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宋朝到底咋回事 » 第142章 良知有时候不一定好使

第142章 良知有时候不一定好使

    这一章,我们讲述一下赵光义是如何选定接班人的。

    赵光义由于是在“烛影斧声”的阴云中谋害兄长赵匡胤上位成功的,因此在他继位之初,给予了赵廷美以及赵匡胤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大量的勋爵和让步,以此来换取朝局稳定。

    赵德昭由使相被晋升为侍中,封武功郡王;

    赵德芳从防御使被晋升为使相;

    对赵廷美,这个潜在惯例上的皇位接班人,直接拿到了齐王、中书令兼开封府尹的亲王尹京待遇。

    更为吸引人眼球的是,赵光义还将自己儿子与德昭、德芳以及赵廷美的儿子一并称为皇子,一体视之、不分彼此,霎时间营造出了赵宋皇室一家亲的和谐画卷。

    但随着赵德昭莫名其妙的所谓自杀、赵德芳年少病逝以及赵廷美一家最终被迫害出局,所有人都知道皇位自此将在赵光义一脉传承。

    但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尽管没有了外部威胁,赵光义选择接班人的过程仍然充满了曲折坎坷。

    981年九月,赵普与赵光义就“反美计划”达成交易,回到开封二次拜相。

    经过了大约半年的精心准备,982年三月,赵廷美因莫须有的金明池弑君未遂案遭受迫害,先是被贬斥为西京留守,进而随着案件发酵,与赵廷美勾连篡逆的卢多逊被流放,赵廷美也被勒令圈进在府邸悔过。与此同时,赵廷美的儿子们被取消了皇子称号,退为皇侄。

    由于此时赵德昭、赵德芳皆已死,所以此时的皇子只剩下了赵光义的亲儿子们。

    之后,赵普进一步赶尽杀绝,于当年五月挑唆赵廷美旧属上书,以廷美仍不思悔过为由将其发配至崇山峻岭的房州(今湖北房县),彻底将这一支的隐患剪除。

    2个月后的982年七月,赵光义开始加封自己的儿子,老大封亲王,老二封郡王,老三、老四则分别为检校太傅、检校太保,四子皆加同平章事。

    这一番加封官爵意味着皇子出阁,这也表示赵光义正式将自己的儿子推上朝堂熟悉业务。

    但此时这几个儿子的情况是有明显差别的,赵光义加封几个儿子的当月,便有朝臣建议:

    封王的长子和次子应当一同到中书视事(即进入政事堂开始实习)。

    但赵光义的回应很值得寻味:

    二王,兄弟也,当分日。

    兄弟二人是先后错了一天进入政事堂实习的。

    这个细节说明赵光义在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上,是非常看重长幼尊卑顺序的,而这也是最不容易产生内乱的做法。

    在两个儿子大约实习了一年进入情况后,赵光义就像一个急于弥补父爱缺位的父亲一样,在983年十月一口气将5个儿子全部晋封为亲王,此时的老五才刚刚12岁,而只有7岁的老六着实是不好意思赶这一波。

    而对应的是,在五子封王的同一天,另一封诏书也一并下达,二度拜相的赵普在完成“反美计划”、并帮衬着将这帮货真价实的皇子们扶上马送一程后,也再次宣告退休。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在赵光义为五子封王之前,为了凸显他们的不一样,还专门给这几个人改了名字。

    他们由原来和赵匡胤、赵廷美儿子一样的“德”字辈改为了“元”子辈,而处于皇位继承第一顺位的老大就此改叫赵元佐,这个名字也将伴随他终生。

    其他几个人的名字在这里就不介绍了,反正要不了多久他们还会改名,就不给大家添这麻烦了。

    赵光义选择接班人的过程,实际上只在老大、老二、老三之间发生,大体是老大不行老二上,老二死了老三捡,下面我们就先介绍第一部分,老大是怎么不行的。

    五子同时封王,看似皆大欢喜,实则内有不同。

    老二是由郡王晋升为亲王,后面三个则是直接晋升亲王,唯有老大赵元佐,亲王还是亲王,只不过封号上看似重要了一级而已(卫王晋为楚王)。

    但是赵光义却用另外一种方式弥补了老大,也进一步确认他皇位第一继承人的身份:

