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二百八十九章 太祖遗风—孝宗

二百八十九章 太祖遗风—孝宗

    南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朝代,有人认为当时经济发达、贸易繁荣,市井生活丰富多彩,令人神往。不过也有人表示南宋对内官僚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对外屡战屡败、偏安一隅,完全称得上是积贫积弱。总之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人们都能找到许多南宋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产生许多的分歧。

    尽管人们对南宋这个王朝议论纷纷,但提到南宋的皇帝时,恐怕会瞬间变成同一阵营,那就是认为南宋皇帝绝大多数都是扶不上墙的烂泥、没法雕饰的朽木。诚然南宋王朝享国一百五十三年,传五世九帝,但只有一位皇帝想过改变偏安一隅的现状试图扭转乾坤,他也因此被称赞是“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他便是宋孝宗赵昚。

    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宋高宗赵构养子。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靖康二年(1127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赵伯琮(后改名赵昚)出生于秀州(今浙江嘉兴)青杉闸的官舍。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绍兴二年(1132年),六岁的赵伯琮幸运地被失去生育能力的宋高宗赵构选中,养育于宫中。

    回想当年北宋发生靖康之耻之后,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人俘虏,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逃出生天,在一帮宋朝遗臣的拥立下,建立南宋是为宋高宗。宋高宗曾有一个亲生儿子名曰赵尃,不幸的是在3岁时就去世了。在接下来发生的“苗刘兵变”中,宋高宗惊吓过度疑似丧失生育能力(一说赵构在杨州时因金兵的攻击受到惊吓),但是不管什么原因最终导致宋高宗膝下无子也是确实无疑的事实。为了宋朝江山社稷的传承,宋高宗听从大臣们的建议,决定从太祖一脉中收养一名养子。

    宋高宗本是太宗一脉,他为何一定要从太祖一脉中挑选养子呢?有人认为,“靖康之耻”后,太宗的后裔大多被金人掳走了,只能选太祖一脉。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金人掳走的只是皇室嫡支,太宗一脉的旁支还是有很多。宋高宗之所以要选太祖一脉,根本原因还是他信命,《宋史》云: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

    宋高宗认为:太宗一脉遭受国耻,皆因当时夺走了太祖一脉的江山,因果循环,所以他才从太祖一脉中遴选继承人。

    因为宋高宗是宋太宗的六世孙,所以他要从宋太祖的七世孙中挑选养子。经过南宋官员仔细寻访,当时南宋境内宋太祖的七世孙共有1645人,而10岁以下的男孩只有10人。最终在10人中选了两个小男孩送给宋高宗来“面试”。根据《挥麈录》的记载,当官员把两个小男孩送到宋高宗面前时,宋高宗见两人一胖一瘦,胖孩憨态可爱,而瘦孩却略显拘谨,赵构一眼看中胖孩,打算赏赐瘦孩三百两银子送他回家。可正在这时,一只猫出现在二人面前,胖孩临时起意一脚将猫踢开,而瘦孩却镇定自若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由此宋高宗突然改变主意,将三百两银子送给了胖小孩让其回家,留瘦小孩在宫中抚养,这个瘦孩就是后来的宋孝宗赵昚。当然这时候瘦孩还不叫赵昚,他叫赵伯琮,后来宋高宗给他取了个名字,叫赵瑗字元永。

    赵瑗刚入宫时年方5岁。当时宋高宗年仅25岁,他不相信自己以后生不出儿子,所以赵瑗虽然被养于宫中,也只是当作备胎来堵大臣们的嘴巴而已。出于这种目的,宋高宗将赵瑗托付给了后妃张婕妤来抚养。张婕妤在后宫并不是最受宠的,突然间捡到一个皇子如获至宝,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利害关系。

    随着宋高宗无子,张婕妤坐享其成,将来可能会成为太后。宋高宗的宠妃吴氏眼红了,他多次在宋高宗面前提出自己也要抚养一位皇子,宋高宗也觉得只抚养一位风险太大,不如养两个对比一下,所以他又从太祖七世孙中挑选了一位叫赵伯玖的小男孩交给吴氏抚养,改名为赵璩。如此一来,宋高宗就有了两个养子,老大赵瑗为张婕妤抚养,老二赵璩为吴氏抚养。后来宋高宗立吴氏为皇后,即吴皇后,次子赵璩则成了皇后的养子,意义自然不同。人们皆以为,太子之位必定归赵璩莫属,连宋高宗的母亲太后韦氏也把宝压在了赵璩身上,没想到的是宋高宗的选择却出乎大家的预料。

    转眼间,老大赵瑗、老二赵璩都到了壮年,宋高宗还是没拿定主意到底立哪个为太子,一日宋高宗突发奇想,让人遴选20名美女入宫,分成两拨,10人送到老大赵瑗府上;另外10人送到老二赵璩府上,过了一段时间,赵构又下令将20名美女召回,命医女一检查发现老大府上的10名美女都是“完璧”,老二府上的10名美女都已非处女,而且还有两位已经怀有身孕。

    虽然宋高宗本人也好色,但他知道选一个不好色的接班人对宋朝更有利,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到底选谁做接班人,宋高宗已经有了答案。当然《宋史》认为,老大赵瑗见到10位美女时也曾把持不住,关键时刻,他的老师史浩提醒了他,才让他赢了弟弟一局。但不管如何,老大能听从老师的劝谏,也说明他是值得托付之人。这个事情也说明了有个好老师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