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宋朝到底咋回事 » 第71章 收荆南

第71章 收荆南

    正当赵匡胤迫不得已打消自己念头的时候,有人恰好送来了化解尴尬的时机。

    先是962年九月末,湖南出事了,紧接着十一月份,它北边的南平(荆南)也出事了。

    这里简要介绍一下湖南和南平问题的来龙去脉。

    先说湖南问题,晚唐时期,一个叫马殷的人最早跟着有名的大恶魔秦宗权混场子,后来几经破折,马殷杀了杀了大哥的大哥,占据湖南。

    朱温称帝后,马殷朝贡,被封为楚王,于是建立了五代十国中“十国”之一的马楚政权,后来马家子弟不争气,被刚刚上位、年轻气盛的李璟给灭了。

    然而我们之前介绍过,李璟不成大器,灭了马楚之后却没有妥善的料理后遗症,结果湖南这个地方被马楚政权的一个军头周行逢复了辟,于是这个周行逢就成为了湖南的地方头目。

    962年九月末,周行逢病重,他召来儿子周保全交待道:“儿子你要接班了,但是当初和你爹我一起起家的结义十兄弟如今只剩下了一个叫做张文表的,这个屌货一定不会服从你。”

    “我死之后他如果反叛,你就让朝中大将杨师璠去对付他,如果你杨叔叔不好使,那你就别犹豫了,一边死守城池,一边赶紧给你赵匡胤伯伯投降,我观察这个人好久了,你投降以后,他一定会保咱们家世代富贵。”

    果不其然,周行逢刚一死,他的好兄弟张文表就要弄死大侄子周保全。

    周保全到底年轻,他一边赶紧按照老父亲的交待团结大将杨师璠领兵出战,另一边却失了分寸,不等前线战况明朗就赶紧向远在中原、从未谋面的赵匡胤叔叔求救。

    开封这里赵匡胤还没等决定怎么处理湖南事宜,就紧接着收到了南平的惊喜。

    这个南平,也叫荆南,是五代十国里最小的一个政权,他的创始人叫做高季兴。

    这个人最早是作为一个小跟班跟着朱温混的,后来得益于朱温的赏识被封为荆南节度使。

    但由于当时天下大乱,高季兴这个节度使去上任的时候发现本来应该管辖的10州之地就只剩下了江陵一城。

    但他毫不气馁,仿效当年三国时期刘表单骑入宜城,经过了百般努力,终于把势力范围扩展到了荆州(江陵)、归州(秭归)、峡州(宜昌)三地,并凭借着后来中原动乱,左右逢源的存活了下来。

    由于被李存勖封为南平王,所以这个政权就叫做南平,但因为实在是小的可怜,在五代十国里就没有另一个政权像他们这样管辖范围还不到以前的一个节度使辖区,所以不少人就仍叫他们荆南(尽管连这个名称都是阉割版)。

    到了962年十一月,小小的南平经历四代目高保勖向五代目高继冲传承,恰好赵匡胤刚刚收到南平南边湖南政权的求救,于是一个闪亮的计划开始在赵匡胤脑袋里浮现:

    那就是借着匡扶湖南政权出兵的时机,顺道收了南平。

    然而无论是此前的湖南周保权求救还是随后的南平新主高继冲上表,赵匡胤都纹丝不动。

    直到他等到先前安排侦查南平内情的能人卢怀忠回京汇报:

    “陛下,南平虽然有甲兵3万,物产富饶。但长久以来高氏政权横征暴敛,民怨沸腾,依我看若王师出征,则必可一举而定。”

    赵匡胤这才动如脱兔,他一面针对湖南局势,通报周保权朝廷要派兵帮助剿灭张文表,另一面迅速调兵遣将,并下令南平的高继冲给朝廷派往湖南的军队让道并提供沿路补给。

    这是赵宋王朝建立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战争,又是旨在一次平两国的串糖葫芦,所以在统帅人选上赵匡胤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

    他本人并没有亲征,但是选择了一个重量级主帅、时任山南东道节度使的强人慕容延钊。

    山南东道节度使管辖的是襄州(今湖北襄阳)附近地区,位置上正好靠近荆湖,并且慕容延钊此前在两次平叛中没有怎么发挥,这次就近用他,也可以在出征主将的问题上做到轮换(石守信等默默地白了白眼)。

    在兵力调用上,赵匡胤没有动用中央的禁军,而是从湖北、河南、安徽等地抽调了安、复、郢、陈、澶、孟、宋、亳、颍、光等10州之兵于襄州汇合。

    主帅有了、部队也有了,但这还不够,赵匡胤给慕容延钊配了个自己人做副帅,他就是李处耘。

    这个人我们要好好说道说道,李处耘颇不简单,年少时便以勇武驰名乡里,后来跟着李继勋混,再之后就转到了赵匡胤麾下。

    前面我们介绍过,李继勋是著名社团“义社十兄弟”里的老大哥,也在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做的最大,有了这层关系,李处耘到了赵匡胤麾下后就一直是按照骨干分子培养使用的。

