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青梅朝雨 » 第26章:子弹袋与气球

第26章:子弹袋与气球

    猪猪真是乌鸦嘴:现场会结束时,太阳毒辣异常。

    临近冬至,北方已是白雪纷飞,但南巴的中午却艳阳高照。平常,早上的低温会随着南来的海风给人清爽的感觉,而今天,天高云淡,一丝风也没有,南巴变成烤红薯的泥窑。

    因为穷,乡下孩子都习惯了初冬早上的寒气,早上出门时,他们都只穿一件单衫,甚至还穿着短裤和短袖衫,很少人穿上布鞋和袜子,有些还光着双脚,而圩街仔们则不同,大多数人都在短袖衣外面套上了长袖外衣,有些已经穿上毛线衣,所有人都穿了袜子和布鞋。中午太阳一晒,他们连忙脱下外衣披在头上。但回学校的路太长,而且一大段都是河边小道,弯弯曲曲,高高低低,实在难走。走到一半,圩街仔们已经大汗淋漓。按平常,他们肯定怨声载道,或干脆躲到树阴下喘息起来,但今天可不同,刚开完现场会,陈辉、张梅青与苦难斗争的事迹还历历在目,哪个敢在眼前这小小的困难面前表现软弱?所以尽管牢骚满腹,面有难色,但没有一个人敢吱声。为了走得稳当一点,有些人脱了布鞋和袜子,有些人不断扯下披在头上的衣服擦脸上的汗水。

    “老天爷,为什么不下雨呢?此情此景,再下一场暴雨的话,就真是十全十美了!”朱泽天一边欣赏着圩街仔圩街妹们的狼狈样子,一边仰天默默祈祷。他身前的林广华很想附和一句,可是于心不忍,因为,他眼前的景象让他动了恻隐之心。

    走在林广华前面的是许月禅,早上出门时,她穿了短筒布鞋,还在白色的确良衬衣外面套了毛线衣。因为脚板小,又没走惯这种高低不平的小泥路,便早早脱下袜子和布鞋,光着脚走,没走多远,实在太热,只好脱下毛线衣。现在,她一只手拎着鞋,另一只手挽着外套,又把长头发拨到胸前,以减少背部的热量。她怎么会想到,把头发拨到胸前之后,背后的秘密就泄露无遗了。那是她新买不久的时兴文胸,紫色的,因为背部湿透了,的确良布太透,文胸的几根带子一目了然。这可把林广华的魂都勾去了。他当然知道女生要戴文胸,也知道南巴人把文胸叫子弹袋,但他真没见过文胸的真实样子,因为在乡下,生了孩子的女人是不戴文胸的,而女生,也许只穿背心吧,或是自己制作的土文胸,总之,他真是未识庐山真面目。现在,许月禅把背后的长发撩走后,他眼前一亮,惊心动魄。他先是惊慌失措地瞭了几眼,便做贼似的侧头,然后低头,再然后,情难自禁,又瞄了几眼。他不但清楚看到有几根带子,还发现那几根带子把她背后的肉都勒出凹痕。他心猿意马,莫名其妙地想:为什么要勒那么紧呢?难道,胸前那东西很重?忽然想起她的胸部的确比沈小玲的大很多,才恍然大悟,浮想联翩起来。朱泽天祈祷老天下雨时,林广华的思绪已经正常多了。他开始关注许月禅的气息和她走路的状态。他分明听到她急促的喘息声,见她走每一步都千辛万苦的样子,不禁心生怜香惜玉之情,如有可能,他真想为她拎鞋挽衣,甚至搀扶她一把。

    队伍是一人跟着一人的单列,一字长蛇似的,从一班到九班,五百多人,排得很长。也许是蔡老师和其他班主任的主意,也许是九个班长的集体意见,走到一半路的时候,各个班的班长突然大声喊叫起来:“把头上的衣服拿下来!把头上的衣服拿下来!”又充满激情地鼓动大家:“想想陈辉和张梅青,一点太阳算什么?!”各班的班长都在自己班的队列之外,他们在队列外面一边前奔后跑,一边呼喊,很有煽动性。朱泽天觉得,让圩街仔圩街妹拿下头上的衣服实在是个好主意,便大声应和起来:“把头上的衣服拿下来,一点太阳算什么?!”听他一叫,乡下仔们都同声响应,整个队伍都叫喊起来:“把头上的衣服拿下来,一点太阳算什么?!”声音雷动,没有人再敢把衣服披在头上。回到学校时,多数圩街仔都像从南巴河捞起来一样,一大半圩街妹都像许月禅那样,平日白里透红的脸蛋已经变成酱紫色。

    “卷毛,肯定有人想拿你炸煎堆!”林广华对武海达说。

    武海达反应迟钝,不明白老友为什么突然这样说。

    见武海达傻愣愣的样子,林广华提示道:“不是你写什么爆炸的红薯,街痞们那会吃今天的苦?他们肯定想杀你这头卷毛猪!”

