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一百0二章 千古名臣范仲淹(十一)

一百0二章 千古名臣范仲淹(十一)

    仁宗想以仁治国,但别人却信奉武力第一,总想以武力征服世界。仁宗碰到的一件大事就是西夏李元昊称帝,西北边境由此不宁,经常受到西夏的抢劫和骚扰。更要命的是仁宗看遍手下几乎没人能收拾此局面,思来想去唯有范大人出马喽。只要是人才,绝对不会被浪费被忘记!

    范仲淹不但在国事上称得上天下第一完人,在为子孙的长久发展,家族的长久发展方面,范仲淹同样做的无比完美。据说有一次范仲淹在苏州买了一块地,打算建房子居住。动工之前,照例请来风水先生帮忙看一看。风水先生告诉他,这是一块难得的宝地,住在此处的人家将世世代代出卿相。要是一般人,听完立马就兴奋地宣布动工了。但范仲淹听完却说,风水这么好,我不能独享呀。于是他把地皮捐了出去,盖起学宫。相传这就是后来的苏州府学所在地。范仲淹对人解释说,在这里盖私宅,只能让一家子弟富贵;但要改成学宫,本地的子弟都能来此求学,将来必定人才辈出。前面我们已经讲过范仲淹的命并不好,他两岁的时候,老天就硬塞给了这个小婴儿一手烂牌——父亲范墉去世,母亲谢氏带着他改嫁山东淄州人朱文翰。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在中举做官之前,他的名字一直叫朱说。某次,他劝朱家兄弟不要挥霍浪费,结果人家怼了他:我自用朱家钱,关你什么事?他一脸惊愕,终于了解到自己本姓范,籍贯苏州。范氏家族世居苏州吴县。唐朝时期,这个家族虽不十分显赫但世代为官。但自唐朝中叶开始,世家大族的地位已不稳固。五代时,范仲淹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均在吴越国为官,官职都不高。入宋后其父范墉追随吴越王钱俶归降大宋,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范仲淹知道自己的身世,后来回苏州认亲,但家族的人起初并不待见他,担心他回来分家产。

    而历史终将证明,这个不受范氏家族欢迎的人范仲淹同志,恰恰是这个家族重新兴起、恢复荣光,并绵延900年不衰的关键人物。范氏家族的复兴是从范仲淹个人命运的改变开始的。宋代科举制度打破了阶层限制,给予贫寒子弟向上流动的通道。范仲淹恰好赶上了这样的历史节点,有希望通过科举改变命运。他搬到寺庙中苦读,后来又到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这期间许多人从他身上,看到了颜回的影子。他生活清苦,却不改其乐。每天煮粥,待粥凝固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伴着腌菜,各吃两块,就算填饱肚子了。这段经历为后世留下了“划粥断齑”的成语。当地官员听说了他的事迹,特地派人给他送吃送喝,以示鼓励。范仲淹一概谢绝,说今天尝到了美味,以后对着白粥腌菜就吃不下了。

    即便如此贫寒,他却有着远大的理想。在做人生规划时,他早早就敲定了两条路子:第一志愿当良相,第二志愿做良医。因为只有良相和良医,可以救人。进入仕途后,尽管在庞大的官僚体系中,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官员,却从未熄灭心中以天下为己任的光辉理想。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让国家强盛。他执着地上疏、针砭时弊、力陈改革,迎接他的却是一次次的贬黜。但他从不怯懦,亦不后悔。《宋史》后来评价范仲淹,说他“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可见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改变了整个士人阶层的风气,是当之无愧的儒林领袖。

    但数次沉浮,范仲淹从副宰相变回地方官并未埋怨消沉,也未消极怠政。只要是他治理下的地方,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他的事迹有口皆碑。

    皇祐元年(1049),范仲淹调任杭州担任主官。次年江浙遭遇大灾,死人很多,“殍殣枕路”。作为知州范仲淹理应施粥济民,同时与民休息。但他却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是赛龙舟,鼓励民间办赛事,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二是大兴土木,一方面召集各寺院僧人,告诉住持说,现在灾荒年间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机大建寺庙,另一方面当地官府也翻修仓库、建设官署,每天雇佣上千人。大灾之年居然大张旗鼓赛龙舟,还大兴土木?监察机关于是弹劾范仲淹不体恤荒政,劳民伤财。范仲淹却不慌不忙,自己草拟了奏章进行应对。

    他说大灾之年,饥民遍地,仅靠政府救济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为灾民提供工作机会,让他们自己养活自己,这才是最好的救灾方法。举办赛事是为了让那些从事商业、饮食的人有活路,而搞工程建设,雇佣工匠民夫,也是为了让他们有工作机会。用现在的话说,范仲淹的经济举措就叫做创造就业机会,拉动内需。果然那一年,两浙路只有杭州平安无事,“民不流徙”。这都是范仲淹的惠政带来的结果。金末元初一代文宗元好问评价范仲淹:“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在朝廷则又孔子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盖不一二见。”无论什么身份职位,范仲淹都能做到极致。如此全才,千年一遇。

    范仲淹不仅是个全才,还是个圣人。史书说他“名节无疵”,是一个烛照古今的贤者。他的政敌,想诋毁他,都不知道从何下手。在个人生活方面,他做了高官以后,家里生活依然如贫贱时一般俭朴,他的家人根本“不识富贵之乐”。

    他的二儿子范纯仁,娶妻王氏。王氏是王质长女,王家世代富贵,到范家后一时难以适应清贫生活。一天,范仲淹看到这个儿媳从娘家拿来优质丝绸做帐幔,心里很不高兴,便指责儿子和儿媳说,这样好的绸缎,怎么能用来做帐幔呢?我们家一贯讲究清素节俭,你们如果把奢华的坏习惯带到家里,搞乱了我的家法家规,别怪我在庭院里烧掉这些绸缎!

    范仲淹将要退休时,他的门生建议他在洛阳修建住宅,以安度晚年。他听后语重心长地对弟子们说:“每晚就寝时,我都要合计自己一天的俸禄和一天所做的事。如果二者相当,就能够打着鼾声熟睡。如果不是这样,心里就不安,闭目也睡不着。第二天一定要做事补回来,使所作所为对得起朝廷的俸禄。”他接着说:“如今我之所以打算退休,就是因我年老体衰,精力有限,能为他人做事一天比一天少,对不起百姓,对不起俸禄。这时营造安乐窝,岂又能安乐?”

    皇祐四年(1052),范仲淹带着病躯,到颍州赴任,途中逝世,终年64岁。他死后“殓无新衣,友人醵资以奉葬。诸孤亡所处,官为假屋韩城以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