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宋朝到底咋回事 » 第80章 小强

第80章 小强

    967年是赵匡胤建立大宋、登基为帝的第8个年头,也是他四十岁的大年。

    进入不惑之年的赵匡胤,对内对外都没有采取什么大动作,在年初对伐蜀事宜进行总结(赏功罚过)后,他就悠哉哉的享受着小确幸的生活,一切工作都按部就班的开展。

    谁也不知道他下步的目标是哪里,南方现在只剩下了南唐、南汉和吴越国,北方则是最强的小强北汉依然屹立,远处庞大的契丹虎视眈眈。

    无需宋朝的臣民费心去猜测,马上外界的变化就会驱动他们的皇帝停止划水,进行下一步动作。

    进入968年四月份,宋朝死了一位重臣,他就是成德军节度使兼侍中的韩令坤。

    他与赵匡胤做为发小,不但关系非比寻常,在仕途发展上也颇为同步。

    韩令坤在柴荣时期就数次领兵作战,因功升至侍卫司的3号长官都虞侯。

    赵匡胤于960年登基后,韩令坤更是成为了侍卫司都指挥使兼同平章事,尽管他随着赵匡胤先后平定了李筠、李重进的叛乱,但由于资历威望实在太高,赵匡胤也不放心再由其执掌禁军。

    因此,韩令坤961年被解除了禁军职务、改任成德节度使,驻地镇州(今河北正定县)。

    成德节度使自唐末、五代以来便是河北三大重镇之一,尤其契丹崛起、中原失去燕云十六州之后,此处更是成为了紧邻北疆的边防重镇。

    韩令坤在镇州整整7年,不畏艰辛、治军有方,数次打退了契丹中小规模的入侵,以威势震慑外寇,为大宋开国20年之北疆安宁打下了重要基础。

    元朝人在修《宋史》的时候,把韩令坤与慕容延钊、符彦卿一起列传,并将其排在首位,由此可见其功勋。

    韩令坤是因背痈死于任上的,时年仅仅45岁。然赵匡胤无暇为好友之骤逝悲痛惋惜,外界局势的突然变化令其必须打起精神,将目光重新转向北方。

    968年八月,北汉二代目刘钧逝世,刘钧因为一直没有生出儿子,所以在他父亲刘崇还在世的时候,便命他收养了自己姐姐的两个儿子作为养子。

    这两个儿子老大叫做刘继恩、老二叫做刘继远。刘继恩入继后,一向对刘钧孝顺恭敬,但此人性格柔弱、非治世之才。

    因此刘钧临终之际,曾想换人继承皇位,但是当时执掌北汉大权的宰相郭无为不表态,所以此事最终作罢,刘继恩成为了北汉三代目。

    得到消息的赵匡胤,大感此乃灭亡北汉的大好时机,于是他仿效当年刘崇趁郭威病死、柴荣继位的时候大举进攻后周,决定给北汉来个以牙还牙。

    八月份,赵匡胤先是命令客省使卢怀忠等22人领兵屯潞州(今山西长治),2天之后,他任命了征讨大军领导班子:

    赵匡胤“义社十兄弟”里的老大哥、已在潞州前线驻守8年的昭义节度使李继勋顺理成章的成为主将,副将则由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党进担任,监军则是之前就曾多次参与对北汉战争的、备受赵匡胤信任的军界新星、宣徽南苑使曹彬,他此次故地重游、仍干政委的老本行。

    同时赵匡胤还为征讨大军配备了先锋部队和助攻部队领导班子,先锋部队以棣州(今山东阳信南)防御使何继筠为主将、怀州(今河南沁阳县)防御使康延沼为都监;

    助攻部队自汾州(今山西汾阳)方向攻击,主将、副将分别为建雄节度使(辖区为晋州(今山西临汾)、绛州(今山西新绛县))赵赞、绛州防御使司超,隰州(今山西隰县)刺史李谦溥担任都监。

    通过赵匡胤的军事部署,可以看到他对于此战的决心,将领安排方面他选择了重将李继勋统兵,辅之以刚刚立下大功、才干忠诚情商皆备的头号红人曹彬当政委。

    兵力上,除了动员临近北汉地区的当地驻军外,通过禁军高官党进进入领导班子可以看出,赵匡胤还派出了禁军的部分兵力参与作战。

    然而还未等宋军与北汉方面交战,北汉朝局便再次发生惊天巨变。

    九月份,刚刚登上北汉皇位的刘继恩,继位以后就表现出了与他养父刘钧评价之懦弱无为截然不同的中二气质,他因为怨恨宰相郭无为没有在刘钧意图废掉自己的时候出手相助,所以决定暴力清除郭无为。

