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一百0一章 千古名臣范仲淹(十)

一百0一章 千古名臣范仲淹(十)

    范仲淹被贬一事,几乎牵涉到了朝廷的方方面面的官员。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也不能置身事外。作为欧阳修范仲淹二人的好朋友,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在当时又是怎么样的表现呢?

    宋真宗咸平五年四月十七日(1002年5月31日),梅尧臣出生。梅尧臣出身农家,幼时家贫,但他酷爱读书。十六岁时,梅尧臣参与乡试,但未被录取。之后,由于家庭无力继续供其再次攻读,梅尧臣便跟随叔父梅询到河南洛阳,以恩荫补任太庙斋郎,后历任桐城、河南、河阳三县的主簿。梅尧臣虽然在仕途上极不得意,而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他怀着无限的悲愤、苦闷、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写出了大量的激动人心的诗篇。在当时,他和苏舜钦齐名,在诗坛上声望很高,被称为“苏梅“,又与欧阳修交好,都是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的推动者,对宋诗起了巨大的影响,与其并称“欧梅“。

    他积极支持欧阳修的古文运动,他的诗作分为古淡与刻画两种,为当时人所推崇。欧阳修曾自以为诗不及尧臣。南宋时期的陆游在《梅圣俞别集序》中,曾举欧阳修文、蔡襄书、梅尧臣诗“三者鼎立,各自名家“。梅尧臣早年的诗歌创作,曾受到西昆诗派的影响,后来由于他关心现实,接近人民,诗风逐渐变化,并提出了同西昆派针锋相对的诗歌理论。他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主张诗歌创作必须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如见赠述诗》),摒弃浮艳空洞的诗风。

    从他的生平来看,梅尧臣确实是个人才。但是就是在科举考试中不得志,屡考屡失败。最终不得已通过“门荫’的方式捐了官。所以梅尧臣学问不错,但官运实在太差。在这种状态下,梅尧臣非常珍惜自己的饭碗,为官也以小心谨慎为主,所以梅尧臣也希望范仲淹能够小心谨慎,不要胡说八道,不要轻易丢了自己的饭碗。综上所述,梅尧臣的本质并不坏,所以在历史上欧阳修等人还是愿意跟这个人交往的。但在个人的道德品质上,梅尧臣和欧阳修,范仲淹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志同道合者。当然对第一个人我们也不能苛求,只要这个人无害于社会,没有害人之心,有自己的专长,就应该获得尊重和礼遇。

    劝归劝,听归听,如果范仲淹能够听从梅尧臣的劝说的话,他就不是那个范仲淹了。所以为了规劝自己的好友范仲淹,他特意写了一篇《灵乌赋》送给范仲淹。看完了好友的《灵乌赋》后,范仲淹呵呵一笑,马上也写了一首《灵乌赋》回应这位好友。

    范仲淹在自己的《灵乌赋》中,对好友这样说道:“在为官之道上,我和你的意见是完全不同的。我认为的为官之道,不就是“奉君忘身、殉国忘家、临难死节“吗?你怎么全都忘了呢。麒麟的角再硬,凤凰再能转世重生,它们若卑微地苟且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当然了你也可以学那太仓的硕鼠,养尊处优,不干好事,吃得白白胖胖的,一生无忧。也可以学那荒城的狐狸,躲在一个小天地里,作威作福,称王称霸。可是一旦天怒人怨,雷火降临,仓鼠和狐狸又将往哪里跑呢?我们还是要坚信孔孟之道,以天下为己任,这才是正道!“

    此外范仲淹还告诉梅尧臣:“就算全天下把我当成一只令人讨厌的乌鸦。那又怎样!我自始至终的原则就一个--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八个字,就是范仲淹一生的行为准则,也是中华民族历代仁人志士的精神所在,正是有个无数个如范仲淹这样的伟大先贤,才让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流传至今。

    当然了即使范仲淹有强大的精神作后盾,他也要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由于接二连三地上疏朝廷,总是跟皇帝对着干,宋仁宗已经对他头痛不已了。实在是万不得已今生恐怕是最好不要见到范大人了。但是历史总是不如人意,仁宗越不想见到范仲淹,大宋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偏偏离不开范仲淹的能力帮扶。所以就是在这种万不得以的情况下,范仲淹又一次被朝延召回,并委以更大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