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宋朝到底咋回事 » 第121章 还得是赵大爷

第121章 还得是赵大爷

    左思右想之下,赵匡义先着手在外围落了一子:

    980年八月,此时辽国还没有发动瓦桥关之战,赵光义见缝插针的展开反“美”计划:

    宣徽北院使、判三司王仁赡向皇帝密奏,京城有权贵在秦陇一代走私巨木,请彻查。

    (这剧本熟悉不,当年赵普被告贪污,也有这项罪状,看来走私巨木在当时是权贵贪污的标准科目)

    这一查不打紧,一大票高官亲随和子弟都出来了:

    这里面有范质的儿子范旻,赵光义的御用保健医生、大“毒枭”程德玄,以及同为驸马都尉的王承衍、石保吉、魏咸信。

    驸马都尉这仨哥们大家要是不认识也没关系,他们老子大家一定认识:王审琦、石守信、魏仁浦。

    瞧瞧这套豪华阵容,但其实啊,他们都不是主要目标,甚至说这些个人都是因为那唯一一个关键人物,才被拔出萝卜带出泥的。

    而那这个让皇帝盯上了的最强王者是谁呢,就是前面介绍过的老熟人,时任开封府判官的吕端。

    吕端是赵匡胤时期参知政事吕余庆的弟弟,他上一次出现的时候还是在赵光义出征太原时,吕端劝赵廷美也跟着哥哥出征,别让哥哥不放心你留在开封。

    这次走私巨木案,吕端因为接受他人请托犯了渎职罪,被贬为商州司户参军。

    咱们不管吕端是赵光义安排好的内应,还是此人确实水平高超、待在赵廷美身边是个极大的助力,总之赵光义现在通过走私巨木案,把吕端弄走了(或者说把他摘出来保护他)。

    但是搞完了走私巨木案之后,辽国就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瓦桥关之战,赵光义不得已只能把精力转向北方战场,甚至一度“认真”思考是否要亲征幽州。

    这一下,处理赵廷美的事情就搁置到了981年。

    这一年除了年初宋辽在易州发生了小规模冲突之外,再无任何战事。

    然而就是这种情况下,赵光义竟然迟迟没有继续落子,原因无他,赵廷美那里实在是不好下手。

    但是一件事情的发生,让赵光义不得不加快反“美”计划,那就是他在高粱河驴车漂移那一次受的箭伤开始复发了:

    冬十月,命驾部员外郎、知制诰贾黄中与诸医工杂取历代医方,同加研校,每一科毕,即以进御,仍令中黄门一人专掌其事。

    十二月癸酉,诏:“诸州士庶,家有藏医书者,许送官。愿诣阙者,令乘传,县次续食。第其卷数,优赐钱帛,及二百卷已上者与出身,已仕官者增其秩。”

    未几,徐州民张成象以献医书,补翰林医学。自是诱致来者,所获颇觽。

    979年受的伤,到了981年还没有好利索。在宫中御医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只能从档案馆和民间寻求医书和良方。

    不行,自己这身体说不准就有今天没明天的,要是不及时把赵廷美的事情弄利落,万一自己“嘎嘣”一下,那自己的儿子岂不是也要跟赵德昭、赵德芳一个下场。

    多重因素叠加之下,赵光义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向一个他不愿意搭理的人、甚至可以说是自己的大冤家求援。

    没办法,遍布满朝文武、国内国外,也只有这个人能力、有威望、有狠辣帮助自己完成反“美”计划。

    他就是宋初第一重臣—赵普。

    赵普今年已经59岁了,自从973年被罢相,出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加检校太傅、同平章事之后,他已经离开京城权力中枢8年了。

    这期间朝局沧桑变幻,老主子赵匡胤猝然离世,赵光义登基后大肆换血,却好大喜功遭受高粱河大败。眼下内外交困,不得已拉下脸来向自己求援。

    赵普虽远离中枢,但像他这种活成精了的人,朝局上的点滴变化是瞒不过他的眼和心的。

    从常理上说,自己和赵光义斗争了那么久,最后却还是被赵匡胤二选一给抛弃掉,他是有十足的理由不帮赵光义的。

    旁的不说,就冲赵光义“烛影斧声”干的那些事儿,现在也该让他尝尝赵廷美屹立不倒带来的苦头。

    但是当赵光义以收到密奏“秦王廷美骄恣,将有阴谋窃发”一事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却毫不犹豫的接过了这项任务,要求重返中枢来处理这件事(“臣愿备枢轴以察奸变”)。

