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太阳劫 » 【第二十二章】目空居士与《孙悟空史札》

【第二十二章】目空居士与《孙悟空史札》

    莫尝带着路夏出了作战室,右转两次来到了休息室,这里实际上是一间大通铺,约有十余个人的床位,虽然略显拥挤,但好在屋子里竟然很暖和,也收拾得很整洁,墙上还挂了一个大钟,显示现在是八点二十余分。

    抵抗军分两班倒,现在还不到休息时间,屋子里空无一人,莫尝简单介绍了一番便离开了。

    避难所的前身是所军营,原来就已经考虑到了储水问题,因此并不缺水。路夏根据莫尝的介绍,得以奢侈地烧了一小壶热水擦过身子,顿觉神清气爽,又将抵抗军提前为他准备的新衣服穿上,合上被子,很快就暖暖和和又心满意足地睡了一觉。

    等到他醒过来,发现才睡了四十来分钟,但已经精神抖擞,了无困意。他想继续睡,却再也睡不着了,林微和萧刚的话一句又一句浮现在他脑海中,使他的思绪愈加发散;他索性起了床来,摸出林微给他的小册子,正准备阅读,但这里光线不佳,他便去到作战室,点起了油灯,细细读了起来。

    不读不要紧,这一读,便一发不可收拾。

    册子的主人自称为目空居士,“居士”这个称呼对于路夏而言非常陌生,但册子的主人对于自己的称谓没有过多解释,他开篇便抄录了《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部分,从猴王初诞生起始,到困囚五行山结束,皇皇数万字,目空居士竟然完全手抄了一遍,字迹非常工整;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由于这个故事早已佚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在路夏看来,很多地方的行文和措辞都显得诘屈聱牙,但是目空居士不厌其烦地进行注释和批注,将这个故事抽丝剥茧,一点一点呈现在路夏眼前。即使熟读大闹天宫的读者,再去重读,也会被其奇幻瑰丽所吸引,更何况是初次接触的路夏?

    除了抄录故事,目空居士更是绘画行家,他亲自绘制了若干幅精致的插画,插画之中,画人写实,画景写意,将一个头戴紫金冠、身披锁子甲、脚踏步云履的美猴王形象画得活灵活现。

    路夏速读了一遍,犹在陶醉之中,故事却戛然而止,让他不得不去猜测美猴王被困五指山下后的遭遇。可以看得出来,册子的主人也同样遗憾,册子这时虽然只到一半,目空居士却以悲凉的口吻写道:“齐天大圣的故事并没有结束,而以我老弱残躯,终我余生或许也无缘得见。唯愿穷尽毕生心血,传诸后人,宣大圣之天威,穷九霄之遗事!后续虽有林林种种之轶闻,细碎无趣,大不如前,聊可一观,诸公若爱美猴王,不妨重读一遍。”

    路夏叹了口气,又因为看注释不免分心,觉得不大过瘾,又一口气再读了一遍。读完之后,却不免空落落的,只得继续往下翻越册子,排遣心中失落之情。册子的主人在后面还搜集了好几种孙悟空的形象,分别做了临摹,既有非常古早的水墨画形象,又有身材短小的妖猴形象,也有连环画风格的美猴王,甚至有一个形象,看起来已经完全是一个人,反而不像一只猴子了。

    目空居士后续还收集了若干其他孙悟空相关的故事,有长有短,既有和前篇的大闹天宫文法脉络相近的,也有其他光怪陆离看起来毫不相关的。正如目空居士提到的那样,后续的故事总体比较细碎、零散而且无趣。如果说册子上半部分,目空居士的一切注释都是为了讲好“大闹天宫”这个故事,目空居士他真正爱的也是故事本身;那册子下半部分,那些零散的故事没能给路夏留下太深的印象,反而是目空居士的注释以及行文,好像在反反复复暗示一些故事以外的事情。

    随着册子翻到最后,目空居士特别注释道:“可以看到,孙悟空的形象是随着时间在变迁的,孙悟空的世界也是随着时间在变迁的,整个世界处于不变的变化之中。”

    路夏确定,册子的后半部分,目空居士的目的是在于透露一些晦暗不能明言的事情,而且他对此已有了不少猜测,他迫切想找到林微和萧刚,想与他们讨论一番。路夏读完册子,共加了四五次灯油,时间过了四个多小时,此时大部分人尚在梦乡之中,路夏也不方便这时去找林微或者萧刚,因此他在作战室中找到纸笔,将册子从头到尾又读了一遍,将心中的各种猜想一一写下,不断推敲,不知不觉又过去了四个小时。路夏才将自己的推断整理了大半,这时休息的抵抗军已经陆续起床了,幸福的嘈杂和吵闹将无边的静谧打破,嘴里塞着半块面包的萧刚慢慢踱进作战室,颇感惊奇地看着路夏,他将另外半块面包递给路夏,漫不经心地说道:“一夜没睡?”

    “也睡了会儿,不困,可精神了。”

    “读完了?”