    陈桥兵变,李处耘就是赵普、赵光义那个高级导演组的成员,北宋建国后他又相继参与了征讨李重进的行动,兼具忠诚与才干的他被赵匡胤一路火箭提拔。

    从960年建国到962年,他历任客省使、枢密承旨、右卫将军、羽林大将军、宣徽北院使、行营兵马都监、扬州知州(安抚剿灭李重进后的扬州局势),并在962年十月,与赵普一同晋升为枢密院正副扛把子,进入宰执行列。

    这里多插一句,赵匡胤的好哥们吴廷祚已在此前被老赵好言宽慰安排到地方担任节度使了,老吴腾出了位子后,赵普、李处耘的上任才正式标志着赵匡胤的贴身班底开始掌控军机。

    相比于李处耘,后来被称为宋太祖、太宗两朝军队擎天双臂的曹彬、潘美,现在都还在小官岗位上熬资历,也难有太多的机会崭露头角。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李处耘在宋朝初期是赵匡胤班底里绝对高档的存在,哪怕不能像赵普、石守信等进入常委会,也是妥妥的委员级别。

    尤其是在石守信、高怀德等一批职业军人逐步退往二线的时候,李处耘是赵匡胤第一个推出来跨界顶缺的,这次安排他到前线带兵,就是要给他积累资历和威望,把他朝着统兵大将的方向去培养。

    这一点,李处耘自然清楚,身为主帅的慕容延钊更清楚,更何况李处耘这次跟慕容延钊搭班子的职务都异常的写实—都监(都监是啥?是政委,是第一书记)

    再多说一句,赵匡胤一向看人很准,凡是他在军事上擢拔使用的将领,没有一个在业务能力上拉胯,一水的杠杠硬。(后续我们介绍王全斌、曹彬、潘美时候大家就会感受到了)

    所以这次出征,我们丝毫不用担心李处耘在业务上把差事办砸,只要旁的不出事,他就算圆满完成任务,朝着石守信等人离开后宋朝的头号大将之路大步流星。

    各州的部队在襄州汇合后,慕容延钊却意外的生病了,赵匡胤特别下令慕容延钊可以坐轿子领军出征。

    如此一来,李处耘更是当仁不让的接过了军队的实际指挥权,他带领着先锋部队迅速出发,朝着南平的首府江陵城前进。

    这边高继冲一行人则就如何应对宋朝大军发生了争执,武将主张不管宋军是否有阴谋,都应偷袭干掉他们,以确保安全。

    但是这个建议并未被高继冲所采纳,他还天真的幻想自家一向对中原政权殷勤备至,搞不好这次就真的只是借路而已。

    而南平的文臣则更是一步到位,直接建议高继冲,就算是投降了也不要紧,你们老高家还是能稳享富贵。

    事实证明,这些文臣看问题还是客观的,抛开南平地小兵少不说,就算是高氏政权在此地多年,也早已不得人心。

    由于国家贫瘠,高家奉行一切向钱看,但敛财手段却极为卑劣。

    他们一方面是向各国称臣,中原、南唐、吴越、后蜀等,通过主动给人当大孙子,来换取丰厚的赏赐以补贴家用。

    更甚者,由于地处天下之腹,其他的国家如果向中原朝贡很多要经过南平,高家索性就派官兵假扮盗贼劫掠各国使团,之后面对他国质询还一副与我无关的无赖样子。

    对外尚且如此,对本国国民又能好到哪里去,就连这次宋朝出兵,高家都朝不保夕了,竟还以招待王师大军为由,疯狂的逼迫境内百姓捐钱捐物。

    此举口碑之差、影响之坏甚至惊动了远在开封的赵匡胤,老牌街溜子当然不能允许这口烂锅甩自己头上,所以第一时间下诏要求南平停止横征暴敛。

    李处耘统领的先锋部队在荆门遇到了高继冲派来打前站的臣子,李处耘客气的接见了他们,并明示他们第二天就可以回江陵了。

    这伙人一看宋军没有吞并南平之意,也就放下心来,赶紧派人回江陵向高继冲报喜。

    随后赶到的慕容延钊在当天晚上设宴款待南平代表团,酒酣之际,李处耘悄悄离席,直接带领数千轻骑连夜直扑江陵。

    荆门到江陵不过百余里,第二天清早高继冲突然接到报告,言李处耘已向江陵而来。

    也该是天亡南平,老高家这个笨主子慌乱之际,第一反应既不是关城门也不是召集军队布防,而是带着众臣惶恐的出城迎接李处耘。

    李处耘看到这意外之喜,不动声色的嘱咐高继冲:

    “小高,一会儿慕容大帅就到了,你就站在这儿别动好好的候着!”

    随即指挥部队一溜烟地入了城,然后马上分遣兵马占据了城中各处险要之地、并控制了尚在城中的南平部队。

    自此大局已定,南平政权卒,襄、归、峡等3州、17县、共计142300户并入大宋。李处耘首战收复南平,圆满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