    这下赵匡胤又犹豫了,请你帮忙是出主意的,你这一张口开价也太高了,要是你老赵再回来当宰相,就以你这资历和本事,那其那他大臣还不都一边凉快去了。

    到时候我这皇帝没准都得看你脸色。。。

    所以,第一时间赵光义没接赵普这话。

    赵普一看开价高了顾客要跑,只能给额外加钟。

    他拿出了赵光义想也想不到、听见就得跪的“顶级大保健项目”—金匮之盟。

    赵普向赵光义密奏:

    当年你妈杜太后去世的时候,就我跟你哥俩人在场,你妈担心大宋重蹈后周的覆辙,要你哥百年之后传位给你、再让你传位给赵廷美,最后廷美再传位给赵德昭。

    你哥也答应了,然后你妈当场就让我把这个约定写下来,现在就放在皇宫档案馆xx号房间xx号柜子的xx号格子里,你去找吧。

    因言昭宪顾命及先朝自愬之事。上于宫中访得普前所上章,并发金匮,遂大感寤…

    始太祖传位于上,昭宪顾命也。或曰昭宪及太祖本意,鴜欲上复传之廷美,而廷美将复传之德昭。

    故上即位,亟命廷美尹开封,德恭授贵州防御使,实称皇子,皆缘昭宪及太祖意也。

    赵普是什么人啊?

    他不仅是独相十年的开国第一重臣,更是深受赵匡胤和杜太后信任,被杜太后以“赵书记”呼唤、视若自家人的铁磁。

    (赵普结识赵匡胤后第一个官职就是节度使幕府里的掌书记)

    赵光义上位后一些列贪大求功的轻狂,绝大部分都源于得位不正的封印,现在由赵普亲自背书,告诉全天下皇帝继位是名正言顺的,这么一来就是再有人有所怀疑也很难从逻辑上来辩驳这件事。

    所以赵普给赵光义加的这个钟,简直就是奔着让赵光义飞上天去的,这会儿你让赵光义对着赵普喊老叔他都不会犹豫。

    赵光义的应对十分迅速,马上向赵普检讨错误。

    召普谓曰:“人谁无过,朕不待五十,已尽知四十九年非矣。”

    (叔,我错了)

    紧接着,任命赵普为司徒、兼侍中,赵老大8年后重回中央。

    按理说,赵普不应该这么上赶着帮赵匡胤,他下这么大的力气来帮赵光义扯谎,难道仅仅是因为官瘾没过够,还想接着干?

    他今年都已经快60岁了,还能爽几年?

    再者说赵光义这种性格的人,用着你的时候恨不得把你捧上天,可一旦不需要你了,那马上就不会再留着你这样的强臣来跟他抢权。

    这一点,从小看着赵光义长大的赵普心里再清楚不过了。

    那他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家人。

    赵普需要保护自己家人,更确切地说,他需要重新掌权来弄死那个要置他一家子于死地的当朝重臣—卢多逊。

    话说当年卢多逊靠着在赵匡胤身边当知制诰、翰林学士的便利,察觉到了赵匡胤对赵普逐渐升起的忌惮之心,把自己身家前途全部一把梭哈,疯狂的给赵普扔砖头,终于凭此上位。

    但他却没有在赵普出局之后就此收手,也不知道是担心赵普重新掌权来报复还是演戏演的时间太长,角色代入以后出不来的缘故,总之卢多逊这些年来还一直的死死盯着赵普和其一大家子,没事就找个由头继续给赵普一家拍板砖。

    他先是找赵普妹夫侯仁宝的麻烦。

    这个侯仁宝因为赵普的缘故,本来一大家子在洛阳优哉游哉的享清福。后来卢多逊上位以后,便进言让侯仁宝到偏远的邕州当知州。

    (邕州,今广西南宁,当时乃偏远穷困之地)