    朱泽天一直留意着林广华路上的表现,说:“武大哥别怕,有人会很感激你的,不是爆炸的红薯,他看不到那么动人的子弹袋。”

    “子弹袋?那里有子弹袋?”武海达又是一头雾水。

    “你没看见?南巴河边,民兵在射击。”林广华信口开河,掩饰内心的窘迫。“一个个都背着子弹袋。”

    “我怎么没看见呢?”武海达皱起眉头。

    “你走在我后面,怎么看得见呢。”朱泽天想提示他。

    “民兵不是在河边吗?”武海达晕了。

    朱泽天看武海达憨憨的样子,什么都不说了,心想:武大哥呀,你和林大嘴,就昰猪和老虎做朋友。

    下午,李老师通过调课,把他负责的三个班集中到大礼堂上作文课。

    “今天的作文,是写现场会的观后感。”李老师用平静的语调开门见山。

    “《观后感》的重点是‘感受’。到现场看了两位同学的事迹,你有什么感受呢?包括你认识到什么?有什么体会?这是全文的写作要点。”李老师的大眼睛炯炯发亮,但语调仍然平静如水。“‘感受’类的文章,关键要深刻,要体现思想的深度。有人从陈辉的身上认识到理想的重要性,有人从张梅青的身上体会到坚强的意义,你认为这些够深刻吗?那么你呢?你有哪些感受?”他停下来,拿两只大眼睛雷达似地扫视全场,多数女生都害怕这位男神的目光,都低下头来,而多数男生都喜欢那双大眼睛,勇敢地与之触碰,但所有人都在思考他的问题,大礼堂一片寂静,只有几个不懂事的屋头雀在飞檐外喳喳乱叫。

    武海达、沈小玲、许月禅、朱泽天都虔诚地屏息静听,用心思考。

    对于陈辉,武海达已把满腔的情感和思想倾注在《爆炸的红薯》中了,但对于张梅青,他真的有很多话想说。

    “为了便于大家打开思路,下面,我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李老师的语调依然平静,但他的嘴角,显然露出一些神秘的笑意。

    “做实验?”几乎在同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发出同一个声音。开学以来,李老师给他们带来太多惊喜,但他们谁会想过:语文老师竟然在课堂上做实验?一下子,所有人都瞪大眼睛,引颈以待。

    李老师先从讲台下面拿出一个黑色气球,已经吹得鼓胀胀的,接着拿出一盏煤油灯,用打火机点燃,然后,他拿起气球,问道:“让气球碰到火,会怎么样?”“爆!”几乎所有人齐声回答,然后哄堂大笑。只有朱泽天没笑。他没玩过气球,但他知道气球是橡胶做的,气球碰到火,当然会爆。但他觉得这个结果太简单,如同1+1=2,李老师的实验不可能这般儿戏,也许,其中深藏玄机?因此,他举起右手说:“老师,也许不爆!”剎那间,一百多双眼睛都投向这个陌生的旁听生。

    “你玩过气球吗?”李老师眯起大眼睛问朱泽天。

    “没有。”朱泽天答。

    “好。那你来试试?”李老师微笑着问。

    “谢谢老师!”朱泽天一边道谢一边站起来,走到李老师身边伸手接气球,李老师让他伸出双手,分别拿着气球的两头,叮嘱道:“慢慢地靠近火苗。”朱泽天接过气球,觉得这个气球有些重,里面好象有东西,但因为气球是黑色的,他看不清,而且因为紧张,他来不及细想便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把气球往油灯靠过去。

    “朱泽天!靠远嘀,小心你个眼!”沈小玲担心地叫了一声,坐在她旁边的许月禅已经把两只耳朵捂起来。

    “高凉大番薯!哪有不爆之理!”林广华丧气地说。

    和朱泽天一样,对这个实验,武海达也满腹狐疑。但与朱泽天不同,他认为气球爆炸毫无悬念,他疑惑的,是这个实验的目的。他想:李老师刚才已经开宗明义,实验的目的是要启发大家思考怎样写观后感。火烧气球,与观后感有何关系?他正猜想着,同学们突然都“呀”的一声惊叫起来,大部分女生都捂上耳朵,大部分男生都站了起来,原来,他们看到气球碰到那粒豆大的灯火了,以为立刻爆炸。

    可是,什么声音也没有!

