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一百三十章 大宋悲歌-狄青(一)

一百三十章 大宋悲歌-狄青(一)

    大宋朝是文人的天堂,大宋朝也可以说是武将的地狱。不管是大宋初期的石守信等人还是仁宗时期最为传奇的武将-狄青都得夹着尾巴做人。一不小心,武将们就会像岳飞那样被莫须有的罪名落一个不得好死的下场。重文抑武的国策在大宋立国之初,面对那帮有奶便是娘,动不动就自立为王的武将们确实没错,也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制度。因为立国之初的大宋根基未稳,一但武将们发动兵变,被夺了帝位,政权都没有了,还要武将有什么用?但是大宋经过八九十年的发展,到了仁宗时期还是怕武将夺权,还是把武将压的死死的,就有点不合时宜了。此时,大宋国内赵氏一族的政权已得到认可,根本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来夺取政权。就是呼风唤雨,大权独揽的刘太后想效仿武后称帝,一试大臣的态度知道了大臣们只会拥挤赵姓为帝的态度后也只能作罢,放弃了称帝的想法。与此同时,仁宗时期面临的外患已经非常严重,西夏,辽国对大宋虎视眈眈,危机四伏。此时再压制武将,再不提高他们的地位,只能是自行断送自己的国运,最终落下一个任人宰割的地步。一代名将狄青的悲惨结局也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大宋政权最终的悲惨结局。著名作家鲁迅先生曾说过,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爱戴的民族,最终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不知道善待为国征战,保家卫国将士的政权,必将是一个以悲剧终结的政权。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县人(一说今汾阳,二说今文水县)人。北宋时期名将。狄青十几岁时,因与乡人发生冲突而被官府捕快投入监牢,并在脸上刺字,注销户籍,发配京师充军。狄青精通骑马射击,早期是隶属于御马直的一名骑兵,后被选做散直。宝元初年(1038年),李元昊发动叛乱,朝廷下诏任命狄青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挥使前往边疆作战。当时前线的偏将屡次被西夏打败,士兵大多畏惧胆怯,狄青行军打仗时经常亲自做先锋。作战四年,前后大小打了二十五场战斗,身中乱箭多达八次。攻陷金汤城,夺取宥州,屠杀了砽咩、岁香、毛奴、尚罗、庆七、家口等部族,焚烧西夏储备的粮食数万石,收缴帐篷二千三百只,俘虏五千七百人。又建桥子谷城,筑建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城堡,这些城堡都建在敌方要害之地。安远一战,他受伤很重,但听说西夏军队到了,就又挺身飞速赶往,士兵们因此也争先恐后,奋力拼搏。他临敌作战时,披头散发、带铜面具,出入敌军中,西夏军均望风披靡,无人敢挡。康定元年(1040年),尹洙出任泾原、秦凤两路经略安抚司判官。狄青以指使身份求见,尹洙与他谈论军事,很欣赏他,便将他推荐给经略使韩琦、范仲淹,并说:“这是良将之材。“所以二人一见狄青,便认为是个奇才,对他厚礼相待。范仲淹教他读《左氏春秋》,对他说:“将帅不知古今历史,就只有匹夫之勇。“狄青从此改变志趣,读起书来,终于精通秦汉以来将帅的兵法,因此更加善战。十一月,受尹洙举荐,出任泾州督监。积功升任西上阁门副使。

