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二百九十六章 大宋都城-临安(一)

二百九十六章 大宋都城-临安(一)

    宋临安城,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在北宋时,杭州为“两浙路”的路治;大观元年(1107)升为帅府,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富阳、新登、盐官九县。当时人口已达20余万户,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经济繁荣,纺织、印刷、酿酒、造纸业都较发达,对外贸易进一步开展,是全国四大商港之一。

    南宋定都临安后,大约花了二十年时间,致力于宫殿郊庙建设,形成方圆九里的宫城,又进一步扩建外城。但如果说北宋东京的政治和生活中心还是宫城——里城——外城——郊外的顺序依次扩展,那么南宋临安已形成多中心,外城城门外形成若干大型生活用品批发市场(主要有粮食、蔬菜、水果、水产品、肉产品等),西湖沿岸则形成又一个中心区,楼台沿湖林立,园林斗艳争奇,寺观众多,正所谓“一色楼台三十里,不知何处觅孤山”,俨然是一个集居住、娱乐、文化、商业于一体的繁华区,由于各种原因,西湖区并没有被括进临安城圈。据说五代十国时期,曾有人建议吴越王填西湖,以建府治,吴越王认为:百姓借湖水溉田,无水即无民。他不仅不填湖,还大举疏浚,于是西湖仍然是西湖,虽在城墙之外却成为杭州不可分割的部分。享受灯火楼台、夜夜笙歌的达官贵人,也绝不认为自己住在城外就成了乡下人。

    人口的增多,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南宋都市经济的繁荣,不仅超越前代,而且居世界前列。当时临安手工作坊林立,生产各种日用商品,尤其是丝织业的织造技艺精良,能生产出许多精巧名贵的丝织品,在全国享有盛名。谚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意思是说,天上天堂是最美的,人间的苏杭是最美的,形容苏州、杭州的美丽、繁荣与富庶。现在的杭州之所以成为闻名全国甚至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其实,这与历史是分不开的。早在八百多年前,杭州就是一座繁华的都市,叫临安,是南宋国都。

    1127年1月,(钦宗靖康元年闰十一月),金兵侵占开封。因为各路起义军纷纷起兵抗金,金兵在开封不敢久留,最后被迫退走。临走时,将徽宗、钦宗及赵氏宗室、后妃、公主等一并虏走,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也叫“靖康之耻”,于是北宋灭亡。1127年6月,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今天的河南商丘)即位,他就是宋高宗。从此宋政权开始南迁,历史上称为南宋(1127年—1279年)。

    宋高宗即位后,把国都迁移到临安(即现在的浙江杭州)。从此,临安成为南宋的首都达一百五十多年。随着宋高宗的南渡,皇室贵族和大小官僚纷纷逃到南方。南宋统治者把临安作为偏安一隅的“乐园”,把中原的失地和人民忘得干干净净。杭州最早在秦朝时期设立了县治,拥有超过两千年的建制史,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杭州都是江南地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根本不算什么有名的地方。直到隋朝建立,杭州的名字正式出现,因为大运河的开凿,这里迅速繁华起来。从东晋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到唐朝时代杭州经过数百年发展,终于兴盛。唐朝中后期的时候,杭州已成为东南重镇,甚至有“江南列郡,余杭为大”的说法,而这也成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偏暗东南,定都在杭州的重要原因。吴越国是五代十国时代的一个小王权,而吴越国定都也是杭州第一次成为都城,宋朝建立后吴越主动归顺,杭州没遭到破坏,愈发繁荣。靖康之变宋室南迁,高宗辗转多次定都在了杭州,将其改为临安府,杭州第二次为都。整体来说,杭州只做过两个偏安朝廷的都城,与其他几个城市比起来,相当逊色。尽管杭州在历史上只做过两次都城,而且还都不是大一统王朝,从“都”这个角度来说的话杭州的过去并不算辉煌,可杭州的确非常得“古”。上古时代,杭州属于扬州地界,大禹南巡的时候曾乘船路过这里,为其取名余杭。秦朝建立以后,当时的杭州被称作是钱唐,属于会稽郡,而这个名字一直叫到隋朝。从隋唐时期开始,杭州就发展成为了当时在东南地区,不逊于南京、苏州、扬州的重镇,尤其是杭州的丝绸、茶叶与盐业,都非常繁荣,到了宋代愈发兴旺。

    北宋时期的杭州已经很繁荣,而到了南宋,因为成为了都城,杭州也成为了当时全世界最大最富有的城市之一,“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并非虚言。元代马可波罗来华,称杭州是天国里的城市,其实那时的杭州已受到重创,与当年宋朝时期的临安府的繁华程度相比,已经是差了很多了。近来在杭州郊外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址,也受到了国际承认,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杭州古代的确是做过都城,而且十分繁华,在大多数做过都城的城市中,杭州的发展程度与古老程度都是数一数二的,要后来居上成为大古都成员,也算是够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