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一百八十六章 强硬的哲宗(四)

一百八十六章 强硬的哲宗(四)

    洪德城之战,使西夏知道了大宋还是不好惹的。但是此后的平夏城之战更让西夏吃足了苦头。第一次平夏城之战,从元祐八年(1093年)到绍圣二年(1095年),宋廷重新调动陕西前沿的人事任命。新党强硬派吕惠卿当上鄜延路经略使,而孙路继承反对用兵的王安礼任河东路经略使一职。武将王文郁取替范纯粹成为熙河路经略使,而章楶则出任泾原路经略使。开封方面,朝廷罢免韩忠彦及其余旧党支持者,战时政府和战区指挥体系重新建立。

    绍圣三年(1096年),吕惠卿在上任的五十日内,组织了十四次小规模的出击行动,激起党项人全力反扑。同年末的延安一役,双方动员大量军队。西夏集结五十万大军,意图击溃鄜延路所有军事力量。吕惠卿得到来自开封的增援,将部队改组为二十二个军。他保留一半部队在延州城内。当时延州改称延安府,其余部队则驻扎在延安府附近。党项人沿乌延口翻越横山,分成三个纵队,东路威胁青涧城,中路包围塞门寨、龙安寨和金明寨。西路方面,党项人组织迅速而大纵深的突击行动,一日之间,由边境顺宁寨通过安远寨,杀进距延安府五十里以外的地方。侦察到宋军的密集调动,西夏军筑起十一座堡寨对付十一路宋军。在延安府中,经略使吕惠卿亲自指挥一切调动事宜,协调各路军马。无法在短短数天的包围战中攻下延安府,考虑到会有被吕惠卿切断归路的潜在危险,又不能再往南面掠夺宋土,西夏军遂转移到金明寨,经过两天的包围,终于攻陷金明寨,消灭二千八百名宋军,只有五人幸存。西夏军随后撤退,吕惠卿派部队追截,但给龙安城附近的党项骑兵击退。是场战役以西夏的战术胜利而结束。然而,西夏动员五十万人,只杀死少于三千名宋军,战果无疑微不足道。

    与此同时,熙河路经略司着手构筑女遮谷的防御工事,保护贯通通远军到兰州的唯一路线。早于绍圣二年(1095年),赵煦便下令在这个以前西夏驻军的地点建筑堡寨。正当西夏集中兵力攻击鄜延路时,熙河路经略司便趁机在这座山谷筑起堡寨,伸展至熙河边界的右翼。同时,一支泾原部队突袭没烟峡的西夏堡寨,夺取通往天都山的要途。

    西夏军入侵鄜延路无功而退后,泾原路经略使章楶加快展开葫芦河攻略,兵临天都山。葫芦河是黄河支流,其河谷是传统丝路,由唐朝内陆城市通往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石门口位于宋朝边界四十里外,是天都山的大门,西夏称之为“唱歌作乐地”。在天都山的南牟会,有一座西夏宫殿,附近是西夏军点集之处,还有一片盐湖。

    从绍圣四年(1097年)到元符元年(1098年),双方为了控制这块土地而艰苦角力。绍圣四年(1097年)初,泾原路经略使章楶准备好筑城材料,要求其余各路佯攻,分散西夏军注意力。吕惠卿于是命令一名将官发兵劫掠横山上的洪州。孙路则派遣部队短暂占领盐州。同时,熙河路经略使钟傅拓展兰州外围,在黄河北岸建筑金城关,威胁西夏的右厢兵。尽管宋军多番努力,西夏结果仍然动员了十二个监军司中的其中六个,分别为甘州、右厢、卓罗、韦州、中寨和天都山,全归名将妹勒都逋统率,对付宋军泾原路的作战单位。两军在近石门口的地方交战。战前章楶获得熙河、环庆和秦凤三路的支援。熙河将姚雄击溃一个西夏部队,斩首三千,俘虏三万余。

    但是折可适在没烟峡追击西夏军队途中损失二千名熙河士兵。有别于永乐城之惨败,宋军在建筑石门城和好水河的二十二天工程中,能进一步控制附近有利地带。竣工后,这两座城名为平夏城和灵平寨,隐含消灭西夏王朝之意。第一次平夏城之战,宋夏双方各有胜负,都没有获得很大的战果。总得来说,在大宋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双方各有胜负实际上西夏也显败势。

    第二次平夏城之战,平夏城的竣工标志着一连串宋军攻击的开始。由于西夏军的败退,陕西五路收复自元丰八年(1085年)后失去的堡寨,并在西夏境内构筑一系列防御工事。

    河东路于绍圣三年(1096年)初取回葭芦寨,于元符元年(1098年)在该寨西北二十里筑起神泉寨。三交堡落成后,与上述两寨在那里形成一道三角防线。鄜延路也巩固无定河和大理河的防卫,占领横山东部的战略地带。