    庆历二年(1042年)十月,狄青晋升为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宋仁宗因狄青多次建立战功,想要召见他并向他询问军国大计,刚好遇上西夏侵犯渭州,便命令他画出军事地图送上来。庆历四年(1044年),狄青被加升为捧日军、天武军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西夏李元昊称臣降服后,狄青调任真定路副都总管,历任侍卫步军殿前都虞候、眉州防御使,又升任步军副都指挥使、保大、安远二军节度观察留后,接着又升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狄青在军队中奋斗,十多年后才显贵起来,当时脸上还留有刺字。宋仁宗曾劝狄青敷药除掉刺字,狄青指着自己的脸说:“陛下根据功劳提拔臣,而没过问臣的出身门户;臣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这些疤痕,臣希望保留它好鼓励军队,不敢奉行您的命令。“后来狄青又以彰化军节度使的身份出任延州知府。皇佑四年(1052年)六月,狄青升任枢密副使。皇佑四年(1052年),广源州蛮侬智高反叛,攻陷邕州,又攻破了沿江的九个州,包围广州城,岭外一带骚动不安。杨畋等安抚使负责处理平定蛮人叛乱,但宋军长久没有成绩。又命孙沔、余靖为安抚使,率官军讨伐叛贼,但宋仁宗仍放心不下。这时狄青上表请战,第二天入见宋仁宗时,他说:“臣当兵出身,除了战场杀敌,没有什么可以报效国家。希望能带领数百个外族部落的骑兵,再加上一些禁军,去将叛贼的头砍下送回京城。“宋仁宗佩服他的豪言壮语,于是任命他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负责处理广南叛乱之事,并在垂拱殿设酒为他送行。当时侬智高回师重新占据邕州,狄青联合孙沔、余靖的部队进驻宾州。

    在此之前,蒋偕、张忠都因轻敌而战败阵亡,官军声威大衰。狄青命令各将不得妄自与叛军接战,而听从他的统一指挥。广西钤辖陈曙趁狄青还未到,便擅自率步兵八千攻打叛军,溃败于昆仑关,殿直袁用等人都逃跑了。狄青说:“号令不一,是部队失败的原因。“于是在早晨集合各将领到堂上,逮捕了钤辖陈曙,并召来殿直袁用等三十人,依战败逃跑罪,推出军门斩首。孙沔、余靖相视惊愕,而众将领则吓得两腿颤栗。

    随后军队停止前进,休整十天。敌人的侦察兵回报侬智高,以为宋军不会很快进击。但狄青第二天便集合军队人马,一昼夜就过了昆仑关,从归仁铺出来布阵。叛军失去了险要阵地后,都出来迎战。宋军前锋孙节与叛贼在山下搏斗而死,叛军士气极高,孙沔等人吓得脸色都变了。狄青手举白旗指挥骑兵,从左右两翼冲出,出于叛军意料之外。大败叛军,追击了五十里,斩数千首级,侬智高同党黄师宓、侬建中、侬智中以及伪官僚吏属被杀死者有五十七人,生擒叛贼五百多人,侬智高在夜间纵火烧城后逃走。黎明时,狄青领着部队开进了邕州城,缴获金银玉帛数以万计,杂畜数千,又招集曾被叛军俘虏胁迫的老壮年人七千二百人,慰抚之后释放、遣散。将黄师宓等人的头挂在邕州城下示众,又敛集叛军尸体在城北角建筑京观。当时叛军尸体中有个穿金色龙袍的,部下众人说是侬智高已死,要向朝廷报告。狄青说:“怎知这不是一个骗局呢?我宁可说侬智高失踪,也不敢欺骗朝廷来贪求战功。“

    狄青由此复任枢密副使,并升为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等回到京师后,宋仁宗嘉奖他的功绩,任命他为枢密使,并赏赐给他一套在京师敦教坊的宅第,还优先给他的儿子们加官进级。

    侬智高叛乱刚起时,交趾(李朝)请求出兵帮助朝廷讨伐侬智高,余靖说他们可信,便在邕州、钦州准备了万人的粮草等待他们。宋仁宗还下诏用三万缗钱赏赐给交趾国做军费,并许诺平定叛乱后再有厚赏。狄青到前线后,传令余靖不要派使者到交趾借兵,并立即上奏说:“李德政声称将率步兵五万、骑兵一千赶来支援,不是真的。而且借蛮夷来消灭内寇,对我无利。凭一个侬智高就能横行、蹂躏两广,使朝廷无力讨伐,如果再向蛮夷借兵,那蛮夷贪得无厌,不仁不义,进而发动战乱,又怎么抵御他们呢?请取消要交趾出兵援助。”狄青的意见被采纳。叛军被平定后,人们都非常佩服他的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