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最有钱儿的朝代 » 三百零一章 一骑绝尘的经济

三百零一章 一骑绝尘的经济

    据各项资料统计,宋仁宗在位的宋朝最为富裕的时期,某一年的税收居然高达2200万贯(大致相当于2200两白银)。而北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汴京城的商业利税达到55万缗;南宋中期,临安一年的商业税居然高达120万缗。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秋天,辽国大军南下侵犯宋境。有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宋真宗御驾亲征到澶州督战。在宋军坚守抵抗和在澶州(濮阳)城下射杀辽国大将萧挞览之后,双方议和,缔结了“澶渊之盟”(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这场被后人讥讽为丧权辱国条约的“檀渊之盟”,其实经济辐射力超巨的宋朝并没有吃啥亏。如果仅仅从经济上而言,大宋朝凭借发达的商贸,丰富的商品,还大大赚了一笔银子呢?原来澶渊之盟以后,宋辽双方在雄州、霸州等地设立商品交易的榷场,进行贸易。辽国向宋朝出口牛、马、羊、骆驼和皮张,进口大宋的茶叶、瓷器、丝绸、香料和漆器。但是人家大宋的东东太具吸引力了,搞得辽国每年贸易都是巨额逆差,北宋政府每年从榷场中获利便超过40万缗(一缗即一贯铜钱,约等于一两银子),支付辽国每年的岁币(10万两白银)堪称绰绰有余。宋朝规定铜钱不能外流,导致四川一些边境地区,只能使用沉重的铁钱。当时十贯铁钱才能换一贯铜钱。假如你要在当时请客吃饭要花五贯铜钱的话,就要带上200多斤重的铁钱,吃顿饭付个款,还需牛拉车送,甭提多不方便了。政府在益州(成都)设立了“交子务”,开始筹备发行“官交子”,次年“管交子”问世,世界上真正的钞票官宣正式诞生。因为交子携带方便,很快得到了认可和推广。各省纷纷仿效四川,建立了不少“交子务”,当时几乎和中国宋朝有贸易联系往来的周边国家都受到了宋代纸币的影响,甚至当时的日本、印度、西亚的伊尔汗国都曾仿效宋朝的制度,发行纸币。宋朝在周边国家的重要商贸核心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大宋时期还出现了“冷饮”、“外卖”、“上门服务”等时尚前卫的商业新模式。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空前繁荣,催生出了商品的多样性和商业模式的多样化。譬如当时的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品类繁多的各色冷饮。据《东京梦华录》介绍,当时的新奇饮料有“甘草冰雪凉水、雪泡豆儿凉水、雪泡梅花酒、雪泡缩脾饮”,在炎热酷暑的盛夏,一杯可口冷饮在手,真是冰凉解渴沁人心脾,大呼快哉过瘾!

    宋代汴京的“都市白领”不在家中做饭,而是流行时尚的“叫外卖”。不仅百姓如此新潮,北宋过元宵佳节,与民同乐的皇帝妃子也赶时髦“点外卖”,不少运气颇佳的外卖商贩一夜之间就会发笔小财。史载,每年的正月十五之夜,宋朝皇帝都要“乘小辇,幸宣德门”,观赏花灯;“宫嫔嬉笑之声,下闻于外”;“万姓皆在露台下观看”。这时候,叫卖“市食盘架”的小贩守候在门外,等着赏灯的嫔妃宣唤,皇室中人叫买小吃零食,出手非常大方:“妃嫔内人而下,亦争买之,皆数倍得直,金珠磊落”。有些幸运的小贩,一夜之间就发了财,“有一夕而至富者”。宋代城市繁华,居民应酬甚多,为了减省主家的劳动,在汴京城还出现了专门帮办礼席的服务机构——“四司六局”。热情周到的上门服务,极大地便利了京城市民的幸福生活。

    宋代甚至出现了“房地产热”、“拆迁补偿”、“居民安置房”、建筑工程学、“房产交易税”等颇具现代感的城市化现象。有宋一代,由于城市化加快,人口大量增加,土地紧张,房价高涨,让中国最早的房地产热出现在一千年前的宋朝。尽管宋朝官员的薪俸较高,但多数官员仍然买不起土地,建造属于自己的房屋,只能住在政府提供的公屋中。史载,大文豪苏东坡的儿子结婚没有新房,只好借朋友的房子操办喜事。他的弟弟苏辙,尽管在官场混的风生水起,竟然也没有钱买汴京的房子,直到70多岁才在京郊的许昌购置了一份房产。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代名臣欧阳修长期在京城生活,竟然没有买入自己所有的房子。他为此颇为苦恼,曾写诗感叹“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宋代的汴京,可谓寸土寸金,宋太宗几次想扩建宫城,但想到浩大的拆迁工程,又都放弃了(“内城偏隘,诚合开展,拆动居人,朕又不忍”)。在北宋时期曾有几次大的城市扩建工程,如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宋仁宗为百官新建住房;元丰6年(公元1083年),杨景扩建(汴京)内城等。这些扩建都需要占用周边的土地,大量的居民,大量的民居被拆迁,宋朝政府为此特别制定了拆迁补偿方法。譬如元丰6年(公元1083年)的开封外城扩建工程,按照规划新修城墙占用120户居民的住宅,开封府呈报的报告中记录共支付补偿款20,600缗,平均每户可以拿到171缗(相当于171两白银)。城市房价的高涨,导致房地产交易中的契税被列为主要税种。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宋太祖赵匡胤就“令因典卖田宅输钱印契,租期限二月”。即房屋买卖必须在交易后两个月内到政府部门办理合同,缴纳契税。早期的房屋交易税只有2%,庆历年间(1041年至1048年)涨至4%,进入南宋以后,“人户典卖田宅,每百收勘合钱十文”,契税高达10%。北宋灭亡以后,大量城市难民携家南渡,江南一带住房需求极其旺盛,带动“富家巨室,竟造房廊”,导致南宋时期土地价格高涨,火葬费用远远低于土葬,因此火葬逐渐大行其道,西湖边上的圆觉禅寺就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火葬场。宋朝政府对大量流离失所的底层民众,朝廷几乎是倾国之力,建设了大量的安全场所和福利设施。这些福田院、乐济坊、漏泽园、施药局和居养院遍布全国各地,对于一些户绝屋,政府将其收归国有,用作居养院。宋朝政府还建设了大量的公租房(类似廉租房),专设楼店务管理,并将房屋租金分为三个等级,如遇雨雪、庆典等特殊情况,房租可减免和缓交。“官司出榜除放房地钱,大者三日至七日,中者五至十日,小者七日至半月,如房舍未经减者,遇大礼明堂赦文条例,谓一贯为减除三百,止令公私收七百”。宋朝城市的快速发展,让其建筑施工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北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宋徽宗将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颁发施行,并以此作为全国建造楼房的标准和建筑施工手册。史书记载当时宋代的土木建筑已经可以实现多层建筑。“临安城郭广阔,户口繁夥,民居屋宇高森,接栋连檐,寸尺无空”,据说当时杭州甚至出现了10层的高楼建筑,怎是一个“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来形容呀!

    历史上的大宋王朝既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又是“一个前所未见的的发展、创新和繁盛时期”。宋代的经济总量(GDP)居然占到当时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之多,宋朝的市民过着“宋瓷一样精致”的小资生活,繁华的东京汴梁和富庶的都城临安,都是人口过百万的、世界屈指可数的国际大都市,商业发达,街市繁华,物阜民丰,乐在其中,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