    然而铁一般事实将证明,郭无为不仅是宰相,更是一个掌握实权、善用阴谋的奸雄。

    刘继恩本来准备在一次宴会中当场杀掉郭无为,然而听到风声的郭无为称病不去。

    当晚宴会结束后,刘继恩一个人大醉酣睡,北汉的一个名叫侯霸荣的供奉官率10余人持刀一路绿灯的进入刘继恩寝宫,在刘继恩听到动静惊醒后,双方经过了一番蛇皮走位与反走位,侯霸荣一伙最终利用人数优势成功的拿走刘继恩的人头。

    然事情到此仍有反转,侯霸荣回到府邸后,随即被郭无为派出的军士翻墙进入,继而斩杀。

    短短一夜之间,这场螳螂捕蝉未遂、黄雀在后除之、黄雀随即又被灭口的事情怎么看都透着一股浓浓的连环套阴谋。

    郭无为之所以在刘钧想要废掉刘继恩的时候保持沉默,并不是支持而是反对,因为作为权臣的他早就看中了刘继恩懦弱无为的好“品性”。

    然而刘继恩若果然像刘钧评价的那样行事,纵然是当了傀儡也不至于迅速送命。

    他继位后,第一时间就以明升暗降的方式晋升郭无为为司空,妄图以此削弱郭的权柄,这本身就引起了郭无为的足够警惕。

    非但如此,刘继恩刚即位后身边亲信皆在原府邸,在皇宫内没有自己信得过人的情况下,他不但不听随从劝告迅速调派自己人进宫,竟然还想快刀斩乱麻,在这个遍布他人耳目的情况下直接暴力清除掌权多年、出入宫禁如同自家的郭无为,简直是痴人说梦。

    以刘继恩的这种性格和手段,也活该他只当了60多天皇帝就送命。

    再看郭无为这边,执行刺皇任务的侯霸荣在前些年王全斌进攻北汉的时候就投降了宋朝,还被任命为禁军中扈从皇帝的内殿直,这可是个有可能和赵匡胤亲密接触的岗位。

    然而离奇的是,此后不久侯霸荣便又重新回到了北汉,还担任离皇帝很近的供奉官。

    这一步要是没有北汉朝中的权贵相助,吃瓜群众打死都不信。

    从后来郭无为与宋朝暗通款曲的事实来看,侯霸荣很有可能早就与郭无为互为知晓彼此的潜伏身份或是内心信仰,只不过傻大头的侯霸荣这次被郭无为借机来了一把借刀杀人、再被灭口的连环套。

    不管怎么说,刘继恩死了,郭无为随之迎立刘钧的另外一个养子、也是刘继恩同母异父的弟弟刘继元登基。

    (刘钧的姐姐先后嫁了两任丈夫,分别生下了刘继恩与刘继元)

    此时宋朝军队已经进入了北汉境内,刘继元一边赶忙向好爸爸契丹求援,一边派出侍卫都虞候刘继业领兵出战。

    这个刘继业就是后来小说《杨家将》里大名鼎鼎的杨老令公—杨业,他原名杨重贵,因为勇猛善战,所以被北汉开国皇帝刘崇赐名为刘继业,并被二代目刘钧收为义子。

    (为方便起见,本书后续都统一叫刘继业为杨业)

    然而尽管杨业是个猛人,但无奈手下兄弟不给力,他率领的军队与李继勋遭遇后,李继勋只是派先锋何继筠出战,就打败了杨业所部,斩首2000余人,俘获战马500余匹。

    宋军乘胜夺取了汾河桥,并由此跨过汾河进抵太原城下,刘继元随即派人继续出战又再次战败,于是北汉彻底打消城外决战的念头,开始龟缩守城。

    十月份,赵匡胤进一步展开攻心战。他向太原城内下了一道招降书:

    只要北汉投降,可以授予刘继元平卢节度使,并且自郭无为、马峰(刘继元岳父、当朝国丈)以下也都可以领受藩镇。

    然而这份传单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刘继元抗宋到底的决心十分坚定,不但自己不接受,还担心其他臣子会受到赵匡胤的诱惑,所以将关于他人受封的消息一并进行了封锁。