    火舌高兴地舔着气球的肚皮,什么事情都没发生!

    “呀?”刚才的尖叫瞬间变成惊问。“不可能!”林广华、武海达及几乎所有人都发出疑问,目光齐刷刷投向李老师。

    李老师的嘴角又显露出神秘的笑意,缓声对朱泽天说:“告诉大家,气球里装着什么?”

    刚才,火舌舔到气球那一刻,朱泽天也在众人“呀”的一声中闭上眼睛,当他没听到爆炸的声音,又在众人“呀?”的疑问声中睁开眼睛,他发现自己的操作没问题,火舌一直舔着气球。“真的不爆!为什么?”他正疑惑着,听到李老师的话,连忙举起气球往里看,这时候才看清楚,气球里装着小半肚子水。“里面有水!”他回应道。

    “我明白了!”林广华嚯的一声站起来,激动地说:“因为水吸收了火的热量,所以气球不爆!”

    有几个男生连连点头表示认同,但武海达和众多学生都皱起眉头,再次把疑惑的目光投向李老师。

    李老师向林广华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对,是气球里的水吸收了火的热量。”他停顿一下,意味深长地说:“气球遇到火,就像人遇到灾难。怎样才能化解眼前的灾难呢?”

    一时间,整个大堂鸦雀无声,一百多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李老师的厚嘴唇,一百多个脑袋都在思考。

    “如果气球是空的,马上爆了,如果里面有水,就能安然无恙。这如同一个人,如果没有本领,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你注定失败,如果你有本领,挫折和困难也无可奈何。”他习惯性地又停顿一下,拿炯炯有神的目光从同学们的脸上扫过,接着说道:“本领有多种,比如知识,比如技术,比如经验。但有一种本领特别能够化解灾难,它却被很多人忽略了。它是什么呢?”

    礼堂继续静默。

    林广华是最不喜欢语文课的,现在却陷入沉思了,整个神态就像上数学课那样着迷。武海达和朱泽天都心潮翻滚,他俩都约莫知道这个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

    “这种本领就是一种精神,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一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人有了这种精神,就像气球里有了水,它能化解所有灾难!因为有了这种精神,红军能爬雪山过草地,因为有了这种精神,铁人王进喜创造了大庆油田的奇迹,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中国工人建成了南京长江大桥!”

    他的语调很缓慢,声音不大,但郑重而清晰,一字一句都进入同学们的耳中。

    “也因为有了这种精神,陈辉才创造了飞镖的神话,张梅青才能面对那么多苦难!”李老师转入正题,显得有些激动,但语调仍然平缓,而同学们却从他发亮的大眼睛中看到庄重。

    “在座大多数来自己农村,你们应该知道,你们的人生必将还要面对很多困难。就算你来自圩镇,现在过着优裕的生话,但是,你的未来仍然是未可知的,也许,有很多的艰难困苦在前面等着!你们如果想自己的人生有所作为,想为我们的国家贡献一点力量,那么,困难便是无处不在的。因为我们的国家还很穷,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农民的温饱问题,医疗问题,‘三大差别’问题……如果没有一种顽强的精神,你将毫无作为!所以,我们应该向陈辉和张梅青同学学习,从小培养这种精神,不向困难低头,立志改变命运!”

    李老师的话讲完了好几秒,同学们才反应过来。沈小玲第一个鼓起掌来,接着,礼堂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此时,朱泽天还站在李老师身边,这个小小年纪,却深刻体会过苦难滋味的孩子被李老师的话深深打动了,他带头振臂高呼起来:“不向困难低头,立志改变命运!”刹那间,几乎所有乡下孩子都站立起来,跟着振臂高呼:“不向困难低头,立志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