    “读完了,反复看了好几遍,正想找你和林微讨论。”

    “我刚路过,看作战室的油灯一直亮着,一猜你就是看得入迷了。我刚碰见林微姑娘了,她在拿早餐,我顺便让她给我接了壶热水,应该快到了。”

    萧刚不提不要紧,他这一说,路夏顿觉喉咙发痒,嘴唇发干,渴得不行。

    果不一会儿,林微便到了,她手里也拿着半块面包,递给路夏,路夏正要推辞,林微直接塞到了他手里。萧刚接过林微的保温杯,拧开盖子,递给路夏,就像路夏是和他从小一起长大的小兄弟,坦然道:“要喝吗?没那么讲究就喝一点,我看你也挺渴了。要是讲究一点,就自己去接,出门左拐,很快就能到。”

    路夏也不推辞,拿起保温杯,举得离自己嘴唇有个两三寸,悬空喝了起来。不料水温却还十分烫嘴,他赶快又囫囵塞进半块面包,才勉强缓解。看到路夏这副窘状,萧刚和林微纷纷发笑,路夏自己也不禁笑了起来,自嘲道:“还好舌头没烫肿,不然可没法讨论了。”

    林微笑着接道:“肿了也不过是大舌头而已,也不妨碍。”

    萧刚道:“怎么样,看你写了几大页纸,给我们讲一讲?”

    “好,我正有此意。册子的作者——目空居士——很明显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关于孙悟空的故事,但与此同时,他也在不断地暗示和引导我们去思考‘齐天大圣’的创作环境和创作土壤。我认为,目空居士是想说:哪怕是真实发生的事件,也可能随着传播而变得离奇古怪,但无论是多么离奇古怪的故事,往往都会保留下时间和空间刻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记。孙悟空的形象虽然会不断发生变化,但不管他的形象怎么变化,只要他是人创作出来的,那他的形象和故事一定能反应出当时时代的一些特点。所以目空居士在后半部分不厌其烦地收集各种故事的真实目的也呼之欲出了,他想以此为出发点,逆推产生各种孙悟空形象的社会土壤。”

    这使萧刚非常高兴,他们果然想到了一块儿去。

    林微也点头道:“只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一定能有很多收获。”

    路夏继续说道:“我首先关注的是‘大地’,或者说,目空居士首先引导我关注的是‘大地’。各种孙悟空故事里的大地并不相同。但这些世界都有一些共性,以册子前半部分为例,在那个最完整也是最引人入胜的故事里,大地上存在着东胜神州、西牛贺州、北俱芦洲和南瞻部洲,如果将四大部洲比作四个城市群,那这些故事里大地最大的共性,以及与我们的现实世界最大的差别便是——孙悟空诞生的世界是连续的,四通八达的,往来自由的,没有不可踏入的域外荒漠,似乎大地之上,天然可以生存!”

    林微和萧刚也持相同看法——这些看法目空居士明示或者暗示了很多次,林微补充道:“大地之上有着高耸入云的山峰,有着绵延千里的河流,有着无边无际的海洋,不管有什么,不论是哪儿,孙悟空的世界天然可以生存,而我们的世界天然无法生存。”

    路夏点出了林微的潜台词:“也就是说英雄王诞生之前的世界天然可以生存,而英雄王诞生后的世界反而无法生存了。”

    萧刚半引导式发言,说道:“如果目空居士仅仅是想说这些,那直接写明就好了,似乎不用费劲周章隐藏在故事里。在传说中,人类因为种种愚行创造了人类不能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最终毁灭了太阳,太阳撞向大地,烈火将大地烧为灰烬,十个英雄王收集太阳的余火,倾尽人类最后的财富,重铸出十颗太阳。英雄王诞生前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可不可以生存,虽然相关记载极其贫乏,也没有明确的结论,但如果说可以天然可以生存,也并不奇怪。”

    “不错,所以我注意到了第二点。目空居士的册子里,没有定时开启和关闭的太阳。和英雄王的太阳完全不一样。现实世界里的十个城市群,近乎是十张千篇一律的大饼。每个城市群的最中心都是一颗太阳,然后是一片虽然宽广但有限的海洋或者森林,再往外就是耕地,耕地外面是一片片城区,再外面是贫民窟,最外层就是坟地。城市群之间被空气稀薄、温度极低的荒漠阻隔着,只有凭借着特种车辆或是轨道交通,才能勉强通行。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太阳。按照教科书的说法,太阳是生命之源,可是生命之源却被固定在了那儿,定时发光,定时发亮,从不移动,不会从东边升起,不会从西边落下。人类的活动范围,也因此被固定了。”

