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宋朝到底咋回事 » 第69章 好领导?

第69章 好领导?

    曾经有一个段子:说是在某个边疆地区,当地因为自然条件一般、经济欠发达,民众普遍无所事事,官员系统也自成一体,所以管理起来相当有难度。

    有一个本地成长起来的高级别官员,曾经执掌当地多年。他的儿子就问自己的父亲:您是怎么团结领导当地的干部呢?老父亲哈哈大笑,告诉自己的儿子:很简单,记住一句话,就是喝,喝了就睡,睡醒就喝。

    是不是听起来很滑稽?难道说治国理政就是要喝酒?这岂不成了梁山好汉了。

    但是,我们的宋太祖、绝顶大聪明赵匡胤竟然也是这么干的,他就是天天带着人喝酒。要说出身行伍,好点酒这可以理解,赵匡胤性格又比较活泼,喜欢热闹也是自然现象。但像他如此的频繁则确实少见,不信我给大家举例子:

    在赵匡胤之前,皇帝出面在宫廷里摆大宴的也有,但是比较少,一般在只在年节或国家有大事的情况下才摆,赵匡胤则不然:

    他过生日,叫做“长春节”,要摆酒,;

    节度使来京朝拜见皇帝,要摆酒;

    节度使离京赴本镇,还要摆酒;

    外国使臣团来京,要摆酒;

    每年的郊外大祭祀之后,也要摆酒,叫做饮福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这些大摆宴席的场合都是从赵匡胤继位以后确定下来的,自此开始形成常例;除此之外,还有各式各样的曲宴,曲宴就是设在皇宫里的宴席。

    没有固定时间和惯例,只要皇帝高兴,说今天下了班大家都别走留在宫里喝酒,大家就可以留下来吃大席了。

    这么算下来,宫中的臣子基本上每个月都能跟皇帝一起喝顿大酒,如此会达到何种不一样的效果呢?

    我们都知道,酒是最好的拉近人际距离的媒介物。作为臣子来讲,相比那些高高在上、威严庄重甚至躲在深宫难见一面的皇帝来说,赵匡胤这样的简直不要太可亲,喝酒是个高兴场合,大家兴致上来了,姿态也放的开了,作为臣下的不用端着很舒服,他们看到皇帝不再端着会更舒服。

    经过这种长期的酒精考验、酒水交融,臣子们了解了皇帝,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完成工作、讨皇帝欢心,同时也不容易再为自己的细小之处不到位不检点而过分担忧,毕竟天天和大哥喝酒,这点小事就上纲上线不至于。

    这样一来他们做官的舒适度和体验感就会直线上升。

    除了喝酒之外,赵匡胤还大幅度的提升了臣子的工资待遇,除了例行的工资之外,他还会想方设法找由头给大臣们赏赐,生病了给赏赐,搬家了给赏赐,老父亲、老母亲过大寿给赏赐,就连跟着皇帝出去打猎,打中猎物也有赏赐。

    所以宋朝的官员们纵使再会算账,他们也很难精准的估算出自己每年的年收入,因为大头往往来自皇帝赏赐这一意外之喜。

    把喝酒和赏赐加在一起那就更厉害了,疏通河道完工了、国子监修好了、开封城外操练水军的大水池挖好了等等诸如此类,赵匡胤都会带着一大票官员前去验收剪彩,正事完了以后那就是喝酒,酒桌上就直接宣布对主办官员的赏赐。

    同样是完成分内的任务,别的皇帝都是口头表扬或者发个小奖状、大奖章,赵匡胤则是直接给钱,大家仔细揣摩的话,这种管理方式是不是有点现代企业激励直接、追求效率的意思,臣子们干事创业的动力能不足吗。

    也许有的人会说,赵匡胤这样肆意赏赐,是对国家财政的不负责任。

    这个问题要看你从哪个角度理解了。举一个例子,在电视剧《大染坊》里,主角陈寿亭(陈六子)有一次就在年关将至的时候特意交待账房老吴,说厂里的工人除了发正常的工资和奖金之外,再额外给每人买一个大肘子。

    说完这句话后,陈寿亭还颇有深意的继续解释道:这些工人们都是苦出身,你就是给了他钱他也不一定舍得买大肘子,我们直接发给他,他们过年的时候一家子人吃着你的肘子,能不念你的好吗?到了厂子里他给你玩命儿得干,几天就能干回来一个肘子了。

