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二百四十五章 女中豪杰(一)

二百四十五章 女中豪杰(一)

    我们讲惧金已经惧怕到骨子里的最高统治者赵构为了活命也需要在海上漂泊数月,战火中的普通老百姓生活之难就更加不用说了。大批的中原百姓及大宋政权的追随者也不得不过上了流离失所的生活。其中就有大宋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李清照作为宋词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章丘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一说宰相王珪长女)很有文学修养。姐夫蔡京,妹夫秦桧,还有个远亲叫王安石。家族全覆盖朝廷重要职位,关系网强大。若要说起一个人的家世,那自然是要从父母说起。李清照的父亲李恪非是出师名门,他的老师正是大名鼎鼎的苏轼,在当时的影响力无论是文学界还是政界都是说一不二的,所以父亲自然也精通各种诗词歌赋。父亲娶的二位妻子家境也十分优渥,无论是生母还是养母都是大家闺秀名门贵女,更难得的是一家人不因为李清照是女孩子就低看她,而是让她去私塾读书也随意的让她翻阅家中的藏书。古时候的人最重家族理念,互相哪怕是远亲,也都是血浓于水的关系。李清照的母亲是宰相的长女,这位宰相便是当时最得圣恩的官员了,所谓宰相之位不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么?而李清照的表姐妹,分别嫁给了蔡京和秦桧,这两位都是北宋时期有名的大奸臣,当时都是权势滔天的存在。如果再继续深挖下去,那么蔡京的弟弟蔡卞,其实也和李清照是平辈,妻子便是北宋大宰相王安石的嫡长女。如果这样看的话,李清照应该也算是王安石的晚辈。虽然七拐八拐的血缘离得很远,但是富贵深山有远亲更何况是住在小小的汴京城里,虽然大家未必感情十分亲厚和睦,但是如果遇到了和家族名声利益相关的东西,大家当然还是拧成一股绳的一致对外。这就是李清照当时出生长大的望族李家了,若是放到了今天妥妥的官二代加富二代了吧。

    秉承家学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宋代著名的大词人李清照,在当代人的眼中,不仅才华异常出众,还是一个“牙尖嘴利”的“毒舌”女子。李清照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文章内容激进,将唐宋八大家的一半,外加柳永、晏殊这样的名家都骂了进去,好一顿贬损。基于这样的情况,因此有人就调侃李清照,说她的刻薄尖酸完全可以与《红楼梦》中的林妹妹作比。不过李清照南渡以后词风大变,曾经写下不少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诗歌,其词作明显带着为国事忧心的基调,显得颇有一些男子气概。

    但是就是像这样一位爱憎非常分明的奇女子,偏偏嫁了一位性格懦弱的丈夫赵明诚,所以后者难免有些夫纲不振了。那么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二人,日常是怎么相处的呢?会不会因为女方的性格太强,出现阴盛阳衰,性别倒置?

    李清照新婚之后,曾给丈夫赵明诚写过一首《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从这首词来看,少女时代的李清照也和寻常女子一样,会向丈夫撒娇卖萌。但是由于赵明诚性格太过老实,李清照有时甚至会大胆地挑逗他。李清照曾写过一首《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把二人婚后相处的情形刻画得十分生动,颇具生活情趣。

    《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宋·李清照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这首词写得之大胆,已经完全超出了今人对宋人的理解。词的第一句,是在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那是在傍晚的一场风雨之后。有一些人因为整首词作的风格,会自动把这里的“风雨”理解为“云雨”。而后者在中国古代文化里面,是一个涉及男女欢爱的特殊意象。战国时期的宋玉,曾经写过一首《神女赋》,赋中描述楚襄王在巫山与神女相会的经过。后来“云雨”一词,几乎就是专指男女之欢。事实上这里的“风雨”并没有“云雨”的意思。词的开头只是单纯在交代场景,这是在一个夏天的傍晚,阵雨过后,暑气散去,温度有所下降。天气凉爽的时候,本来是正适合酣睡的,可是李清照却不着急。她先是取出乐器弹奏了一会儿,然后居然对着菱花镜开始化妆。她是为了出门参加聚会吗?显然不是。

    接下来,她故意穿上了薄如蝉翼的红绡衣,然后在赵明诚的面前,展露自己凝香酥雪般的肌肤。然后笑着对赵明诚说:晚上纱帐里面的枕头席子好凉。李清照在开头时曾写道,阵雨“洗尽炎光”。可见得她对环境温度的下降,是非常满意的。但是写到后来,她为什么又嫌弃枕头和席子冰凉呢?这自然是因为,李清照想邀请赵明诚替自己暖床。如此一来,她前面又是弄笙簧,又是对镜梳妆,还故意穿着暴露的红绡衣在赵明诚面前晃来晃去就很容易理解了。所以说这首《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其实是一首描写夫妻间生活情趣的诗歌。只不过诗中的李清照对赵明诚的热情大胆、主动挑逗,让现代人也有些脸红而已。

    原来我们都说,宋代是一个礼教吃人的时代。古代的大家闺秀,未见得能做出这种事来。就算是得出来也是私底下,怎么好意思把这种闺房秘事写进词里到处传播呢?其实这是因为大家不了解宋代的情况,中国古代礼教最严,是从南宋朱熹以后才开始的,到了明清时期最盛,而北宋时期却很宽松。经过了唐代的开放,五代十国的混乱以后,宋朝立国,直到李清照生活的时代,朱熹同学还没有出生。而且在李清照所处的时代前后,宋代诗词特别流行写“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