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一百0四章 西北烽烟起(一)

一百0四章 西北烽烟起(一)

    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也就是范仲淹再次被赶出朝廷二年后,西北地区的李元昊正式称帝,建国西夏。李元昊也是一个了不得的人,也是一个狠人,从其建国的准备过程就可以知道,此人必将成为大宋的一个劲敌。北宋第一战神曹玮在李元昊仅有十多岁时就说,二十年后大宋最大的危胁就是此子。宋仁宗景祐五年时,党项李元昊正式称帝从此与大宋分庭抗礼称雄一方。仁宗问起边境上的守备情形,辅臣都回答不出来。第二天,主管军事的枢密院四人都被罢了官,其中王鬷(zong)被贬到虢州。翰林学士苏公仪与王鬷一向交情很好,在王鬷出城时就去送别他。王鬷对苏公仪说:“我这次贬官之行,十年前就有人预言过,只是当时我没有在意,才落得今天被贬的下场。“苏公仪说:“那是江湖术士的胡说吧,什么人能在十多年前就算计到今天的事情,这个有点夸张了吧?“

    王鬷说:“不是江湖术士的话,而是曹玮将军在十年前和我说的话。我在担任三司盐铁副使的时候,有一次到河北判决囚犯。当时曹南院(曹玮)从陕西贬官到河北任定州主帅。我办完事以后前去看望他,曹玮对我说:“公事已经办完了,要回去了。但是我希望您明天再多留一天,我有话要和您说。”我既敬佩他的雄才,又听他说有话要讲,就留了下来。第二天,他准备了简单的饭菜用来招待我。吃完后,曹玮将军屏退左右的人对我说:“您生有一副权贵的相貌,日后不是能当枢密使就是能当边帅。有人说您会当宰相,我看不太可能。然而不到十年,你一定会在这里总揽军事。那时西方有外敌,您应为边境的守备作好预备,广征人才,不然事到临头就无法应付了。”我说:“边境上的事,只有您是最清楚,请问有何指教?”曹玮说:“我在陕西的时候,河西的首领李德明曾经派使者带着马匹来中国交易,因为生气使者所得的利润微薄,而要杀了使者。没有人可以劝阻李德明这样做。德明有一个儿子,当时年纪才十多岁,极力地劝谏他不要这样做。认为用马匹去资助邻国,已是失策,现在更要为钱杀守边人,那以后还有谁肯为我们效力?李德明听了此子的话后,才决定放过了使者。我听了他的话,心想这个孩子想善用自己的族人,一定有不凡的心志。听说他常往来于市集,我很想认识他,一再派人诱使他来都没有办法做到。然后我就找个擅长画像的人去画他的容貌,画好拿回来一看,就知道此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这个孩子一但成年一定会成为我们的劲敌。我算一算时间,正是您主持政务的时期,希望您好好注意。”我当时不以为然,根本没想到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能对我们大宋有什么大的危胁。现在才知道他所画的人就是李元昊,曹玮将军他所说的话真的是准确无比。

    上面讲到的这个神人就是北宋第一战神曹玮,字宝臣,后期更是被称为大宋第一战神我认为称为大宋第一战神有点夸张,但称其为北宋第一战神应当是名符其实,曹玮是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

    据说他是宋朝唯一得到善终的战神,征战40年百战百胜,甚至被敌人也视作神明。宋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经济最辉煌的朝代,宋朝的经济让后来的元明清,都只能望其项背。相比经济实力而言,宋朝的军队实力就相对羸弱,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出了一些有名的将领,比如说曹彬、潘美、岳飞、狄青、孟珙等等。但是一般武将太厉害了,都会为君主所猜忌,下场凄惨,古代名将,没几个可以善终的,宋朝的名将也不例外,狄青、岳飞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名将们创造了辉煌的战绩,人生结局却令人扼腕叹息。

    但是北宋有一个战神将军,却能善始善终,他也是宋朝唯一得到善终的名将。这个人就是曹彬的儿子,曹玮。曹玮受自己父亲曹彬的熏陶,自幼就饱读兵书,而且年仅七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进军营服役。父亲的调教帮助,以及自己的刻苦努力,使曹玮成为一个谋略出众、果敢无比的人。曹玮是宋朝第一大家族——真定曹氏家族的杰出代表。真定府在宋代隶属于河北西路,这里地处宋辽边境,北与辽国西京道东南接壤,西与河东路连接,东南与定、祁、赵诸州相邻,是中原王朝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重镇,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唐朝中后期以来,这里隶属于成德军节度使辖区,这就是桀骜不驯的“河北三镇”之一。真定府辖有九县:真定、槁城、栾城、元氏、井陉、获鹿、平山、行唐、灵寿。其中灵寿县地处滹沱河沿岸,唐末五代以来,这里出现了一个此后驰骋三百余年的将门世家——真定曹氏家族。

    真定曹氏家族鼻祖名曹业,唐末五代初应募从军,加入成德军服役,经过毕生努力,晋升为一名军中小将。曹业子曹芸继承父亲军职,继续效命成德军,至后汉乾祐中(948—950年)去世时,已是军中小有名气的中高级将领。