    绍圣四年(1097年)初,吕惠卿加强乌延口的防卫,此乃沈括、种谔于元丰五年(1082年)进筑横山时选定的原址,也是两年前党项人入侵延安府的要途。当西夏主力在石门口与泾原部队交战时,吕惠卿把握战略时机,赶快筑成浮图寨。浮图寨和其余两座于大理河的堡寨竣工后,宋军便控制了无定河和大理河的分水岭。是年秋,吕惠卿在乌延口以外筑起另一座堡寨,以威胁西夏人的农耕地。翌年,吕惠卿发动大规模进攻,命令王愍越境攻击。基于西夏人的抵抗大为削弱,宋军士气高昂。吕惠卿分别委派第六将筑米脂寨,第二、四将筑开光寨。另外,第三、五和七将则掩护进筑那娘。他保证给予厢军、保甲以及民夫额外的薪金、津贴和奖赏,令每项工程得以于五六日间火速完成。结果,鄜延路总共完成九座堡寨,修直连接麟府路的边界。某些工程如乌延口、开光岭和浮图寨,曾经是以前种谔规划进筑之处。换句话说,种谔在罗兀战役的任务,现由吕惠卿真正完成了。

    环庆路则取得白马川往灵州的据点,筑起兴平城,作为攻击西夏韦州监军司的踏脚石。同时,孙路下令在山峦高地筑起横山城。工事完成后,党项部落渐次投降。于是,孙路只需动员厢军和保甲便可,不用徵集民兵或雇募苦工。泾原路在平夏城近郊筑起四座城,全面控制石门城和葫芦河西岸。接着,章楶在那里驻扎第十一将,保护这个关出部。他又推荐其手下、能干的将领郭成担任那里的指挥官。其后章楶下令部队推进六十里,在没烟峡的进出口筑起两座堡寨,堵塞西夏从天都山入侵的路线。据曾布说,没烟峡以外的旷野有多条小路,党项骑兵就是沿此进行突袭。为了解决安全问题,章楶编成第十二将,提拔爱将折可适为将官。为避免在不利的条件下与宋军决战,西夏人陆续将军队及部落迁移往内陆。

    在熙河路前线,钟傅保持积极的姿态,加强兰州及其近郊的防线,从西南逐渐逼近天都山。

    绍圣四年(1097年)夏,钟傅在青石峡筑城。这一条要道掩护着熙河路的补给线,并迳抵西夏剡子山监军司。元符元年(1098年)初,钟傅进一步完成会宁关的工事,宋境亦得以向东扩展,穿越天都山,连接平夏城。和永乐城之战一样,西夏军把反击矛头对准最要害的平夏城。

    元符元年(1098年)夏,枢密院收到环庆路关于党项人大举动员的报吿。在彻夜的讨论中,曾布要求章惇下令前线戒备。这份报吿证实了之前一名降宋西夏官员的口供,声言西夏不会集中“实衮都宗托卜德”,意谓包围及攻击城寨。相反,这名降官透露西夏会渗透和剽掠近郊地区。

    枢密院不予轻信,发出了《划一指挥》共七项,强调弹性防御和各路之间的协调。这份文件还包括训练、纪律、计划、后勤和工事等九项“检举指挥”。随着军事冲突的危险状况渐次升级,宋人加快防守准备。西夏表面上拜托回鶄使节团转达和平意愿,但宋廷考虑到并不清楚党项人的真正打算,对外交斡旋所起的作用没有寄予厚望。初冬,枢密院收到泾原路另一份报吿,据一名逃俘所说,一支庞大惊人的西夏军队,为数多达一百五十万,在天都山以北安营,距离没烟峡宋军堡寨仅五十里。其后有报吿指这支军队沿泾原路边界推进超过十天,动向未明。正当枢密院衡量党项突然转换攻击目标的可能性,西夏军向平夏城展开空前猛烈的攻势。

    西夏进行第二次平夏城之役,是一场组织完善的战役。一如以往,他们在战争中表现出灵活性和高度智慧。梁太后及皇帝李乾顺亲自指挥是次战役,声称动员超过百万大军,实际上只是稍多于三十万,向没烟峡推进。纵使动员如此庞大的军事力量,党项人直到最后关头仍小心地隐瞒作战目标。战前,梁太后及众将一起标绘平夏城的位置,认为“平夏视诸垒最大,郭成最知兵”,若果西夏攻占平夏城,则其余堡寨的抵抗会相继瓦解。

    为达成如斯重任,六路统军嵬名阿埋负责包围平夏城,西寿监军司妹勒都逋则率领拦截部队对付宋朝援军。据蕃将李阿雅布说,这两名西夏监军非常勇悍、能干和精明。在他们的指挥下,西夏军队同时包围六座新近建成的宋军堡寨,四座在平夏城附近,其余两座在没烟峡,日夜努力不懈地攻击平夏城。在十三天的包围中,西夏运用了不同战术,包括挖地道、冲绷和楼车。然而,宋朝的弹性防御战略足以抵销党项的攻击。陕西前沿守军的左右翼即时回应。河东路深入西夏反击,熙河路副经略使王愍则攻击卓罗监军司和右厢监军司,共杀死一千三百名士兵,俘获二万四千头牛。他亦焚烧方圆七百里以内的农舍和仓库。在获悉平夏城之围以前,枢密院已命令环庆路派兵一万,内含三千骑,开往泾原路,作为战略预备队,由种谔之子、将官种朴率领。同时,秦凤路也派遣了数量与之相当的军队。确定党项的目标是平夏城后,开封催促环庆和秦凤两路给予更多支援。一支由副都部署王恩统领的诸路联军在泾原路登场,向平夏城进发。由于双方都全面动员,一场决定性战役已无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