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青梅朝雨 » 第7章:大海盛宴

第7章:大海盛宴

    中秋节的前一天是星期五。

    下午第三节是自由活动课。学校规定,自由活动课可以到运动场运动,可以到图书馆看书、可以到墙报栏看报,但不能呆在教室和宿舍。作为班的宣传委员,武海达负责班里的黑板报工作,正准备出黑板报的时候,蔡大英老师突然来找他。

    蔡老师推着一辆半新旧的凤凰牌单车,拎着一个小布袋。见到武海达,把小布袋递上去说:“里面是你的饭盒,57号,对吧?我去饭堂帮你取回了。”

    鱼汁头事件之后,武海达再也不吃鱼汁头了。因为忙,这几周都没回家,林广华为他带来了二十多根罗卜干。他每餐放半根在饭盒里连米一起蒸,挺香的。他不明白,蔡老师怎么会把他的饭盒拿出来呢?难道罗卜干也会惹恼圩街仔吗?他的小心脏又加速蹦跶起来。

    “走,我们打球去。”蔡老师说。“每个周五晚上都是学校篮球队的活动时间。今天去莺歌海中学比赛,顺便欢庆中秋节。”

    “莺歌海中学?海边那个?”武海达对中秋节兴趣不大,但对莺歌海很感兴趣。

    “对,海边那个,球场那边就是海。”

    “大海!”武海达差点欢叫起来。他是个大海迷,从小迷恋大海,可惜从未谋面。其实,他家离南海不远,不足三十公里。每年深秋,天高云淡之时,站在屋子后面的石头山上向南眺望,就能看见一个叫晏镜岭的山头,父亲告诉他:山下面就是海。曾经有好几次,他下定决心徒步去看大海,连在路上充饥的木薯、芋头、红薯都准备好了,但最终还是放弃了。一方面因为没时间,下课回到家,除了要上山找柴,下田找牛草,还要喂养那几十只鸭子,确实找不出多余的时间,另一方面,他总觉得,一个饿着肚子的穷孩子,丢下家务去看大海,没什么实际意义。在情感上,他是浪漫主义者,海阔天空、恣意洒脱,但在行动上,他是实用主义者,凡事都要问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意义?如此这般,大海便只在他的大脑里荡漾着,变成一种美好的梦想。他万万没有想到,相见的机会却突然降临了。

    “但是,我不会打篮球。”武海达如实表明。

    “不用你打球。你做学校篮球队的宣传员。你去看,回来写报道,出墙报。”蔡老师笑眯眯地给他解释。又说:“李忠义老师也去,他是学校篮球队的副队长。让你做篮球队的宣传员,是他的意思。你不知道,李老师打球的水平可高了,曾经参加过苏联国家队的比赛。”

    看见武海达狂喜的目光,蔡老师又说:“把饭盒放在宿舍里,留个纸条,让好朋友吃掉它,比赛管饭。李老师带队先走了,我用单车驮你去。”

    就这样,很意外、很惊奇地,武海达成了篮球队的宣传员。他根本不知道蔡老师和李老师的良苦用心。

    莺歌海中学在南巴中学正南方向十九公里的海边,属莺歌海公社。那里的海边种植了三十多公里长的木麻黄防风林,闻名全国。那里有一道著名的栏海大坝。那里的海盛产马鲛鱼、海蜇及流着蓝色血液的鲎鱼。

    来到篮球场的围墙边,已是日落西山,球赛开始了。球场上空的两排电灯点亮了,如同白昼。尽管发电机的马达轰隆隆地叫唤,但球场上的欢呼声压倒一切,群情激奋。

    随着“呯”的一声,又是一片欢呼。紧接着是一阵清亮的带着娇羞味道的女声:“李老油加油!李老师加油!”不用问,肯定是李忠义老师中球了,武海达心想。那些女声是谁?他并不知道学校篮球队有一支自由组织的拉拉队,拉拉队里有一半是女生。