    曹芸子曹彬(933—999年)是曹氏家族发达的关键人物,从后汉、后周至宋初三朝,在军中奋斗五十年,宋初统一战争中,曹彬灭后蜀、南唐、湖南、南汉四国,攻伐北汉、征讨契丹,有“近代良将,称为第一”之美誉。曹彬官至检校太师、平卢军节度使、同平章事,拜枢密使、封鲁国公。死后赠中书令、济阳郡王,陪享宋太祖庙庭。

    曹彬有子八人,次子曹琏英年早逝,三子曹珝、五子曹玹、六子曹玘、七子曹珣名气较小,长子曹璨、四子曹玮、八子曹琮继承父风,成为曹氏家族第四代成员中的精英。曹璨(950—1019年)常年效命河北、河东、陕西诸路,参与至道五路伐夏、景德澶渊之盟、咸平灵州之战等,统领禁军十余年,官至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拜殿前都指挥使,封广平郡公。曹玮(973—1030年)更是军事奇才,镇守陕西近四十年,作战从无败绩,大中祥符年间,曾在三都谷之战中,歼灭吐蕃十万众,使蠢蠢欲动的吐蕃,此后三十余年再不敢犯边。官至上柱国、彰武军节度使,签书枢密院事,封武威郡公,死后赠侍中,陪享宋仁宗庙庭。曹琮(约980—1044年)长期效命于宋夏沿边州郡,官至定国军节度观察留后,拜马军副都指挥使,死后赠侍中,追封安化軍節度使。

    此外,曹珝娶秦王赵廷美女兴平郡主,以驸马都尉身份官封昭宣使、恩州团练使,曹玘女儿嫁于宋仁宗赵祯为皇后即为著名的曹皇后,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为后46年,主政16年,曹氏家族恩荫为官、升官、加俸者达180余人,成为家族发展的主心骨和重要依靠。祖曹彬因此加封冀王,父曹玘加封吴王。

    曹氏家族第五代成员出仕者有20余人,虽然大多数是恩荫入仕的低级武官,并无实职差遣,但也有精英成员,如曹仪、曹佾、曹傅、曹億、曹偕、曹佺、曹偃、曹偀等人。

    曹仪(982—1036年)是曹璨子,真宗乾兴、仁宗天圣、明道间,四次奉命出使契丹,又曾为泾原、环庆路副都部署,镇守宋夏沿边州郡,官至步軍都虞侯、耀州觀察使,死后贈永清軍節度使。

    曹佾(1018—1089年)是曹玘次子,曹皇后兄,官至殿前都虞侯、護國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守司徒兼中書令,封濟陽郡王,死后贈太師,追封沂王。曹偀(曹玮子)甚至在瓦亭寨为国捐躯。

    曹氏家族第六代成员数量众多,重要的仕宦者有40余人,其中大多数已不具备效命疆场的家风,但仍有精英奋战在一线,如曹诵、曹評、曹诱、曹诗等。

    曹氏家族第七代成员中,重要的有曹曚、曹晟等。

    其中曹曚的世系不清楚,只知其为曹彬玄孙,曹氏家族第七代成员中最有声名者,哲宗元符间曾奉命出使契丹,徽宗宣和间为殿前都虞候、忠州團練使,權主管侍衛馬軍司公事,靖康间金人南侵,为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奉命出使金营谈判,成为靖康间负责对金作战和谈判的主要人物,官至应道军承宣使。曹晟是曹玘曾孙,曹佾孙、曹诚子,娶宋徽宗女荣德帝姬为妻,为驸马都尉,靖康间曾奉命出使契丹,结果被金军扣留,北迁途中死于燕京。

    曹氏家族第八代成员中,显贵者并不多见,曹氏家族在靖康之变中,部分成员留在北方,部分南迁江南地区。

    其中南迁的曹氏家族,在南宋初年以曹泳最出名,此人世系不甚明了,应该是曹氏家族中早就没落的分支成员。此人在宋高宗朝依附于秦桧,曾任两浙转运副使,知越州、临安府等,官至权户部侍郎,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被罢职,被编管于新州、崖州等地。

    曹氏家族自高宗朝以后陷入沉寂,至南宋末年,曹氏家族的后裔,冀王曹彬的十二世孙,再次涌现于史册,他们居住在同庆府栗亭县(今甘肃徽县),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抗蒙名将曹友闻、曹友万、曹友谅三兄弟。曹友闻是宝庆二年(1226)进士,屡次击败蒙古大军,官至沔州知府、眉州防御使,进武德大夫、左骁骑大将军。后在大安之战中遭到蒙古大军围攻,三兄弟为国殉职。真定曹氏家族是宋朝第一大家族,出了一位皇后,五位驸马都尉,四位亲王,两位公爵,十二位节度使,四人供职枢密院,七人担任禁军管军职,至于防御使、观察使、团练使之类的高级武官,更是数不胜数,真可谓蔚然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