    徙居东宫,改赐今名,加检校太尉,进封楚王。

    虽然没封太子、也没兼开封府尹,但东宫可是给你住了。这两件事都是有原因的:

    不封太子、不兼开封府尹,是因为你赵元佐脑袋有点拎不清:

    当时赵廷美所谓案发之际,面对赤裸裸的单方屠杀形势,连已经退二线的开国宰相王溥都豁出老脸领衔74名大臣联名上书要求处斩赵廷美,以此来站队表忠。

    可谁也没想到的是,满朝唯有赵元佐一个人站出来,为自己的三叔大声喊冤并全力救之。

    你这样让你老爹很难做的,老脸往哪搁好呢。

    但是呢,让你第一个封亲王、进政事堂,又在此番入东宫,那是因为你不仅是皇长子,而且你老爹很喜欢你:

    少聪警,貌类太宗,帝钟爱之。年十三,从猎近郊,兔走乘舆前,太宗使元佐射,一发而中,契丹使在侧,惊异之。从征太原、幽蓟。

    年少就聪明,长得还像老子,关键是身手还好,英武近兵事,这可进入到了你老子不具备、而你大爷赵匡胤擅长的范畴,赵元佐等于兼有了自己父亲和大爷两个人的长处,这样的长子岂能不爱?

    但老大的储君地位,未持续多久就因为三叔赵廷美的死而结束了。

    984年正月,赵廷美死于房州。

    听闻这个消息的赵元佐,一下子失去常智的疯掉了。

    他先是经常不去政事堂上班,做一些突破法律边界的事,性格也变得残暴,左右之人稍有过失必是亲自严加刑罚。

    更甚者,有时在府中面对仆役经过庭院,赵元佐竟然像年少时用弓箭射兔子一样射这些下人。

    赵光义数次严厉训斥自己的长子,但不起一丝作用。赵元佐的这种非正常状态整整持续了将近2年。

    一直到985年九月,赵元佐的疯癫病情才有所好转,赵光义可谓久旱逢甘霖,高兴地因此还专门下诏书搞了一次大赦。

    但赵元佐的这种良性恢复却引起了一个人的警觉和忌惮,这就是他的亲弟弟、潜在的皇位第二继承人赵元僖。

    而赵元僖采取应对的速度堪称惊人,仅仅数天之后的重阳节,赵光义按照惯例带着老婆孩子一大家子过节,正巧这天赵元佐的身体状态不太好,因此就没有参与这次全家福活动。

    估计这种事这二年里也不是第一回了,赵光义考虑到大儿子才恢复点身体因此也没在意这件事。

    但随着其他人其乐融融的吃饱喝足后,意外发生了。

    以老二赵元僖为代表的一些人吃过饭出宫,经过了赵元佐的东宫。

    不知道是本来就顺道还是故意绕道,也不知道是正巧走得慢还是喝高了大声喧哗,总之,赵元佐撞见这些人了,并且知道了他们晚上是去跟爹妈吃喝团聚了。

    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一个办公室的几名同事,其中一个人过生日,可是除你之外的所有人当天晚上都去吃饭庆祝了,并且还在酒足饭饱后有意无意的在你宿舍门口剔着牙缝儿吹着牛,你会是什么心情?

    赵元佐经受这样一番刺激,当时就从良性恢复的态势转为反向奔赴了,他对着赵元僖等人吼道:

    “你们都去跟老爹吃饭了,可却没叫我,咱爸这是不要我了吗!”

    当天夜里,赵元佐就在酒后纵火烧了自己的宫殿,这场大火直到天明都未被扑灭。

    这一下算是彻底把自己折了进去,尽管包括兄弟、宰相和其他大臣在内的所有人都在为赵元佐求情,可赵光义却是打定主意放弃这个儿子了,下诏废赵元佐为庶人,送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安置。

    大家去地图上看看丹江口的地形和位置,就知道这处罚基本是跟赵廷美一个级别了。

    后来虽然在满朝大臣的再三求情下,赵元佐走到半道又被召回开封,但也就此被圈禁于南宫,与外界隔绝。

    赵元佐的继承人道路,就这么戛然而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