    走进球场,蔡老师把武海达引到记分员的身边坐下,自己忙去了。此时,一个身材高大、健硕的男队员正带球冲过中线,像搏食猛虎一样猫着腰左冲右突,直逼对方篮底。“李老师!”武海达一眼认出他的偶像。只见李老师上身穿一件火红背心,下身穿一条火红短裤,像一只火球似的呼啦啦滚动着。他那瓷白色健壮的肩肌裸露在背心两侧,桔黄色的灯光在他宽大如熊背一样的背部跳跃,浑身洋溢着男性的魅力。

    “呯”的一声,又是两分!武海达暂时忘却了他日思夜想的大海,和球场四周的观众欢呼起来。

    “李老师加油!”又是一阵清亮娇羞的女声。武海达循声而望,发现球场对面的人群中有两拨似乎熟悉的身影。一群男生和一群女生,都身穿火红的运动服,举着“南巴中学必胜”的横幅。刚才的女声应该就是那群女生发出来的。此刻,她们又开始全神贯注地欣赏心中的那位男神。那个比别人高出一个头的帅哥,一个鱼跃,从空中拦下飞过的球,又开始排山倒海似的奔突起来。那群女生都变成了牵线木偶,身体随着那个男神的动作前倾后仰。

    李老师的表演实在太精彩了,可女生们的姿态变化也很生动。武海达看看李老师,又看看那群女生,正看得出神,突然闻到一阵淡淡的近似龙眼花一样的清香,随即,耳边传来轻轻的“嗨”的一声。他连忙侧过脸来,是沈小玲。不知何时,她出现在他身边,正弯着腰向他打招呼。那头长发像瀑布一样从她那又白净又精致的脸颊倾泻下来,差一点儿就触碰到他的鼻尖了。

    “是……你,你怎么也来了?”因为突然,也因为很少与女同学说话,更因为乡下仔与圩街仔的心理隔阂,他有些紧张。

    “我地一齐,十几个。”她说着,把头轻轻一晃,“瀑布”便顺从地溜到脸的另一边去了。

    “十几公里……”他想说路途很远。

    “我地都有单车。”

    都有单车!武海达那颗敏感的小心脏像被马蜂猛地蜇了一下,神志清醒过来了:对呀,她们都有单车,她们是圩街仔。但他很礼貌地转口问道:“林广华呢?他来了吗?”他觉得林肯定会跟她一起的,况且他爹也有单车。

    “佢呀?我边道知道?你唔系佢嘅死党咩?”沈小玲笑着反问。又说道:“佢地十几个系篮球迷,系学校篮球队嘅义务宣传员,我呢,话系跟来睇波,其实系想来睇大海。”

    睇大海!像一声呼唤,武海达魂兮归来。他冲动地站了起来,不料正看见蔡老师向他这边走来,又连忙坐下。沈小玲哪里知道他的秘密?以为他站起来是向蔡老师示意。见蔡老师和裁判员说了几句话又走开了,沈小玲继续说:“我老家在南海县,可惜‘南海’无海。我转学来南巴一直想睇海,一直有梦难成。”

    就在这时,“嘟”的一声哨响,裁判宣布中场休息十五分钟。武海达的屁股似被钉子捅了一下,猛地跳起来,说:“海在哪里?怎么走?”

    沈小玲被他的动作吓了一跳,怔了一下,马上回过神来,说:“呢边,跟我来-!”

    两人飞快地跑到球场南边一道六七米高的大坝下面。

    “我问过,呢道大坝就系大名顶顶嘅栏海大坝,坝那边就系大海。”沈小玲说。

    “这道就是栏海大坝!”武海达举头仰望巍峨的坝顶,大脑迅速地搜索出关于这道大坝的信息。

    大坝是两年前建成的。

    四年前,先后两次特大强台风从莺歌海正面登陆,毁坏了莺歌海避风港一百多艘渔船,吹坏了莺歌海周围两百多间房屋,损失惨重。莺歌海人民发扬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举全公社之力,用了两年时间,硬是凭着勤劳的双手,把三十公里长的木麻黄防风林的厚度由三十米扩宽到三百米,并把莺歌海北面的海叉拦腰截断,筑起一道八公里长的大坝。他们在坝内的东头重建渔船避风港,在西头填土建房。莺歌海中学的运动场就是在回填土上建成的。

