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回到三国的三个人 » 第二卷 洛阳暗流 第4章 宦官2

第二卷 洛阳暗流 第4章 宦官2

    李冰觉得自己甚至能够想象出数十年前,谯县曹氏狠心送出自家天才少年曹腾的场景:

    淝水河畔,曹氏族人与曹腾一一道别,曹氏族长曹节看着自己最疼爱的幼子强忍着泪水,而曹腾的母亲却早已哭昏过去,不忍分离。

    最终,曹腾自己坚强的挥了挥手,毅然骑上马背,带着护卫转身离去。看着曹腾的背影,曹节再也忍不住泪水,大声喊道:

    “卿若成事,族中后辈,任何一人,任何一支,任由卿选为养子,继承宗嗣!”

    不管是从文,还是从军,想当官的豪强子弟们从来就不占优势。

    可今天,这场宦官的选拔却像是为他们量身打造一般。官运亨通的世家子弟自是不会出来做这种辱没宗族的事情,人丁单薄的寒门士子可不敢来赌上宗族断绝的可能,略知诗书的良家子弟却又不懂这高宅内院的勾心斗角。

    皇宫深处,天然就是豪强子弟的主场!这群少年方一入宫,便已经如鱼得水!

    其中,习读诗书,聪明伶俐又谨慎厚重的曹腾,一眼便被邓太后看重,让他做了皇太子刘保的侍读。

    曹腾没想到的是,不过区区几年之后,在他以及众多小黄门还在审时度势,谨慎地处理错综复杂的宫中关系时,已经有两位小黄门按捺不住了。

    这两人,一位叫李闰,一位叫江京,他们看到邓太后已是大限逼近,而继位十七年,已经过了三十岁的汉安帝刘祜却还没有亲政,便果断选择亲近安帝和安帝的乳母王氏,谗言太后及大将军。

    虽然刘祐仍不敢有所逾矩,但就凭这两人敢说邓太后和大将军邓骘的坏话,他就愿意将其引为亲信!视其为左膀右臂、忠诚赤子!

    不久,太后驾崩,安帝刘祜终于迎来了恭候已久的亲政!李闰和江京趁机状告大将军邓骘及其兄弟们曾有意谋反,安帝便顺水推舟,逼死了邓骘和邓氏的一干兄弟!

    作为首告的大功臣,李闰和江京各得封侯!而且直接被提拔为了中常侍,江京更是兼任了大长秋!这是宦官之首的位置,这是秩两千石的高官!

    相比于郑众和蔡伦,李闰和江京的封侯来得太容易了!

    这对于其他一干还在小黄门、顶多不过中黄门位置上摸爬滚打、小心行事的豪强子弟来说,这又是一次极大的冲击和震撼!难道所谓的封侯,竟是如此轻易的唾手可得,他们需要做的,仅仅只是顺应天意吗?

    可谁才算是大汉的天呢?

    一向喜欢约束皇权的士大夫们,自然是看不惯这些李闰和江京的胡作非为,纷纷跳出来要求安帝严惩两人,可安帝却是置之不理,最终甚至被李闰等人找到机会诬陷了司徒杨震,将这位出身世家大族的名门子弟给逼死了!

    这又是一次宦官们的试探和胜利!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弟原来也有如此不堪一击的一面!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小黄门中,终于也有人忍不住了,安帝已经年老多病了,他们需要找到大汉王朝的下一片天。

    皇太子刘保?但他还不到十岁,依照大汉惯例,必然是太后临朝称制!可是阎皇后无子,太子生母李氏尚在,那安帝驾崩以后,阎皇后能顺利称太后吗?

    小黄门樊丰跳出来想了个办法了,先毒杀太子生母李氏,而后栽赃诬告太子乳母和厨监,剪去这两位太子依靠的党羽。接着再推动废除太子刘保。最后,效法先邓太后,迎一位宗室国王的子嗣登基称帝!这份计划很快得到了已经封侯的李闰和江京的支持,毕竟他们也准备依附大汉的下一片天。

    一切都如愿以偿,太子刘保被废为济阴王,阎皇后临朝称制,济北惠王刘寿之子、北乡侯刘懿被迎为了天子!

    樊丰也成为了中常侍,可惜还没能被封侯。但这足以让那些还隐藏在暗处的豪强子弟,尚在小黄门位置上摸爬滚打的人们眼红了!毕竟他们也是为官位侯爵而来的!

    他们已经失去了耐心,他们决定再次变天!他们要让废太子重登天子之位!

    除了曹腾。

    因为他并不看好这区区十几人的小黄门就能扳倒阎太后和她的兄弟车骑将军阎显等人。所以他选择了袖手旁观,何况他与废太子刘保本就亲近,若是这些人成了,那自己也会水涨船高,若是这些人败了,宫中少了一大堆竞争对手,未来终究属于活得长的。

    很快,这位刚登上帝位七个月不到的刘懿,实在是福薄,病死了。或许他的病因,只有一群红了眼的小黄门才说得清楚吧。

    事已至此,江京等人也只好再找一个诸侯王子来如法炮制,可他们没想到的是,一群身份低微的中黄门和小黄门早已经串联起来,这群豪强子弟的狠劲,并没有随着下面的阉割而消激失,相反,在这深宫中受到的一次次颠覆三观的冲击,把他们的血性再一次发出来,他们要亲自动手!杀人!

