,遍布齐地七十二城。

    直至齐王建时,齐国为秦所灭。齐王建子孙纷纷改姓避难,其中第三子田轸复姓为陈,于秦汉之际迁居到了颍川,颍川陈氏自此兴盛起来。

    作为一支传承近千年的贵族后裔,自然是有理由再传承两千年的,哪能看得上李冰这样的寒门子弟。此后,任他王朝更迭,陈氏几乎是代代都有宰相之才,直至后世。

    到了鄢陵,李冰两人则是连庾氏家长的面都没见上,对方一听闻有客来访,直接就跑到山野隐居了。

    不过这倒不是对方看不起两人,而是这庾氏在汉代就以盛产隐士出名。

    李冰只能暗自嘀咕,出了那么多“有名”的隐士,为什么就没有把世家传承给隐掉,反倒是南渡东晋之后,成为顶级门阀了?

    折回长社,李冰和来讷又见到了律法传家的钟氏钟繇。再次出乎李冰的预料,几人压根就没谈什么朝局时事,奸宦误国之类的话题,而是被钟繇邀请去欣赏他的书法作品。

    此时的钟繇也不过二十八岁,却已经擅长篆、隶、楷、行、草等多种书体,甚至隐隐有些名家风范。

    看着满屋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李冰一时间甚至有种走错片场的感觉,这丫真是那位未来的曹魏宰辅?

    其实钟繇这也是无奈之举,早慧的他早已熟悉大汉各种律法,吏治政务了然于胸,却因为父辈遭遇党锢,无法出仕,他到现在也还没有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

    无奈之下,除了寄情书画,淡泊明志,还能干什么呢?总不至于摆出怨天尤人,唉声叹气的样子让宦官或者清流耻笑吧?

    一晃大半月,李冰在颍川已经走过了十来个县,他所见的人要么是他前世从来没听说过的各种勋贵后裔,要么是完全不符合想象的一群历史名人。这还是跟着来讷,才得以沾光见识到这些人物,如果想去结交,那就是自讨没趣了。

    直至西行来到颍川郡郡治阳翟,李冰才才又生出了新的兴趣,或许自己可以去找找那几位寒士?

    此时的郭嘉、徐庶应该年龄尚小,李冰心想或许可以去尝试见见那位戏忠戏志才。

    在阳翟的一次书会上,来讷带着李冰与郭氏的郭图,辛氏的辛毗、辛评等人论经问道。

    李冰依稀想起戏志才有一个“负俗之讥”的评语,但这个话不好直接向几位世家子问出来,而如果问什么狂士、奇才之类的恐怕也很难精准指向戏志才。最后决定还是趁着来讷上厕所的时候,直接说出名字来打听。

    “自古颍川多奇士,冰此行确实见到不少青年才俊,甚为敬仰。不过也曾听闻了不少特异独行之人,其中有一人名叫戏忠戏志才,请问可在这阳翟城内?”

    “哼,真是好事不出门,恶名传千里。这戏志才嗜酒好赌,狂傲不羁,简直是我等颍川士子的败类。没想到你这样方到颍川不久的南阳士子,竟然都有所耳闻,真是有辱清听!”

    说这话的郭图,似乎觉得戏志才辱没了颍川名誉,一副不屑的口吻,倒让李冰不好继续追问他的下落。

    辞别郭图等人后,李冰向来讷找了个借口分开行动,准备依着“嗜酒好赌”这个线索,前去阳翟城内的几家酒肆碰碰运气。

    绕了一圈,李冰却是一无所获,不仅如此,几乎每一家酒肆发生的对话都如出一辙:

    李冰每次走进酒肆,向老板问道:

    “请问店家,你这酒肆间可有一个叫戏忠戏志才的人常来?”

    “不错,这位公子是来替他结账,支付赊欠的酒钱的?公子请看,这是他本月欠账的账簿”

    “呃,不,我只是来寻人的。若是他人不在这里,我就先告辞了。”

    “哼,没钱来找戏志才干什么!”

    一开始,李冰还想扮作慷慨解囊的义士。结果摸了摸自己的口袋,才想起一路上大项开支都是来讷负责,自己也只是个囊中羞涩的寒士,随身不过百十铜钱,要是付了钱又没找到人,岂不是...

    李冰只能够绿着脸离开,哪知道每问一家,脸色就更绿一分。

    看着前面还有一家酒肆,李冰都不敢进去再问了,正好发现旁边大树下,有几人正在玩六博,决定过去打探一下。

    刚走近,就听到一声河东狮吼。

    “戏忠!你这家伙又在这里玩博戏,老娘的酒钱何时才能付清?”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李冰心中一喜,赶紧挤上前去:

    “阁下可是戏忠戏志才?”

    “正是在下。你是何人?”

    “在下南阳李冰,久仰戏兄大名,特意前来拜访!”

    “哦,这位仁兄,你可带来铜钱?”

    “呃,这位老板娘,不知道戏兄欠了多少酒钱?”

    “不多,这半年加起来,一共238文,公子,付钱吧!”

    “这……”李冰无语,其他酒家最多不过赊欠了1、2次酒钱,顶多数十文,自己咬咬牙也能装一把土豪了,凭什么这家能够赊欠半年!?最后只能无奈说道:

    “在下暂时也没有这么多铜钱。”

    “哼!没钱你找我戏某人干什么?”

    这话却不是老板娘说的了,而是戏志才本人说的。

    夹在老板娘和戏志才中间的李冰,硬是被戏志才这话把一副绿脸憋成了猪肝色。差点就要爆粗口:

    TMD!穷士何苦难为穷士?

    李冰最终只好甩手离去。心中却是忍不住骂个不停,这戏志才,岂仅仅是“狂傲不羁”四个字能形容的?

    简直是狂的没边!凭什么觉得我为他付钱是理所应当的?!

    看不出我也只是个穷学生吗!

    其实李冰和戏忠两人都误会了。李冰开口一句久仰大名,这话看似恭敬吹捧,落在戏志才耳中,却是犹如讽刺。他很清楚自己在外面的士子当中,除了极少数挚友以外,都没什么好名声。这个李冰既然从南阳来,难道还能听到自己的一句好话?

    再加上李冰一路跟着来讷,衣着服饰也不会差到哪去,看着至少也是个地主家庭出身,所以戏志才才会直接开口,要以酒钱来测试这人究竟对自己是个什么态度。

    李冰若是不问酒钱,直言有何事情也就罢了。

    结果李冰问了酒钱,区区238文,却不愿支付。在戏志才看来,此人纯粹就是来看自己笑话的,故而才会出言相激,令他离开。两相误会下,只能是落得个不欢而散。

    再次郁郁上路的李冰,内心实在是失落无比。颍川带给他的心理阴影,直到下一次踏上这块土地的时候,也没能散开。

    注:李冰现在的身份是不可能和颍川世家子有太多交集的。而来讷作为一等一的勋贵世家,也不需要跪舔颍川士族,所以这两章只能先挖几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