    栏海大坝基厚二十五米,坝高十米,坝面宽六米多,全部采用四周死火山的玄武岩石块及三角形混凝土砖垒成。现在,栏海大坝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观海景区。

    由于莺歌海洋面宽阔,海产丰富,又有坚实的避风港,吸引众多渔船前来作业,经常白帆点点,煞是好看。又因为莺歌海海沟众多,坝基下面又布满巨大的石块,所以无论潮涨潮退,整个洋面都浪头汹涌,涛声阵阵。如果遇到大风或月圆之时,三四米高的浪头一排排从远海扑来,在风中发出愤怒的吼叫声,直奔大坝,犹如千军万马冲锋陷阵,攻城掠地。前赴后继的巨浪一次次在坝下的石块中粉身碎骨,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巨响动人心魄。

    武海达火急火燎地沿着登坝阶梯爬上大坝,初见大海,大惊失色。

    潮涨潮退都有“朝九晚五”的规律。按平常,晚上七点钟正在退潮,但那晚是农历八月十四,受月引力的作用,大海还在涨潮。天高云淡,欲圆还缺的月亮一出水面,海潮便如同一大群虔诚的朝圣狂徒,在浩瀚宽广的洋面上摩肩接踵,手舞足蹈,奔走呼号,形成排山倒海之势,声音惊天动地。

    为了见到大海,武海达准备了丰厚的见面礼。从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到曹孟德的《观沧海》,他早已背得滚瓜烂熟。心想:见面时无论长歌短颂,必能出口成章。但此时此刻,他却被震住了。如比宏大的场面,如此壮烈的情景,如此豪迈的气势,他一时无言与对。足足五分钟,他才想起《观沧海》: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过去,他认为曹操写绝了大海的广阔和宏大,但现在,他却觉得曹操只是描绘了大海的表象,没有写出大海震撼人心的内涵。他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个与海无关的人物,一个伟大的英雄。他的品格,他的性情,他的壮志,他的情怀,他的功业;他冲锋陷阵、浴血沙场的英雄气概,他视死如归、百折不挠的无畏精神,多么像眼前的大海呀!气壮山河,豪情万丈,激情澎湃,奋不顾身!

    他那首与海无关的千古绝唱涌上武海达的心头: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烈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此刻,他想起岳鹏举。也许,因为眼前波澜壮阔、千军万马的盛大场面,也许,因为惊涛拍岸、誓死不回的凛然气概;也许,他有崇尚英雄的心理,也许,他有英雄情结;也许,因为岳飞也是乡下仔,也许,他对岳飞的少年壮志产生了共鸣;也许,“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句勾起他对学业的思考,对毕业后前途的忧虑。总之,面对大海,他思绪万千,热血沸腾。

    沈小玲跟在武海达的身后登坝,怎奈武海达是三步并作两步,她爬到一半便气喘吁吁,晚了几分钟登上坝顶。这位自小生长在大城市的少女,虽然在书面上见过大海的壮阔和豪迈,但实际上只见过珠江潮涌的热闹场面。她哪曾想到,真正的大海可以气吞万象,颠倒乾坤。大海那浩瀚恢雄的气势,那振天撼地的力量瞬间让她惊呆。突然,一排几米高的巨浪直扑大坝,随即,六七米深的脚下传来一声炸雷一般的巨响,沈小玲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惊慌躲到武海达的身后,并下意识地抓住他的手。

    武海达却毫不知情。此刻,他继续沉浸在他的思绪中。沈小玲感到手心发烫,这才意识到自己失态,连忙松手。虽然是大城市的姑娘,但自从有了性别意识以来,她还是第一次触碰男生的手,不禁耳热心跳。她并不知道武海达对她刚才的失态毫无知觉。为了掩饰窘态,也为了表明自己的坦然,她对武海达说:“语文代表面对大海,不会无动于衷吧?”

    “我想了很多。”武海达如实说。他还想说:“我想到了岳飞。”但是,他忍住了。岳飞也是乡下仔,岳飞也是少年壮志,说自己想到岳飞,会不会瓜田李下?会不会自讨没趣?