    侯仁宝这一去就是整整9年,恰逢980年六月,宋国的属国交州(今越南)发生了权臣叛乱。

    赵光义一怒之下要派兵征伐,没什么真本事但害怕自己老死在邕州的侯仁宝干脆逞了一把大能,给赵光义上书说他有平定邕州的好办法,其实他就是想借机回家看看。

    赵光义一听挺高兴,当即就下令让侯仁宝来京城当面汇报。卢多逊知道这件事后马上就拦了下来,向赵光义进言:

    侯仁宝如果有好办法,让他直接参加就近参加南征大军好了,这一来一回的汇报会误了出兵的最佳时间。

    赵光义一听也对,就这么给侯仁宝回话了。

    侯仁宝本来就是忽悠瞎咋呼,他哪有什么好办法。

    再赶上命不好,出征大军在交州遭受大败,侯仁宝别说没回成家,反而死在了比邕州更偏远的越南。

    卢多逊整死了赵普的妹夫还不算完,又盯上了赵普的儿子。

    就在刚刚前不久,赵普的儿子赵承宗和赵匡胤的妹妹、也是高怀德的老婆,燕国长公主的女儿成亲。

    赵承宗刚从遥远的工作地潭州(今长沙)回京,婚假都没过完,卢多逊就催促着他赶快回潭州去,丝毫不念常理人情。

    这下赵普彻底闹怒了,你搞了我妹夫我忍了,现在你竟然要伸手搞我儿子,这就坚决不能忍了。

    我自己一把岁数无所谓了,但不能因为我的原因让一家子跟着遭灾。

    这就是为什么赵普一把年纪了,宁愿违背个人情感喜好的给赵光义抬轿子,甚至答应要昧着良心残害他从小看着长大的乖孩子赵廷美。

    无他,为保家人尔。

    我可以失去权力,但不能让家人受伤。

    做了,我就不后悔。

    做了,我就做到底。

    随着赵普重返中枢,朝堂格局瞬时重新变化,此前政事堂的三位宰相按次序依次是:薛居正、沈伦、卢多逊,上面还有一个秦王赵廷美。

    就在赵普复出之前的981年六月,薛居正病逝。

    因此赵普回来之后,宰相的次序是赵普、沈伦、卢多逊。

    之后第一个做出反应的是赵廷美,在宣布赵普任命之后的第二天,赵廷美就主动上表,要求将自己位列赵普之下,皇帝许之。

    也许在赵廷美看来,依赵普的资历和威望,自己说什么也不能压在他头上,这也算是对赵普的一种示好吧。

    但他可能还不知道,赵普回来的条件就是要把你往死里整,你示好不示好都没什么用。

    紧接着做出反应的是宰相沈伦,他敏锐地察觉到赵普这次回来是要在朝堂掀起大地震的,他既无力抗争也不想牵连其中,所以马上就请病假不上班了,还每隔一段时间就打报告要求退休,只不过赵光义一直没批。

    最后做出反应的就是卢多逊了。

    要说赵普这些年退休在家,脾气也确实改了不少。

    虽然他这次回来的主观目的就是要收拾卢多逊,但他却并没像以前那样不给人机会一把整死,反而是数次暗示卢多逊:

    “小卢你自己主动退吧,你退了这事儿就算了。”

    但此时的卢多逊反而陷入了以己度人的逻辑陷阱:

    “我只要交出权力,赵普捏死我就更容易了”。

    所以他硬挺着不后退,这样一来也就彻底把自己给交待了。

    赵普回来之后,除了相应的一些人事变动,其余风平浪静。

    十一月,赵光义晋封赵普梁国公;十二月,赵廷美的女儿与已故的“陈桥兵变”大功臣、原殿前司都指挥使韩重赟的儿子韩崇业成亲。

    朝局貌似看起来仍是平静正常,只不过是赵普因为拿出了《金匮之盟》而重新获得重用这一个变化而已,但实则已经暗流涌动、一触即发。

    赵光义的杀招是找来赵普,那赵普会如何操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