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从大槐树下开始 » 第十八章、新生活

第十八章、新生活

    第二天清早。

    原本冷冷清清的村庄,热闹了起来。

    对于以后的家,每个人都爆发出了极大的热情,原本在山西一个五口之家,能获得的耕地不会超过二十亩地,就那陈良家来说,陈庆山、陈兴是正丁有地四亩,陈良是次丁(未成年)有地三亩,奶奶、母亲、姐姐为女丁有地各两亩,加上种植桑麻棉的杂田两亩,合计到一起也不过是十九亩土地。

    至于不能多耕种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山西地广人稀,适合耕种的熟地不多,生地你开垦出来说不定就会有主家蹦出来说是他家的,所以人们一般不愿意开垦生地;其二,人力有限,在这个只有耕牛或者人力的时代,像陈良家这种只有两个成年男丁,剩下都是女丁和未成年的家庭。耕种到三、四十亩土地已经是人力尽头了,再多就忙不过来了。

    现在移民到新的地方,放眼望去都是无主的土地,朝廷给划拨的村子范围是方圆十里,只要在这十里之内,能开垦出多少了都是属于村子的,按朝廷规定根据丁口户予十五至五十亩耕地,具体如何分配那就是村子自己的事情,分好土地之后会有专门的吏员计入黄册,等到免税期一过按黄册收税。有能力多开垦出来的荒地那就是移民自己的,朝廷不纳税。

    这样的政策肯定让百姓们高兴啊,心中升起无限的希望。

    不过今天早晨热闹不是为了这个,而是要分配宅基地了,大早晨就已经有人敲着锣在村中吆喝:“所有人都听着,半个时辰之后,每户的户主到村西大槐树下集合,抽签分配宅基地。其余人收拾这自家的东西到村东外空地上搭建自己的帐篷,明天就要开始建房了啊!!所有人都听着……!”

    有房就有家,有地就能活。这是国人刻在骨子里的记忆。

    很多人都顾不上吃早饭急匆匆的赶到村西的空地上,村民牛结实就是如此,他家是陈刘村的小姓,连同分家的弟弟和叔伯家全村姓牛的也就三四户,家中最年长的叔叔,昨个被喊去参加了那个什么议事会,也不知道具体干啥,想来是应该商量事情。

    昨个一直等到天黑叔叔也没回来,结果今个早晨就有人通知要分宅子,牛结实赶紧抓了一个馍馍就往外走,想先去叔叔那打听一下什么事,结果扑了个空,便只能赶往村西头。

    等他到的时候村西空地上已经聚集了几十号人了,不远处高坡临时搭建的台子上,整整齐齐的坐着二十多人,当中他认识的有陈庆山、陈刘村村长、族老、自家叔叔和两个村里老人,其他人也都眼熟但肯定不是自己村的。

    从人群中找到和自己相熟的凑了过去,“哎哥几个!知不知道这宅子咋分啊?”

    “这个我知道!”开口的是个三十多岁的青年,这人个子不高,倒是长的挺壮实,国字脸浓眉毛,大家把目光都聚到了他身上,“昨个我爷被叫去议事,回来以后说,村子要整个拆了重新建,每家房子样式都一样,按家中人口算,男丁二分地、女丁一分地,管队提的要求村里所有男丁都要出力,说是这个冬天要烧砖,伐木,等到开春耕种完了统一盖。”

    牛结实迅速的盘算了一下自己可以分到多少宅基地,国人的老百姓,你别看他不识字,但是算数肯定没有错过。牛结实两口子属于比较能生的,刚过四十的他现在膝下有两男两女,这次可以分到九分宅基地。

    正在牛结实琢磨自家能分多少宅基地的时候,有人问道:“那出工出力多少怎么算啊?”

    “这我就不知道了,我爷回来爷没有细说清楚,估摸着今天怎么也得有个说法”那青年回答。

    ……

    半个时辰一到,有人清点了一下人数,对着台上报了一声。

    陈庆山起身走到台子中央,抬起双手压了压:“好啦,都噤声!”

