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风云剑影山河令 » 第一章 白起与巨阙剑

第一章 白起与巨阙剑

    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诸侯离心,叛乱时有发生,戎狄东夷不时侵扰,更有天灾间或降临,内忧外患,一派亡国景况。

    西方的周国国君姬昌趁机吞并周边小诸侯国,并暗中联结其他诸侯,纣王不久便发觉了姬昌的不轨,就把姬昌召到都城拘禁起来。周国的姜尚通过贿赂纣王的大臣,并给纣王进献珠宝美女,姬昌这才得以脱身回国,见诸商朝的腐败后,姬昌更加坚定了灭商的决心。

    然而,姬昌并没有等到灭商的时机便死掉了。姬昌之子姬发继位后,趁纣王征讨东夷疲惫之机连结八百诸侯灭了商朝,建立周朝并分封诸侯,周也就成了天下共主,周国国君称天子。

    周朝自武王之后,就没有出过英明天子,一代昏庸过一代。至周幽王时,因幽王宠爱少子,欲废太子而立少子,太子的外祖父鄫侯便联合西戎,里应外合,致使西戎军队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掳走祸水褒姒。

    其后太子继位为王,史称周平王,平王不烦西戎之扰,将国都东迁到宗周洛阳,西周于是完结,历史正式进入了东周时期。

    平王东迁后,原来的土地就封给了当时尚是附庸的秦,从此秦升格为国,秦国国君称公,也就是说秦国立国是在东周伊始。

    东周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以争当诸侯之长为主要功业,最早称霸的是小霸郑庄公,接下来是管仲辅佐的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晋文公的丈人秦穆公,再后面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再之后百年里一直是晋楚两家争霸的局面,只不过晋国占据明显优势。

    可以说,一部春秋史,半部晋国书。

    晋国的没落根源在晋文公的父亲晋献公诛杀公族,导致异姓的士大夫阶层逐渐掌权,最终尾大不掉,压过了君权。

    大浪淘沙,晋国权利逐渐被六大家族瓜分,时称六卿,这六大家族是:范、中行、智、魏、赵、韩。

    为了与楚国争霸,晋国扶持吴国发展壮大,吴国不断侵扰楚国。楚国不堪其扰于是也有样学样,扶持越国来牵制吴国,吴越便成了死对头。

    晋楚的没落给了吴越发展的机会,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先后跻身春秋霸主行列。

    晋国的内乱愈演愈烈,六大家族频频内斗,范、中行、智先后被灭,晋国随后被魏、赵、韩三氏瓜分,也称三晋。三晋贿赂齐王上书周威烈王,周天子随即正式册封魏、赵、韩为诸侯国,魏、赵、韩成功分晋,尔虞我诈、百家争鸣的战国大幕就此徐徐拉开。

    进入战国,魏文侯任用法家名士李悝变法,招贤纳士,魏国率先成为第一强国,兵家大师吴起训练出战国战力第一的步兵-魏武卒,十几年间打的秦国落花流水,夺取了秦国大片土地。

    知耻而后勇的秦孝公继位后,任用从魏国来投的卫国人卫鞅主持秦国变法,史称商鞅变法。变法十几年,秦国国力蒸蒸日上,卫鞅遂被封商君,所以卫鞅也叫商鞅。

    与此同时,申不害在韩国变法。同是法家,商鞅与申不害不一样,两人分属法家的两支,商鞅重势,申不害重术。势重发展国力,术重朝堂权谋,申不害变法后,韩国国力也一度提升,并依靠铁山的铁资源打造了一只铁骑劲旅,闻名各大诸侯国。但是,申不害之后,韩国朝堂陷入了阴谋权谋争斗的漩涡而不能自拔,一直持续到灭国。

    秦国从秦孝公变法伊始,历经秦惠文王几十年的发展,国力跃居各大诸侯国之首,列国只有经历齐宣王变法之后的齐国堪与之并列。

    野心勃勃的秦国开始对山东六国动手。出手即雷霆,打得接壤的韩魏苦不堪言,秦国也挣下了虎狼之师的赫赫威名。

    秦惠文王时期,魏国人张仪自鬼谷学成之后周游列国,一番考察,最终选择了秦国。凭借“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楚。”的连横策略,出任秦国第一任相国,挤走了客卿公孙衍。

    傲娇的公孙衍便反其道而行,合纵山东六国与张仪的连横相抗衡。各国今天属合纵阵营,明天又加入连横阵营,总归一个“利”字当头。

    期间燕国因为禅位引发了内乱,齐宣王趁各国合纵攻秦之机攻破燕国,大肆烧杀捋夺,与燕国结了死仇。赵武灵王听从乐毅的策略准备联合各国攻打齐国,这才吓跑了齐军,燕国得以复国。随后赵武灵王扶植在赵国为质的公子回燕国继位,史称燕昭王。

