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历史武侠故事 » 人间词话续6

人间词话续6

    五十四诗词之暴力、血腥问题,并非暴力、血腥描写的问题,而是欠缺了和谐之真性情的问题。曹操《蒿里行》、杜甫《洗兵马》诗篇描写了不少战争致人死亡的血腥场景,但读起来使人感到雅正,毫无拿起武器欲与人搏斗感。而元代诗词却充满着强烈的暴力感,与曹操、杜甫之诗相比起来,好似诸葛亮复兴汉室的正义之战与董卓淫乱朝政的暴力动乱相较。

    五十五陶渊明之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杜甫之诗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李白之诗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上述句子皆呈现出自我与外物融为一体的无我之境,句子中所描绘中的景象渐次增大,句中所呈现之境界越发苍茫、壮阔。

    五十六一般豪放之词创作,作者的心境是从激烈到静思,而蕴含浓郁情致内涵的豪放词,作者的心境仅仅是静思状态,如欧阳修、辛弃疾之词。

    五十七古往今来,流传千古之诗词作品,无论客观诗作或主观诗作,都有着相同的特征:作者在创作之时,都要经历晏殊‘’昨夜西风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树立理想的第一个阶段。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漫漫求索的第二阶断。辛

    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经过努力奋斗而功成名就的第三阶断。

    五十八最优秀的诗词作家,他们所创作的杰出诗词作品,都在向读者表达:我所相信的生活、外在景物更是这样的。这些杰作都展露出他们内心对人生、世界的观念。

    诗词创作决不能因诗词形式的外在,即那种形式所代表的名和利,创作者只能写自己所相信的东西。在诗词创作之初,创作者必须深入地考察清楚自己内心的信念,我所相信的诗作形式是主观诗作形式或客观诗作形式。

    五十九曹植《送应氏》赏析:这首诗是曹植随父亲曹操征讨马超,西经洛阳,因送别应氏而作的诗篇,战争描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曹操创作这首诗时,面临着复杂、深刻的两难之境。内心:战争无可避旁的死亡威胁与沙场建功立业的愿景之间的冲突。个人关系:一方面对父亲曹操好战心性的厌恶,另一方面又盼望着父亲曹操战胜对手,终实现统一天下梦想。在内心、个人关系的两难处境中,曹植做出了无可奈何的选择,跟随父亲曹操出征,投入战争的火海之中。

    另一方面,从曹植这首送应氏的诗篇中,让我们感知到曹植内心中那与欲望对象相对立的不自觉欲望,愿天下人都远离战争漩涡,过上和平安定的日子。

    六十李清泉《永遇乐》将单一主人公自己置于词作讲述的中心,自己是词作的明星角色,如此,使得词作动感力度很强。而李白的《侠客行》、周邦彦《兰陵王.柳》作品形式是双重主人公,侯嬴与朱亥、自己与离友,以此种形式设计,作品重心便失去平衡,次要人物产生过多移情作用,以致喧宾夺主,使得两位文学大师神笔之作有了不足之处。

    六十一李贺是个浪漫主义诗人,其作品富有幻想色彩,但其创作的诗歌遵循其内在的因果规律,有动机的动作导致结果,表现出现实的相互联系。而李商隐《无题》虽是反映自我现实的作品,但词作内容不连贯地从一个‘’梦境‘’跳向另一个‘’现实‘’,表现现实存在的互不关联性。

    六十二李商隐《隋宫》描写了隋帝国的兴与亡,隋炀帝帝王生活的变化,给读者带来意味深长的情感体验。李白《赠孟浩然》所表现的是朋友间的友谊,诗作中人物生活场景并没有变化弧光,给读者的只是令人动容的感动之情。

    六十三即如在国家政治中一样,权力也潜入了诗词学。清朝重臣沈德潜倡导‘’格调学‘’,袁枚强调‘’性灵说‘’,它们表现出的门户之见是那么现实和明确。沈德潜朝廷重臣的身份,其诗论体现出儒家规规矩矩的礼仪、道德、纲常。而袁枚崇尚老庄思想,他早早地弃官归甲,其‘’性灵说‘’体现出浓烈的反权贵意识。

    六十四柳永、袁枚的作品之所以成为他们那个时代最畅销的作品,因为他们诗词作品的形式令大多数人相信,如闭合形结尾、外在冲突、单一主人公、因果关联现实等。而许多天才作家写不出令众人喜欢的作品,因为他们沉醉自己内心趣味的表达,他们被非证明不可的观点和非表达不可的情感所阻扰,根本上缺乏对读者的尊重。