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敢问阁下,吾妻何在 » 四百一十七章 连锁超市

四百一十七章 连锁超市

    莒子与新男都有一大堆问题要解决,祝平炎也同样不轻松。

    向国的旧土上一共有两座核心城市,新城与向城,这不仅仅是两座城市,也是两座保卫四方的军事基地。

    向城代表的是围绕向城的旧向国土地,这些土地上也有城邑这样的军事驻点,但是这些地方无法抵御灵台的攻击,同样也挡不住祝平炎的大军。

    如果祝平炎有进攻这些城邑的意图,新男就得调集大军奔波而来救援,假设祝平炎攻城速度非常快,一天就打下了城邑,那新男就白来一趟。

    大部分情况下,攻城不会这么顺利,新男的救援通常有效,可祝军退回向城就行了,新男该怎么办呢?或者说以后祝军每天都来这么一趟,新男该怎么办?

    所以在向城失守以后,新男如果没有立刻夺回向城的打算,向城周围的城邑都得放弃,只能在一两个重要地点驻扎灵台,当做日后进攻向城的跳板。

    长期驻扎大军和灵台,这个区域实际上就已经失去了经济价值,需要不断往里面贴钱,纯粹是为了军事服务。

    同样的道理,祝平炎送出新城,实际上也是送出整个新地,也就是祝平炎80%的人口和土地,他没有灵台,连跳板都没留下。

    当然,新城是主动送出去的,祝平炎在此之前就将工匠、驻军和属性最好的一批居民调到了向城,损失没有那么大。

    相比于新城,向城的居民人数要高得多,是祝平炎以前人口的好几倍,只要能消化这些人口,就能缓解祝平炎对军火交易的依赖。

    可问题就在于如何消化这些人口。

    向城本身是向男的私产,由于杀了仲达,管理起来可能有些困难,不过祝平炎有君主系统帮助,一眼就能看穿一个人的性格,很快就提拔了一批有能力的新管理层,向城易主需要一些过渡时间,不过没有太多波折。

    问题就在于向城外的那些城邑。

    这些城邑是封建制度下的产物,由向男的分封大夫管理,也就是那些向国旧贵族。

    如今这些贵族的大部分人都去了新地,留下来一座座空城。

    之前说过大夫管理的城邑结构,再解释的细一些,将宗族比喻成一棵树,大夫就是树干,每一代只有一人能继承大夫的位置,他的兄弟们都会作为小宗分出去,一代代下去,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树枝,这些树枝通常是士。

    大宗会有的开枝散叶,小宗同样会有,能继承士的也只有一个人,就像树枝上也会长出许许多多的叶子,这些树叶无法继承贵族身份,只是平民,但是相比不是同族的庶人,这些同族的平民被称为国人。

    大宗每一代都会分出士,在有限的土地下,士越来越多,所以到了战国时期,出现很多只有身份没有权利的士,这些士背井离乡去寻找机会,在各国当官,为最早的官僚体系提供人才,知名度反而要比大夫更高。

    也就是这时候国人数量太多,庶人的受教育程度也提高,两者融合成了平民阶层,与之对应的贵族阶层,被称为士大夫,士反而在大夫前面。

    士能到处流窜,大夫却只能固守土地。

    每当大夫要打仗,就会找到自己的兄弟、叔伯或者更上一代的亲戚,这些人再把自己的亲戚,以及亲戚的亲戚全都找来,形成一支军队。

    大夫要搬走,国人要不要跟着走?如果国人不走,大夫不就成了光杆司令?如果国人要走,那就等同于大规模移民。

    一般来说,如果祝平炎夺得向城,这些大夫要么抵抗,要么投降,不可能举家搬迁,因为他的宗族就在这里,维持他统治的根本就在这。

    现在的情况比较特殊,祝平炎虽然夺取了向城,终究只是证道巅峰,灵台不会服他,关键是新男没有灭亡,只是搬到了新城,所以这些灵台还有选择。

    灵台是大贵族,而在向这样的小国,大贵族通常都是国君的亲戚,和大夫的情况类似,大宗是国君,小宗是大贵族,无论是灵台还是灵台的族人,都更希望跟着新男。

    大贵族做出选择,小贵族们也得做出选择,他们倒是很希望留在向城跟着祝平炎混,反正没有血缘关系,都是当小弟,跟谁都一样。

    但是他们不看好祝平炎,觉得跟着祝平炎就是死路一条,大贵族们也在新地向他们伸出橄榄枝,愿意给更大的土地,所以大部分有实力的小贵族也都拖家带口的离开了,只留下亲缘关系较远的国人。

    新男接手新地时也很傻眼,这地方虽然很大,被祝平炎开发的也很好,可人口也太少了?

