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二百二十八章 李纲与东京保卫战(二)

二百二十八章 李纲与东京保卫战(二)

    宋钦宗的种种行为表明自己确实也是一个混蛋皇帝,所以世人已经开始讨厌赵桓,同时也将李纲视为民族英雄。然而接下来赵桓的操作,彻底让世人恨透了他。其实赵桓虽然将蔡京等奸臣罢官,但朝中仍有不少求和派,尤其是丞相白时中,甚至主张弃城逃亡。结果遭到李纲的严词反对。李纲痛斥白时中,这天下之大,又有哪一座城池的坚固程度比得上开封?况且百姓、宗庙以及官员都在京城之中,又怎么能将他们丢下不管?一顿痛斥之后,白时中被驳得哑口无言。赵桓只是害怕并非无才,听了李纲的言论之后才坚定信心,留下来和大宋朝共存亡。

    可此举得罪了白时中等求和派,因此当保卫战胜利之后,他们便开始展开报复,而李纲不懂官场之道,如同待宰羔羊一般,任由白时中等人陷害。皇帝赵桓顶不住小人挑唆,最终将李纲调出京城,去河北担任宣抚使。其实宣抚使得官职也不错,比唐朝时期要厉害得多,除了拥有巡视地方官员的本职工作,还有节制(统帅之意)军队之权,也算是一位军事统帅。然而即便如此,白时中等人也没打算放过他,派人架空了李纲,还时刻监视。不堪受辱的李纲愤然辞职。结果白时中等人抓住机会给其扣上了“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不过此时的赵桓还有袒护之心,因此没有同意李纲的辞职,只是将其贬职到长沙做官,等候皇帝做出最终的决定,看看如何处置更为妥当。就在李纲等待处置的时候,就发生了前面所讲的情况金军再度南侵。其实当金军再度进攻的时候,赵桓已经非常后悔,连忙派人去请李纲回来。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李纲是拯救北宋的唯一希望。然而没有了李纲的守卫,北宋的守军如同一盘散沙,短短1个多月就被金军打到投降为止。无奈之下,赵桓开城投降。李纲虽然悲痛,但他没有停止战斗,马上投奔已经南渡的皇室赵构。可惜的是李纲性格的耿直再次得罪了不少人,即便是赵构想要提拔他也是有心无力,最终使得这位人才哀恸病逝。

    其实回望两宋的历史,并不缺能人,李纲也罢,岳飞也好,都是朝廷的支柱。然而为何他们最后都得不到好的下场,这是值得世人深思的一件事情。有人说罪魁祸首是赵匡胤制定的重文轻武的定国政策。这确实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却不是主要原因,太祖时期制定的这一政策可以说完全是正确的。事实上放眼两宋后期的皇帝几乎都有一个毛病,最喜欢“花钱买平安”,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皇帝太懦弱太没有民族骨气,没有奋力一博的决心。

    其实历史上重文轻武的朝代并不少,就拿汉朝来说,建国之初实施的黄老之术,其实也差不多。可当汉武帝登基之后,他一改面貌,重用卫青等武将,愣是把匈奴打到没脾气。可回过头来看宋朝,除了赵匡胤之外,还有哪位皇帝在抵抗外族方面被世人称颂?“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在国家面临强敌的时候,最需要的是铁血皇帝,而非一味忍让,花钱买和平的懦弱皇帝。皇帝无能纵然有李纲岳飞这样的英雄也避免不了被灭国被追的无路可跑的悲惨命运。真的是可惜,可悲,可叹也!

    宋朝皇室南渡以后,康王赵构(宋高宗)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建立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五日,宋高宗一度起用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御史中丞颜岐说:“李纲为金人所恶,不宜为相。“右谏议大夫范宗尹说:“李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

    李纲正在赴开封途中,接到任命便赶到南京,竭尽思虑为高宗筹划重整朝纲组织抗金,并同高宗周围的汪伯彦、黄潜善等投降派展开尖锐斗争。

    他反对投降,主张“一切罢和议“,严惩张邦昌及其他为金兵效劳的宋朝官员,以励上节。为加强抗金斗争的力量,他推荐坚决抗战的老臣宗泽出任东京留守,去开封整修防御设施;又力主设置河北招抚司和河东经制司,支持两河军民的抗金斗争,并推荐张所和傅亮分别任河北招抚使、河东经制副使。他还针对北宋以来军政腐败,赏罚不明等情况,颁布了新军制二十一条,着手整顿军政,并建议在沿江、沿淮、沿河建置帅府,实行纵深防御。

    李纲整顿军政的设施,有助于宋朝廷支撑局面,尚能为宋高宗所接受。然而他主张坚决抗金及反对投降活动,却为宋高宗及汪伯彦、黄潜善所不容。因此他们又设法驱逐李纲设置重重阻碍。首先,强大的投降派调李纲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左相),另委黄潜善接任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牵制李纲。接着,投降派又促使赵构罢免张所、傅亮,撤销河北招抚司及河东经制司,蓄意破坏李纲的抗金部署,迫使李纲辞职。李纲主政仅七十五天,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十八日便遭罢相,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

    李纲的一生和其他的忠臣一样,起起伏伏历经艰辛。但他为后人所铭记的高光时刻,显然就是他一力主张下才发生的东京保卫战。

    宣和七年(1125年),金朝统治者借口宋朝破坏双方订立的海上盟约,南下侵掠宋朝。这年十月,金军分兵两路,西路军以完颜宗翰(完颜粘罕)为主将,由大同进攻太原,东路军以完颜宗望(完颜斡离不)为主帅,由平州攻燕山。两路金军计划在宋朝首都开封会合。宋徽宗慌忙把帝位传给儿子赵桓(钦宗),自己向南逃去。金西路军在太原遇到军民的坚强抵抗,无法前进。东路军南下包围了开封。

    当时大宋在朝官员,面对金国的南侵茫然无策。这时,李纲已由沙县调回汴京,复任太常少卿。同年十月金太宗毁弃盟约,大举进攻宋朝,分兵两路,西路以完颜宗翰(粘罕)为帅,包围了太原,东路以完颜宗望(斡离不)为帅,在宋降将郭药师引导下长驱直入,前锋直指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府。金军南侵的边报猝至,朝廷震惊。宋徽宗一面召天下勤王之师,一面准备南逃。同年十二月,在李纲、吴敏等大臣的坚持下,徽宗将皇位传给太子赵桓是为钦宗。

    钦宗即位李纲位至尚书。他率领开封全城军民完成防御部署,后击退金兵。宋廷在和战问题上意见不一。宋钦宗和宰相李邦彦、张邦昌等主张屈辱求和,答应赔款割地。李纲等认为应采取进取之策,皇帝应“亲政”。钦宗先后任命李纲为兵部侍郎、尚书右丞、东京留守、亲征行营使等,全面负责首都开封的防务。李纲积极组织军民备战,修楼橹,挂毡幕,安炮座,设弩床,运砖石,施燎炬,垂檑木,备火油,准备了足够的防守器械。同时在城的四方的每方配备正规军1.2万余人,还有辅助部队,保甲民兵协助。组织马步军4万人,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每天进行操练。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八日,金军到达开封城下。由于当时各地勤王之师纷纷赶来救援首都,李纲亲自督战,几次打败攻城的金军。河北、山东义军也奋起抗金,形势对孤军深入的金军十分不利,死伤又多,金军被迫撤退。军民共同胜利地保卫了开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