    尤其是对比那些平素里有板有眼的领导,什么时候都不和下面的人打成一片,见了面就是除了工作就是工作,干的好了是能够得到表扬,可一旦一次事情没做好,可能就会被全盘否定。

    大家当然是喜欢赵匡胤这样的老板了,老赵这种领导做派,无论什么环境、什么时候搞民意测评都会是独占鳌头。

    所以说,赵匡胤虽然在权利上限制了手下的大臣们,尤其是节度使、军队将领,但是在与皇帝亲近、做官容错度以及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了大臣们相当多的提升,这些带来的收获感会远远弥补权利上的损失。

    再者说了,混官场的哪个不是人精,人家作为皇帝,把那些你原来拥有的但本来就该是天子独享的权利重新收回去,这是无可厚非的。

    以上就是赵匡胤带着大家喝酒的实质所在,喝酒只是一种形式,它最初的目的是以此拉进君臣关系,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弥补臣子在权利上的损失或精神上的落寞,并同时结合丰厚的待遇,提升臣下的做官体验,最终达到臣子对国家的忠贞与高效。

    事实上,目前公认的历朝历代里官员生活综合幸福感最高的就是宋朝,这种制度的设计就是源于赵匡胤这个开国之君。

    当然了,喝酒也不是没有坏处,喝多了也会误事,天性活泼逗比的赵匡胤也未能免俗。

    有一次君臣喝大酒,喝多了的赵匡胤突然看见了中书令王彦超,于是便对他说:“我当年去你那里求职,你为啥不要我?”

    这是怎么回事呢,先说这个王彦超,他是个老资格的朝廷重臣了,后汉时期就担任节度使(建节),待到赵匡胤登基便被晋升为中书令。

    他与郭威以及赵匡胤父亲赵弘殷属于一代人,并且还和赵弘殷有私交。

    当年赵匡胤离开家找工作就曾经去投奔过他,谁知道王彦超不知什么原因并没有接纳赵匡胤,而是给了他一些路费让其再去别处应聘,所以今天赵匡胤像王彦超问了这个问题。

    王彦超毕竟也是官场老油条,脑子反应快嘴也不笨,马上说道:

    “陛下乃是真龙,当时我那里水潜容不下。再说了,我要是真把陛下留下,陛下肯定不会有今日的辉煌。”

    赵匡胤一听哈哈大笑,酒桌上这个事便过去了。但王彦超回了家,越想越后怕,皇帝这是要翻旧账啊!于是他赶忙上了一道请罪表,并待在家等着皇帝降罪。

    老赵一看这下喝酒喝出丑来了,也很不好意思,赶忙派使臣安抚了王彦超。此事过后赵匡胤还几次对身边人说道,喝酒误事啊!

    说完了这些,大家切莫以为赵匡胤就不再关心国家统一和战争准备了,事实完全相反。

    上次在扬州,街溜子赵匡胤本想以攻打南唐为由装一把,结果被冯延鲁以长江天险软顶了一下,虽然表面没什么,但内心里着实很在意。

    他回到开封后,先是安排人疏通水道、挖掘水池,然后就是数次亲自视察造船和观摩水军训练,可见其对水军的重视程度。

    除此之外,他还进一步强化了禁军精锐,根据记载,此前殿前所属的卫士部队的规模已经超过了1万人。

    这些人便如同羽林卫、御林军,十足精锐中的精锐,个个皆能以一当十,数量超过1万着实不是个小数字了,他们如则是宿卫皇宫的主力,出便是扭转战局的核心。

    更有甚者,赵匡胤还曾到军营检阅炮车。

    这个跑车,简单解释一下,大体和游戏《帝国时代》里的打包投石机差不多,专门用来砸城墙的。

    这说明什么呢,赵匡胤已经开始针对宋军攻城能力偏弱的问题寻求解决之道了。能专门被记录在史书里,说明这个炮车绝非一般的攻城武器,先不说实战效果究竟如何,起码宋军上下是对此给予厚望的。

    赵匡胤就是这样,一招一式之间,以自己独特的风格给新生的大宋王朝打下了鲜明的烙印,他没有像柴荣一样先追求统一再追求大治,而是力图先修内功、厚积薄发,那么后来的事情会如他所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