    十一月,契丹的援军进入北汉境内,李继勋等人带兵撤退。

    然而更加令人惊讶的是,就像小孩子打架,之前还怂怂的孩子却在自家大人来了以后马上崛起,刘继元在契丹爸爸的撑腰下,随即对宋朝实行了反推。

    聪明的是,他没有选择进攻猛男李继勋的辖区,而是沿着之前宋朝辅助攻击的方向,出汾州进攻了天雄节度使赵赞,对其辖区内的晋州、绛州大肆劫掠了一番。

    史料关于此间过程的记载非常简单,大家也许会感到很不尽兴而想问一句:完了?

    起先宋朝大张旗鼓,趁北汉局势巨变之际,一路势如破竹的攻击到了太原城下,怎么突然一下子就撤军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关于这一点,我们还是要从只言片语中找答案。

    根据记载,李继勋兵围太原的奏报是九月下旬传到开封城的。

    也就是说从九月中旬开始直到11月,李继勋等人至少对太原持续了一个半月的围攻,没有关于攻城情况的具体记载,说明期间过程应当是非常不顺利。

    宋军上下经过实践,已经认识到再继续攻城短时间内也不会有结果,这才是造成李继勋等人退兵的根本原因,契丹援兵到来不过是一个促发条件而已。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细节,也可为我们扫清谜团。

    在这次军事行动中,除了眼瞅着像内应的侯霸荣、郭无为之外,赵匡胤还激活了另一个隐藏在北汉内部的间谍。

    这是一个名叫惠璘的宋人,很早以前便自称自己是宋禁军殿前散指挥使,因获罪投奔北汉。

    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又是在郭无为的帮助下,他被任命为供奉官。

    宋军进入北汉以后,惠璘从太原跑出来找组织(这个操作有点迷,也许是当向导、传情报?),结果被北汉地方守军截获,抓回太原后,郭无为不问其罪,后来有他人出面指证惠璘,郭无为还将该证人杀掉灭口。

    综合来看,赵匡胤继位后第一次攻打太原虽然草草收场,但这并不是他意料之外的事。

    赵匡胤并非不知道太原之坚、攻城之难,而是他本来想的便是利用北汉皇帝换代之际,趁乱来次浑水摸鱼,能够一举拿下太原或是逼降北汉自然最好,不成功也没有什么好可惜的。

    所以在其他手段没成功,大军最终仍然要面对攻城这个选项的时候,李继勋等人不经请示、毫不犹豫的选择撤退,也必然是事先和赵匡胤经过充分沟通和准备的预案而已。

    偷击不成便权做练兵,如此坦然淡定是因为赵匡胤本来就准备了后手的。

    在这次进攻之后仅仅过去了2个月,赵匡胤便做出了一个超出所有人想象的大动作。

    时间转眼来到969年,这次过大年赵匡胤非常高兴,因为符彦卿、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琦等一帮老哥们都在京城,他们是在年前从各自的藩镇回京参加祭祀典礼的,祭祀结束后皇帝舍不得让他们走,便把这些人都留下一起过年。

    正月十一,赵匡胤还和老伙计们一起视察了皇家养马机构—飞龙院,都是武将出身,没有不喜欢马的,皇帝这一趟兴致也很高,让符彦卿他们每人挑一匹马带回家。

    不晓得这期间赵匡胤有没有和这些战场宿将们商讨北汉的事宜,但没多久,全国上下就都知道皇帝又要打北汉了。

    一月下旬,皇帝诏令殿中侍御史李莹等18人分往诸州,调拨军队准备往太原。

    4天以后,皇帝再下诏,遣使49人发诸道兵,屯于潞、晋、磁等州。

    这个时候就连吃瓜群众也能感到气氛有点不对劲了:

    不到半年前,宋朝第一次进攻太原的时候,也就是命令卢怀忠等22人领兵屯潞州。

    这次仅从先期的兵力调拨情况来看,战役规模要远超过上次,看来此番朝廷决心不小。

    二月初,诏令宣徽南院使曹彬、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党进等,各领兵先赴太原。

    这个命令就更令人遐想了,按照常理,李继勋本就在前线,如果还是李继勋、党进、曹彬等人带兵征讨,那应该同时宣布命令,何来曹彬、党进“先赴太原”一说?

    莫非此次统帅另有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