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回到三国的三个人 » 第一卷 重识三国 第23章 关中

第一卷 重识三国 第23章 关中

    相比李冰在颍川处处受挫,备受打击,这段时间的张猛在弘农、三辅一带可谓是春风得意,在世家间混得风生水起。

    张猛、杨芷大婚后不久,就开始筹备着这次蜜月之旅兼关西世家访问行程。

    待到出发之时,足足准备了三辆马车和二十余骑,其中一辆马车坐着杨芷和两位婢女,一辆马车装着一行人路上所需的衣物用品,剩下一辆则是装满了问候各大交好世家的礼物。

    张猛和谢敏、周旭三人骑马走在队伍的最前方,紧跟着是七八骑张氏的家丁部曲和周旭挑选的几位乡间游侠,中间是三辆马车,后面则是僮仆随从。

    这位谢敏的才学究竟如何,张猛暂时还不知道,不过说起这周旭,他觉得自己这次是真的捡到宝了。

    汉承秦风,士多豪迈,民亦尚武。

    受风气影响,周旭自小行事就带有任侠作风,在华阴县所属的大小乡里都颇有威望,以勇著称,以义闻名。一声号召之下,数十里内,百余位轻侠少年,都能汇聚在他的身边,听从这位乡间大侠的吩咐。

    就凭这个,若是放在春秋战国时期,周旭便足以称作侠士,成为“士”这个阶层的一员。

    但汉王朝毕竟以法立国,明白“侠以武犯禁”的道理,自然不会任由轻侠壮大,任其肆意妄为。不过相比于秦王朝对待轻侠群体,几乎完全是苛之以法,当做刑徒、苦力和战场炮灰消耗,汉王朝的做法显然要高明不少。

    汉朝采取了分化拉拢的手段和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使得轻侠群体出现分层。

    最顶层的大豪侠家族被吸纳融入了帝国权力规则之中,中间的普通任侠地位相当于寒门士子和良家子弟,经过引导有入仕为吏或从军建功的可能。

    最下层的轻侠则渐渐沦为了比底层黔首好不到哪去的地痞无赖。

    如西汉初的大侠剧孟、朱家、郭解等人,其影响力都超出了一郡一国的范围,足以动摇帝国的统治根基。

    汉景帝三年,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时,曾因剧孟没有帮助七国叛乱而大喜过望,认为剧孟一人足以相当一国。

    这样的豪侠家族,被吸纳进入汉朝统治阶层后,成为官僚世家,自觉地开始维护整个统治阶层的利益。

    其中,郭解家族尤为典型,郭解祖父都是豪侠,其父在汉文帝时被处死,本人也因任侠气重,常为小事杀人,而被汉武帝诛杀。但其后代却走上仕途,成为世吏两千石的官僚世家,其玄孙郭伋甚至成为了帮助光武中兴的东汉勋臣。

    这些转型为官僚阶级的豪侠家族,受经学和律法影响,行为渐渐收敛,也开始学会教化地方,惩治恶行。

    直到两汉相交之际,已经成为官僚,却仍旧以“侠”闻名的原涉原巨先被申屠建用计杀害之后,东汉一朝再无大侠之名。

    当然,这些曾经的豪侠家族也将任侠之气带到了官僚世家当中,如曹操、袁绍、袁术等人,年少之时也曾扮作轻侠行事。但总体来说,侠本身已经不再是能够影响国家政策和地方官员执政执法的势力了。

    而周旭这样的乡闾大侠,虽然在华阴小有威望,可一旦出了此县,就再无人听闻。因此,他想要再往上走,也不得不遵守汉王朝的规矩:

    要么参加材官骑士的选拔去从军,又或者像寒士一样,通过学习文字律法,寻求为吏的途径。

    周旭虽然会骑马,家境却不算丰厚,不满足骑士的选拔要求,而他又不愿做个最低级的材官士卒,所以没有去从军。

    直至张奂归乡教书以后,他才来到这位曾经的军中统帅门下,做了学生。凭借这层师生关系,周旭将来再从军,至少也可以从基层军官起步。

    当张猛到结识了周旭之后,立马决定对他的人生计划进行小小的调整。

    男子汉大丈夫,想要征战四方,建功沙场,当然是值得鼓励的。不过在此之前,咱们是不是可以先提前做点准备呢?

