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剑分山 » 第十七章 玉蝉

第十七章 玉蝉

    夜已深,顾维永从梦中醒来,俞夫人睡在他身边,背对着他。

    今夜是满月,月色明亮,月光穿过窗棂,洒在地上。顾维永侧头看着月光,往事一幕幕又涌了上来。

    他掀开被子,小心起床来,不想惊动身边的夫人。穿上衣服,轻轻打开门。

    屋外冰冷,一下子就把衣服冻透了。顾维永拢了拢衣服,站在院中仰头看着月亮。他从怀中摸出了一枚玉蝉。

    多年以来,这玉蝉他一直随身带着,捏在手里还带着体温。这玉雕只比大拇指大一点,其玉色温润,雕刻大巧若拙。几条刻线就将蝉的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了。

    在月色下把玩了一会儿,似乎他想到了什么。他快步走过月光照亮的游廊,他走到了药房。打开房门,扑面而来一股药香。

    点上烛火,满墙的药柜被照亮起来。这药房比卧室稍小一些,里面存放着各色药材和名贵丹药。顾维永也常常在这里看书。

    房间的三面墙都摆满了药柜,药柜有一人半高,柜里塞满了只有巴掌大的小屉子,每屉装着一味药。这里的药品类齐全,其中不乏珍稀药草,异域奇香,且都是品质上乘的货。

    顾维永手拿烛台照亮药柜,挨个找了找。他将一药屉完全抽出来,再伸手进空格里摸索,取出隐藏的一小木盒。

    坐回桌前,小心解开木盒的锁。盒里装着一个蜡封的药瓶。

    瓶上写着“问心丹”,这种丹药是七蛇谷独门炼制的,其丹方迥异寻常,不为外人所知。传说其中一味“蓝闪菇”最是世间难见,只有七蛇谷的丹师知道此丹材的秘密。

    此丹为世间奇药,其不可增进半分修为,也不可医治筋骨之痛。其药性奇特,是罕有的幻剂。服此药者将安神入梦,回到自己的记忆中去,如身临其境,真幻不分。

    若说此丹是药,医的是人的心病。

    顾维永打开药瓶,倒出丹药于掌上。此丹比小指尖略小,在烛光下映出幽蓝色的光泽。

    闭眼思量片刻,顾维永服下此丹。

    他感觉天旋地转,仿佛失去了重量,在狂风中乱飘,额头上冒出冷汗。呼吸也停止了,想大声喊出来,却开不了口。胸闷气憋,似乎即将死去。他的意识渐渐模糊,坠入无尽的黑暗深渊中。

    顾维永仿佛落到了深渊底部,他还活着,四周漆黑一片。眼前似乎亮了起来,光照了进来。光刺得眼睛生疼,他举起手遮住光线。

    顾维永再睁开眼。

    自己正站在一条山路小径上。天阴,云雾缭绕,山中树木青嫩翠绿,空气中夹杂着水气和沁人的芬芳。小鸟的叫声在山间回荡,四下里安静极了。

    他往山下看去,远处是一片青砖黑瓦的建筑群,有一座高耸的阁楼,在云雾见若隐若现。顾维永认出来了,那是无风书院,最大的那间殿是书院的讲习堂。他曾在那里听过学者讲学。

    山下走来一人,身穿青色长袍,腋下夹着一木厘。年纪轻轻的,一脸稚气,那正是年轻时的自己,那是他还叫陈流山。

    年轻的陈流山沿着山路小径,迈着轻快的步伐。很快就走到了跟前。他迎面走来,但看不见顾维永,快步在眼前走过。

    顾维永明白了,此刻正是在自己的回忆里。这是他生命中重要的一天,他以为那些记忆模糊了,但其实记忆都藏在他脑海的角落里。

    顾维永望着那年轻的背影,那时的他青春年少,意气风发,似乎未来有无限可能。

    顾维永追了上去,追上年轻人的脚步,与他肩并肩前行。

    他边走边大量着年轻时的自己。年轻人眼中满是欣喜,面带笑容,踌躇满志。

    往上走了一会儿,山上有人下来,是一女子。她很年轻,细眉凤眼,梳着精致的发髻,唇上涂有艳丽的红。中等身材,穿着黑衫紧身衣服,手提一把雁翎刀。她是陈流山的师妹,许凌沧。

    “师哥。”她远远地招手。

    “凌沧。”陈流山抬了抬手。

    “拿到了?”许凌沧几步便跳到了陈流山面前。

    顾维永闻到了一股浓烈的异域香气,是师妹身上香囊里散发出来的。他想起了这位最喜欢标新立异女孩的件件往事,不由得笑了起来。

    陈流山示意这木匣子里便是,他问:“师父来了吗?”

    “来了,在上面呢。心澜师父也来了。师哥,快打开给我瞧瞧。”许凌沧抱着陈流山的膀子撒娇。

    “等会儿上去看。”

    “我等不及了,先给我瞧瞧,我以后也要去挖。”许凌沧拉着他不让走。

    拗不过师妹,陈流山打开了木匣,里面装的只有一朵花,用一根丝线固定在盒底。

    这花约三指宽的大小,花瓣不是寻常的圆瓣,而是又洗又不规则分叉的花瓣,呈螺旋状散开。花瓣白中泛着紫红色,越靠近花心紫色就越深。最绝的是,花心深紫色中有白色斑点,像极了一个骷髅头的图案。

    “这就是鬼舞幽兰?还真有个鬼脸。这花采下来多久了,怎还像盛开时的模样。”许凌沧说。

    “此花得来不易啊,差点把命给丢了。鬼舞幽兰采下后不会凋谢,在盒子里放十年也是这个样。走吧,师父还在等我呢。”陈流山关上木匣。

    顾维永跟着两人一路走上去,在去山顶的小径边有座亭。

    此亭平平无奇,六根木柱子已有朽烂痕迹,亭檐年久失修,上面长满了藤蔓青苔,匾额有苍劲笔力写成的“邀仙亭”三字。

    无风书院虽不问江湖事,但也难保江湖事找到书院来。故文圣创立无风书院时,还特别创立了一个组织来保护书院远离暴力。这个组织一代代传承下来,他们以常常相聚的邀仙亭为名,自称“邀仙亭友”。

    无风书院是江湖中唯一一块远离纷争的净土,不少厌倦争斗的人都想在此归隐,其中不乏许多绝顶高手在此研习。在经历极为苛刻的考核后,邀仙亭会接纳新成员加入。

    他们人数虽少,但其功力都深不可测。故江湖上不成文的规矩是,有再大的事,也不可在书院的地界上动粗。

    亭下坐着两位长者,正在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