    “那为什么英雄王重铸的太阳不会动呢?或者说,为什么英雄王重铸了不会动的太阳呢?”萧刚反问道。

    萧刚曾和林微讨论过相关问题,此刻便示意林微先说。林微答道:“最容易想到的答案当然是铸造一颗会动的太阳比较困难。但这种困难,和铸造一颗太阳相比,似乎又有些微不足道。无论是在万丈白玉柱下铸造一辆大车,或者铸造一条铁轨,让太阳动起来,似乎并没有那么难。当然,也有可能单纯是因为让太阳动起来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英雄王们铸造了不会动的太阳。虽然这些答案可能都是合理的,但显然都不够好,目空居士特意向我们描述一颗会动的太阳,并启发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答案绝不会如此简单。”

    路夏很快想到了樊大工,当时和樊大工聊到大地失温的时候,樊大工曾作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而那个猜测无疑是更好的答案。路夏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大地之下,万丈白玉柱还连接着另一颗太阳。万丈白玉柱两端各连着一颗太阳,所以很不方便移动。当万丈白玉柱顶端的太阳炸毁时,大地并没有迅速失温,因为万丈白玉柱底端仍有一颗太阳。直到后来,底端的太阳也发生了意外,大地这才迅速变得寒冷。万丈白玉柱之下,还连接着一颗太阳。想要让地下的太阳移动,就非常困难了。”

    这个说法无论是林微,还是萧刚,都是第一次听说,不约而同地露出了惊愕的表情。

    林微很快便认可了这样的说法很符合直觉和理性,但路夏的语气如此肯定,反而显得很奇怪,她问道:“你是在陈述一种事实,还是一种猜想?”

    路夏这时也意识到自己的表述过于坚定,而且还是盗用了樊大工的推测,他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道:“仅仅只是猜想,一种特别符合对称美学的猜想。”

    “非常有趣和大胆的猜想!”萧刚并没有追问路夏怎么会想到地下还有一颗太阳,只是真诚地表达了赞许和欣赏。

    “萧刚将军,抵抗军曾经靠近过太阳废墟吗?那片废墟里有什么呢?”

    “很遗憾,抵抗军从未靠近过太阳废墟。我们曾经有个类似的计划,但暴恐分子一直在阻止我们,既阻止我们离开青城,也阻止我们靠近废墟。”

    林微说道:“那我同意路夏的看法,万丈白玉柱的底端无论是否有另一颗太阳,都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秘密。不仅暴恐分子在阻止抵抗军接近太阳废墟,聿城派出调查团的核心目的,恐怕也是调查太阳废墟。”

    萧刚就快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了,他继续问道:“调查太阳废墟不是为了调查‘后羿射日’吗?从废墟调查后羿射出的飞箭,从飞箭调查射箭的后羿,正常逻辑不应该是这样吗?”

    路夏和林微四目相对,很快,他们都有了相近的答案,林微示意路夏先说,路夏便说道:“可能调查的目标并不是飞箭,也并非那颗看得见的太阳,而是那颗看不见的太阳。”

    萧刚又问道:“万丈白玉柱的底端有一颗太阳,或是有些其他东西,有什么特别的吗?对暴恐分子,对剩下的九座城市,对整个世界,会有什么影响呢?”

    “影响就是——它会飞。那颗看不见的太阳可能就是逆飞的流星。”

    萧刚对此表示认可,继续启发道:“我听林微说过,你们曾看见过有一颗流星升空,可是我曾经调查过,在抵抗军中没有人看见过这样的景象。因为暴恐分子曾经进行大范围地毯式搜索,抵抗军因此不得不隐蔽在地下,换句话说,敌人曾让抵抗军眼瞎过一段时间,目的就是不让人看到逆飞的流星?”

    “很有可能是这样。我想林微可能也和您提到过,青城的太阳被摧毁后,曾经有一段‘后羿射日’的视频被泄露出来,但很快就被封禁。至于封禁的原因,我原以为是担心太阳被摧毁的消息被泄露,但现在看来,绝对不是这个原因——太阳都被摧毁了!什么事情比得上太阳被摧毁呢,这样的消息,可以封锁一天两天,可以封锁一周两周,怎么可能封锁得了一年两年呢!所有人迟早都会知道的!既然如此,总督府真正想要封锁的消息其实是——如此巨大的一支箭竟然会‘飞’!那么大一支箭,怎么能够飞?我曾在动物园里见过各式各样飞翔的小鸟,在小时候折过纸飞机,用石子打水漂,将弓拉满,把箭射向天空,也用过步枪击发子弹,‘飞行’在现实生活中,好像如此寻常,好像处处存在,但又如此遥不可及,无数科学家历经艰难,不断钻研,也从没有破解飞行的秘密。如此大的一支箭,怎么可能会飞!它本就不该会飞!这才是重点,是一直被忽略的重点!调查团的真正目标,可能并不是看得见的太阳,并不是被摧毁的太阳,而是看不见的太阳,而是会飞的太阳!会飞的太阳,我们亲眼目睹的那颗逆飞的流星,就是太阳!而这也就是目空居士所刻意让阅读者关注的第三点!我原以为第三点是‘天空’,但目空居士所指的第三点是‘飞行’!所谓‘大闹天宫’的重点并不在‘大闹’,而是在‘天宫’,天宫并非遥不可及——因为可以飞行。”

    “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