    按照他们对人均产出的理解,这点人口别说养活一大堆贵族和向军了,就是祝军那一万人也不可能养活。

    所以他们只能放弃利益去挖人,将向城附近的小贵族也挖过来。

    这在封建时代是很麻烦的事,必须从其他地方调管理者过去,而其他地方的人也未必肯去。

    对于官僚制度的祝平炎来说,这反而不是问题,他直接调官员带着一百祝军过去就行。

    这个时代的人不适应官僚制度,很反感让没有血亲的外人当管理者,不过有一百祝军在,倒也没有太激烈的反抗,而随着官员一同到来的铁制农具和各种生活用品,将这些人的生活水平拉高了上千年,反抗也就更微弱了。

    习惯问题不是短时间能扭转的,哪怕这些人的生活更好了,各项指数也都不如招募的居民,而如何提高这些数值,除了祝平炎规定的制度,还要看官员的个人能力,不过除了少数地方需要增派兵力强行武力镇压,大部分区域都很稳定。

    真正让祝平炎头疼的,反而是少数没走的贵族。

    一些是故土难离,不愿意举族搬迁,他们觉得就算祝平炎败了,新男也不会为难他们的。

    更多的还是在向国旧势力中被打压的人。

    这些人实力普遍不强,证道就封顶了,而且都是些没用的异能。

    这些人在新男那边不会得到重用,但在天骄稀少的祝平炎这,他们起码可以作为城防武器的操作员。

    也许是没有神灵祝福,也许是招募的居民都是流民,没有传承血脉,祝平炎手里的天骄一直不够用,可以作为战力的到现在也只有季姜大鹅和熊大这个非天骄。

    他确是很需要这一批天骄的加入,但不希望这些天骄继续以低效率管理他们的土地。

    为了让这些天骄为他效命,他不能动用武力,可单纯的给予利益,并不能让这些人放弃自己的封地,因为封地对他们来说不只是利益,还代表着权力。

    他们在封地中掌握完整的权利,而一旦脱离封地出去当官,哪怕管辖的范围更大,管的人更多,也得受人制衡,而且官职还无法继承。

    祝地的谋士是霜儿,不过霜儿也就挂个名,当祝平炎遇到和政治有关的难题,一般都会去找小白。

    这次的难题,找小白也没用了,小白能建立一个封建贵族制度,却不懂得怎么和平瓦解封建贵族制度。

    祝平炎只能靠自己那不太灵光的脑子苦思冥想,最终从历史中找到了答案。

    他找到这些天骄,终于承认了他们在封地内的权利,不过也告诫他们,必须遵守祝地的规则,如果他需要工匠,而居民愿意成为工匠,领主不能阻止。

    这些天骄都知道祝地靠工匠发家,不疑有他,都没有反对,只是觉得祝平炎收走了他们的工匠,要给他们提供工具。

    祝平炎没有直接给他们免费发工具,而是在这些区域开店,店名为连锁超市,需要任何工具都可以去店里买。

    天骄们都很高兴,毕竟他们自己领地内的工匠生产工具,也是要花钱买的,而且一个地方的工匠有限,一些工具可能要到别处去买,现在祝平炎愿意开店出售所有工具,对他们来说是好事。

    而当祝平炎的店开起来,其中的东西却比他们想象的要更多,这里面有普通农民的日常用品,也有这个时代农民看起来的奢侈品。

    在这些价格昂贵的奢侈品种,士大夫们对于薄纱蚊帐、精致家具、棉布衣服更感兴趣,而农民则更好奇铁制农具。

    有人好奇的问:“这是什么?有点像铜,颜色又不对。”

    店主瞅了他们一眼,知道这些人都买不起,不过想到上头的吩咐,还是说道:“这是铁,知道祝公的兵为啥那么厉害吗,他们的盔甲武器都是用铁造的。”

    这个时代是义务兵制,国人都是军人,他们或许没直接与祝军打过,但多少听说过祝军的名头,所以相当吃惊。

    “那不是神兵吗?怎么会用来做农具,还这么便宜!”

    凡人不知道什么法器灵器,他们把这种常识外的武器通称为神兵,相比于这个时代最常见的木质、石头农具,铁制农具的价格很贵,却又比铜制农具便宜,和神兵这个称呼的落差有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