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回到三国的三个人 » 第一卷 重识三国 第24章 苏不韦

第一卷 重识三国 第24章 苏不韦

    在左冯翊走走停停,兜了大半月后,张猛一行人终于进入了右扶风地界。

    期间,谢敏做了两首短诗,让张猛见识到了一点文才,不过还没能看出更多的政治才干。

    平陵是张猛在右扶风世家之旅的第一站,这座县城得名于汉昭帝的陵寝,其中有张氏的世交苏氏,也就成了张猛拜访的首选家族。

    而今苏氏的族中翘楚苏不韦三十有二,表字公先,年龄比张猛大不少,但张猛有辈分的优势,故两人以兄弟相称。

    “苏兄,猛自幼便从父兄那里听闻扶风苏氏累世清名,刚正不阿。今日能得登临贵府,真是吾之荣幸!”

    “叔威,自接到你家长传信,吾候汝久矣!今日一见,果然是一表人才,青年俊秀!来来来,咱们坐下说话。”

    两人一番商业互吹后,张猛倒没有立马入席,而是将妻杨芷和友谢敏、周旭介绍给苏氏众人,再由苏不韦介绍了其余的苏氏子弟后,才依次分席入座。

    落座之后,按照世家礼仪,张猛还得先行问候一番。

    “长久未见,家中父兄常有挂念,请问苏兄族中长辈皆无恙耶?”

    “劳君父兄挂怀,吾家长辈善毋恙,皆安康。”

    “善!在下伏愿君族长者良苦事,起居毋它,长寿康健!”

    “叔威心意,吾必相告族老,在此代为感谢。吾亦闻尊上已年逾古稀,不知可强酒食,适衣裘乎?”

    “有劳苏兄问候,家父足衣善酒食,寝居皆无恙。”

    “长者高寿,吾辈之福。伏愿尊上得毋有它急,万年餐食如常!”

    “苏兄祝福,猛代家父感激不尽!”

    双方相互问候了对方族中长辈的身体健康、饮食起居、衣着冷暖等情况,再表达了自己的祝愿和感激之后,这才正式进入话题。

    关于这苏不韦的名字,倒是有意思。

    秦汉时期,人们以单名为贵而轻视双名。所以大家耳熟能详的这些三国历史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都是单名,甚少有两个字组成的双名。

    苏不韦,显然是姓苏名不韦。

    苏家作为世家大族中的一员,苏不韦的十世祖苏建在前汉武帝时期就是右将军,祖父辈的苏章更是汉安帝、顺帝时期的名臣,两千石的高官,这样的一个官僚家族怎么会给孩子取这么一个轻贱的双名呢?

    况且,“不韦”这俩字怎么听怎么看都觉得有些别扭。

    按照许慎所作的《说文解字》中的解释:韦者,相背也,也就是违背,违反的意思。既然这个“韦”字带有贬义,那在前面加个否定的不,就变成了不违背。

    看上去似乎是合情合理的。可士族都是有文化的人,干嘛要做这种脱了裤子放屁的事呢,“韦”字带了贬义,换个字不就不行了?各个家族排字辈的时候都知道刻意剔除避开这些带贬义的字眼。

    事实上,秦汉时期,凡是士族出身的人给自己的孩子取了双名,都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个普通的双名,这背后往往都有一个算命先生的故事。

    像不韦两字,战国晚期大名鼎鼎的秦国丞相吕不韦就用了这个名字,这是因为有算命先生在他出生的时候,告诉他老爹这个人将来会死于王命。

    吕不韦老爹一听,这死于王命,肯定是因为违反了国家法律,或者违背了国王意志。

    为了避免这样的命数,所以就给孩子取了不韦这个名字。吕不韦他爹就是希望“不韦”俩字能提醒这个孩子将来别干对抗国王法令的傻事,也希望能通过这个名字能在冥冥中改变孩子的命运。

    当然了,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命运不是简简单单改个名字就能改变的,经历了一系列错综曲折的事件后,吕不韦最终还是死于王命了。

    伏波将军马援给最疼爱的幼子,取名为客卿,是因为有算命先生告诉他这小孩子在马家命不长,所以他希望用客卿这个名字来表示这个小家伙只是马家的客人,老天就别当成马家人早早收走了吧,结果还是在不到十岁的时候夭折了。

    不疑这样的名字,肯定也是有算命先生告诉他们父母这孩子将来会受到猜忌而取出来的。所以才有了梁不疑受到了兄长梁冀的猜忌被罢官,而周不疑死于了曹操的猜忌。

    汉武帝时期的名将、取名去病的少年英雄霍去病最终年仅二十四岁的时候也就染病早逝了。命运之手终究是无视了他们强行加在这中间的否定词。

    当然了,对算命先生的观点,不管是此时正在侃侃而谈的苏不韦本人,还是正听得津津有味的张猛等人,大家都是不以为然的,毕竟两人正在谈的便是这苏不韦曾经胆大包天,对抗朝廷命官的事迹。

    “吾等兄弟,白昼隐匿于山林之中,夜晚则开始挖掘地道,如此一月之后,方才挖到李暠那狗官的卧室居处。可惜,当夜我跳出坑道,正欲结果那厮的时候,却发现此人竟然如厕去了,并不在房内!气急之下,我只能先诛其小妾和小子,留下字迹,扬长而去。”

    “可惜!”张猛等人齐齐发出一阵叹息。又急忙问道:

    “不知苏兄后来可曾再次寻到机会?”