    秦惠文王死后,秦王赢荡继位,好勇斗狠的赢荡摒弃了张仪的连横策略,驱逐了张仪,张仪不久在魏国病逝。

    历史是奔涌无休止的大河,任你大鱼小鱼泥沙尽皆在滚滚河水的裹挟下前行。不同的是,大鱼能在水面翻个浪花。

    话说春秋中期,越国君主允常称王,越国在雄心勃勃的允常带领下日益强大。越国的强大引起的吴王的不安与警惕,吴王三番五次派高手刺杀允常。

    虽然允常的侍卫队每次都能成功破坏吴国刺客的刺杀,但是吴国刺客的吴钩招式变化无常,侍卫队损失非常大。

    这些人都是跟随允常南征北战多年的一流高手,不容有失。为了给侍卫队配备足以匹敌吴钩的武器,允常两次去铸剑谷拜访剑圣欧冶子。

    欧冶子被允常的态度打动,遂呕心沥血历时十载,为允常打造了湛泸、纯钧、巨阙、鱼肠,胜邪五把青铜宝剑。

    其中巨阙剑身厚重坚硬,其他任何宝剑都不敢与之争锋,故而号称“天下至尊”。至越王勾践时,巨阙成为了勾践的佩剑。

    后来越国败给了吴国,勾践给夫差当了几年马夫,巨阙剑自然就归了夫差,成了夫差的藏品。

    虽然勾践卧薪尝胆终灭吴,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但是巨阙剑却已杳杳无踪迹。

    岁月流逝,大河滔滔,风云变幻伊始。

    秦王赢荡四年,韩国宜阳城。

    宜阳城地处洛水北岸,周王室洛阳西南。时当三月下旬,本该山青水绿、柳翠鸭肥的宜阳城如今也没了春的影子。

    自上年十月起,秦国丞相兼上将军甘茂亲率十万大军进攻韩国宜阳城。宜阳不但是韩国西部的屏障,还是联结韩上党、南阳、都城新郑的枢纽,因靠近洛阳,所以也是二周(周王室衰落后,巴掌大的地方又分封了东周和西周两个小诸侯)的门户。宜阳与东西周还是秦国东出的障碍,占据宜阳,秦国就掌握了进攻山东六国的主动权。

    宜阳城北二三里是铁山,天下强弓劲弩尽出于韩,原因就在铁山;申不害在韩国变法依靠铁山资源训练出一支十万人的新军,战力非凡,当年的韩国也算是风光了一把。

    秦王赢荡即位后,甘茂身兼丞相与上将军之位。在唯军功至上的秦国,寸功未立的甘茂急需在军事上立一滔天大功方能服众。

    同时,好大喜功的秦王一心“车通三川,以窥周室”,君臣二人一拍即合,出手就是十万大军,欲一举攻克宜阳,然后去洛阳耍个彪。

    然则,秦国君臣没有想到的是,十万大军打了五个月宜阳城依然固若金汤。

    不但韩国在宜阳周围屯了数万大军,就连东西二周也派了万把人来助战。原因无他,如若宜阳丢失,周王室往后怕是也要在秦国的淫威下苟着了。

    为了打造攻城器械,秦军把宜阳周边的树林砍伐一空,韩军为攻城秦军准备的滚石檑木也把宜阳城内能用的树林砍了个七七八八。

    冬去春来,宜阳城的春风过得寂寞。

    五个月的进攻,秦军斥候早已把宜阳周边地形踏勘得无比熟悉,韩周联军的大营分布秦军也是了如指掌。可正是因为熟悉,所以甘茂才觉得更加惆怅,除了強攻,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好谋划的了。

    可是如果强攻可行,也不至于五个月还拿不下宜阳,甘茂也不至于这么惆怅。

    韩周联军共分三处扎营屯军,五万韩军驻守宜阳城内,三万韩军铁骑驻守铁山山麓,两万韩军骑兵并一万周军步兵驻守宜阳东北河谷,三处大营成犄角之势,旦有一处受到攻击,其余两营援军瞬息便至。

    十万大军分三路同时进攻,兵力不占优势,韩周凭借地利只守不攻,甘茂也是一个头两个大,白白损耗了人员和气势,局势就这么僵持着。

    国内很多重臣包括大佬樗里疾都已经不满,频频上书请求秦王撤兵。

    让铁男赢荡就这么撤兵,何其地不甘心啊!但是面对群情汹汹,他又不得不权衡利弊。

    憋了几天,赢荡终于憋出一个主意来:派秦国年轻一代最杰出的将星白起率三百铁鹰剑士赴宜阳协助甘茂做最后一搏,如若不能搏起,则即刻撤军。

    临行前,秦王要亲自接见白起。

    殿前演武场。

    夜未央,天空还是那般碧蓝如洗,星星渐渐少了,郊外传来了一阵嘹亮的雄鸡长鸣。起雾了,落霜了,演武场隐没在无边霜雾之中,天地万物都是一片混沌了。太阳渐渐从漫无边际的混沌**了出来,演武场也渐渐清晰了。