    瞬间所有人都安静下来,齐刷刷的盯着台上,陈庆山接着说道:“今个都通知大伙了,要分宅基地,想必大家也都看到了,现在村里的房子基本上都不能住人了,只能推倒了重来,外面的耕地大部分也是荒地,需要重新开垦,这个时候咱们就不能再分什么彼此了,不能再分什么你村我村了,现在都是一个村的,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和原先的各村村长、族老联合各姓长者都商议过了,咱们这个村子在河西边以后就叫河西村,以后我是村长,台上做的这二十四位都是村中议事会的乡老,一块商议村里的事,你们也都看到了各姓的人都有,不会偏颇了谁家,都听明白没?”

    “听明白了!”众人应道。

    “好,都明白了那就接着往下说,现在是冬天,不适合盖房,但是还有好多事要干,要把村里的破房子都拆掉,地面平整了,把地基挖出来,还要烧砖伐木。所有东西都准备好到了开春就开始盖房,这就有一个问题了,开春了还要开荒耕地,要不然咱们明年吃啥?”陈庆山缓了口气接着说。

    “是啊村长!那咋弄?”有人接茬问道。

    陈庆山点点头:“问得好,这就需要大伙拧成一股绳,有负责盖房的、有负责耕地的,我和各位乡老都商议过了,开春以后从村中所有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一下的男丁里抽出一半来盖房子,以前做过瓦匠、木匠、铁匠、篾匠等等吧这些有手艺的散了之后先来登记,剩下的一半男丁集体开荒种田,一个春天必须把朝廷规定的田亩数开出来,这一季的收获都归公中,所有人吃喝也是公中解决,等下一季再分到各家耕种。女人和孩子们体力活干不了但是播种、除草、放牛、挖野菜、做饭还是能行的。”

    稍作停顿让大家消化一下,又接着说:“刚才公中也商议过了,咱们村里要趁着这个冬天要盖起两座砖窑,还要最少砍一千棵树,备着开春以后盖房用,从今个算起到天暖和起来满打满算还有俩个月,任务艰巨啊所以这两个月大家伙都要铆足了劲干。有没有信心?”

    “有!有!有!”众人齐喊。

    “好!那下面就开始首先分宅基地,我们把建村用的地块,从前边那条路由北往南都分了号,一共二百二十八户,就做了二百二十八个签分为了甲乙丙丁四队,每队五十七户,凭手气抽签,抽到几号是几号,拿着签子到台上让乡老们验看一下,然后在那边那张桌子那找刘文书、赵文书登记你们家的号牌和人口。都要按实际报,谁敢瞒报谎报那公家给盖房子可就没你的份儿了!”,接着陈庆山高喊道:“好了!都排好队!不要挤,一个一个来!”

    这时立马就有乡勇上前维持秩序,“快点,都排好队,挨个抽签!说你呢,插什么队?着急娶媳妇啊!”说着还用刀鞘在那人屁股上抽了一下,被抽的人也不恼怒,乖乖的去排队,总之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也不会特别的严厉,意思一下就过去了。

    第一个抽签的上前,先对着天地拜了拜,自己口中叨咕了几句,然后伸手抽签,翻过签子来看见见上边写着丙字第十四号,旁边验看的乡勇问了一句姓名高喊道:“赵四平,丙字第十四号地!”。

    然后递回到赵四平手里,让他拿着给乡老们再次验看,都验看完毕才到文书那里,刘文书拿出丙字号户册从中抽出一张,边问边写:“户主?”

    “赵四平”

    “年龄?”

    “四十二岁”

    “家中几人,年龄多大?都是什么关系都报一遍”

    “俺媳妇赵柳氏,四十了,有两女一男,大姑娘赵槐花,十九岁,二姑娘赵梨花,十七岁了,小儿子赵栓柱,今年十二。”

    “福气不错,你家两男三女宅基地应分七分地,都记录在案了,再让赵文书核对誊录一分给你,到时候凭着文书划地。”

    “哎!多谢多谢!”

    赵四平欢天喜地的拿着自家宅基地文书,端详了半天,又忍不住闻了闻上面的墨香,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刘大奎,男四十七岁,家有四男三女,得宅基地一亩一分。”

    “张广山,男二十八岁,家有两男两女,得宅基地六分。”

    …………

    唱名的声音一直在不停的持续。直到过完晌午才登记完毕,只待土地平整之后,按大小画出各家宅子,就可以开工建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