    “李暠贼子,受此惊吓,已如惊弓之鸟,却是加强了各种防备。他在庄园之外种上荆棘,使我等不能越墙而入,又在卧室地面铺上了石地板,甚至一天之内不停地在庄园各屋更换住处,连其家人也不知道他晚上会睡在哪里。再加上他每次出门都披盔戴甲,奴仆相随,前呼后拥,我等再无机会直接刺杀此獠。”

    “不过虽然不能直接手刃此獠,但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不可不报!故我与几位兄弟,又日夜兼程,一路潜行,赶到了李暠的老家魏郡,找到了贼父李阜的墓地。我等掘其坟墓,劈其棺木,吾又亲手割下其父首级,贴上纸条,书“贼子李暠之父头颅”,掷于闹市之中!”

    “大丈夫立世,当如公先兄——快意恩仇!今闻苏兄事迹,当浮一大白!”

    末席旁听的周旭本就是任侠出身,对苏不韦这样的江湖行为,忍不住大声叫好。

    此言也引来在座诸人连连赞同,共同举杯向苏不韦敬酒。张猛虽然也跟着附和了,但他心里对掘人坟墓这样的事情,实在是不敢认同,于是又赶紧转移话题问道:

    “苏兄如此行事,那李暠岂能善罢甘休?即便没有证据,恐怕他也会认定与你有关,定会对苏兄加以报复啊!”

    “不错,那李暠最初是通过官府缉捕,使我不得不隐匿他乡,后逢今天子登基,大赦天下,朝廷的通缉令也就撤去了。”

    “李暠贼子现在只能自己花重金来求购本人的项上人头,天下虽大,可又有哪个不长眼的刺客真敢来刺杀于我?故而遇赦归乡后,我都安安稳稳的呆在家中,却是毫发无损。”

    “听闻数年前,李暠苦于悬赏不得,更得知我在家中安然无恙,突然急火攻心,吐血倒地,已经一命呜呼了!哈哈哈哈!”

    “那李暠贼子既落得如此结局,苏兄也算是大仇得报!君上泉下有知,定能瞑目安息!苏兄以一己之力,抗奸宦权臣,为父报仇,真是豪杰之士!猛当再敬苏兄一杯!请!”

    敬完酒后,张猛心中暗暗想到:这宦官集团看似一手遮天,可世家大族们植根地方,已是根深蒂固,又岂是宦官们轻易可以剪除的。

    魏郡人李暠在桓帝宦官“五侯”上位的时候,投靠了阉党,担任右扶风美阳县县令。苏不韦的父亲苏谦,则受扶风世家们的推举,坐上了郡中督邮的位置,将李暠查办,送去左校服役。

    后到了桓帝延熹九年,第一次党锢之时,苏谦刚从金城太守任上罢官,而李暠却又被宦官集团提拔到了司隶校尉的位置。

    汉代法律,罢官的太守若无皇帝诏令,不得私入京城。不过能坐到太守任上的本就多为权贵世家,所以多数时候这条法律也就是一纸空文。

    但苏谦这次私入京城偏偏被老仇人李暠当做了把柄,收入狱中,受刑而死。因此才有了十八岁的苏不韦为父报仇的故事。

    挖掘地道入室杀人固然值得称赞智勇,可掘人祖坟向来是要遭受非议的。

    不过苏谦虽非直接因党锢而死,但苏谦和苏不韦毕竟都是正面对抗过宦官走狗的人,于是名声上也得到了党人集团和士族清流的维护。

    先是任城何休将其与伍子胥相提并论,而后能左右士人声望的著名评论家,党人八顾之一的太原郭林宗,又说道:

    “伍子胥不过是借助吴国的强大,攻破了楚都郢城,才能鞭尸楚王,为父报仇;苏不韦却是孤单力薄,冒着身死族灭的风险,对抗高居卿位的官宦豪强,凭借自己的机谋胆识,用尽了各种办法,不得已下才分骸断首,况且这也间接导致了李暠吐血而亡,犹如借神灵之手将其击毙,岂不是更优于伍子胥吗?”

    自此,士林舆论风向变化,苏不韦的名声形象得到世人抬高。

    想到这里,张猛一面惊叹士族舆论力量的强大,另一方面又想着将来自己若要谋大计,苏不韦这样智勇双全,负有声望,又仍带着任侠气息的豪杰,不正是一大助力?

    更何况,张猛悄悄转首望了一眼,对面末席的那位苏不韦的族侄,与自己差不多大,名叫苏则的少年人。

    心中顿时有了新的计较。

    注:张世平,程远志,武安国都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随便取的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