    只见演武场中央一队黑衣黑甲的铁鹰剑士在微凉的春风中肃立着,每人背后一把长剑,腰间一柄短剑,右手一面盾牌,目视前方,如同木头人。

    队伍的最前方是一个年轻人,看上去二十岁左右,身形高大英伟,一袭黑衣黑甲,古铜色的皮肤,国字脸,鼻梁高挺,剑目英眉,不怒自威。

    这人便是白起,老秦人自己的年轻才俊,年少从军,一步一步从行伍逐渐成长为秦国年轻一代最令人瞩目的将星,秦国军界未来的顶梁柱。

    整个演武场肃静的可怕,只有风在呜咽。

    马蹄哒哒,一身铠甲、飒飒英武的秦王骑着一匹火红色骏马来到了演武场,身后只两个内侍和一队卫士,别无他人。

    “参见吾王!”白起和铁鹰剑士们一起拱手。

    “诸位,此次宜阳之战况超出了寡人与上将军的预料,实乃寡人之过。然,十万大军既已出征,无功而撤军,我大秦颜面何在!”秦王脸上前所未有的严肃与不甘。

    “诸位都是我大秦的第一流高手,为我大秦立下过无数汗马功劳,此次赴宜阳,望诸位能为本王、为我大秦打开局面,助上将军早日攻下宜阳!”说完秦王向着白起及铁鹰剑士营一拱手。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声音直冲云霄。

    “好!白起!”

    “末将在!”

    “此番出征,你可有破城之策?”

    “回王上,据上将军发回的战报,末将思度多日,有一策或可破城。”

    “哦,多大把握?”秦王两眼暴发光亮,语气颇有点急切。

    “八成,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末将还需到宜阳之后再做更进一步的谋划。”

    “好!好!好!有你这句话,寡人就安心了。”压在秦王心头多日的阴云瞬间被冲散了。

    “剑来!”秦王豪气冲天。

    秦王身后一年轻内侍双臂紧抱一古朴高雅的青铜剑匣趋步上前。剑很沉的样子,内侍抱得有些吃力。

    “白起!”

    “末将在!”

    “此剑名曰巨阙,乃两百年前剑圣欧冶子所铸。百多年前隐没于世,去年为本王所得。如今本王将此剑赐于你,希望你能用此剑为我大秦开疆拓土,一统华夏!”

    “谢王上赐剑,白起定不负我王重托!”

    双手捧过剑匣,白起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重量,隔着剑匣也能感受到此剑散发出来的威严。

    随着剑匣缓慢开启,巨阙剑在消失百多年后,终于重新在世人面前展露真颜。

    一道道琉璃彩光在剑身上流动,白起只感觉自己的心被什么能量牵引着砰砰直跳,呼吸有些困难。

    剑身映出的影子仿佛不是自己,而是一个在狂啸的远古巨人,巨人的声音充满了威严、苍凉,这声音穿越莽荒,直接印在了白起的脑海里,白起只感觉脑子一片混沌,然而在这无边混沌中似乎有什么力量在孕育。

    流光转瞬即逝,白起的知觉又恢复了正常,短短的一瞬,白起直有一种云游虚空之感。白起抑制不住地想要如巨人那般仰天长啸发泄一下。

    白起倏地抓住巨阙那略粗的剑柄,巨阙似是要反抗,挣脱白起强有力的手掌。白起知道此类名剑大多有一些难以言明的灵性,此时是降伏巨阙的关键时刻,绝对不能有一丝犹豫。

    白起使出全力握住它,试着向巨阙注入自己的内力,霎时间剑身嗡嗡震动,似是要挣脱而去,白起咬牙坚持了好大一会,巨阙剑才归于平静,接受了这个新主人。

    白起豪气干云,以剑指天,大喊:“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话音刚落,剑士营所有人也跟着大喊:“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好!不愧为我老秦子弟,出发!”

    在秦王的注目下,白起和剑士营悄无声息地准备好马匹干粮,所有即将远征的将士一人双马。

    白起拱手向武王告辞,飞身上马,两腿一磕,那匹铁灰色骏马一声短促的嘶鸣,骤然大展四蹄,箭一般冲入朝霞之中。

    三百剑士营战士快马跟上,一行人浩浩荡荡向函谷关奔去。

    只留下秦王怔怔地伫立在原地,兀自唏嘘泛酸。

    巨阙啊巨阙,你当真有灵性?本王一身超绝武艺,又是帝王之尊,你却为何选择白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