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三国之魏延疑案 » 第四章:永安托孤

第四章:永安托孤

    永安托孤是刘备时代的最后一件大事(也称白帝城托孤)。当时,刘备已经病入膏肓,就把诸葛亮召到永安城,把军国大事都托付给了诸葛亮。最后还说了一句很重的话“如其不才,君便自取”,这话的前半句是说如果刘禅整不成的话,那么“君便自取”。后世对于这句话的意思有着不同的理解,大多是认为诸葛亮在试探诸葛亮的忠心,倘若诸葛亮的回答稍有不妥,刘备可能就会杀掉诸葛亮。

    事实上,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君便自取”这句话,的确太让人忘乎所以。要是按照最极端的情况去设想,刘备这意思就是告诉诸葛亮,如果刘禅是个愚钝的话,你自己可以当皇帝。这样一来,诸葛亮就一下子从大臣变为皇帝了。纵观历朝历代根本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而且当时刘备可是有好几个儿子的。所以,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在试探诸葛亮的忠心罢了。

    而如果将“君便自取”理解为,让诸葛亮从刘备的儿子当中选择一个靠谱的,这同样也是大忌讳。因为由权臣来挑选皇帝继承人,这摆明了就是要架空皇帝的意思。董卓就这么做了,结果换来的是天下诸侯讨伐,最后不得好死。而诸葛亮如果说,刘禅的确整不成,还是刘理比较适合做皇帝,那么刘备同样也会起杀心。

    再说了,刘禅当时老老实实,没有犯过什么大错。倘若诸葛亮说刘禅不好的话,那么刘备就有理由怀疑诸葛亮的确是内心不满足于做丞相,他是想学曹操那样把皇帝架空。

    所以,这是刘备给诸葛亮摆出的一道送命题,也是保住刘禅皇帝宝座的护身符。诸葛亮要想活命,只能硬着头皮说刘禅是好皇帝,肯定可以成就大业。但诸葛亮内心可能是不认同的,要不然也不可能在《出师表》里说刘禅“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不过,这些都是猜测。因为从史料上看不出诸葛亮想要把刘禅废掉另立新君的念头。或许,诸葛亮觉得已经在永安托孤时和刘备承诺过了,也只能是忍了。

    事实上,这也说明,永安托孤时,刘备对诸葛亮说“如其不才,君便自取”这句话,本质上并不是要和诸葛亮讨论谁适合做皇帝,而是希望看到诸葛亮的内心反应,这样才能判断出诸葛亮是否适合托孤。如果诸葛亮稍有反意,哪怕结局很可能就是李严成为唯一的托孤大臣,诸葛亮则被扣上罪名扔到监狱里等死去了。

    那么问题来了,首先试探诸葛亮的内心究竟是不是真的,以当时的情况,刘备已经无人可托了。如果法正还在也许诸葛亮就不会是托孤大臣了,而如果诸葛亮真的说了刘禅不适合当皇帝,应该怎么样或者另外立刘备其他儿子中的某一个,那是不是真的有刀斧手埋藏着?等着剁了诸葛亮?答案一定是没有,而且刘备不论在诸葛亮如何回答上都会选择继续托孤。

    为什么呢?我们可以看看当时蜀国的情况,首先刘备称帝不久后便发动夷陵之战,大损兵力。不说全部阵亡,光俘虏人数就高达2万余人,其中尾随刘备来到永安的也就可能千人之众。既然史料记载刘备一病不起,马上撒手人寰了。那么他第一件事情一定是想怎么保全家人,其次才是蜀国大事。人心都是肉长的,况且刘备深得民间疾苦,更是珍惜当下家人的安全最重要。

    而从刘备的安排来看,亮为正,严为副。主要人物有5个

    刘备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赵云,李严三人,实际上用这三人相互牵制,以免皇位被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夺去,最主要还是防诸葛亮。

    但是我觉得也说不通,因为在历史记载上和陈寿《三国志.赵云传》上可以看出首先并没有五虎上将,实际上是四个,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后将军黄忠,左将军马超。赵云属于现在保卫局的领导人这么一个身份,而魏延都没有排名,更别说在那样一个情况下会托孤于赵云,由此可见,赵云一定是不成立的。而且防范诸葛亮,怎么防范?为什么防范?既然防范还敢托孤?刘备脑子病了?那更直接点把诸葛亮直接杀了不就可以了嘛!但是有一点,我们后人很多时候都说刘备得法正,庞统等人,诸葛亮就不再是刘备的核心领导班子成员了,因为刘备这个时候已经不信任诸葛亮了,这个是错的。如果不信任诸葛亮不可能把一个类似总理职位交给诸葛亮,即负责援军,还负责钱粮。这样的职位给我个将军都不换,再往深点说,给个皇帝都不要。

    所以刘备这个时候托孤诸葛亮第一就是要明确诸葛亮以下几点:

    一、军国大事交给你了,我儿子和家人也交给你了,如果军师认为我儿愚昧,可以取而代之。重点,并非其他观点所言,重新从刘备儿子里选。先生可以称帝,但是请确保我家人安全,这点成分也是有的。

    二、我儿刘禅啊,请先生辅佐,如果我孩子不争气,还希望先生继续我们的宏图伟业。其实这里的意思就是如果孩子不争气,凭借先生的聪明才智,治理国家为重。不要和我孩子和家人过不去,这也间接的给诸葛亮无形中加了紧箍咒。因为人是会变的,刘备不可能知道现在衷心耿耿的诸葛亮在他死后会不会变!但是无疑最大的一点就是家人第一,国家第二。

    三、刘备已经病入膏肓了,再摆这些个疑云之阵有什么意义?没有意义的,而且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诸葛亮一定是刘备心中的唯一人选。

    从这三点可以看出,刘备已经把蜀国的利益排在必要位置了,当务之急是确保家人安全。哪怕他诸葛亮真的最后废帝自立,至少不会祸及他的家人和孩子。并且,让刘禅将丞相当父亲一样尊重,刘禅后来也做到了,一直称诸葛亮相父。

    那么我们不过多讨论刘备为什么一定要继位于刘禅而不是其他几个儿子。我们在这里重点说明的是刘备会看人,并且会用人。而且是诚心诚意的托孤给诸葛亮,并且言中之意不是让诸葛亮去选皇帝或者换皇帝,而是能善待他的家人,并且他拿准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以及世人皆知刘皇叔仁义礼智信,而诸葛亮如果真的会成为下一个曹操或者董卓,那么一定会身败名裂,也就是说不论诸葛亮后面怎么安排,我家人安全最重!其他先生自便。而诸葛亮虽然聪明才智,却不会看人,用人。这才导致了蜀汉加速衰败的迹象!和刘备所做的无疑例外,那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请看下期,魏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