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天欲明 » 二百一十四:大封赏

二百一十四:大封赏

    临安城的危机终于在清晨时分圆满结束,赵构悄悄溜回自己的宫殿,自然而然地称病辍了早朝,可那些知道前因后果的宫人们,似乎对他冷淡了许多,可这种事情,论迹不论心,他又没有办法借此处罚别人,只得咽下这口气,不再去临幸后宫,而是回到金銮殿翻阅胡铨、陈俊卿、荀懿等人的奏折:

    这些人的奏折各有风格,胡铨样样据实以秉,把一夜的事体重现不说,也提了些安置流民的意见,可见丞相的风范;陈俊卿把城门外的情况汇报清楚,留待他发落,荀懿的奏折则更接近于弹劾,她弹劾了刑部尚书韩仲通的表现。

    荀懿摸准了只要赵构在不与秦桧联络的情况下率先回朝,就必须按照她和赵瑗的剧本来做事情,那么韩仲通受罚,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她做事素来是有目的而多半能照预料那般顺利达成的,这一次也不例外,赵构飞快地提笔,在她的奏折上写了“韩仲通革禄一年”的惩罚,发还给吏部处理。

    韩仲通是秦桧一党,自然也会秦桧那些收取羡余的手段,他不缺这点银两,赵构给了个不轻不重的处罚,显然是给了秦桧面子,但这却明显是个威慑,也是竖立赵瑗威信的办法。

    他害怕渐渐大涨的秦桧势力,而临安城这一晚的混乱,却让他看到了赵瑗与秦桧斗争的希望,既然决意竖立赵瑗和秦桧一党对打,就得给些实力,正好经过这么一乱,他就有了手段。

    他正想把宰执宣进来拟诏,可这些事情都与在临安城的宰执胡铨有关,这种事情若是让胡铨插手,他定然会推辞,自己写嘉奖自己的制词,只会被台谏官员们抓着机会弹劾!

    正在赵构头痛之际,中书舍人谢衡上的《抗金檄文》被递在了他的桌子上,他想起谢衡之前,正是因为在金国使节面前的表现,被他给了个荣誉头衔,可这荣誉头衔,正是皇帝的身边近臣的!当即草草写了道诏书,升谢衡做了翰林学士,让他入宫拟诏书。

    谢衡接到这封诏书是一点儿也没明白过来,问了荀懿一句:“秦桧不在临安城,官家就如此大行封赏么?他也不怕秦桧回来,调动官员们样样都给驳回去?”

    “驳不了,他弃官家而出逃,就是坐实了的原罪。”荀懿道,“你只管领旨谢恩就是,横竖他就劳动你这么一回,你又不吃亏。”

    这翰林学士是多少大宋读书人的梦想,就被赵构赏给了他谢衡这么一个未及冠的少年,谢衡苦笑了下,只觉得自己在大宋文坛的名声应该不怎么样了。

    荀懿倒颇有些宠辱不惊之意:“既然秦桧的长兄都能因为他的缘故,直接进了翰林院做掌院学士,你又何必担忧?何况自古以来,除了那些个有名的,又有几人敢说自己为天下学士之首呢?”

    谢衡点了点头,便出发去宫中替赵构拟诏,荀懿倒是颇为高兴的样子,口中念着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继续处理自己手头的事情去了。

    恰逢荀墨从外头的练兵场回来,看见荀懿这样子,问了句:“今天懿儿心情不错?”

    “中间小谢又清发,我觉得诗仙此诗好听罢了。”荀懿道。

    荀墨知道她在炫耀自己学生,也不拆穿她,只问她:“你觉得折知琅怎么样?”

    “哥哥想收他做学生?”荀懿和他素有默契,自然反应极快。

    荀墨点了点头:“我觉得他还不错,不过,我也没有什么可急的。”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哥哥可要早做打算才是。”荀懿笑着调侃他,可见她的心情是真的不错了。

    荀墨皱了皱眉,俯下身来问她:“人生尚不满百,你就想着白头的事情了?”

    荀懿哈哈一笑,把这话放到一边不理了。荀墨确实没有急的必要,以他的武功造诣之高,几乎是预定的长命百岁,便是他不为安西征战了,他手下也走过了两批侍卫统领,将来只会更多——这些人回到军中,会是整个安西都护府的中坚力量。

    可惜她是注定不可能走到那么久远了。有那么一瞬间,素来坚决的荀懿心底翻涌起一阵名为倦怠的软弱情绪,可这表情甚至都没在她的脸上一闪而过,就略了过去。

    荀墨自然也不会发现。

    宫里的谢衡此刻没有他们那样有时间想这些,赵构似乎是逮到了个能用的劳动力,赶快催他写诏令,毕竟他写一道翰林学士的诏令已经是极限了:

    他先嘉奖了在此乱中表现优异的胡铨,赏赐了些金银绢帛,又以“劳苦者众,不敢独累爱卿”的虚伪之词罢去秦桧的枢密使职务,把陈俊卿直接提到了枢密使的位置上,顺便把荀懿给补入了枢密院,做枢密使的辅佐官员。这当然是出于拉拢的考虑。

    写完这四道诏书发布出去,谢衡觉得自己已经累的不行了,可礼部尚书陈诚之却在这个时候被宣入了宫禁——赵构说他要立太子!

    陈诚之和谢衡的反应几乎完全一致,他们俩都惊讶得不得了,陈诚之慌忙问道:“官家,这如今秦相公还在外头,避开丞相立太子,是否有些过分了?”

    赵构这才反过来,他几乎被这些废立搞得有些紧张过度了,他想了想,道:“虽然如此,可是恩平所作所为,不忠不孝,伤透了朕的心,朕要把他和普安区别开来,总还行吧?”

    陈诚之哪里是希望皇帝根据秦桧的意见立太子的人呢?他是个背叛者,虽然是投向了自己心中的道义,可要是秦桧一旦反扑,他肯定先于那些主战派大臣和秦桧的敌对者被诛杀!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他想了想道:“官家不妨把普安殿下先立为皇子,封为亲王,也好叫天下人知道,官家就这么一个皇子便罢了。”

    赵构想了想,便道:“那也好办,这样吧,小谢学士,你拟旨,赵瑗因功授为宁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进封为建王。因战乱,册封之礼不行,再另外写一道诏书,令说朕病重不能起身,建王监国。这道诏书,明日早朝我亲自发。”

    谢衡只得在心里叹了口气,他老师说他不吃亏,可真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