    你召集轻侠少年,我让张氏部曲来给他们训练战阵之道。咱们一边进行军事演练,一边练习纸上谈兵。将来若我牧守一方,也能举荐周兄领军,共同讨边平叛,建功立业啊!

    在此之前,咱们还应该多考察一下各种山川地形,以备推演应用不同地势下的排兵布阵之法。

    于是,周旭就这样心甘情愿的被张猛拐上了贼船,一起走出了华阴城。(今属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大汉十三州,司隶居其中。

    弘农郡又刚好处在司隶的中间,往东是以京都洛阳为核心的三河地带,分别是河东、河南、河内三郡。往西则是以旧都长安为核心的三辅地区,分别是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郡。

    人们常说的关西指的是函谷关以西的地方,而这座天下闻名的雄关就坐落在弘农郡的最东边。

    因此,弘农和三辅加在一起就构成了帝王基业,天下龙脉所在的富饶关中!

    华阴县地处弘农郡的最西边,离西都长安不过两百余里。而围绕着长安城的安陵、茂陵、长陵、平陵、杜陵、阳陵等县汇聚了绝大部分的关西世家。

    这一大堆县之所以都带着一个陵字,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为西汉皇帝修建陵寝而新设置的县城。

    而这些新设县除了护卫皇陵外,更重要的是用于贯彻大汉国策,安置迁徙的关东地区豪族。

    这些被迁徙的大户豪族有些是原六国王室:如迁入阳陵、长陵等地的齐地诸田;

    有些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公卿后裔:如迁入杜陵的廉氏是赵国名将廉颇后裔,迁入茂陵的皇甫氏是宋国公子后裔,迁入长陵的乐氏是燕国名将乐毅的后裔;

    有些是汉初时期的名臣高官,如迁入长陵的萧何萧氏,安陵的冯唐冯氏,茂陵的申屠嘉申屠氏、董仲舒董氏等;

    有些是豪杰大侠,如杜陵的黄霸黄氏,茂陵的郭解郭氏、原涉原氏等;

    也有大儒、官僚世家,如平陵的韦显韦氏、贾光贾氏,茂陵的孔霸孔氏,平陵的魏相魏氏,安陵的班况班氏等;

    也有外戚家族,如杜陵的王商王氏、史丹史氏等。

    原本遍布齐、鲁、燕、赵、代、梁、沛、颍川、南阳、河东、河北、汝南等关东富庶之地的豪族大户。不管原来是什么身份,都有两个共同的特征:

    其一是家财丰厚,都是家产过百万,甚至过千万的巨富之家;其二是都在当地有很强的宗族力量和地方影响力。

    在汉初的时候,“大一统思想”和“同一个中国”的理论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同。这场大规模地迁豪行动也就从汉高祖刘邦一直持续到了汉宣帝刘询,近一百五十年的时间。

    直至关东豪族基本融入了汉帝国的权力体系和法律规则之中,汉元帝和汉成帝才逐渐停止了迁豪行为。

    尽管这些被迁徙的大族,纷纷被打散,以3-5口人的户为单位重新编排进入乡里,但他们毕竟有着良好的家传教育,再加上财力雄厚,很快又重新成为了世吏两千石的官僚世家。

    当然,再次崛起的世家在态度和立场上已经转变为了拥护和支持刘汉政权主导的“大中国”政策。从此中原大地再无齐人、赵人、燕人、楚人…...的分别,大家都统称为汉人!

    原来的巨鹿耿氏,赵国马氏,常山窦氏,梁国申屠氏,作为新一批关中世家,于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之时,都坚决地站在了刘汉旗帜之下,帮助光武帝刘秀重新建立起了东汉王朝。

    敦煌张氏崛起的时间远远比不上这些源远流长的关中世家,他们在这里所交好的世家也不过十余家罢了,而且集中在了长安附近。

    因此张猛并不打算将行程安排得太紧张,他心里还是想着得有点度蜜月的意思,于是与杨芷商议之后,两人决定先带着一行人北渡渭水,去左冯翊游玩一圈,再从池阳进入右扶风,开始世家之旅。

    正当张猛刚刚踏出华阴的那一刻,突然想起数百年后,有一位开国大帝也从这里走出,而自己亦重生于此,莫非冥冥之中,真的带有一丝帝王气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