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三国之魏延疑案 » 第三章:张飞之死迷雾重重

第三章:张飞之死迷雾重重

    张飞怎么死的?便是以下这样的:

    张飞脾气暴燥。在阆中镇守,闻知关公被害,旦夕号泣,血泪衣襟。诸位将领以酒劝解,张飞酒醉后,怒气更大。帐上帐下,只要有过失士兵就鞭打他们,以至于多有被鞭打至死的。刘备知道后,就劝他,你鞭打士兵,还让这些士兵随你左右,早晚都要被祸的。

    对待士兵,平常应该宽容。有一天,张飞下令军中,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次日,帐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入帐告诉张飞:“白旗白甲,一时无可措置,须宽限才可以。”张飞大怒,喝道:“我急着想报仇,恨不得明日便到逆贼之境,你们怎么敢违抗我作为将帅的命令!”就让武士把二人绑在树上,每人在背上鞭打五十下。打完之后,用手指着二人说:“明天一定要全部完备!如果违了期限,就杀你们两个人示众!”打得二人满口出血。二人回到营中商议。范疆说:“今日受了刑责,让我们怎么能够筹办?这个人性暴如火,如果明天置办不齐,你我都会被杀啊!”张达说:“比如他杀我,不如我杀他!”范疆说:“只是没有办法走近他。”张达说:“我两个如果不应当死,那么他就醉在床上,如果应当死,那么他就不醉好了。”二人商议停当。

    张飞这天夜里又喝得大醉,卧在帐中。范、张二人探知消息,初更时分,各怀利刀密入帐中,就把张飞给杀了。当夜,拿着张飞的首级,逃到东吴去了。

    张飞怎么死的就是这么的狗血!

    从他们口中得知的张飞是这样的,我想他的死因跟他的性格和处事风格有关。他们是这样评价张飞的:

    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这是张飞死的开始和经过,并且陈寿还专门注了关羽和张飞是万人之敌的熊虎之将。这么大个将军晚上睡觉没人把守?出入张飞账中如入无人之境。更为蹊跷的就是既然你二人已经杀了张飞,砍其头颅,就说明你们已经有谋反或者叛逃之心,那么当时为什么要把张三爷的头颅送往东吴,而非曹魏?论当时局势,是蜀国和吴国打的最凶。而且吴国因为求和不成才联魏抗蜀,之前已经有了吕蒙前车之鉴,说吕蒙庆功宴没来得及开,就病死了。仿佛是天让他死而不得不死?那么你们在这个时候把张飞的头颅送往东吴无疑是死路一条。孙权完全可以斩杀或者生擒这俩,然后送给刘备,以缓解东吴战事高压态势。那为什么还要往东吴跑?投降曹操不好吗?曹操这个人对关羽是有感情的,甚至可以说是关二爷的死忠粉。孙权把关羽头颅送给曹操,曹操是实行国葬标准,塑金身厚葬关羽。

    那么由此推出的结论就是并非张飞收下,而是东吴料定刘备会派来张飞一同讨伐东吴,与其让刘备军事实力壮大之前,不如派探子混入张飞营中伺机斩杀张飞。我个人认为这是最合理的解释,况且张飞是个帅哥。据史书记载,张飞肤色很白,很有智谋,是个儒将,而且能写诗画画,用风度翩翩来形容毫不为过。而且从遗传学上讲,张飞的女儿能嫁给刘禅为妻,可见也应该是很漂亮的,张飞应该也不会丑。我们暂且认为张飞是个帅哥并且是个儒将,那么以史书记载的张飞会和刘备想不到一块去?而且是在攻打东吴之时,刘备召令张飞前往驰援,张飞第一时间不得是部署行动会议和安排?非要喝酒令所有士兵戴孝袍替二哥报仇,于情于理说不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张飞确实死于手下,但是三国这个东西它是一个很难研究的东西,一切的推测只要符合逻辑思维,以三国志为准就大概是正确的。也就是另一方面侧面体现出所有历史学家也都是根据史料记载,以主观意识推测,从而进行分析然后给我们展示出他们的想法。

    张飞的死过于蹊跷,过于巧合,过于超乎常理。关羽刚死,刘备借为弟报仇发动夷陵之战,而率领所谓70万大军进攻夷陵。因为酷热让军队躲进森林,70万大军是什么概念?而且还营盘一个接一个排成700多里地,那森林得有多大?按照古人夸张手段,从刘备召张飞前来驰援,说明刘备手中不可能有那么多人,蜀汉地区人口无非100万,百分之七十的人都去参战这是不可能的,即便打对折35万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10万人数是有的。

    前面说了刘备称帝,紧接着出动所有家底,以刘备是一个政治家的角度上分析,不可能。只能说师出有名,讨伐荆州才是刘备的主要目的,而且耗时四个月迟迟拿不下来,才派张飞。而就在张飞马上和刘备会和,却在前一天喝酒喝酒喝酒。我们不说张飞是帅才,但是绝对是一个勇猛的将军。这样一个勇猛的将军,却死于无名鼠辈手下,剧情一样狗血。

    所以我认为张飞的死是另有原因,主要是三点:

    一、张飞在和刘备汇合的途中遭到了东吴方面的拦截。从而被杀,而陈寿在这里为张飞的死编了一个理由。

    二、张飞在接到刘备的召令之前,吴国已经悄悄的渗透张飞营帐之中,并且渗透非常厉害,导致张飞被吴国密探所杀无法和刘备汇合。

    三、张飞在接令之前或者说在蜀国内部基础还不稳固的情况下,嗜酒,遭毒害,此为内部原因。

    傅干曾言:“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张飞跟随刘备是因为刘备仁义,而张飞本身也是一个嫉恶如仇之人,练兵脾气暴躁可以理解,把士兵打死有点匪夷所思。皆是触碰了张飞的治军底线才可能出现的。

    而且范疆说:“只是没有办法走近他。”张达说:“我两个如果不应当死,那么他就醉在床上,如果应当死,那么他就不醉好了。”二人商议停当。侧面又反应出如果张飞应该死,就必须喝酒,喝酒喝多了我们好动手,如果他不喝酒,那么我们就也没办法。这就有点扯了,那时候的酒是低度数,并非现在的白干,可以看成比气泡酒能高一点,比啤酒还低的果啤。这就喝醉了?而且就是这么顺利被杀?所以原文我个人认为对于张飞之死交代唐突,而且从两个人对话上看他们也不敢随意行动,看情况吧!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一个没有完全准备和周到的计划,仅凭看情况吧!就这么顺利,过于蹊跷。

    那么张飞的死无疑又是给刘备当头一棒,刘备断了双臂的情况下,为何还不撤军?以刘备的奸诈和一个政治家的眼光,种种的预兆一定是退兵为主。保卫刚刚稳定的政权为中心,在夷陵已经没有意义了。那么还坚持伐吴,最后永安托孤的事件真相是什么?请看下期,永安托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