    正在踌躇,下半场的哨声吹响了。沈小玲无限凄怆地埋怨一句:“唉!千年等一回!”,又对武海达说:“我地唔睇波,不如再睇一阵大海。”“我赞同,可是我要写报道稿。”武海达如实相告。他本想继续说:“你可以继续。”但又觉得让她一个人留下实在不妥,便改口说:“只要有心,总会再见。”于是,两人依依不舍地下了大坝。

    毫无悬念,16:6,南巴中学队赢了。

    虽然两个学校的球队都是混合队,由高一高二学生及老师组成,但南巴中学队实在太强,李老师无人匹敌。好在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志在增进友谊,增强体质,所以皆大欢喜。

    比赛一结束,十几个厨房工友就七手八脚抬出八张乒乓球桌,每桌都摆上十几个大盆小盆。除了一盆专门准备的中秋月饼和几个南巴人最喜欢的传统菜,如芋头扣肉煲、白切鸡之外,全是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海鲜海产。有生蚝、蛤蜊、扇贝等各种贝类,有马鲛鱼、鲈鱼、黄花鱼、波浪鱼、秋刀鱼等莺歌海一带盛产的海鲜。时值秋天,正是海蜇收获时节,每桌都有两大盆生姜炖海蜇。

    从坝顶下来,武海达努力克制自己,牢记使命,专心观看比赛。但当他看到满桌的海鲜海产时,思绪又回到大海里。他想:世界上没有比大海更无私的了。大海从来不需要别人给予,也无需别人关爱,但它却一直慷慨地给予别人,一直默默地关爱别人。你要什么?尽管来取吧,它像母亲哺乳一样敞开自己的胸怀。忽然间,他想到自己的母亲,以及很多乡下的母亲,她们不就像大海吗?为了养育孩子,她们起早摸黑,任劳任怨。她们总是默默地付出,总是无私地奉献。想到这,一股酸苦的液体涌进他的口腔里。“要争气呀,要奋斗呀,一定要改变命运呀,否则无以为报!”他暗暗地叮嘱自己。

    蔡老师并不知道武海达在想什么,见他发呆,以为他在构思报道稿呢,走过来小声提醒他说:“报道稿的事明天再说,一会专心吃饭,动作要快。记住,动作要快!”

    因为拉拉队是自愿组织,按惯例不管饭,他们先走了。武海达留心看了回周一圈,没见沈小玲,有些担心地想:“她会不会又跑去看海呢?”但又安慰自己道:“她们是一伙人,不会丢下她的,放心吧。”

    饭菜全上桌了。蔡老师又走过来,拍着武海达的小肩头,笑着悄声说:“这些球员一个个都是饿狼,他们吃起来会风卷残云。你要快,毫不客气。”刚说完,莺歌海中学队的队长说话了。他是一个长得结结实实的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举着一大碗酒,用夹着海话音调的普通话说:“为了友谊,为了中秋,大家痛快吃!这些全是我们的老师和厨房师傅出海捞的,不要手下留情。希望南巴中学的同行、兄弟一醉方休!”话音一落,球场便立即响起饭碗和勺子碰撞的声音。

    南巴人吃饭用小碗,喝汤用大碗,他们管大碗叫“碗头”。蔡老师为武海达找来一个大碗头,往里面夹了三块马鲛鱼肉和两条黄花鱼,又舀了一勺海蜇肉,催促道:“快吃!拿出读书的劲头来!”然后碰杯去了。

    果然是风卷残云。除了李老师和另外几个老师还坐着吃,几乎所有队员都站了起来,他们端着大碗头或大海碗,饿狼似的绕着八张球桌转,专挑好吃的下筷。不到半小时,桌面上的大盆小盆都大吃一惊似的张开了大嘴巴。

    的确因为太饿了,的确因为从没吃过这么美味的东西,也因为终于见到了大海,心情大好,武海达只是犹豫了一会,见没人注意自己,便毫不客气地狼吞虎咽起来。他把蔡老师装的那些内容干掉后,还把三条又肥又嫩的波浪鱼给报销了。

    那个晚上,他了却了一桩心愿。

    那次海宴,是他人生的第一次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