    与曹腾相反,来自涿郡新城孙氏的长乐宫给事、中黄门孙程,认为迎立天子这事,阎氏干得,自己也干得!其一,废太子刘保本就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拥有大义名分,现在所缺的,不过是一纸诏书罢了,这就是奇货可居!

    其二,刘保此时仍居住在宫中,相比阎氏还需要派人外出洛阳寻找的宗室王子,这个时间差简直就是天赐良机!

    其三,阎氏强行迎奉刘懿登基,早就引发朝臣百官和勋贵宗亲的不满。更何况,阎氏偏偏不是开国勋臣之后,仅仅是因为阎皇后祖父阎章的妹妹在汉明帝时嫁入宫中,被封为贵人,才成为了一时显贵。可就他们那位祖父,也不过是个比两千石的步兵校尉!相比此前临朝的其他戚族邓氏、窦氏等,阎氏是真正的根基浅薄!

    因此,孙程等人只要支持废太子刘保登基,在外,自然会有其他的朝臣和勋贵去应付阎太后那帮兄弟。在内,孙程只需要解决江京、李闰,让他们矫太后诏,盖太后玺(一般印玺都是宦者保管,这才是他们屡屡能在关键时候矫诏的原因,毕竟执行的人不可能每道命令都去求证,他们只认印!),就可以拥立刘保上位!

    于是就在阎太后派人招济北王、河间王的王子入京之时,中黄门孙程、王康等十九人陆续来到了崇德殿外的西钟下。随后众人一起冲入章台门,当场格杀了坐在门下的江京、刘安、陈达等人,然后逼迫仅剩的李闰,以太后名义矫诏,撞响西钟,并派省内属官,招诸大臣百官入宫,奉原废太子济阴王刘保登基!李闰不得不点头应诺,同意迎奉刘保登基。

    此时的太后和她的兄弟车骑将军阎显等人还想殊死一搏,诏兵马进宫击杀济阴王刘保及李闰、孙程等人。然而果如孙程所料,得太后诏的越骑校尉冯诗直接格杀了传旨的小黄门樊登,并收兵马回营屯守,使虎贲中郎将阎崇无从调兵。

    同时,收到刘保和孙程传诏的尚书郭镇本卧病在床,却是当即率直宿的羽林出南止车门,擒拿了卫尉阎景!

    第二天,侍御史奉命收押了阎显等人,自此大局已定,孙程等十九位宦官成功拥立十一岁的汉顺帝刘保登基称帝!

    这位初登大位的刘保,在这深宫之内,曾经有超过一年时间都是在恐惧中渡过的!

    生母死了,乳母死了,连自己的厨子都死了!刘保觉得自己就是下一个会死的!

    刘保每日都生活在不知何时就会到来的死亡恐惧中!所以对他来说,这十九位挺身而出,身残志坚的宦官,不仅仅是拥立登基的功臣,甚至可以说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于是,汉顺帝刘保大手一挥,十九人均得封侯!这不仅仅是一次批发,还是一次高质量的批发!

    十九位侯爵都是县侯!其中哪怕是最差的夷陵侯魏猛和东阿侯苗光,也分别有食邑两千户和一千户!其余的大多数侯爵都是食邑四五千户,几乎相当于诸多东汉的开国元勋了!而为首的孙程更是一个食邑万户的浮阳侯!

    这个时候的曹腾终于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不过他也真正明白了,大汉的天是会变的,但越是在变天的时候,才越有封侯的机会!越是不可能登上天子位的人,才会越感激这些拥立之臣!因此,真正重要的是,能操控变天的人!

    彼时的曹腾想明白了,此时的李冰也想明白了:

    在汉顺帝刘保的角度,他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是大汉王朝最正统的继承人,可在他最孤立无助的日子里,这些勋贵们在干嘛?在阎氏操作废太子的时候,在阎太后迎立刘懿登基的时候,勋贵们站出来阻止了吗?

    勋贵们当然不会站出来阻止,因为只要天子还姓刘,只要阎氏不傻,那勋贵们的地位就还在,他们又何必阻止呢?他们已经有了与国同休的地位,又何必一定要参与天家事务?更何况,这事也不是他们想阻止就能阻止的。

    废太子的命令是汉安帝时期下达的,不是勋贵们能驳回的。阎太后迎立刘懿登基,虽然大家也不是很满意,但拿什么理由反对,用什么手段阻止呢?

    理由好找,可是手段呢?总不能我不满意你的候选皇帝,我就重新找一个人出来,然后带兵把他推上去吧?

    如果这样的话,那整个汉王朝就乱套了,谁都可以选个皇帝出来,最后凭拳头上位。这是乱世才会有的做法。

    勋贵们的先祖是终结乱世后的最大受益者,勋贵们的后代是继续维护治世的最大支持者,所以大家还是要讲规矩的。

    汉朝的规矩就是:皇帝若死,则皇后为尊;皇后立帝,是为太后;太后称制,可以临朝。

    所以,勋贵们并没有做错什么。

    但对汉顺帝刘保而言,他的开国功臣就是这些宦官!而不是这些刘秀时代遗传下来的勋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